老辈人的鬼话小说

第7章


你说过要提亲的任家啊?我爹娘一直等着你去提亲呢……”
  杜家老爷睁大双眼,像是根本不认识任氏一样,指着任氏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一早,人们只记得杜家半夜一场大火,整个宅院烧得一干二净,只留下颓败的废墟。
  当时的人们提到杜家,只会遗憾杜家老爷最年轻的姨娘,据说在杜家做了六七年的姨娘却没有一丝变老,真是不可多得的尤物啊……
             第十六更
 
   今天这一更,是某曾经听别人家的老奶奶讲过的,小的时候,每年都会跟着爷爷奶奶住一段时间,每次晚上睡觉的时候,爷爷都会讲一些传说中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有一个很统一的名字叫做“瞎话儿”……
  而今天讲的故事,就是一个关于老宅的故事:
  我老家的老宅很少,是特别的少,整个镇找不到几个,可是,沿着我们镇的大街往西走,就在很热闹的大街的路边,一堆乱七八糟的垃圾后面,赫然就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宅,宅子很老,门窗上糊的灰纸在没有风的时候也会飒飒作响,宅顶上的飞檐和琅琊,雕刻着各种不同又精致的却谈不上名字的动物造型,整个老宅一派青灰破败的色彩,感觉就像一幅有些偏色的素描画,只有宅前面的一大堆垃圾为老宅增加一点活气,老宅哪里都很旧,很古老又很破败,只是唯一奇怪的地方是老宅的门窗,很破败的样子,似乎碰一下就会碎,可是却很完整地紧紧固定在门窗应该再的位置,假若是一个很完好有人住的老宅,这样结实应该很正常,(刚听说到的,我那只亲爱的熊猫兔,周末留在学校,竟然死掉了,啊啊啊啊啊,怎么可以这样就死了!!!太不负责了!我还没养够呢,怎么可以这样就去见嫦娥了!!!郁闷ing)可是一个已经破败到那种程度的老宅,这样固定的门窗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有一次路过那里,还指着这样的门窗笑话一个破败的老宅子竟然还封闭这么严实,难道还怕人偷不成?
  知道后来,听到有些老奶奶们在一起谈话,才知道具体原因
  老宅子的历史是没有办法梳理清楚的,只是上溯到清末,清末是全国大动荡的时候,可是在这样一个小镇,偏远于城市的小镇,仍旧是安宁的生活充斥其中,而老宅当时的主人,是一个当地地主的大儿子,他既在城里经商,又有田产,城里有商号,自然有人管着,家里又有田产,这个大儿子自然是一派逍遥……
  故事发生在这家的大儿子还没有买的这栋老宅子的时候,这栋宅子里住的是一个有些年纪的教书先生,而宅子也是前有院,后有院的大宅,教书先生家原本也是有些钱的,而教书先生祖上也是有田产的,只是几辈下来,家里人丁死的死,走的走,原本好好的家,现在只剩下自己的小孙女和自己相依为命,但是说起来,他家也是属于使丫鬟仆妇的,教书先生早年丧妻,儿子又早早离世,给自己留下一个遗腹子,还是个女孩子,儿媳妇受不了这样的日子,早早改嫁,教书先生一腔的感情,只有倾注到自己小孙女身上,据说,这个小孙女从小就没有裹脚,在当地,都是一些没有钱养孩子的家庭菜不给女儿裹脚,要女儿也干活的,而这个教书先生家的孙女,在当时也算有名,小孙女习诗书,会作画,虽然长的不是特别突出,也算是当地有名气的才女……
  教书先生只会教书,可是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小镇,又有几个人愿意去学这些?没过几年,家里的田产就被卖得一干二净,祖孙俩就守着这个大宅子,种种小菜,到集市上卖,挣点钱买吃食和衣物,慢慢就到了小孙女要出嫁的年纪,教书先生一直觉得自己家的孩子应该找一个懂诗文,知礼仪的才子,可是小镇上哪来的才子?
  当时,那个地主的大儿子已经有30多岁了,地主家世代都不识字的,最多认识几个数字做生意不会被骗,老地主很看好教书先生的孙女,要的就是才女这个名声,老地主只有一个大儿子,还有一个小儿子才十四五岁,而且还是某一个姨娘生的,老地主找人去教书先生家提亲,很直接,都能想象出来,提亲的人被教书先生拿着扫帚赶了出来……
  老地主脸上无光,也没有再说,大儿子一直在城里经商,这种事情他并不知情,可是他家的小儿子可不那样想,小儿子觉得自己家在镇上也算是一户大家了,能嫁进来,对方就应该烧高香的,竟然却不买账,小儿子也是从小被骄纵贯了,自己家里脸面受损,一肚子火气找不到地儿撒,当天晚上就偷偷潜进了教书先生家……
  老宅还有院子的时候,也算是个大户,地主的小儿子本来是想去教书先生屋里吓吓他,顺便威胁威胁,让教书先生知道厉害,最好呢,第二天乖乖去总结家里赔不是,可是地主家的小儿子却忽略了一点,他从来没有来过教书先生家,根本不知道教书先生在那个屋里,他趁着晚上那一点微弱的月光,顺着前面的一丝灯光,偷偷摸进了一个大点的屋子,而这个稍微大点的屋子,正好就是教书先生那死去的儿子和儿媳的屋子,而今天,又正好是儿子的忌日,教书先生去祭拜了儿子,早早回到自己屋子,而小孙女却沐浴之后偷偷跑了进来,刚好地主家小儿子推门进来的那一刻,见到的就是一片昏暗的灯光下,一个妙龄少女穿着薄薄的轻衣,独自沉吟的景象,地主家的小儿子一时按耐不住,可能有过小孙女的挣扎,也可能是小孙女根本挣不拖,生生被地主家的小儿子蹂躏了……
  小孙女醒来的时候,见到的就是直接爷爷满是泪水的老脸,听到的就是爷爷一直在说对不住自己的儿子……
  几天后,地主家的花轿到了教书先生家,抬了小孙女去做自己大儿子的某一房妻子,据说算是正妻,也是是“算”正妻,据说婚后地主家的大儿子根本就不碰自己这个很有才名的妻子,带着自己宠爱的姨娘到了城里,鲜少回家…….
  不知道这个有名的才女到了地主家里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几年下来,已经瘦的没有人样,老地主也很是内疚和心疼,接了教书先生来照顾自己孙女……
  教书先生年龄也已经不小,没过几年就去找自己儿子去了,留下小孙女终日以泪洗面,而老宅子名义上也已经是地主大儿子的了……
  据说到了这个小孙女三十岁的时候,带着一辈子的遗憾和愤恨,还有一个不知道是谁的还未出生却将要出生的孩子,离开了这个世界,遗言要自己埋在祖父的身边,老宅子的后院……
  接到自己妻子死去的消息,大儿子才赶回家长住,没过几年,把老宅子里埋有教书先生和小孙女的后院给平了出去,只留下前院和房子,然后带着自己的妻妾住了进来……
  正屋住的是大儿子和他的某一个妻子,住进去的第一晚,大儿子和他的那名妻子当夜暴病死去,这样就传出这个屋子闹鬼的传闻,而别人是再也不肯住这间屋子……
  过了好些年,地主已经被所谓的打倒,镇上也很少有这样的老宅子,可是这唯一一个老屋却没有人管,曾经几次拆迁,而拆迁这个老屋的人,不是因为莫名其妙的生病就是莫名其妙失踪,总是在还没有动手之前就因为种种原因停下,一而再地停留在这里,谁也不知道里面住着又什么,谁也不敢开门去看,不敢管也不敢拆,周围的几间屋子早已经盖成了小楼,周围也已经是繁闹的街市,唯一的一个屋子仍旧是完完整整地立在那里,没人去管,也没人敢去管……
 
 
 
             第十七更
 
   逢年过节,大街上总有很多卖面具的小摊,某见的最多的就是西游记里的四个人物和以前的奥特曼(也不知道是不是某的孤陋寡闻,反正是想不起来还有什么),而今天某讲的故事就是关于一个带面具的老奶奶的故事。(说道面具,某忽然想到了犬夜叉……)
  (这个故事是发生在80年代左右的)西安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注:某不是西安人,也不是陕西人)又称西京,七朝古都,有着别的城市所没有高贵和悠闲,把高贵和悠闲联系在一起的话,西京的人们,明显就是两个层次相差很多的层面,城市浮华的背后,又有着足够的颓废和萧条,有些偏僻的大街和古旧的小巷,到处都有以前留下来的古老的四合院子,而这种四合院子中住着的,又都是些经济萧条,有些杂闹的人们。
  沿着一条有着一排排有合抱粗的老槐树的小街走,往右手边的第一个小巷转,走到尽头处的一个比其他院子稍大一点的四合院,是坐北朝南的,推开门,正对着就是一个巨大的已经有些年代的破旧的影背墙,上面隐隐约约雕画着花开富贵的牡丹图,顺着左边的小石子路往里走,左手边就是西厢房的一排房子,因为是大点的四合院,只是一面的厢房就有四间,东厢房的最南一间住着一对年纪最轻的夫妇,丈夫估计是在外面做小工的,妻子在家里看着刚刚满月的孩子,南面第二间和第三间是一家四口,大孩子已经上中学,小孩子还抱在怀中,最北面那间空着,堆满杂物,门已经是坏的,挂大风的时候都会让人觉得它将要寿终正寝,估计请不来最高明的木匠修理师,就只有再换一面门了,东面也有四间厢房,最北头是一个刚生完孩子的女人住的,家里没有男人,自己带着孩子,这个女人白天时要出外工作的,家里就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女保姆看着孩子,紧挨着两间是两个老人的住处,这家的女儿估计是刚刚嫁出去的,时不时会哭着跑回来住两天,然后还是自己重新回去,最南面是一间还关着门,好像以前是一个刚到西京谋生的文人住过,不过现在已经是人去屋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