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缘

第14章


  这世上,再也无人比这个与他一母同胞相扶相携一起长大的姐姐更了解他的人了。
  她懂他,也是一心只求他好从无他心的支持他,所以她绝不会做伤他之事。
  可以想见,即便他的所作所为荒诞无稽为天下人所不耻不容,她依旧会是第一个也是最坚定地站在他这边的人。
  只因为,他是她唯一的弟弟,唯一的亲人。
  所作所求,只他好,便足矣。
  这一刻,武帝忽的觉得很累,是心很累。
  他在原地默默地垂头怔了半晌,又抬首定定看着青年,细细的目光一寸寸扫过青年平静的容颜,在一片静默中轻轻道:“朕……从没将你当妃子看待,你……何出此言?”或许武帝并不是想问这个问题也并不要求得到一个回答,他只是突然找不到要说的话了。或许对着真心在意的人,武帝并不善于用言辞来表达对他的情意,他在心里为他着想的和在行动上为他做的往往比口头上说的更能表现他对他的关心与爱护。
  可是他却不知青年明不明白。
  好多时候,他恍觉自己看不透眼前的人。
  他的心思藏得太深。情绪表露的太浅,他隐瞒着他的不想告诉他的事也太多。他潇洒来去好似无牵无挂,只有他在一厢情愿想着永远和他在一起携手余生的事。
  他这样痴痴傻傻的,却没得到对方半句承诺。叫他情何以堪?
  “翊,我还是那句话。我是江湖人,不可能一辈子像女人一样呆在深宫之中,一辈子在你的羽翼下生活。如果真是那样,我就不是你要的那个我了。”最后这一句话,青年是带着情意在劝慰着武帝。他只是希望武帝明白,只有身在江湖之中,他才是原来的他,也才是他要的他,否则,他和那些深宫里的妃嫔又有什么区别呢!
  青年不是无心的人,他也会害怕,怕有朝一日武帝因为他变得不再是他或者武帝认为他不再是原来的他而淡疏了对他的情意。而他万不愿发生此等情况——他是执着的,一旦认定了一个人就再无更改的道理——所以青年想要离开。
  他深深的知道,如果自己再贪恋这里的温暖渴望着武帝的依靠,他只怕就一辈子也舍不开这种生活了。而那时的他还会是从前那个淡泊无求宁静致远的他吗?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他虽算不上是英雄,却也怕因此而变得软弱变得贪求变得不再是他。
  武帝压根不想听到这样的话,他也不想再和青年这样对峙下去。他心里清楚得很,一旦是青年认定了的事就是九匹马也拉不回,他执着起来比他这个皇帝更甚。他怕自己一个立场不稳就冲动的应了青年的话,事后追悔莫及;所以他必须快刀斩乱麻一口回绝,决不能留给青年一丝一毫幻想的余地。若说他之前不曾狠绝是因为他还抱有一丝侥幸的心理希望青年改口的话,那么现在也没有那个必要了,“肖珣,这样的话朕只说一遍,你听清楚。朕是一国之君,金口玉言。三年前那个承诺朕做到了,朕也必须让你遵守。所以朕……绝不会放你出宫。”武帝说这话的时候声音是冷的,带着天生的贵气与后天磨练而沉淀的霸气弥漫了四周的一切,愈发衬得他高不可攀,若神明般显出令人不禁要顶礼膜拜的威严气势:睥睨众生,不容置喙。
  说完这话,武帝维持着帝王的威仪,只睃了一眼尚在失神中的青年,迈步离去。
第十二章
  那天清晨,雨丝柔柔的,像雾霭般飘着。
  桃花沾了密密细细的水点,濡湿的零落了一地。
  武帝在雨中伫立,雨点没有一丝力度的落在身上,微湿了发肤衣袍,凉气随着透入骨髓。
 “朕,绝不放你走。”
  “翊,我不可能一辈子呆在这里。”
  “我不是这里的人,也不属于这里。只因为有你在,我愿意留下我的春天,但是不是永远。翊,你明白吗?”
  “翊,我……”
  “为什么?”
  “我不是你的妃子。”
  “朕……从没将你当做妃子看待。你……何出此言?”
  “翊,我还是那句话。我是江湖人,不可能一辈子像女人一样呆在深宫之中,一辈子在你的羽翼下生活。如果真是那样,我就不是你要的那个我了。”
  “肖珣,这样的话……”
  武帝觉得很冷,很冷,不只是身冷。心更冷。
  收起这令他失落的回忆,武帝半睁开眼。眼前这一片觥筹交错的场面就像是一幅画在耳畔其乐融融地喧哗着,他的心却似已离去了,感觉很遥远。
  眼光搜寻似地一点点扫过众臣,最后停留在一位锦冠绣服的清隽公子身上,嘴角随之勾起一点冷笑。
  杨妃之兄杨芸,当朝国舅,人道其为人谦和温文尔雅,精通岐黄之术且仁心仁德,与众臣皆相处和顺但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厚薄有度,素有美名。
  其深交挚友皆为风雅之士,其本人也爱好风雅书画一绝,翩翩佳公子风流无双。
  武帝很早就知道此人绝非外表看起来的那么无害,但鉴于他乃三皇子之亲舅,本着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便只是睁只眼闭只眼抱着看好戏的态度看他私底下做那些不为人知的勾当。
  对武帝来说,他是一颗很有用的棋子。如果他能端正自己的态度安安分分的当他一回棋子,他倒不会将他怎样或许还会暗中明里帮他一把。
  只可惜,人性是贪婪的,即便他已家财万贯富可敌国身份尊贵,他还是不会满足。
  那样一张温和含笑的面容下是怎样的一颗祸心!
  看着那张笑颜,武帝脑海中反射性的浮现了肖珣清和的面容。那个被他疼到了骨子里的青年,才真正是拥有一颗曒皦如玉的赤子之心啊!
  那样一个青年,竟会是自己的么?
  这一刻,武帝真的感谢上苍,让他在君临天下高处至寒后仍能得到那清濯如玉的青年。
  这样的青年,又叫他如何放得开?
  武帝心里百转千回,短短不过一盏茶的时间脑中却转过了千万的思绪。
  那日青年在他身上闻到的残留着的摄魂香;
  在此之前,杨妃染恙,他前去慰问。
  事后他着人调查,方知那摄魂香还有催眠的作用。如此,武帝宿于桃林的事不胫而走也就说得通了。
  果然,在此之前,武帝寝殿侍候的一位略知内情的宫女不久前就去过杨妃处……
  武帝其实应该庆幸青年早早的发现了这香,否则等到某一日他栽在了这曾令他极为不耻不屑的江湖手段上时,就真的不堪设想了。
  “好一对杨氏兄妹。”武帝犹暗自冷笑,“当真是想步卫氏后尘不曾?”
  “臣略同岐黄之术,愿为长公主略尽绵薄之力!”
  武帝回想起昔日那人一脸忠君温和的模样,仍是冷笑。
  略通岐黄之术?
  用药之效,能救人,亦可害人,果真是冠冕堂皇的借口之词呢!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先害阿姐,再来害朕......好奸的心肠!
  这场夜宴,武帝坚持到一半就匆匆退场了。
  “怎么回事?”武帝刚刚踏进御书房就沉声质问恭立等候在一旁的青年——商瑨,脸色一片铁青。
  这年头,能令他大动肝火的事已经不多了。
  青年的事绝对算得上这不多之一。
  商瑨的脸色也很难看。他本是皇家眼影中的精锐,三年前被武帝派去保护青年就足见青年在武帝心中的重要性。
  身为眼影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当年武帝给他下的命令是为青年排除一切危险消除一切安全隐患;青年安全为上,其他一切排后。
  但是后来受青年影响他并没有真正做到——倘若不是青年拥有自保的能力,他只怕就得以死谢罪了——就这一点来说,他明显失职了。
  所幸武帝没有追究,再次令他守护青年。
  只不过这次从明里改为了暗里。他本以为青年不会再有什么危险,毕竟算他在内共有二十六名眼影分布在桃林四周日夜守卫,他们全都是以一当百的好手,更是暗杀守卫等类事中的高手;且此处乃是皇宫大内禁卫森严,量也不至于出现大批的杀手,所以人数力量上面他们也是占了极大的优势;只是想不到的是对方会用药,而他们全都中了招。究竟是什么厉害的药物能一下子撂倒他们还无从知晓,他们这一回算是碰上了顶尖的内行大家。
  然而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令他不可置信的是敌人只有两个却在二十六位眼影的围攻下逃离。
  “一个是落武堂素有天下第二杀手之称的雁无痕,另一个是江湖上人称小剑魔的徐言羽。”要认出他们并不难:雁无痕杀人所用的飞镖上有落武堂的标记;徐言羽就更好认了,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身纤尘不染的胜雪白衣,手中白虹亦是独一无二从不离身的名剑。
  此刻商瑨已平复了情绪,开始一板一眼地回报情况。
  咋听此言,武帝挑了挑眉毛沉吟不言。
  一直以来,朝廷和江湖之间都维持着一种奇妙的平衡。如果不是有特殊情况,官场中人是不会轻易涉足江湖的;同样的,江湖人也不远轻易惹上官场是非,特别是业已成名的江湖侠客和有深厚根基的武林世家名门各派。
  落武堂虽算不上名门正派,却负有天下第一杀手组织之名势力庞大不容小觑。
  这样的组织自然也不会想和朝廷有什么干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