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没的世界

第21章


 
这就是梯形塔的由来。这是神祇之山。这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建筑——通天塔的由来。 
8. 王国的霸主 
几千年的历史、文学和艺术,城市接着城市,从这些土岗中露出,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然而却没人找到古都巴比伦。“一个象巴比伦这样的王国,竟连都城也没有吗?不可思议!“人们说:”考古学家们必须让我们看到这个王国的荣耀,迦勒底人为之自豪的城市,它在以往的许多年代里,就象宝石一样,一直是骄傲、富有和邪恶的象征。我们一定要找到这座拥有通天塔的城市,使它的空中花园重见天日。我们一定要看看这汉穆拉比制定法典、以色列儿女受到奴役、但以理被喂狮子和亚历山大大帝去世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没有巴比伦,古老的世界就不完整。许多考古学家都这样说了。不少人还来察看过一座仍旧就作巴比尔(巴比兰尼——神之门)的土岗。但是揭开这座小山的工程非常巨大,所以直到19世纪末为止,来刮刮地皮的大有人在,而有勇气深挖的人却是寥寥无几。甚至,连雄心勃勃的雷雅德看到它时也无可奈何。“巴比尔是没希望了,”据说雷雅德曾这样感叹过。“这项发掘需要国会通过25,000英镑的拨款。但即使有这笔款子,我也不敢担当这个任务。” 
任何人也不可能指望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征服巴比尔。进行这样规模的发掘,至少要花四分之一世纪的劳动。然而,到19世纪90年代末期,当罗勃特?柯尔德威在巴比尔发现了一些涂釉的浮雕碎砖后,他就立意要使巴比伦重获新生。他把碎砖带到柏林。皇家博物馆的主任立刻认识到这些碎砖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并且鼓励柯尔德威继续进行研究。1899年,德国组织了一个考察队开始挖掘工作。 
德国人知道,他们担当的这项任务非常巨大, 即使250人挖14年,也只能完成工作的一半,困难就在于埋在这座土岗下面的遗迹比起其他地方的遗迹要来得深得多。在其他许多地方,人们只需挖6英尺或10~20英尺便可找到遗迹,但在巴比尔,柯尔德威却不得不深挖40~80英尺。但既然已经开始,他就绝不中途而废,他坚决要把巴比尔的秘密揭开。 
巴比尔能揭开什么秘密呢?如果正如这些德国人所想象的那样,巴比伦确实是坐落在这个土岗里,那么这又是谁的巴比伦? 
当然不是汉穆拉比的巴比伦。汉穆拉比的巴比伦是挖不到的,因为森那奇里布留下的一个纪录里已描写了他对巴比伦的毁灭性暴行。作为威镇四方的君王,森那奇里布征服了这座城市,并把他的长子立为那里的国王。但是,巴比伦人请来了埃兰人做救兵,起而推翻了这位国王,把他送往埃兰,象对待其他高贵出身的囚犯一样处置了他。森那奇里布大发雷霆。他象狂风恶浪一样,向敌人席卷而来。在大肆屠戮之后,把汉穆拉比的巴比伦扫灭一空。 
我捣毁了这座城市和它的房屋,地基和墙壁,我烧掉了一切。内城墙和外城墙,庙宇和神像,土砖的寺塔,一切一切,我都把它们铲平扔进了阿拉图运河。通过城市中心,我挖了水沟,然后放水淹没了地面,这样我就消灭了这个城的基础。我造成的破坏比一场洪水还要彻底。为了使将来的人完全忘记这座城的位置和它的庙宇神像,我用洪水全部把它抹去,使它成为一片草原。……在我破坏了巴比伦、捣毁了神像、杀尽了那里的人之后,……这座城的土地可以被带走。于是我搬走了这块土地,叫人把它运到了幼发拉底河,让它流进大海。它的泥土到达了笛尔蒙,笛尔蒙人见了它后,生怕亚述尔的恐怖统治落到他们头上,便送来了财宝。……要使亚述尔,我们的天帝的心平静下来,各民族就应该在他的无上尊严之前屈膝俯伏。我把巴比伦的尘土作为礼物送给遥远的民族,并把其中一部分贮藏在欢庆新年的大庙里的一个有盖箱子里。 
柯尔德威希望找到的巴比伦,就坐落在这个被毁的巴比伦遗迹之上。残忍的森那奇里布遇到了残忍的结局。他的亲生儿子谋杀了他,其中一个名叫埃沙哈顿的儿子夺取了政权。就是他,要求重建巴比伦,并允许巴比伦人在他的卵翼之下自立国王进行统治。在以后的年代里,尼波勃来萨和尼布甲尼撒二世使这座城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近东的最大城市。现在,德国考古者的问题就是,这个较晚期昌盛景象到底还有多少还能重新出现在他们的锹铲之下? 
他们特别希望弄清的是巴比伦的防御工事。当然,他们认为一定会找到城墙。在那些年代,没有城墙的城,就象牡蛎没有壳一样的危险。但这些城墙有多大,他们一点也不知道。他们之所以好奇,是因为著名的希腊旅游家希罗多德国在自己的书中惊羡地描述过巴比伦的伟大城墙。他说:“首先,环城一周有一条又深又宽满是河水的护城壕。其次,是一条厚50肘、高200肘的城墙,有100个全铜城门。然而这个外城墙只不过是第二道防御。里边还有另外一道墙,虽然薄点,但坚牢的程度并不亚于第一道墙。” 
在挖掘者们看来,这似乎有点过分夸张。但使他们大吃一惊的是,希罗多德的每一处描写,凡是考古学家能够考查到的,都确凿无误!他的关于城墙高度的描述——200肘,即300英尺——自然已无法核实,因为城墙已经完全倾圮破败,但是它的宽度却是任何一个东方古城所无法比拟的。在巴比伦人和来犯的敌人之间,隔着85英尺的防御工事。而在那些年代,所谓攻城,就是摧毁城墙。在森那奇里布手下,这座城市遭到了厄运。从此以后,什么样的城墙才能使巴比伦人感到安全呢?他们隐身在城里的时候,可以抵抗任何外来的敌人,但却失败在内部敌人的手里。巴比伦的灭亡,并不是因为它的城墙被攻破,而是因为人民内部不和。巴比伦出卖巴比伦,祭司们由于对内哄感到不耐烦,竟打开大门请进了米堤亚王居鲁士。 
但在城墙的保护下,又是什么样的繁荣景象呢?这个的都城是否真象希罗多德说的那样惊人? 
尼布甲尼撒二世对这座城市的重建是不遗余力的。在他的统治下,巴比伦的确极尽富丽堂皇,令人眼花缭乱。和所有的巴比伦和亚述的君主一样,尼布甲尼撒二世也想使每个人都对他的财富、权力和豪华有深刻的印象。埃及的法老们是以秀丽和纯朴迷人,他却是以光华照人。他的特点就是炫耀,这尤其从他对王宫的布置中可以看出。穿过辉煌的伊希塔门,仅仅是精彩场面的开始。接着是雄伟的门楼,宽阔的庭院和长170英尺、宽56英尺的御殿。但最最令人惊叹的还是那屋顶上的“空中花园”。这些花园是那么别致,以至成了历史上代代相传的著名的“世界七奇”之一。在巴比伦,甚至连马杜克的庙宇也比不上这座宫殿。当鲜花怒放,帝国的盛装仕女穿行在这红绿相映的园中时,这座宫殿的气派一定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 
然而,使考古者们印象更深刻的,却是“齐古拉特”——梯形塔。《圣经》故事中所说的塔,已经随着汉穆拉比的巴比伦而一去不返。但是,在原来这座塔的遗址上,很可能是另外一个塔的遗迹,并且外形和原来的塔非常相象。人们恭恭敬敬地把它挖了出来。这座当年一度是集人类精英与神争胜的高塔,现在虽只保存了它砖砌的旧貌,但仍可使人想见它当日的雄伟。它原分7层,高近300英尺,周围匍伏着祭司们的辉煌殿宇、宽敞的库藏、寺庙和行旅的客栈。就象建造它的人当年的立意那样,这个建筑与天齐,使远方各国都惶恐臣服于巴比伦王脚下。 
然而,最使人们感到惊奇、最使考古者们领会城市精神的事物,并不是任何建筑,而是一条大街。世上从没有过这样的大街,它横贯巴比伦城,既是交通干道,又是最后防线。显然,它是被作为堡垒设计的。如果敌人攻破85英尺的防御工事,进入伊希塔门的通衢时,也会在这里受阻,因为巨大的围墙和一排排的釉彩狮子,实际却是诱人的陷阱。敌人来到这夹道中后,周围墙上的巴比伦人将居高临下向他们投掷箭石。即便是在和平的时候,它也是一条令人生畏的街,那些狮子就象要扑向每一个走近的人一样。当然,它也是一条美丽的、令人难忘的街,尤其那座饰有釉彩的牛和龙的伊希塔城门,更是无比壮观。 
但是,对考古者们来说,真正的奇迹还是路面本身。它的路基是砖头砌的,上面浇着沥青,然后再覆以块石做成路面。路中央用的是大块石灰石板,两边用的是红角砾岩石板,连接处都填满了沥青。每块石板上都刻有以下的字句: 
我乃巴比伦之王尼布甲尼撒,巴比伦之王尼波勃来萨之子。我用“夏杜”石板修筑这条通天大街,专供伟大的神马杜克巡行。愿我神马杜克赐我永生。 
这个来自2,000多年以前的信息,使考察者们激动极了。巴比伦已处于废墟之中,但这些石板却传来了它过去的生气。他们多么希望能身临其境,一睹伟大的神马杜克行列经过这条神圣大街时的风采!哪怕只有一个小时也足够让他们称心满意了——身穿白袍的祭司捧着尊神的圣像,在奇异古怪的乐声中行进,接着是插满鲜花被牵去献祭的牲畜,最后还跟着欢欣鼓舞的人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