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真实的蒋介石

第39章


俞鸿钧(1898~1960),广东新会人。191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37年7月,任上海市长。1941年6月任财政部政务次长,步入财界。同年,兼任中央信托局局长。1944年11月,孔祥熙卸任财政部长,俞鸿钧继任。
俞鸿钧虽然和孔家渊源甚深,但是,查究美金公债案出于蒋介石的"钦命",自然不敢怠慢。从蒋介石的下列日记可见,调查有进展,蒋介石逐渐发现问题所在。
4月7日蒋介石《上星期反省录》云:"美金公债与黄金舞弊案正在彻查中。""黄金舞弊案"是差不多与美金公债案同时发生的另一案件。1944年3月,重庆国民政府宣称出售黄金,收缩通货。28日,财政部预定自当晚起,每两黄金售价由2万元增加至3.5万元。但财政部官员高秉坊等事先走漏消息,预知内情的达官贵人投机抢购,致使当日重庆出售黄金数字剧增,成为轰动一时的"黄金加价舞弊案"。4月20日,财政部将该案移送重庆实验地方法院审理。
俞鸿钧接手美金公债案后,于4月8日向蒋介石提交了一份查账报告,其情况是:"美金公债自停止出售以后,所剩五千万左右也几乎售完。买主用的都是一些堂名、别名,地址含糊不清,有的甚至是南京、上海等沦陷区的地址。"①蒋阅后认为"其中显有弊窦,应彻查"。当晚,蒋介石约陈布雷等人谈话,"指示查账手续"。②陈布雷当时担任军事委员会侍从室第二处主任,是蒋介石的亲信。蒋介石向陈布雷等"指示查账手续",说明蒋进一步重视此事并且加强了调查力量。4月10日,蒋介石满有把握地在日记中写道:"考虑彻查美金公债案已得要领,不难追究也。"
要查,蒋介石碰到的第一个困难是,孔祥熙不在国内。1944年6月,孔祥熙被派赴美,出席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会议。他患有膀胱结石病,会后即留在美国治病。1945年4月10日,蒋介石致电在纽约的孔祥熙,指出在停售美金公债后,仍有1100万余债券在继续交易,应予追缴。电称:"拟查美金公债剩余部分有壹千壹百余万元,预定户在停售受,付价给券,不合手续,应即将此壹千壹百余万元之债券,饬令该行经管人员负责,全数追缴归还国库,不得贻误,并将追缴之确数呈报。"4月11日,孔祥熙复电称:"此事当时经过实情为何,弟不详悉,已将钧电转主管局长迅剋遵办,并严令责成负责,追缴齐全。俟弟病稍愈,即当回国亲自处理。"①说"不详悉",不是不清楚,也不是很清楚,可进可退;至于"迅剋遵办","严令责成"等语,都是老于官场的说法。
通过追查,蒋介石已经初步掌握案情,但是,孔祥熙不回国,调查难以深入。4月14日,蒋介石日记云:"美金公债舞弊案已有头绪,须待庸之病痊回国也。"接到孔的复电后,蒋介石很失望,4月30日日记又云:"接庸之电,令人烦闷,痛苦不知所止。""中央银行问题甚难解决也。"中央银行长期掌控在孔祥熙手中,其势力盘根错节,蒋介石已经感到,美金公债舞弊案和中央银行的问题比较棘手。
第75节:蒋介石亲自查处孔祥熙等人的美金公债舞弊案(2)
后来,蒋介石逐渐发现,有大量债券去向不明,曾经在日记"杂录"栏中记下了一组数字:"美金公债案;甲、各省市售出四千三百万元。乙、国库局交业务局五千四百万。丙、预售户有收据者只四千二百万。丁、尚差数一千六百六十余万元。"这1660余万美金公债的差额就是蒋介石要追查的地方。5月22日,蒋介石因中央银行业务局的黄金舞弊案发现重大嫌疑,电召孔祥熙速回。②
同年5月5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日,选举国民党新一届中央委员。长期以来,孔祥熙的贪渎名声早已流传在外,口碑甚坏,但是,孔是蒋的姻亲,宋蔼龄、宋美龄都"护孔",蒋在财政上也要依赖孔,因此,外间虽反孔,而蒋介石却常加维护。选举中,孔祥熙和粮食部长徐堪的票数都很低。后来选举常委时,孔祥熙竟至于落选。蒋介石感叹地在日记中写道:"其信望坠落至此,犹不知余往日维持之艰难也。可叹。"③同月28日,六届一中全会开幕,任务之一是解决行政院的改组问题。1938年1月,孔祥熙任行政院长,至1939年11月,蒋介石自兼行政院长,孔祥熙改任副院长。此后,社会"反孔"情绪更趋强烈,蒋介石不能不考虑"换马"。六届一中全会期间,蒋介石日记云:"为庸兄副院长职务亦甚烦恼,但为党国计,不能不以公忘私也,苦痛极矣。"①从这一页日记不难看出,蒋介石既想甩开孔祥熙而又难于决断的矛盾心理。次日,蒋介石宣布,他本人和孔祥熙分别辞去行政院正副院长职务,改以宋子文、翁文灏充任。6月1日,蒋介石考察干部状况,在日记中写下了他对孔祥熙的考语:"(庸之)不能为党国与革命前途着想,而徒为本身毁誉与名位是图。"②至此,孔祥熙不仅在政治上失势,在蒋介石心目中的地位也很不堪了。
陈赓雅、傅斯年联合,向国民参政会提案揭发
国库局的知情年轻人除了向国民政府秘密检举外,有些人又将所掌的舞弊情况提供给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陈赓雅。陈原任云南劝储分会委员,兼主任干事,负责云南全省的美金公债推销工作,熟悉情况。同年7月7日,国民参政会第四届大会在重庆开会,陈赓雅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写成提案,题为《请政府彻查三十一年度同盟胜利美金公债发行余额大舞弊嫌疑案》,该案揭发:国库局局长吕咸"利用职权,公然将该项未售出之债票,一方逢迎上司,一方自图私利,以致不可究诘,构成侵蚀公款至美金一千一百五十万余元巨额之舞弊行为嫌疑。该项债票市价因之狂涨,由二十元递涨至数百元,刺激物价,扰乱金融,莫此为甚。"③该案共提出三笔可疑账款。其中最重要的一笔就是:吕咸"借推销公债之名,签呈中央银行当局,怂恿购买美债余额三百五十万零四千二百六十美元"。这里所说的"中央银行当局",指的就是孔祥熙。陈赓雅等提出,"如果舞弊属实,国库损失之巨,与官吏胆大妄为,可云罕见",要求国民参政会送请政府"迅予彻查明确,依法惩处"。
7月10日,司法行政部部长谢冠生到参政会报告。此前,参政员傅斯年也多次听到该局美金公债的舞弊情况,即在谢冠生报告后提出口头质询。他说:"中央银行国库局同人分购成都没卖完的两百多万美金公债,因为分赃不均,便向主管当局告发,已经在查了。这比黄金透漏消息还要严重,因为国库局事先呈请该行核准了"可"字。"他要求法院、检察官"自动检察"。傅斯年的发言引起大会震动,被称为当天七个口头询问中最响的"一炮"。①会后,陈赓雅向傅出示所拟提案,原原本本,既有数字,又有证据。傅为之大惊,立即签名联署。这一提案也得到其他几位参政员的支持,签名者共九人。
王世杰时任参政会主席团主席,他得知陈赓雅等人的提案情况后,便出面做工作。王称:"此案提出,恐被人借为口实,攻击政府,影响抗战前途,使仇者快意,亲者痛心。同时,案情性质尚属嫌疑,若政府调查事实有所出入,恐怕对于提案人、联署人以及大会的信誉都会有损的。为此,拟请自动撤销,另行设法处理。"陈答以证据确凿,请不必代为顾虑。接着,陈布雷又以新闻前辈的身份访问陈赓雅,对陈说:"这提案资料的搜集,可谓煞费苦心,准备在大会上提出,当然也很有价值。不过,有个投鼠忌器问题,就怕一经大会讨论,公诸社会,恐使英、美、苏等友邦更认为我们真是一个贪污舞弊的国家,对抗战不继续予以支持,那么,影响之大,将不堪设想。"陈布雷建议陈赓雅将议案改为书面检举,由参政会主席团负责人亲交蒋介石,认真查办。当年5月,美国财政部长毛根韬曾严厉指责中国在抗战期间的各种经济失策与舞弊,国民政府的国际信誉大受影响。陈赓雅觉得王世杰、陈布雷的说法有道理,便同意了。该项提案因此未提交大会讨论。
第76节:蒋介石亲自查处孔祥熙等人的美金公债舞弊案(3)
傅斯年性情刚烈,嫉恶如仇。除了在陈赓雅的提案上联署外,7月15日,他在陈案的基础上又草拟了一份提案,题为《彻查中央银行、中央信托局历年积弊,严加整顿,惩罚罪人,以重国家之要务而肃官常案》。这份提案已经超出美金公债这一个案,而是要求对孔祥熙所掌握的财政金融系统进行一次总清算。联署者达21人。①该案称:
中央银行实为一切银行之银行,关系国家之命脉。然其组织直隶国府,不属于财政部或行政院。历年以来,以主持者特具权势,道路虽啧啧烦言,政府并无人查问……其中层层黑幕,正不知几许。
这里所指"特具权势"的主持者,当然就是孔祥熙。傅斯年等提议:1.由政府派定大员,会同专家、监察院委员、参政会公推的代表,彻查其积年账目与事项,有涉及犯罪嫌疑者,一律移送法院。2.改组。使中央银行改隶财政部或行政院,取消中央信托局。两者历年主持之人,在其主持下产生众多触犯刑章之事,应负责一齐罢免。其有牵涉刑事者,应一并送交法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