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头台城杀人事件

第13章


去那里是不需要经过塔的,但必须通过北边或南边的楼梯。”
  爬上最后一阶楼梯,眼前又是一道配有认证装置的门。虽已有些习以为常,但对没注册数据的赖科来讲,每次都是一种腻烦的感觉。
  “要打开这门,就必须通过这个虹膜认证装置。瞳孔周围有许多固定的纹理,就算是双胞胎都不会相同。”道桐蓝说道,把右眼靠近门旁的一个很小的黑色显示屏。
  门悄然开了。
  “好了,快进去吧。一旦关上了,又得重新认证一次。”赖科被道桐蓝催促着进去了。
  走廊里除了亮着几盏长明灯,再无任何灯光。凭借微弱的亮光,只能依稀辨认出走廊的轮廓。四下里唯有静寂,简直连氧分子活动的响动都能被皮肤感知。
  “阿悠姐姐,没有什么可以照亮的东西吗?”
  “我倒是带着打火机了,不知行不行啊?”赖科一时微微觉得有些意外,却无暇加以深究,随口说道。
  “正好,收藏室里有蜡烛。那我们就先到最近的房间去吧。赖科先生一定很不适应这么黑的环境。”道桐蓝建议道。
  于是,几个人摸索着打开了离他们最近的房门。道桐悠从赖科手中接过打火机,点燃了蜡烛。摇曳的烛光直如要将脚下的红地毯濡湿,一点点把房间照亮。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离奇世界,正一点点现身赖科眼前。收藏室最醒目的地方,挂着一把巨大的镰刀。弯曲手杖般的木质刀柄上,装着近一米长的月牙形刀刃。
  “这里就是收藏室。挺像是在昏暗森林里冒险吧?”看着赖科一脸惊讶的表情,道桐蓝半开玩笑地说道,“武器这方面,小二最精通了。”
  “别这么说,我只是多少知道一些罢了。”道桐二谦虚道。烛光映着她的侧脸,神情似比适才更郑重几分。
  “这是……”赖科指着镰刀问道。
  “这是英国一个古老的异教徒集团处置内部成员时,用来斩首的镰刀。”道桐二解释道,“刀刃的制法和日本刀很像,都是用钢和软铁分层构成。所以既结实又锋利。”
  听着她的解释,赖科仔细看了看镰刀的刀身。跟苍白的刀背不同,其刀刃泛着耀眼银光。仅仅是那光泽,便让人不寒而栗。
  “这把刀是真东西?”
  “的确是真货。不过,为了使它不能切断东西,已经磨掉了刀口。但是,若重新对之加以磨砺的话,绝对还是一把完美的斩首镰刀。”
  赖科听毕道桐二的解释,朝四周望了望。顺着墙壁,排列着一个个巨大的玻璃柜子,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刀剑兵器,其中尤以刚柔结合的日本刀最臻完美之境。据说,很多人都对道桐久一郎的藏品钦慕非常,而他本人活着时亦曾以日本刀收藏中介的身份东奔西跑。
  “日本刀确实是适合斩首的刑具。”道桐二好像猜中了赖科的心思,特意补充道,“你知道吗,为了表示日本刀的性能,通常会用五人体、七人体这种单位。那表示着此刀一次能切断人体的总数。换句话说,若此刀能一举斩断五个人,那砍下脑袋就更不用说了。据说,这种测试是用犯人的尸体进行的。”
  “这里所有的刀口都被磨掉了吗?”赖科问道。
  “父亲以前一直是这样说的。但是,仔细看看刀口就会发现,有一些很明显是磨过的。至于具体是哪几把嘛,我是不会告诉你的。”
  看来,道桐久一郎生前曾严禁大家取下这些陈列品。而此时此刻,纵有人违背这条禁令,亦不会再有谁出面制止了吧。
  赖科跟着道桐二,边注视玻璃柜内的藏品边继续听她讲解。
  “这两把是十七世纪的德国使用过的处刑剑。”道桐二指着两把全长八十公分左右的长剑,说道,“中世纪时,剑象征着骑士的荣誉和尊严。被剑处死,比被其他刑具处死要显得更受尊重。有的骑士甚至会恳求用剑来行刑。”
  赖科看着那两把被平行着摆放在一起的剑。剑的尖端与通常的尖状不同,呈圆头状。也许从一开始,它就被做成了只能斩切、不能刺扎的武器。
  “仔细看看剑柄周围,就会发现剑身上有一道很宽的剑槽。”道桐二继续说道,“这是要确保剑刃上不会凝血。血会顺着槽,一直流向剑柄。”
  “剑槽旁边好像还刻了字。”赖科把脸贴近玻璃柜子,说道。
  “那是德文:‘吾举剑时,定祈祷所有罪人永生。’其实,剑背面还有行字:‘若法官察明其恶,吾定将处之以极刑。’”
  这两把德国剑的旁边,放着一把法国的处刑剑。刃宽约五公分,剑长约七十公分。剑身非常简洁,没有多余的装饰,只剑柄顶端有个剑托,恰到好处地平衡了剑体。这似乎是一把双手剑,剑柄比一般的剑柄略长。其剑尖跟德国的相同,均呈圆形,而剑刃亦同样刻着文字。不过,这把剑只有一个词——正义。
  “这两种剑上,都刻着车轮图案。斩首刑出现前,将犯人绑在车轮上活活打死,是一种主流刑罚。因此,这些车轮其实象征着死亡。啊,还有,你看看这把短剑。剑柄和剑刃之间,是不是刻着星星的图案?这就是人称‘六个无头骑士’的短剑。据说,它会给持有者带来接连不断的灾难……”
  道桐二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所有刀剑的来龙去脉,原本平静、清秀的脸庞,面对这些冰冷的刀剑,竟仿佛感到了它们的邪魅一般,眼神杂着丝丝贪婪。在过去那个当众斩首的年代,像道桐二那样面对血腥场景却如此神采飞扬的人,想必不少。否则,又何必要在众目睽睽下进行斩首呢?事实上,那确实是个把斩首当做娱乐的时代。
  “这房间里除了刀剑,没有断头台?”赖科问道。
  “断头台在隔壁房间。你想看?”道桐蓝问道。
  “嗯,可以吗?”
  “当然。”道桐蓝答道。
  道桐悠秉烛先行。赖科看着道桐悠的背影,想着这座安装了各种高度现代化安全监控系统的宅院内,此时竟只能靠一根小小的蜡烛来照明,不禁觉得有些滑稽。这莫非就是道桐久一郎别有用心的设计?
  道桐悠打开隔壁房门。昏暗如故的房间中央,有两根漆黑的柱子。柱子的上端被一根横木连接,下端则插着一块垂直地面的薄板。板中央被挖出了一个圆形的洞。
  不消说,那一定就是断头台了。昏暗中闪烁黑光的斩首器械,看上去就像是“断头台城”的主人。
  许是铡刀被从断头台上取下了的缘故,那种刑具独有的阴森、恐怖,此时很难领略得到。
  “说到西洋藏品,当然是断头台最具价值。这些斩首刑具里面,父亲最钟爱的就是断头台。那大概是因为它非常单纯的缘故吧。毕竟,开发、制造它的唯一目的,就是要砍下人的头颅——除了斩首,不再有别的用处。而刀剑则不同。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理想刑具,一个精炼的刑具。”
  让赖科有些出乎意料的是,本想着会到处摆放断头台的房间,却只放了这么一座。这不能不让他觉得有几分扫兴。
  “成型的断头台只有这一座。”像是预料到了赖科的反应,道桐二解释道,“其余的都被分解成了部件,摆在那些玻璃柜里。”
  顺着道桐二的目光,赖科走近柜子。果然,里面摆着许多堪称断头台核心部分的铡刀和其他一些部件。铡刀巨大的刀身被厚实的木板夹着,白刃裸露在外,寒光刺眼,仿佛镜子般映出了赖科的身影。除了铡刀,木板中间还夹有沉重的铅,要想搬动它,肯定非常困难。
  “虽说这些刀口都被处理过,但若它当真从天而降的话,下面的人也很难没事吧?”道桐二说道。
  几人想象着那种血腥的场面,一时均都默默不语。
  只听得道桐二重复说道:“倘若这刀口从天而降,嗯,恐怕任谁都跑不掉的。是不是呀,姐姐?”
  道桐悠微微一笑,没有言语。
  听着这番话从这样一位小姑娘的口中幽幽说出,赖科心下不免有些微微发毛,越听越觉得脖子后面凉飕飕的,隐隐然似有冷风拂过,不禁用手摸了摸后脑勺。
  “断头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似乎有意,又似乎无意,道桐二没有理会赖科的感受,自顾自讲起了断头台那悠久的历史,“重约一百公斤的石质刀刃曾被挖掘出来。当时的人类好像将它嵌到棍棒前端,以钟摆的姿态来砍下动物头颅。中世纪之后的德国,出现了一种名曰‘楼板’的刑具,这据说就是史上最早用来处置犯人的斩首刑具。它和现在的断头台不同,不是依靠刀刃自身的重量,而是借助第三者的力量砍断脖颈。据说,那是巴伐利亚一个名叫约翰的人,处决叛乱主谋时采用的刑具。他先备好两根短柱,中间设置一块板子,固定好犯人的脑袋,再在犯人的脖颈处搁上刀刃,用木槌敲击刀背,就这样硬把刀刃砸穿过犯人的脖子。
  “而那种靠刀刃自身重量斩下头颅的刑具呢,则直到十六世纪以后才告出现。最具代表性的是被称做‘哈利法克斯式断头台’或‘劈削刀’的斩首刑具,有些地方则称之曰‘苏格兰少女’。它是在两根柱子间安装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板子,板子下端装有斧头,上端用一根长长的绳子吊住。只要砍断绳子,板子就会快速坠落,犯人的头颅亦会随之落地。‘哈利法克斯’是一个小镇的名字,不知何故,封建社会结束后,这小镇竟拥有可以自行处死犯人的权利。对那些罪人来讲,那日子一定很不好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