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屋

第53章


  在孟加拉湾与尼泊尔地区,人们还在使用套索捕象。这是种真正的狩猎,总是伴有
惊险刺激的场面。受过严格训练的大象背上坐有三个人:脖子处是驭象的,要引领它;
臀部是戳象的,用木槌或铁钩刺激它;背上的印度人则负责投掷打有圆结的套索。这样
装备好以后,便出发去追野象,穿山越野,有时要跑上几个小时,经常把象背上的人累
得疲惫不堪,直至最后,被追的猎物也精疲力竭,沉重倒地,听任猎人的摆布了。
  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印度每年都有大量的野象被捉,这可不是桩坏买卖。一头母
象可以卖到7,000法郎,公象则要20,000,如果是纯种的公象,甚至能以50,000法郎
的价格出售。
  出如此的高价购买的这些动物果真有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但要以合理饲养为前提,
——它们每十八个小时要吃掉六七百磅的青饲料,也就是说与它们在一段中等的距离内
所能运载的货物重量差不多相当,——便可提供多种重要的服务:驮运士兵与军用物资,
在多山地带或马匹难以进入的热带丛林中拖曳大炮,代替驾车的牲口为私人做苦役。这
些体形庞大的动物强壮而又温顺,其奇特的服从本能使它们很容易在短期内便被驯化,
因此在印度斯坦的各省份,普遍使用大象做畜力,然而,由于它们在驯养状态时不能繁
殖,所以需要不断地猎捕野象以满足半岛内外的需要。
  人们使用上述的各种方法追踪、围堵、捕捉它们。尽管这样导致的消费量很大,野
象的数目却不见减少;在印度各地都还留有许多。
  而且我要说,剩得是“太多了”,大家马上便可看到证明。
  前面说过,那两只大象列在路旁让我们的火车通行;但是,只一会儿它们便重新上
路了,就跟在“钢铁巨兽”后面。几乎同时,后面又出现几头大象,它们加快脚步,赶
上了我们刚刚超过的那一对。于是,仅一刻钟的功夫,尾随我们的已有十二只之多。这
些长鼻动物打量着“蒸汽屋”,步步紧跟着它,始终保持在不过五十米的距离。它们并
不像要发动袭击;却也似乎决不愿意放弃对我们的跟踪。后者对它们来说显得更为容易,
因为在万迪亚斯山系的各个斜坡上行进时,“钢铁巨兽”无法走得太快。
  而且,大象行走的速度要比人们想象的快得多,——据在这方面颇为内行的桑德松
先生说,它们的时速可达25公里还多。照此推算,后面的这些家伙要赶上或是超过我们
实在是太容易了。
  但它们的意图似乎并不在此,——至少目前是这样。它们想做的,大概只是聚得更
多。果真,它们张开大嘴发出的像召唤一般的叫声总是能得到回应,后来者们随即走上
同一条道路。
  将近下午一点时,已经有三十头左右的大象拥挤在路上随我们同行了。整整是一大
群。且没有任何迹象能说明数量不会进一步增加。尽管象群通常是由30至40头相互间有
些亲缘关系的大象组成,但它们一百来只聚在一起的现象也不少见,如若遇到这种情况,
旅行者不能不有所担心。
  莫罗上校、邦克斯、奥德、中士、卡拉加尼和我都坐到第二节车厢的阳台游廊下面,
一道观察车后的动静。
  “它们的数量还在增长,大概要把分散在本地的所有大象聚齐以后才会停下吧!”
邦克斯说道。
  “然而只是在相当有限的距离内,它们才会听得见彼此的叫声啊。”我提出了异议。
  “不,”工程师回答道,“大象还可以辨识各自的气味,它们的嗅觉是如此地灵敏,
以致家养象在三四英里以外便能知道有野象出现。”
  “真是一场大迁移,”莫罗上校也说道。“你们看,车后的这一大群又分成10到12
只的若干小群,而这么多小群竟然跑到一处共同参加行动。邦克斯,我们要走得快一点
了。”
  “‘钢铁巨兽’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莫罗,”工程师答道。“蒸汽压强已达五个大
气压,还拔风了。之所以慢,是路太难走。”
  “但是干吗着急呢?”莫德上尉喊道——始料不及的事情总会让他情绪高涨。“就
让它们陪着我们好了,多可爱的动物!这支仪仗队配得上我们的火车!本来荒凉的地方
现在可不冷清了,瞧,我们一路被簇拥着,浩浩荡荡,多像出行的印度王公!”
  “随它们去吧,”邦克斯也接口道,“只能这样!而且,我想不出什么办法可以阻
止它们这么做!”
  “但你又担心什么呢?”奥德上尉问他。“你不知道,一群象往往不如一只落单的
象可怕!这些动物多棒!……它们不过是一些绵羊、长鼻子的大个儿绵羊罢了!”
  “大家看,奥德已经激动起来了!”莫罗上校说道。我承认,如果这支队伍始终落
在后面并保持距离,我们没什么可怕的;但是,万一它们疯狂起来,想要在这条窄路上
赶过我们去,恐怕会给“蒸汽屋”造成不止一处的损坏吧!
  “还有,”我补充说,“当它们重又围拢到一起,与我们的‘钢铁巨兽’正面相对
时,不知它们会怎样对待它!”
  “这帮家伙会向它致敬!”奥德上尉喊。“它们会像古鲁·森王子的那些大象一样
给它敬礼!”
  “可那些大象是经过驯化的,”马克·雷尔中士不无道理地指出。
  “那好,”奥德上尉仍然强辩,“这些大象也能温顺起来,确切一点儿说,它们对
‘钢铁巨兽’的惊惧会转变成敬畏!”
  看得出来,我们这位朋友对这头人工大象,这“出自一位英国工程师之手的机械产
品的典范”的热情丝毫未减。
  “而且,”他又补充说,“这些长鼻动物,”——他的确很偏爱这个词,——“这
些长鼻动物很是聪明,它们能推理判断,会权衡比较,还可以最后总结经验,几乎显示
出类人的智慧!”
  “这说法不可靠,”邦克斯反驳说。
  “什么,有争议?”奥德大喊起来。“可并不是一定要在印度待过的人才会有此体
会啊!难道人类没有把这威严的动物用于一切琐碎的家务劳作?还会有什么两条腿、不
长羽毛的仆役能及得上它们?莫克雷,莫非你也不知道最了解这些动物的作家如何评价
它们吗?照他们的说法,大象对它挚爱的人体贴入微,它替他们负起重担,为他们采摘
水果和鲜花;大象还为社团募捐——旁迪设里附近著名的维勒努尔宝塔里的大象就这样
做过;大象可以到集市上为自己购买甘蔗、香蕉或者芒果;在桑德班德大象赶走野兽,
保护家畜和主人的房舍;大象能用长鼻从水池里汲水,能领着主人托付给自己的孩子散
步,甚至比全英格兰最好的保姆还要细心!大象富人情味儿,知恩图报,因为它们记忆
力非凡,并且宁愿忘记受到的不公而记住施于自己的恩惠!啊,朋友们,甚至不能让这
些颇具人道的庞然大物,——对,我就是要说‘有人道的’,——踩死一只无害的昆虫!
我的一个朋友曾看见有人把一只小虫子放在石头上,然后命令一头驯养的大象去踩死它,
——不容忘记的玩笑!可这出色的厚皮动物每次都是抬起腿来跨过石头,无论吆喝还是
抽打都无法让它把脚踏在虫子身上!正相反,如果指令它把小虫拿开,它会痛快地用灵
活的‘象鼻手’小心翼翼地‘抓住’虫子,然后给它自由!邦克斯,现在你还要说大象
不善良、不慷慨、不比其他任何动物,甚至包括猴子和狗更为高尚吗?不该承认印度人
赋予大象以几乎与人相当的智慧是很有道理的吗?”
  说到此处,奥德再合适不过地摘下帽子,向稳步跟着我们的可怕的象群致敬,以此
来结束他的慷慨陈词。
  “讲得好极了,奥德上尉!”莫罗上校笑着说。“你可真是大象的忠实捍卫者呀!”
  “可我说得一点儿没错吧,上校?”上尉反问道。
  “有可能你是对的,”邦克斯回答说,“但我更相信桑德松的说法,做为捕象人,
他在有关大象的问题上是专家。”
  “那你的这位桑德松先生怎么说?”上尉喊道,语气很是不屑。
  “他说大象只不过是一种智力中等的普通动物,我们所见的它们的最惊人之举也只
是源于一种奴性,是对驭象者暗中发出的命令的服从。”
  “岂有此理!”奥德上尉激动起来。
  “而且,”邦克斯接着说,“他还注意到,无论在雕刻或是宗教题材的绘画里,印
度人从不把大象做为智慧的象征,他们更愿选择狐狸、乌鸦和猴子!”
  “我反对!”奥德大喊,同时胳膊上下挥动,跟伸缩的象鼻子似的。
  “反对可以,上尉,但还得听下去!”邦克斯并不让步。“桑德松还说,大象尤为
特别之处是有最大限度的服从才能,——这大概会使它们的头盖骨上形成一个漂亮的隆
凸吧!他并且指出,大象落入的都是相当‘幼稚’的陷阱,——就是这个词:‘幼稚’
——比如说用树枝粗略一盖的深坑。而且它们不做任何逃走的努力!他注意到,大象被
围进的场地是其他野生动物不可能被赶进去的!最后他还证实了一点,即那些曾经被俘
而后逃脱的大象再被抓住时用的方法仍很简单,容易得有损于它们的‘理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