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第41章


于是群情喜悦,登即四散,数十 万众一朝散尽。待出百里之外,乃始分道押领,随便安 置,咸得其宜。擢其渠帅,量力授用,新附者咸安。时人服 其处分机速。乃槛车送葛荣赴阙。"
这段记载详细说明了六镇数十万军人是怎样从葛荣 手上转到尔朱荣手上的。这几十万人尔朱荣交给了他 的侄子尔朱兆率领。
自杀朝士,禽葛荣,尔朱氏的势力不可一世。但是 后来却败在高欢手上。这是什么原因呢?最重要的原 因是尔朱氏所得六镇军人又转人了髙欢之手。《隋书》 二四《食货志》曾云:
"寻而六镇扰乱,相率内徙,寓食于齐晋之郊,齐神 武《高欢)因之,以成大业。"
《隋书》指明了高欢的兴起,依赖六镇降卒。《隋书》所 说的齐,指武州齐郡(见《魏书》一〇六《地形志上》;)。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二九云:
"武州,武定元年置,治雁门川。武定三年始立州城。 按《洧志》,雁门郡繁畤县后魏置,并置繁畤郡。
有东魏武川及吐京、齐、新安三郡,寄在城中。此志 之雁门川即繁畤郡,且寄治郡城,非别立州城也。"
由此可知《隋书》所谓"齐晋之郊",即六镇镇人寓食之 地,是尔朱氏的势力范围。六镇降卒是怎样落到高欢 手上来的呢?《北齐书》一《神武纪上》云:
"葛荣众流人并、肆(齐晋之郊)者二十余万,为契胡 陵暴,皆不脚生,大小二十六反,诛夷者半,犹草窃不止。
〈尔朱〉兆患之,问计于神武,神武八六镇反残,不可尽 杀,宜选王素腹心者,私使统焉,若有犯者,直罪其帅,则 所罪者寡。"兆曰:善!谁可行也?"贺拔允时在座,请神 武。神武拳殴之,折其齿,曰:"生平天柱时,奴辈伏处分 如麼犬,今日天下安置在王,而阿鞠泥敢诬下罔上,请杀 之。,兆以神武为诚,遂以委焉。"
"六镇反残"二十余万就是这祥转到高欢手上来的,高 欢"因之以成大业"。
《北齐书》一三《赵郡王琛传》有"六州大都督人 "领六州九酋长大都督"。一八《孙腾传》有"六州流民 大都督"。一七《斛律金传》记斛律金曾"领恒、云、燕、 朔、显六州大都督"。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三一《北齐 书斛律金传考异》云:
""留金守信都,领恒、云、燕、朔、显六州大都督。"此 六州即神武所领六州兵。《赵郡王琛传》所云六州大钵 督,、六州九酋长大節督",《孙腾传》,六州眯民大都 督、皆此六州也。但六州之名,尚少其一,史有脱文,盖 脱蹐州也。" 
钱说是对的,《北齐书》二四《孙搴传》有云
"又大括燕、恒、云、朔、显、蔚、二夏州、离平、平凉之 民以为军士,所获甚众,搴之计也。"
此处蔚州与上五州燕、恒、云、朔、显连称,可知《斛律 金传》脱蔚州。这六州都是北魏以北边军镇改置的州。 关于北魏改镇为州,钱氏《廿二史考异》二九言及-
"《魏书(一(六上)地形志》:蔚州,永安中改怀荒、 御夷二镇置。按改镇为州,魏收史言之不详,惟怀朔镇改 为朔州,怀荒、御夷改为蔚州,薄骨律镇改为灵州,见于
本志。"
概言之,六州即六镇及其他。钱氏谓恒、云、燕、朔、显、 蔚六州"即神武所领六镇兵",也是对的,此六州既为 六镇兵所出之地,又是六镇流人聚居之处。
宇文泰是武川镇人,西魏北周的出现也与六镇军 人有关。
六镇军人是北齐、北周的统治者。从这个意义上 说,六镇起兵提高了六镇军人的地位。
(五)北齐的兵
东魏及北齐之初,兵制继承北魏,兵民《兵农)分
离,兵由鲜卑充当,汉人主要是从事耕织。《资治通鉴》 —五七梁武帝大同三年九月条云:
"(高》欢每号令军士,常令丞相厲代郡张华宣旨。其 语鲜卑则曰:"汉民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 帛,令汝温饱,汝何为陵之?"其语华人则曰:"鲜卑是汝 作客,得汝一斛栗,一匹绢,为汝击贼,令汝安宁,汝何为 疾之?"时鲜卑共轻华人,唯惮高敖曹。欢号令将士,常鲜
卑语,教曹在列,则为华语。(《隋书》三二《经籍志》经 小学类有《鲜卑号令》一卷,周武帝撰。V
这与前弓I《魏书,刘洁传》所云"郡国之民虽不征讨, 服勤农桑,以供军国",征讨由鲜卑及其他少数民族担 任,是一致的。东魏兵制无疑是北魏兵制的承袭。
到北齐文宣帝时,有所谓"百保鲜卑"与"勇夫"。 《隋书》二四《食货志》云:
"魏武西迁,连年战争,河洛之间,又并空竭。天平元 年,迁都于邺,出粟一百三十万担,以振贫人。是时六坊 之众从武帝而西者,不能万人,余皆北徙,并给常康,春 秋二时賜帛,以供衣服之费。(齐)文宣受禅,多所创革。 六坊之内徙者,更加简练,每一人必当百人,任其临阵必 死,然后取之,谓之"百保鲜卑"。又简华人之勇力绝伦 者,谓之勇夫",以备边要。"
禁卫军中"百保鲜卑"和边防军中华人"勇夫"的出现, 说明北齐文宣帝对兵制确有所创革,但并未改变兵民
(兵农八胡汉之分的性质。
武成帝河清三年,实现了一种新的制度。《隋书》 二四《食货志》续云-
"到河清三年定令,乃命邻居十家为比邻,五十家为
闾里,百家为族党,男子十八以!:,六十五已下为丁;十 六已上,十七以下为中:六十六以上为老;十五已下为 小。率以十八受田,输租调,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
六退田,免租。", 同书二七《百官志中》尚书省五兵尚书条又云-
"五兵统左中兵,掌渚郡督告身.诸宿卫官等事;右 中兵.拿黢内丁帐、事力、蕃兵等事;左外兵,掌河南及潼 关已东诸州丁帐,及发召征兵等事;右外兵,掌河北及潼 关已西诸州,所典与左外同:都兵,掌鼓吹、太乐、杂户等
按北魏在实行均田制与三长制之后,就胡汉职业而 言,胡人虽同为编户并被圈给土地,但仍不耕织,专讲 骑射。耕织交给奴婢,状如清兵人关圉地之制。农业与 纺织主要仍在汉人之手。河清三年,北齐规定男子"率 以十八受田,输租调,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 退田,免租调",如果结合北齐五兵尚书的职责:掌幾 内及诸州丁帐、发召征兵等事来看,就知这是一种新 法。在河清三年以前,军镇与州县、当兵与种田、胡人 与汉人是分离的。坷清三年十八受田,二十充兵的法
令,把军镇与州县、当兵与种田结合起来了,即兵由州 县受田农民充当,兵民、兵农不再各成一个系统。胡人 当兵、汉人耕织的时代,军镇与州县分治的时代过去 了,这是北朝兵制上的一个很大的变化。
(六)杨陏、李唐非出自六镇
北齐高氏出自怀朔镇,六镇军人为高氏所得,高 齐由此建立。北周宇文氏出自武川镇。凡此旧史均有 明文,无庸置疑。或谓杨隋、李唐亦出自六镇,此种看 法难于成立。先说杨隋。
《周书》一九《杨忠传》略云-
"杨忠,弘农华阴人也,小名奴奴。高祖元寿,魏初为 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武树顆焉。父祯,以军功除建远将
军。震魏末丧乱.避地中山。结义徒以讨鲜于修礼,遂死 之。忠年十八,客游泰山.会梁兵攻梆陷之,遂被执,至江 左。在梁五年,认北海王颍入洛。败,尔朱度律召为味 下统军。及尔朱兆以轻骑自并州人洛阳,忠特预焉。从独 孤信破梁下搓戍,平南阳,并有功。(后)忠出武川,过故 宅,祭先人。"
杨忠之父死于中山.何以杨忠本人客游泰山?此疑与 邢杲之乱有关。《魏书》一四《高凉王孤传》附《上党王
天穆传》云:
"初,杜络周、鲜于修礼为寇,液、冀诸州人多避乱南 向。幽州前北平府主簿河间邪杲拥率部曲,屯据鄭城,以 拒洛周、葛荣,垂将三载。及广阳王深(渊)等败后,杲南 度居青州北海界。灵太后诏流人所在皆置命属郡县,选 亲右为守令以抚镇之。时青州剌史元世隽表置新安郡, 以杲为太守,未报。会台申汰简所授郡县,以杲从子子瑶 资荫居前,乃授河间太守。杲深耻恨,于是遂反。所在流 人先为土人凌忽,闻杲起逆,率来从之,旬钥之间,众逾 十万。劫掠村坞,毒害民人,齐人号之为"茧偷贼"。先是 河南人常笑河北人好食榆叶.故因以号之。"
疑杨忠在鲜于修礼破灭之后,随河北流民人青州,追 随邢杲,因而得以"客游泰山"。《隋书》七九《外戚传-高祖外家吕氏传》谓吕氏为齐人。其言略云:
"高祖文帝)外家吕氏,其族盖微,平齐之后,求访 不知所在。至开皇初,济南郡上言有男子吕永吉,自称姑 字苦桃,为杨讳妻。勘验知是舅子,始追赠外祖双周为齐 郡公,外袓母姚氏为齐敬公夫人。诏并改葬,于齐州立 庙,置守冢十家。"
吕苦桃为杨忠之妻,文帝之母。吕双周为杨忠的岳父, 文帝的外祖父。从文帝母系来看,疑杨家本系山东杨 氏。《杨忠传》谓杨忠"出武川,过故宅,祭先人",是因 为他的高祖杨元寿,魏初曾作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
武树颓。吾人不能据此谓杨氏出于武川。
李唐曾自称其李氏源出陇西,曾家于武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