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传

第13章


上任伊始,主管德文洋务的辜鸿铭坐到办公室,一看,四周空空荡荡,除
了一张枣红木的椅子,一张枣红木的办公桌和桌上的文房四室,就是四堵墙壁。
辜鸿铭即刻马不停蹄,前往谒见张之洞,不等张之洞询问,当先开口:
“香帅如此看得起我,令我十分感激,只是当今世界日益广大,岂能仅仅
依靠想象,而不了解世界事务,闭目塞听?”
张之洞频频点头,辜鸿铭继续侃侃而谈:
“要了解世界事务,少不了要订些洋文报刊,透过洋文报刊,使香帅明晰
国际局势,才不致举措失当。”
张之洞大为赞同,即要他拟出一份订单:
“这方面,汤生兄你是最内行不过,赶快抓紧时间,拟一份详细订单,让
我过目。”
辜鸿铭得到许可,即回办公室,构思报刊订单。这时差人送来几份公文,
毕恭毕敬地说:
“香帅吩咐,这几份公文交予辜师爷,至迟明天完成。明日午后,我即来
取。”
辜鸿铭接过来一看,原是一分英文订单,阅不数行,顿时将订单扔到办公
桌上,大骂: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差人吓了一跳,不知是何缘故,只听辜鸿铭连声怒骂,一口闽南话:
“这些洋鬼子,他妈的王八蛋,用这么便宜的价订中国货,不卖个乖,竟
敢说中国货是土货,太欺人了。”
原来订货单上用的是“native”一字,在英文中,此字含有生番野蛮的意
思,如非洲、美洲、澳洲的土人一般。称中国货为“native goods”,惹恼了他。
当下提起毛笔,泡沾了浓墨,对着英文“native goods”就要划过去,差
人忙用手捂住公文,连连叫道:
“辜师爷,使不得,万万不可胡来,此订单早经签订,你这一笔下去,弄
得不好,怕要惹来麻烦。”
辜鸿铭哪管这些。搬开差人,大笔一挥,将“native goods(土货)”字样
一抹,添上“Chinese goods(中国货)”字样,将笔一掼,交与差人,道:
“拿去。别怕,香帅怪罪下来,我顶着。”
张之洞拿到公文,二话不说,即予通过。如此一来,张之洞在辜鸿铭眼中
又比一般庸吏高明了许多。
几日后,辜鸿铭将拟好的洋文报刊订单,呈与张之洞过目。张之洞接过订
单,说:
“洋务方面的事,你是专家,就这么定了。”
辜鸿铭告辞之后,张之洞即派人叫来蔡锡勇,请他帮助看看订单,蔡锡勇
接过订单,草草一过,便放在桌上,张之洞马上询问:
“毅若,如何?”
蔡锡勇很兴奋地回答:
“香帅,草拟这份订单的人不简单,能在数种语言的报刊中提炼出这一份
订单,30 余种报纸,500 余种各国杂志,别的我不太明白,单说英文报刊,就
很高明,足见此人对西洋诸语言之谙熟,而且学养深,见识广。只是这一手毛
笔字太不高明,而且我还未见识过,不知是府里哪一位高人的手笔?”
张之洞听罢,觉得自己果然未用错人,即说道:
“这位就是新到的辜鸿铭了。这人不仅有这等才学识见,而且胆子大,脾
气大,前几日修改订单一事,即此公所为。此人留洋多年,自然比不得诸君的
那手字。”
蔡锡勇,字毅若,约生于1845 年,卒于1897 年。福建龙溪县人。早年就
读广东与京师两所同文馆,主修英文,算学和中文,得名师指点,兼擅社会科
学、自然科学及应用科学,是中国自己培养的最早的现代化人才之一。1875 年
随使赴美,任翻译。
1884 年,受知于张之洞,入张之洞幕,负责传译,1886 年,协助张之洞,
主办洋务,1897 年,不幸中风去世。
辜鸿铭也深知自己中华文化知识太弱,一直在潜心寻求进入中国文化的门
径,此时想求幕中那些翰林进士教导汉文,不料得到的答复都是一样的:
“你是读洋毛子书的,没有资格读我们中国的经传。”
没办法,只得买了部日本人写的中英文对照官话指南,继续摸索学习中国
文化的门径。张之洞知道后,对他说:
“孔子说:‘自行束惰以下者,吾未尝无诲也。’他们不是不肯教你,是因
为你无礼貌,师道严肃,未可唐突。”
次日起,便亲自教他读《论语》,查字典,辜鸿铭才从胡乱摸索中找到门径,
一直从最基本的三字经到四书五经,唐诗千家诗。进步神速。
此时,中越边境,战事正激,张之洞会同钦差大臣彭玉麟、老将冯子材,
认真备战,1885 年3 月,取得镇南关、谅山大战的胜利,重创法军。
慈禧太后一方面积极谋和,一方面派人犒赏张之洞、彭玉麟等,不时赏给
参貂食物等品。每逢赏品到来,彭刚直公玉麟一睹天家物,则感激涕零、痛哭
失声。
彭玉麟(1816—1890),湘军将领。又作玉磨,字雪琴,湖南衡阳人。早年
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太平军入湘后,助县令筹防。1953 年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
师。后率湘军攻陷九江、安庆、天京,加太子太保,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1883
年任兵部尚书,并奉命赴广东会筹防务。后因病开缺回籍。
刚到张之洞幕府的辜鸿铭,见到大清官吏,如此忠心耿耿,印象极深,深
信此清流运动之脊梁,为拯救中国之栋梁。私心里,比之为耳熟能详的英国纽
曼大主教发动的清流运动。
特别是总督张之洞的知人善任,更使他佩服。在这里,他结识了张之洞的
得力助手蔡锡勇、梁鼎芬、赵凤昌、梁敦彦等人。当中梁敦彦的经历更使辜鸿
铭折服。
梁敦彦,字崧生,广东顺德人。1857年生。早年肄业于香港中央书院。1872
年随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初入哈德福小学,续读西区初中及哈德福高中。1878
年考入耶鲁大学。1881年清廷令回国,分发福州船政学堂,后奉派为天津北洋
电报学堂英文教习。1884 年应张之洞聘。历任两广、湖广总督署文案,知州府
候补道。1904 年任汉阳海关道。旋继唐绍仪之后,任天津海关道。1907 年4
月,任驻美兼日、秘、古钦差大臣,仍留署外务部右侍郎,未赴任。9 月任外
务部右侍郎。1909 年1 月,署外务部会办大臣兼尚书,2 月任外务部会办大臣
兼尚书。1910 年3 月,兼会办税务大臣。1911 年任外务大臣兼国务大臣。10
月出使德美,耶鲁大学赠予名誉博士。
辛亥革命后,1913年任政治会议议员。1914 年5 月,任北京政府交通总长。
1917 年7 月,张勋复辟,任外交部尚书。议政大臣。复辟失败后匿居东交民巷。
同月十七日,北京政府明令通缉他。1918 年北京政府下令免予通缉洪宪、丁巳
(张勋那次)复辟案内诸人。1924 年逝于北京。
1884 年张之洞聘请梁敦彦,梁敦彦到任后,正当硝烟弥漫之际,专门委派
他主办翻译电报事宜,领导电报房诸生,处理日常电报往返,梁敦彦尽心尽力,
干得很出色。
当时张之洞府下有一规矩,每月初一、十五都有一次行礼,文案委员与电
报生分班站定,受张之洞训话。梁敦彦总站在电报房诸生行列,那些文案委员
诸公,自命高人一等,无一人与梁敦彦交谈。
一日,又逢行礼时刻,张之洞出堂受礼,见梁敦彦与电报诸生站立一处,
亲自上前,伸手拉他出列,命站到文案委员一列之中。说:
“汝在此班内行礼。”
众皆大为惊讶。此后一帮文案见了梁敦彦,一改态度,格外殷勤,大不同
于当初白眼相待了。
辜鸿铭对此事感触极深,一方面感叹官场世态炎凉,至有日后讥张之洞手
下多伪君子。一方面更佩服张之洞之知人爱才,真大臣风度。日后,在张之洞
幕中,辜鸿铭与梁敦彦最为莫逆。
1885 年,清政府派英国人金登干前往法国议和,六月订立《中法新约》,
法国人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越南,心满意足。
这边,中越边境上却日益危急,法国人的干戈已直指大清帝国。主战的张
之洞等对李鸿章等的议和行动极为不满,矛盾越结越深。
此际,颇为懊丧的张之洞既受到朝廷赏赐,又迎来了生辰华诞,照例得热
闹一番。府中宾朋满座,名噪一时的沈曾植也前来祝寿,张之洞关照辜鸿铭说:
“沈公如当今泰山北斗,一代名儒,他的聪明无人能及,你要多向他请教。”
沈曾植,生于1850 年,卒于1922 年,字子培,号乙斋,晚号寐叟。浙江
嘉兴人。光绪六年中进士,历任训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1888 年,康有
为首次上书,即与之相交,支持戊戌变法。1898 年受张之洞聘,往武昌任两湖
书院讲习。1900 年与盛宣怀等策划东南互保,旋署安徽布政使护理巡抚,1910
年辞官居上海。辛亥后,谋复辟。
见面后,辜鸿铭即大谈西学西法,年长七岁的沈曾植默然无语,不置一辞,
辜鸿铭意兴阑珊,问沈为何一言不发,沈曾植慨然叹道:
“你说的话,我都懂。你要懂我的话,还得读二十年中国书。”
后恰逢二十年后,辜鸿铭又在张之洞的生日见到沈曾植前来祝寿,立即请
差役将张之洞藏书搬往前厅,随入厅,坐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