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传

第27章


一日,赛金花又同瓦德西到辜鸿铭寓所,三人闲聊,瓦德西对赛金花说:
“我们愿恭听你指教!”
赛金花故作玄机,咯咯娇笑,说:
“退八进四,还是退四进八?何荣何辱,要凭总帅自己选择了。”
“我虽无学,尚知荣辱,真理在我,岂可忽乎!”
瓦德西信誓旦旦说罢,搬过棋来。三人一番车轮战,赛金花将二位杀得大
败,看来两位汉子临事的定力,犹不如一名妓女。此女果然不凡。
其实,这个故事乃无中生有,实系辜鸿铭晚年穷居北京,自命一身才学无
人问津,经天纬地之心寂寞无奈之余,遂演绎当年《辛丑和约》议定诸般情景,
一发铁嘴功夫,神话自己的能耐,十天打开和议阻力。而此中分析,虽处处有
书生意气,挥斥方道之感,但其臧否人物,实有不少中肯之处,此番评论,倒
也令他大过一番嘴瘾。
总之一句话,编的。
辜鸿铭参加东南互保谈判后,迳回湖北武昌。此时局势已经明了。慈禧太
后见自己无受责之虑,遂即指派李鸿章,庆亲王奕勖为全权大使,便宜行事,
同列强议和。
慈禧太后为讨好联军,将责任推个一干二净,懿旨下来,送出几个替死鬼,
一班因主张强硬的大臣纷纷沦落为阶下囚。徐恫、李秉衡早已自杀,也不放过,
列为斩监侯,却也撤消恤典。载漪、载澜定为斩监候,发配新疆,永远监禁;
英年、赵舒翘赏绳一条,令他们自尽;徐承煜,启秀立即正法,刚毅定为斩立
决。
以处理家事治国的慈禧太后,杀了几个家奴,表示一心和解,却苦了一班
自命为忠君体国的大臣,只好陈尸法场,战死疆场犹不可得了。四万万同胞不
过是她手中的木偶,中国是她的钱袋,随意送人了。
瓦德西得此结果,大为高兴,在他看来:
“从下令预备攻击之恫哧,至西安方面中国皇室之屈服,不出四日。又足
以重新证明,凡与华人谈判,若欲得到性利,必须具有威力,而且示以行使该
项威力毫无顾忌之决心,方可。”
在一番软磨硬泡,联军内部吵吵嚷嚷,分赃停匀之后,提出和议内容,光
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1900 年12 月27 日),清廷电旨李鸿章、奕勖:
奕劻、李鸿章电悉,览,所奏十二条大纲,应即照允,钦此。
最后终于在1901 年9 月7 日,奕劻、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各国和
约》,主要内容是:
一、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三十九年还清。
二、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各国自己驻兵保护。
三、大沽炮台以及北京到大沽沿路的炮台一律削平。
四、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吏。以后有反帝者,立斩。
五、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列六部之前。
此约订立后不久,李鸿章病情恶化,“大溲不下,吐血常作”,两个月后,
死去。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影响晚清同光时代政局的李鸿章消失
了,他所代表的以洋务扶清的力量,也消失了,只留下张之洞还以清廷柱石自
命。擅长玩弄枪杆子,出卖主子如儿戏的袁世凯所代表的新一代治国军事专家
们开始走上中国政治舞台。注定这帮人能够在无力自任的满清末年,飞黄腾达,
甚至于主持民国数十年,也可说是这些军事专家们最荣耀的时代了。
第五章首入帝都
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 年。
清政府风雨飘摇,慈禧下变法诏。
张之洞大倡新政,辜鸿铭腹诽不已。
庚子一役,国事日非,抱残守缺的清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帝国主义列
强这一场联合风暴几乎撼动了清政府的根基。
同时,忧国忧民的伟大的民主革命者孙中山先生在惠州发动武装起义。时
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很快扑灭了这场革命。然而这场革命之火注定要烧得更熊,
腐朽的大清帝国材质已经干枯,火星一来,必呈燎原之势。
孙中山,名文,字逸仙,1866 年出生。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
青年时代,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接受西式教育。1894 年上书李鸿章,
提出改革的主张,遭拒绝,遂走檀香山,建立起中国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
会。1895 年设兴中会总会于香港,策划广州起义,事泄,亡命海外。1900 年组
织惠州起义,失败,远走海外继续开展革命活动。1905 年8 月中国同盟会成立,
孙中山被推为总理。此后多次发动反清武装起义。1911 年辛亥革命后,回国领
导革命。1912 年1 月1 日于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2月13 日,
被迫辞职,让位于袁世凯。1913 年发动了讨伐袁世凯的第二次革命。1914 年6
月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为反帝制复辟,参加护国运动。1917
年在广州领导护法运动失败。1924 年1 月,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改组国民党。同年11 月应邀北上,1925 年3 月12 日病逝于北京。
慈禧太后带着一帮皇子皇孙东奔西窜,心魂胆魄具受震动,深感宗社倾覆,
不得不捡起她亲手扑灭的“维新”旗帜,美其名日“新政”,以图救治危机时局。
1901 年1 月29日,避难西安的慈禧,以自己和光绪帝的名义下“变法诏”,
指陈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欲求振作,必当更张。诏书
中说:
世有万祀不易之常理,无一成不变之法治……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
此日月之照也;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起用张之洞《劝学篇》详加阐述的“中体西用”学说,把一帮东南互保的
封疆大吏重新纳入朝廷控制之下,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弥合了几乎分裂的统治集
团。
为筹办新政,清政府于1901 年4 月21 日设立督办政务处,委庆亲王奕劻、
大学士李鸿章、荣禄、昆冈、王文韶、户部尚书鹿传麟为督力政务大臣,两江
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遥为参预政务大臣。
从此,清政府颁行了一系列上谕,设外交部、废武举、建武备学堂、派遣
留学生出洋、废科举、兴学堂、酝酿实行立宪……,广泛展开上层改革。
张之洞、袁世凯、刘坤一、李鸿章是操纵这次新政的主角。李鸿章、刘坤
一、分别在1901 年、1902 年先后死去。李鸿章临死,推荐袁世凯自代,袁世
凯成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之洞、袁世凯成为清末新政最显赫的两个角色。
张之洞在成功策动东南互保后,声望大增,显然以百官之首自任,举足轻
重,于1902 年,会同刘坤一连上三疏:
七月二日,《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
七月八日,《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
七月九日,《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
合称《湖广、两江总督合奏三疏》,即著名的变法奏议三折,疏中强调不变
何以为国,认为当兴学育才,总结他在湖广、两江施行的经验,推向全国。同
时强调革除积弊,仿效西法,兴办实业,自称决非扰乱纲纪的康有为所倡的种
说谬论,乃是三十年来奉旨陆续兴办的经验总结。
三疏一上,慈禧太后阅后,脸上神色阴晴不定。似喜似忧。家国之念涌上
心头,不无感伤,低沉沉叹道:
“法是好,只是无人办。”
看来慈禧太后亦深知,大清帝国此时已是病入膏肓,无药可疗。即使有良
方圣药,也不知从何处入手了。此新政连慈禧本人都骗不了,不过徒媚外人,
欺骗国民而已。
张之洞却一边上疏朝廷,积极参议新政,一边继续在湖广总督任上大力推
行他一直在进行的洋务。不过现在是美其名日新政了。张之洞自云他的一生宗
旨离不了新政二字,他曾对他的侄女婿黄绍箕说:
“我从政有一定之宗旨,即:启沃君心,恪守臣节,力行新政,不背旧章
十六字,终身持之,无敢异也。”
张之洞着手将早年兴办实业学堂、军事学堂大规模扩展,准备创办一些普
通教育学堂。特别是在兴办各类学堂的过程中,深感师资难得。为解决师资之
急,他曾从经心、两湖、江汉三书院选派优等生赴日本学习师范。即使刘坤一
死后他暂署两江总督亦未停顿。从1902 年开始,创办一些师范学堂,如:
湖北师范学堂,1902 年开设,以追随他来湖北的武昌和府梁鼎芬为监督。
两湖师范学堂,1904 年七月,委派梁鼎芬将两湖高等学堂改作两湖师范学
堂。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就毕业于该校。闻一多先生亦就读该校的附属小学。
湖北师范传习所,1903 年开设。
支郡师范学堂,1905 年开办,为府县培养师资。
梁鼎芬为给张香帅捧场,创开学会,特联络通省当道官员,于某校举行,
教员学生到者数百人,官员亦不少。
梁鼎芬派东洋留学归来的刘某致辞,念的是梁早已准备好的一篇辞藻华美、
为张之洞大唱赞歌的长篇颂词。
刘某站到台上,一口湖北官话,琅琅高读,极为卖力,抑扬顿挫,兴会淋
漓。下面来宾,坐者无不肃然静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