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赋

第4章


“无线电”自管自 响着“盛会噢喜宴开,
嗳宾客啊齐咦咦咦来,红嗡男嗳绿呕女,好不开哀〔加口傍〕怀哀〔加口傍〕唉
唉唉……”眼前红的是砖阑上的凤仙花鸡冠花,绿的是葱,或 者是植在破面盆里
的万年青,上海人家的屋顶晒台都兼充堆栈,凡是不经常动用的狼犺物件,病兽
般匍匐在那角子上,显得逍遥悦目的要算飘飘于风中的衣裤床单, 扬扬如万国旗
,寒酸中透着物华天宝之感,“夜上海哀〔加口傍〕夜上海,你是一个不夜城嗯
……”此时将近正午,家家户户忙着煮饭烧菜,煤球炉摆在楼梯转弯的 小平面上
,看起来是临时措置,十年二十年就这样过去,靠老虎窗折下来的天光,或是一
只五烛的电灯泡,被油烟熏得状如烂梨,藉着它的俯照,煎、炒、蒸、笃, 样样
来事,再加上房内秘制的糟、酱、腌、醉,以及吊在檐下的腊肉、风鳗……如果
客人来了,四菜一汤,外加冷盆,不慌不忙布满桌面――上海人的嘴,馋而且 刁
,即使落得住亭子间,假凤虚凰之流,拉拢窗帘⑩啃骨咂髓神闲气定,半夜里睡
也睡了,还会掀被下床,披件大衣趿着拖鞋上街吃点心,非到出名的那家不可,
宁 愿多走路,斯文一些的是带了器皿去买回来,兢兢业业爬上楼梯,尔后,碗匙
铿然,耸肩伏在苹果绿的灯罩下的小玻璃台板上,仔仔细细咀嚼品味,隔壁的婴
儿厉声 夜啼,搓麻将的洗牌声风横雨斜,晒台角的鸡棚不安了一阵又告静却。乡
下亲戚来上海,满目汽车洋房应接不暇,睡在地板上清晓梦回乍闻喔喔鸡啼,不
禁暗叹: “到底上海人。”
  然 而亭子间生涯是苦恼的,厄隘蜷局。全是不三不四的凋敝家具〔⑾〕,磕
磕碰碰,少了它们又构不成眠食生计,板壁裂缝,用新旧报纸整个裱糊起来,无
聊时呆对半 晌――胡蝶安抵莫斯科、百灵机有意想不到之效力、六○六、九一四
,罗斯福连任美国总统、鹧鸪菜、消治龙、火烧红莲寺⑿、甘地绝食第六天、夜
半歌声儿童恕不 招待、猴王张翼鹏、美人鱼杨秀琼、航空救国大家都来买飞机、
人言可畏阮玲玉魂归离恨天……还有镜框在低低的天花板下算是挂得高高的,许
多小照片纷然若有主 次,日子久了,松歪而乱了阵列,有些已经泛黄而淡褪,总
归是本家姻亲的顶好的几个人呀,先父亡母的遗容是炭素擦笔画,代价比较便宜
,街角的画匠著意按小照 放大,无论天然、人工,都表示画中人死了。凡五口之
家者,每有一帧结婚照,也许当年景况好,也许硬撑也得撑个场面,男的西装笔
挺,头发梳得刷光,女的披上 婚纱,那辰光叫兜纱,手里捧束鲜花,已经流行康
乃馨了,照片是黑白的,不庄严也有几分庄严,结婚照是亭子间中的无上精品、
隔年的月饼匣、加盖的米缸、藤筐、网篮、皮包、线袋……床底下塞满了就只好
乱摆,然而看得出是煞费苦心地每天在整顿,粗粗细细的绳索也理直了分别挂起
来,不是舍不得丢掉,总归是用得着 的。
  也许住过亭子间,才不愧是科班出身的上海人,而一辈子脱不出亭子间,也
就枉为上海人。
  陈村注:
  文中“〔 〕”中的文字是陈村所加,描摹电脑中没有的字。明显有误的标点
已改动,未列出。
  ① 原排做:与已。当为编辑不认识繁体“兴”字。
  ② 原排做:畸型。
  ③ 原排做:得得意。
  ④ 此六字费解。
  ⑤ 文中两处提到“渐江”,查书未能查出。疑为“浙江”之误。网上最有关
联的一段文字如下:
  “新安江全长159公 里,是安徽省境内唯一属于钱塘江水系的大河。发源于
祁门县,经黟县、休宁县、黄山市区和歙县,向东南汇入浙江省钱塘江。主要支
流有率水、横江、练江、富 源、街源等。历史上称上游率水与横江在屯溪汇合段
为渐江,歙县浦口与练江汇合段为新安江,现在一般也把渐江称为新安江。”
  ⑥ 原排做:交白。
  ⑦ 原排做:距万。疑原稿为金字傍的巨。
  ⑧ 原排做:交又。
  ⑨ 下 文说亭子间“近乎阁楼的性质,或佣仆栖身之处,大抵在顶层”,似
有误,似把亭子间和假三层混淆了。亭子间通常在石库门房子的后部,在二楼和
底楼的中间,下 面是灶间,上面是晒台,朝北。它的外墙和后门是一个方向,所
以通常都可开窗,开在后门之上。石库门中最不良的位置是“扶梯下头”和“扶
梯夹层”,都不是原 始建筑,仅可或竖或横地容身。
  ⑩原排做:窗廉。
  ⑾ 原排做:家俱。
  ⑿ 原排做:红连寺。
  
只认衣衫不认人
那时候,要在无数势利眼下立脚跟、钻门路、撑市面,第一靠穿着装扮。上
海男女从来不发觉人生如梦,却认知人生如戏。明打明把服装称为“行头”、
“皮子”,四季衣衫满箱满橱,日日价叫苦,“呒没啥好着呀”,最难对付的是
腊月隆冬,男的没有英国拷花开许米,女的没有白狐紫貂,“不宜出门”,尤其
别上人家的门。倘若勿识相,或者实在逼勿过了--冒着寒流来到某公馆--开
门的阍人眼光比街上的风还冷,懒懒接过名片,门又带上,你且等着,怎能让你
入内?主人家会呵斥:“不看看是什么人”,什么“人”呢,当然是指什么
“衣”,管你那秋季大衣如何漂亮吃价,时令一过,着毋庸议,若非告贷便是求
情,上门来有啥好事体?
那年代的国货电影中,几乎每片都可看到这样的一串镜头--妙龄时装女子,
婷婷袅袅上楼梯,稍作张望,立定在一扇门前,她拢拢发、舔舔唇、掸掸衣襟,
举手笃笃笃敲三下,门将开未开的几秒间,皮鞋尖在小腿肚上迅速交换轻擦--
这些个动作无愧为中国早期电影的“神来之笔”,所以每片都要神来一下,明星
无不驾轻就熟。因为在生活中还不是这样的吗!看戏的女人和作戏的女人都觉得
有味道,当年的价值判断是:一个女人出来“交际”,如果鬓发不整、口唇干燥、
衣襟沾屑、鞋尖蒙尘,那就是“完了”。是故在门将开未开的刹那,全会本能地
紧扣细节,虽然门开之后成事终究在天,要知开门之前到底谋事在人,何况是年
纪轻轻的女人。
上海人一生但为“穿着”忙,为他人作嫁衣裳赚得钱来为自己作嫁衣裳。自
己嫁不出去或所嫁非人,还得去为他人作嫁衣裳。就旗袍而论,单的、夹的、衬
绒的、驼绒的、短毛的、长毛的,每种三件至少,五件也不多,三六十八、五六
得三十,那是够寒酸的。料子计有印度绸、瘪绉、乔奇纱、香云纱、华丝纱、泡
泡纱、软缎、罗缎、织锦缎、提花缎、铁机缎、平绒、立绒、乔奇绒、天鹅绒、
刻花绒等等。襟计小襟、大襟、斜襟、对襟等等。边计蕾丝边、定花边、镂空边、
串珠边等等。镶计滚镶、阔镶、双色镶、三嵌镶等等,钮计明钮、暗钮、包钮、
盘香钮等等。尤以盘香钮一宗各斗尖新,系用五色缎条中隐铜丝,作种种花状蝶
状诡谲款式,点缀在领口襟上,最为炫人眼目乱人心意,假如采旗袍为婚礼服,
必是缎底苏绣或湘绣,凤凰牡丹累月经年,好像是一件千古不朽之作。旗袍的里
层用小纺,即薄型真丝电力湖绸,旗袍内还有衬袍,是精致镂花的绝细纯白麻纱,
一阵风来轻轻飘起,如银浪出闪,故名“飞过海”。
与旗袍相对而言的长衫,同样分单、夹、衬绒、驼绒、二毛、大毛。做面子
的丝织品、毛织品,色泽文样完全独立于旗袍料之外,两者绝不能混淆,稍有涉
嫌便是奇耻大辱。男女衣料如此壁垒分明,诚不知据于什么律理。当年的社交场
合,长衫加罩马褂方才正宗合格。公式是“蓝袍黑褂”,大庆盛典,蓝黑济济,
便算汉官威仪。那种马褂选料贵重,贡缎、毛葛,裁制十分讲究,是华夏之“礼”
的体现,可是敢情长到脐下就没有了,预兆着“礼”的气数殆尽,格物致知者大
可幸灾乐祸释作:一褂成识。按旗袍和长衫系由满清服式演变而成的汉族绅士淑
女装,当年一般正经男女是不穿两截头的衣裤的,妇姑御袄,必系长裙,即便平
日家居,亦复旗袍长衫,起坐裕如。五十年后实难想象此种从容岁月斯文生涯。
当世人也决计料不到子孙竟有短衫绔上大学讲堂,那还了得,庸讵知不了则已,
一了就把长衫旗袍了个干干净净,这种时代的“代沟”,没有什么可以发人深省
的,所以还可以“赋”下去。
冬季,北人南下到上海,都说够呛。因为冷得阴湿,透入骨髓,而上海人棉
絮不及身,丝棉也只有垂垂老者才纡尊迁就。天寒地冻大家照样丝袜绸衬衫,确
保身材窈窕动作活络。是故室外非得有丰隆的外套不为功,西装固有大衣者,中
装也另有长可及地的兜篷、披风、一口钟,沪谚“若要俏,冻得格格叫”,从落
叶纷飞到白雪落地,男男女女咬紧牙关挺胸健步,潇洒苗条坚持不败。手背脚踵
都生了冻疮,“勿冷勿冷,我是勿怕冷格”,嘴唇明明在抖,大家不说穿大家要
漂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