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朱颜

墨者


走进铸剑房,冲天的热气翻涌,数名工匠正在努力铸造武器,风箱鼓起火焰,在火炉中熊熊燃烧。清明也不多话,走过去拿起一枚箭头,仔细地看。
    “喂,你是什么人?”一个光着上身的工匠冲过来,“哪里来的野丫头,快放下!”
    陈涧西一马当先挡在清明面前:“不得无礼!”
    “你们究竟是何人?”主持铸剑的管事走过来,目光森冷的扫过面前几人,人手不足,士兵都调到了寨门,这几名侍卫看起来武功高强,和他们交起手来,未必会有胜算。
    只是,他们又不像奸细。
    “这样的兵器,赢不了曦军的。何况敌强我弱。”说罢,将箭头扔进炉水之中,几个工匠大怒,正要抢出来,却听清明大声道:“拿纸笔来。”
    “你要干什么?”
    “画图。”
    “丫头,要画图出去画,这里哪是画图的地方?看你像个大家小姐,怎么这么不晓事?”
    “我不是大家小姐,只是个流民。”清明眸如清水,“我画的,是兵器图!”
    崔翰抱着头盔,领着一队将领,浑身是血地走进忠义堂,却看见负手而立的杨恪,脸倏地一沉:“你来干什么?”
    “我的两万子民在这里,我能不来吗?”
    看到他的脸,崔翰就会想到被斩杀的家人,双目变为赤红,拔剑就要冲过去,被身后将领拦住:“寨主,冷静啊!”
    王龄走出来,朝杨恪一拱手:“杨公子,现今首阳寨已不能自保,您再来这里,若让曦军知道,只会让山寨更加危险。”
    杨恪脸一沉:“在你眼中,我只是个拖累吗?”
    王龄低头不语。崔翰冷笑道:“还记得我们当日的誓约么?马在何处啊?”
    杨恪回头,看向中堂上所挂的地图,沉默。
    “王龄。”崔翰没有多少耐心,“送客!”
    “且慢。”杨恪转身,眉宇间王气流转,风华绝代,“我有破敌之策。”
    崔翰悚然变色,觉得站在面前的,是杨恪的父亲,曾经称霸天下、号令群雄的天赐皇帝。
    已近十五,却星月无光,夜色晦暗,西风卷起湘妃竹,打在窗棂上,啪啪作响。
    清明推门进来,看到杨恪斜躺在床上,以右手支起头颅,左手拿酒杯,神色淡静。她满身炉灰,走过去坐在床边:“听说,你献了一计?”
    “是的,陈涧西带兵夜袭曦军去了。”
    “曦军的统帅是谁?”
    “岭北总兵徐耀祖,司徒烈也被勒令领月门关兵士参战。”
    清明一惊:“那月门关怎么办?”
    “曹监军在守。”
    清明愁容满面,曹监军刚愎自用、腹中无才,再加上行事诡异,企图不明,由他来守那么重要的月门关,司徒烈能放心吗?不过,有江王的命令,也由不得他不从。只希望犬戎这个时候不要来凑热闹,否则大曦危矣。
    “听说崔翰只给你八百人?”
    “他信不过我,只给我这么点人不奇怪。”
    “八百人偷袭近五千人,会赢吗?”
    杨恪抬手抚摸她紧皱的眉头:“那是一处要紧的山头,地势险要,若计谋得当,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清明,我读了那么多兵书,就算纸上谈兵也好,不会连千人的小战役也赢不了吧?倒是你,你怀有身孕,还去铸剑坊,且不让我去见你,我很担心。”
    “我没事。”清明枕着自己的双臂,伏在床沿上,“恪,小时候,师父收留我时,让我广读诗书,我却只爱看墨家典籍。七岁的时候,我将师父的弓做了改进,师父说,我对机关器械很有天分,我很高兴。直到师父不慎用那把弓射杀了我最喜欢的白霖,我才知道,我所做的是凶器。”
    “白霖是……”
    “是我养了三年的小白兔。”
    杨恪抚摸她长发的手忽然抖了一下:“清明,难道……蝎子军的轰天炮是你……”
    “我不想别人知道,恪,不管谁问起,你只说,这些是我师父给我的。”
    “你师父在何处?”
    清明抬眼看他,眸子里有些不可捉摸的光,宛若流泻的清泉。凝望良久,她叹息:“师父已经过世很久了。”
    “如果他还活着,我若能重回襄月城,一定奉他为国丈,竟能教出你这样聪明的女子。”他俯下身,在她烟味浓郁的脸颊上吻了一记,“你也累了,睡吧。”
    山里的夜风太冷,清明不由得抱紧他温热的身体:“恪,赶快把烛吹熄吧,照得满屋子都是血。”
    杨恪的心猛然一沉,随着风飘到了他的士兵身边,他们此时应该口衔钢刀,悄悄接近山头了。
    这注定是一个不眠夜。
    天亮的时候,王龄带来了夜袭的消息。
    “恭喜杨公子。”王龄在门外大声道,“陈涧西已经夺回了石头岭,曦军上下大骇。您与陈大人,已经一战成名。”
    杨恪大喜,携清明来到忠义堂,堂中众人都向他道喜,只有崔翰阴沉着脸,狠狠在椅子扶手上一拍:“喜什么?虽然夺回了石头岭,但这种偷袭,只会引来曦军更激烈的攻击!”
    “可是,寨主,这一战令我军立威,兵士们士气大振。杨公子功不可没啊!”
    崔翰不甘地瞪了杨恪一眼,杨恪看了看四周:“涧西何在?”
    “他受了伤,在别苑休息。”
    “那我先去看望涧西,告辞。”
    “且慢。”崔翰挥了挥手,一个小兵捧了一只托盘上来,里面放着一把形状古怪的弓弩,众人凑过来,端详了半晌,疑惑地问:“这是什么?”
    “真没想到,首阳山寨的工匠这么厉害,一天就做出来了,我还以为至少需要三天。”清明拿起弓弩,神采飞扬,“这把弩,叫九龙出海。”
    崔翰不屑地道:“这种东西,要如何用?”
    “有大用处。”清明就像换了一个人,眸中金光闪烁,自信满满,“不信,我可以试给各位看看。”
    众人来到校场,清明让人扛九个草人来,不规则地排在十数丈外。然后抽九根长箭,排在弩上,对准远处的草人,目光骤然犀利如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