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主神穿红楼

第71章


        只当着姐妹的面,这些却是不好说的,只谈些家务闲话。待用过了晚饭,王夫人便道:“园里的旧房子还给你留着,且去那里安置罢。”迎春听了很是欢喜,合着姐妹们去了。
        黛玉也要走,却被王夫人叫住。因向她笑道:“前些日子我见了你房里的紫鹃,很是合眼——因我屋里头少一个丫头,又想着大姑娘屋子里并不差这一个,倒想调她过来当差。那丫头倒是忠心,只说要依你的意思。是以过来和你说一声。”
        黛玉笑道:“舅妈要一个丫鬟,也不是大事。前儿紫鹃丫头也和我说了。只是紫鹃是老太太给我的,又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这事到底要回了老太太才好。”王夫人面上一僵,笑道:“此等小事也不用特地回老太太了,有空说一声也就罢了。”
        黛玉便笑道:“既是如此,等紫鹃回来我便叫她过去。王夫人忙道:“紫鹃出去了?我竟没得了信?”黛玉点头道:“紫鹃姐姐年纪大我几岁,也是成亲年纪了。我也不想着耽误了她。便回过老太太,把她配了府上乌庄头的孙子。又放了她两个月的假。”王夫人忙道:“既如此,我那里急着用人,也等不得她了,大姑娘留着他自用罢。”黛玉一笑,告辞去了。王夫人狠盯着黛玉的背影,暗道:实在是醋缸子拧出来的,还没过门,就防的这般严实。恨了一回,自扶着玉钏儿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马上就要上班了,日后更新不定~~~尽量
    正文 第七十六章
 更新时间:2011-4-16 18:18:40 本章字数:4153
        (  )        黛玉待迎春回过门,便向贾母请辞,要回了自己家里,湘云也撒娇跟着去了。  。因宝玉去送迎春,贾母又命四个婆子押车,又吩咐定要在年前回来,见黛玉一一答应了,方放她们去了。
        车子才出了正门拐弯,便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又有锣鼓声响。一个婆子走到黛玉车子边上道:“姑娘,迎面来了一队娶亲的队伍。”黛玉便道:“既是娶亲的队伍,少不得咱们让让。”车夫便将马车小心的赶到一边。黛玉掀了车帘子的一角偷偷望去,只见到几十台扎着大红布的嫁妆被人抬着,向荣国府后身挪动,比起迎春出嫁的盛况也不遑多让。不由得道:“到底是谁家?竟有这样大的排场,竟赶得上国公府了。”
        边上跟车的婆子笑着上来回道:“回姑娘话,听说是宝姑娘的哥哥今儿成亲。”黛玉笑道:“不是说出去游历了么?”那婆子道:“前儿才回来,便定了亲。听说是薛家大爷自己看中的,那姑娘家本姓夏,非常的富贵。其余田地不用说,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因此有个浑号叫做桂花夏家。与薛大爷叙起亲又是姑舅兄妹,是以姨太太一听就允了。”
        黛玉听那婆子核桃车子一般的将事情都倒出来,倒也清楚,便放下帘子。雪雁抓了一把铜钱,下车塞到那婆子手里,笑道:“请妈妈吃茶。”那婆子笑着受了。
        待娶亲的队伍去了,黛玉等方回了林府上。之后与湘云在府上肆意玩闹,又上庄子去泡温泉,甚是惬意,自不消提。待到进了腊月,方回了贾府。几个婆子早在贾府外头候着,见黛玉、湘云回来了,忙迎上来,拥着两人进了正房。黛玉两人向贾母请了安,又有婆子搬上带来的年礼。王夫人嘴上说着“太客套了”,还是喜得牙不见眼的,对黛玉的态度也好得多。自指着婆子叫他们把东西收好。贾母也不去理他,一手抱着黛玉、一手揽着湘云,细细的问她们过得如何。湘云嘴快,将好玩的事儿都说了一会,又笑道:“老祖宗,林姐姐说下回请你一起去呢。”贾母很是欢喜,又怕两人累到,吩咐她们回房休息,晚上也不必过来请安。
        湘云和着黛玉一起回了潇湘馆,皱着小鼻子笑道:“你瞧二太太那样子,护食猫儿似的,连我都看不上。难不成贾府还缺那点子东西?”红颜笑道:“姑娘不知道,今年的收成不好,还不如前两年儿,南边的仗是节节败退,指着京里头送人送粮。西边大旱,黄河决口,这两处几乎颗粒无收,又有许多难民逃到京里。福建那边又有前朝遗民造反,朝上又派兵镇压。如今京里的粮价一日高过一日,便是有钱都买不到粮食。贾府上的**个庄子收的出息不到丰年时一成——这还是紫娟姐姐回来说的呢。她公公乌头儿又被珍大爷骂了一顿,也是无计可使。如今姑娘带来了年礼,虽不多,却也可解燃眉之急。咱们府上还是好的。只不知穷人家怎么过这个年呢。”
        林、史两人听了故事,都唏嘘一回,由着丫头服侍着,上床歇了。
        外面兵灾四起,府上自不好热热闹闹的过年。贾府上下自初一进宫朝拜之后,只在府中缩着,贾母又请了一辈的两三个妯娌进来说话。宝玉和几个姐妹作陪。
        几个老姐妹想见自是亲热,其中一个是修国公夫人,很是爽利,拉着贾母笑道:“你近来可听得了新鲜事?”贾母笑道:“什么新鲜事?我如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都赶上没出个的小姐了。”那老太太便笑道:“如今京里的情形,你也是知道了,好些穷人家都是没有余粮过年的。”贾母笑道:“如今皇恩浩荡,皇上更是派人给每家分了米面鱼肉,连流民都不落下,叫他们过个好年。好大手笔。”
        那老太太哼一声道:“这种事情?你也信?”见丫鬟们都站在远处,宝玉几个坐在下头私语,无人看着这头,便笑道:“都说是皇上派发下的,不过是面子话罢。底下的人每一个信这话的。自小年儿到今日也有十来天了,每逢子时,那些穷苦人家外头便有米面出现,有的人偷偷地向外瞅,当真是凭空出现的。临近年节时,又有鸡鸭鱼肉变出来。更奇的是:若有人心怀不轨,想偷人家的东西,必会被天上落下的雷劈的昏死过去才罢。你说奇是不奇?”
        另一个锦乡伯太君笑道:“这话说来却是不敬,只是咱们心里头也有一副算盘,若是当今圣上真有这本事,还等着南安郡王的求救?兵部忙的陀螺一般?前年无故的满天烟火,如今又出了咄咄怪事。不知这天怎么变呢。”
        此时凤姐回禀戏酒已备好,贾母只笑道:“凭是什么神仙鬼怪,也不干咱们的事。”拉着一帮子老姐妹到后头去听戏。黛玉听了这话,拿眼睛瞅了宝玉一眼,宝玉只是笑,黛玉一甩手,随着贾母去花厅了。
        贾母和几个老封君坐在上首,凤姐、李纨侍奉着。下面设了几个长几,摆了一排雕漆椅上,都是一色灰鼠椅搭小褥,每一张椅下一个大铜脚炉,黛玉几个坐下听戏。
        席上只有探春、惜春、岫烟、黛玉、湘云、宝玉几个。惜春点了点,道:“咱们姐妹人数越来越少了,琴姐姐也回去待嫁了,英莲姐姐也走了,好没意思。”探春笑道:“宝钗姐姐没什么事情,今年却也没来,倒是奇怪。”
        黛玉笑道:“怕是他们家才进了新人,没有空罢。”探春等忙问,黛玉便将遇到娶亲事说了。
        探春想了一回道:“论理说,也没忙成这个样子,往年里都来得。”红颜正端着酒壶给几个姑娘斟酒,闻言笑道:“这里面却是有故事的。”黛玉忙道:“偏你是碎嘴的,这儿哪有你说话的位置?”探春笑道:“且叫她说罢,大过年的也没意思,咱们后头说去。”便向贾母告了罪,到后面的客房里去。
        红颜给几位姑娘倒了茶道:“姑娘可知,那嫁到薛家的姑娘是什么身份?她家里富贵不说,又是娇生惯养的,今年方十七岁,生得亦颇有姿色,亦颇识得几个字。从小时父亲去世的早,又无同胞弟兄,寡母独守此女,娇养溺爱,不啻珍宝。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在家里向来是说一不二的。宝姑娘原拦着不叫娶,谁知她哥哥铁了心,只说道如不娶她,非要上山做和尚的话。薛姨太太又看好她的出身,便做主娶了进来。才两日,便搅得鸡犬不宁,略有姿色的丫头打的打,卖的卖。年前时候,又和宝姑娘吵了一架,把薛姨太太气的昏死过去。如今宝姑娘在家里侍奉汤药呢。”
        探春几个平日里见得姐妹都是和和气气的,端庄规矩的,哪里听过这种泼辣女子,无不惊的目瞪口呆。湘云笑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咱们还是远着他们罢。”一时又有凤姐进来叫她们听戏去。又聚了晚饭,也便散了。
        薛家此事还是一团乱麻。原来宝钗早向薛姨妈说道那夏家姑娘不是个好的。无奈薛姨妈一眼看中夏家的银子,便拔不出来了。只对着宝钗道:“你哥哥这么大了,文不成武不就,哪个好人家的姑娘愿意嫁过来?如今好不容易有一个,你哥哥与她彼此又中意,你怎么还拦着?便是她不好,来了便是薛家的媳妇,好生教导便是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