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一梦千年

32 大小二乔


注:人声版的《凤求凰》,词是王实甫的《凤求凰·琴歌》。 ——三十二——
    我将写给赵云的书信交到驿卒手中,又再三嘱咐勿要丢失,才放下半颗心走出驿馆。
    “乔姑娘?”周瑜御马立于驿馆门口,微讶地看着我,翻身下马,“乔姑娘来驿馆何事?”
    我微微欠身,心中有些不乐,说要叫字的是你,现在改口的也是你,淡淡地说:“自是寄信。”
    “可是往许都?”他幽声道,虽是疑问,语气却满满的肯定。
    “然。小女子身体不适,先告辞了。”我说着,正要离开,却被周瑜拦住。
    他关切的声音绕住我的耳朵,“乔姑娘伤势尚未好透,如若有何事尽管吩咐。”
    我抬眼,看着他担忧的神情,心中不禁一动,柔声道:“多谢。”
    我抬脚正要离开,伤口处忽而隐隐作痛,身体抽去了力气,只觉腿一软,落入一个温暖的怀抱,耳边一声急唤,便晕了过去。
    “乔公,乔姑娘可无大碍?”周瑜的声音此刻听起来充满了焦虑。
    半晌也没见人回答。
    我慢慢睁眼,轻轻开口道:“我无事。”
    “我的好妹妹,大人千叮万嘱要你勿要吹风,你怎可偷偷跑出去?你若真急于寄信去许都,让姐姐去驿馆便可。”莹儿的声音带着些些恼意。
    “知言,莹儿说的甚是。你现下因伤患而感风寒,如若再乱跑,引发其他病症,老夫也救不了你,可明白?”乔老先生坐在榻边,语重心长道。
    “让大人和姐姐担心了。”我满怀温暖,内疚地道歉道。
    “乔姑娘既已醒来,那在下也就告辞了,他日再来看望。”周瑜放下一脸忧色,拱手道。
    “公瑾,老夫有事与你相谈,且往后院一叙。”乔老先生看着周瑜,一脸严肃道。
    “诺。”
    等乔老先生与周瑜走后,莹儿拿着温热的湿布搁在我的额头上,娇羞地轻道:“知言,我观那周公子定是倾慕与你。”
    我讶异,仔细观察她的神情,她不是喜欢周瑜吗,为何此刻看不出一点醋意,反而眼带调笑?莫非这古人三妻四妾惯了,二女共侍一夫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自从偷跑出去引致发烧炎症并发,我在榻上足足躺了一个多月,莹儿便整日蹲在我榻边,就连磨药也搬来我屋子里。她虽然嘴上说是来盯着我不让有机会偷跑出去,其实我知道她是怕我一个人躺着无聊,便过来陪我聊天解闷。待高烧减退,她除了过来磨药聊天外,有时候还会与我对歌,尽管她非得要我扮男方这让我很无语,她清悦如莺啼的歌声却是我这段日子以来最好的良方,她让我想到小墨、宁姐、妈妈,想到了家。
    “乔公、二位乔姑娘请~”周瑜优雅地抬手,请我们入座。
    我拿着筷子,看着几案上的各色美食发呆,许是久病卧榻的关系,口中甚是淡而无味。我放下竹筷,微微酌了口茶,茶汤带着一阵微辣,让我不觉皱眉,是姜茶。我抿嘴搁下杯子,撑头郁闷。
    与乔公相谈甚欢的周瑜瞥见我,转头关心道:“乔姑娘,可是菜肴不合口味?”
    “并无。”“并无。”两个声音同时答道。
    我侧头看向坐在身边的莹儿,莹儿也愣住看着我,我俩相望,皆浅浅一笑。
    莹儿看向周瑜,柔声调笑道:“不知周公子问的是哪位乔姑娘?”
    而周瑜则有些尴尬,难得的面颊染上薄红。这是在古代遇到他后,第一次见他面有红晕,真是难得啊,我不禁暗叹。
    “呵呵呵~莹儿竟也有调皮的时候。”上座的乔公语带无奈,满含宠溺,而后甚是和蔼地看着我说,“知言,可是大病初愈,口中无味?”
    我微微点头,轻道:“无妨,我慢慢吃些便是。”
    “如此,不知姑娘有何喜好,在下命厨娘再去做些。”周瑜看着我,眉头微蹙,脸上的红晕尚未消褪。
    我摇头,刚欲开口拒绝,身边的莹儿却道:“妹妹大可不必拘礼,周公子与大人乃是久识之交。现下妹妹初愈应多加调养,该多吃些。”
    周瑜又殷切道:“正是,乔姑娘敬请开口便是。”
    我犹豫片刻,吧嗒嘴巴,糯声道:“我想吃鸡爪子。”
    一时间,一室安静。
    “啊呵呵呵~公瑾,老夫这新收的义女可有难倒你否?”乔公先是一愣,而后朗声笑道。
    “哎呀,妹妹你怎吃得如此怪异?”莹儿在一旁惊讶地低呼。
    周瑜一脸难色,低沉地说:“这,恐厨娘并不会做,姑娘可还有想食之菜?”
    我叹气摇头,夹起一片鱼放进嘴里,一边的莹儿见状便将她碗里的鱼片都夹给我,又夹起薤白放入我碗中。
    我瘪嘴看着莹儿道:“姐姐,不要薤白。”
    莹儿一脸无奈,温柔地看着我道:“食薤有增进食欲、健脾开胃、散瘀止痛之效,当多食。”
    我抿嘴,在莹儿关切又微恼的目光下,和着饭将碗里的薤白全数咽下。
    我倚在亭栏边,静静倾听清越的古琴声。落日西沉,金黄渲染上周瑜白色的直裾,勾勒出俊朗的脸庞,逆光的褐眸散着别样的光晕,如同他身后的余晖,温柔而醉人。琴音从指间缓缓流出,他抬眼看我,莞尔一笑,低吟浅唱:
    “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注)
    情意切切的吟唱伴着缠绵的琴声,带走了我的呼吸,我怔怔地看着眼前浅笑抚琴的男子,千万根心弦被扰乱。
    “乔姑娘?”
    我回神,这才发现他正俯身看我,嘴角微微勾起,褐瞳里满是笑意。我忙干咳了声,掩饰自己看呆的表情。
    “不想周公子琴艺如此精湛。”我抿嘴,没话找话道。
    “呵呵~让乔姑娘见笑了。”周瑜直起身,看着落日道,“即将入夜,姑娘还是注意身体,勿要再感风寒,且与乔公回府,在下他日再登门拜会。”
    我颔首欠身,正欲转身离开。
    “乔姑娘~”周瑜又出声叫住我,有些犹豫地说道,“乔姑娘还是着女装较为合适。”
    我一愣,低头看着身上的藕色襦裙,轻轻点头。
    “妹妹,大人催促快些回府了。”莹儿站在后院门口,脸带微红。
    “诺。”我应声,转身跟上莹儿。
    “两位乔姑娘请留步。”周瑜再次开口道。
    我转头,他直直看着我,眼中露出的留念让我心停跳一拍。
    “周公子还有何事?”莹儿柔声问道。
    “两位姑娘都姓乔,叫起来多有不便,在下可否冒昧地称呼两位大乔姑娘和小乔姑娘?”周瑜清澈的声音此刻如同一壶温酒淌入我的心尖,让我陷入迷离的、令人沉沦的微醺。
    我仰头看着他的眼睛,疑问道:“你先前不是唤我知言,为何现下。。。”
    “乃因现下在瑜面前的是乔公之幼女。”他轻勾红唇,朝我拱手,神情郑重道,“在下庐江舒县周瑜周公瑾。”
    我愣住,忽而明白他的意思,浅笑欠身,柔声道:“小女子庐江皖县乔公之女小乔。”
    “在下弱冠已及,未知小乔姑娘?”
    “未及花信。”
    “在下生辰乃是正月十五,不知姑娘生辰几何?”
    咦,那不是元宵节生的。
    “四月十三。”
    “莹儿、知言,怎还未出来?”乔公有些不耐的声音从前屋传来。
    “大人,周公子刚言因我与妹妹姓氏相同,故而欲唤我大乔,唤妹妹小乔。”莹儿乖巧地解释道。
    “噢?”乔公从前屋走了过来,捋着胡须,点头道,“善也。”
    “呵呵~往后在下便如此称呼二位姑娘了。”
    等莹儿扶着乔公走出院落,周瑜低头凝视我,深情道:“于我而言,知言是知言,乃刘备麾下的乔书佐,而眼前之人是小乔,瑜倾慕已久之人。”
    轻柔的清风拂面,带着阵阵梅花的芬芳,让我不觉迷失在他深邃的褐瞳中。
    “哎呀,妹妹怎又在发呆?”莹儿磨着草药,娇嗔道。
    我回过神,拿过一堆草药正要放进磨子里,耳边又传来莹儿顿生尖锐的声音,“啊,拿错了,那是白术!”
    我呆了下,看着手里的白术和磨中的细辛,不好意思地看着莹儿,“走神了,还好姐姐叫住我。”
    莹儿轻叹口气,柔声道:“妹妹可是累了?且回房歇息,剩下的姐姐来磨便是。”
    我摇头,心中漾起暖意。与乔公和莹儿住在寿春也有三个多月了,在乔公和莹儿的精心照料下伤口只留下一块粉红,周瑜也不时的登门送来一些滋补的药材。即便是近日面色渐渐红润,莹儿也总说姐姐要照顾好妹妹,生怕我累着,不让我多做事。乔公的慈蔼,莹儿的关怀,让我再次有了家的温暖和安逸。
    “妹妹,再过几日便是正旦日了,大人欲邀请周公子来家中同食稻饼,你明日与姐姐一同准备。”
    “诺。”
    又是一个正旦日要到了,记忆飘向在淮阴与赵云、阿鲁他们一起度过的时光,我不觉轻勾嘴角,转而又忧心忡忡起来,不知道赵云收到我的书信没有,不知道盱眙现在可有战事。
    莹儿挽着衣袖捣鼓着煮熟的米饭,看着她认真的神情,姣好的面容泛着胭红,我不禁心里有些难受,莹儿定是喜欢周瑜的,我有好几次都想问她,但想到古代的女子对于这些肯定是害羞得不行,问了也是白搭,她断不会如实答我。
    我垂目,帮着莹儿舂米,看着净白的米咨,突发奇想,“姐姐,家中可还备有清酒?”
    “清酒?嗯,大人尚存了些。何事?难道妹妹要偷偷饮酒不成?!”莹儿瞪大杏眼,诧异惊呼。
    “不是不是,姐姐不必紧张。”我喜道,“姐姐拿些清酒来,一会便知。”
    不一会,莹儿抱着一个陶罐子,东瞄西瞄地走进厨房,按着胸口道:“我可是偷偷溜进大人的书房拿来的,妹妹到底要酒做甚?”
    我高兴地接过罐子,打开闻了闻,酒香清醇扑鼻,便倒了一汤匙慢慢淋在米咨上。
    “原来如此,妹妹真是奇思妙想,融入些清酒,这稻饼定更为香甜而醇正。”
    我浅笑着,颔首道:“大人与周公子皆是好酒之人,想来他们必会欢喜。”
    莹儿闻言,盈盈碧波中含着戏谑,“此乃妹妹于周公子的心意,与大人何干?”
    我愣住,莹儿似乎真的一点儿也不介意,难道是我猜错了,她并不喜欢周瑜。
    我嘟嘴,羞恼道:“姐姐休要取笑于我,我亦有心意赠予姐姐。”说着,我拿起簸箕里一颗红枣,看着莹儿,情深意切地说道:“姐姐,经历过血腥杀戮、战争逃亡,妹妹的心曾像这颗红枣的核一般,是坚硬的、冰冷的,而现下则如同这米咨,柔软而温暖。”我掏出枣核,舀起一匙米咨填进红枣里,缓缓递到她面前,眼泪顺着脸颊滑落,“落入颖水之时,我曾放弃活着的念头,想要逃离这战乱纷争,但是如今不同了,我想留下来,留在姐姐和大人身边,留在这个家。”
    莹儿望着我,雨落花容,粉唇微翘,轻轻将我搂入怀中,抚着我的背说道:“好妹妹,你永远都是我的好妹妹。”
    建安二年,正旦日。
    “多谢乔公,大、小乔姑娘盛情相邀。伯父已回吴郡,府中只有瑜一人,此物乃瑜一番心意,请乔公笑纳。”周瑜刚一进府,便命从人端上个檀木盒子。
    “呵呵呵~公瑾来便可,不必如此多礼。”乔公捋着胡须,笑得灿烂。
    “呵呵~乔公,此乃百年杜康,朝食小酌一杯,实乃雅事。”周瑜将盒子举高至眉,恭敬道。
    “噢?呵呵呵呵~如此老夫便愧受了,公瑾请入座。”
    “乔公请~”周瑜边说着,边看向我,眉目间满载笑意。
    我微微颔首行礼,随着乔公入座。
    “鸡爪子?”刚一入座,周瑜便发现了案上的新鲜玩意儿,诧异地看向我。
    看着周瑜一脸“吃不吃得”的表情,我抿嘴忍笑,轻道:“然,此乃调夫五味,以鱼盐、茶蜜、丹椒腌卤而成,周公子不妨一试。”
    周瑜看着我,夹起一块,浅尝一口。
    “如何?”我期待地看着他,问道。
    他又咬了口,细细咀嚼道:“甘中带辛,肉软而不腻,用于佐酒确是佳肴。”
    我不禁喜道:“然也,我甚好之。”
    周瑜闻言,浅笑着凝视我。
    我一愣,脸颊觉出一点微热,便埋头啃鸡爪子,不理会对面射来的灼热视线。
    原来如此,难怪周瑜会知道我喜欢吃鸡爪子,原来是这样。没有前世,没有小乔,只有我,我过去执拗的、伤心的事,其实都不存在,我就是小乔,他钟情的人由始至终就只有我,这样想着,我的嘴角不觉间上扬,口中的菜更觉美味。
    “咦,今日的稻饼似与往年略有不同?”乔公细细咀嚼着年糕,疑惑道。
    我微微一笑,柔声道:“大人可喜?”
    乔公看着我,又慢慢回味了会,“可是用了清酒?”
    我颔首。
    乔公又夹起一块,不住点头道:“知言丫头,心思甚妙。”
    “大人,妹妹的心思可不全是为了大人一人。”莹儿美目汪汪,巧笑着道。
    我一怔,羞道:“姐、姐姐~”
    莹儿掩嘴轻笑出声,夹起碗中的红枣年糕,“妹妹的心意,姐姐愧领了。”说着,轻轻将一颗红枣放入嘴里,弯眉赞道,“甚甜!”
    晚宴用过后,周瑜神情严肃地与乔公走入后院,似乎是有什么大事要相谈,我便与莹儿收拾好碗筷,坐在前院闲聊。一直到戌时末刻,周瑜才从后院出来,神情依然严肃,乔公也是一脸深虑的样子,我心中有些忐忑,觉得似乎要有重要的事发生。
    送走周瑜,乔公便对我和莹儿说,恐不久要离开寿春,莹儿明显已经习惯了跟着乔公奔走四方的生活,立刻应下,我却觉得这其中有种说不出的奇怪,想来乔公不言明是不愿我们担心,我也就没有多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