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主力

第20章


二是可以强化纪律,提高政治觉悟,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你们炊事班战士都是穷人家出身,可以帮助那些出身不好的战士提高。这样子就对炊事班的要求提高了,所以你们要加强训练,多识字。”
朱全明心里一阵激动,“是,我回去弄饭,吃饭后我向炊事班战士传达。”
三连成立以来的第一顿战地饭是在农会的帮助下做成的,朱全明将米、包谷籽放在大锅里煮,水沸腾后,再放进红苕、白菜、咸菜等。一天没吃饭的战士们将饭吃了个干净。从此这种“杂烩饭”就成了三连的特色战饭。
这次三连牺牲的战士都是黎水的子弟,闻讯而来的亲友让白果坝响起一片哭声,也有几个新参军的战士感到惧怕,有离开连队的想法。
尽管冯任一夜未眠的巡查,和同战士们谈心,凌晨部队转移时,仍有三个战士脱了军装放下枪离开了部队。
天亮前,三连扎进了皇后寨下的土司衙城黄土城,这里远离坝上,房屋较多,只有几户人家,都是穷人。三连一到,立即封锁了周围,开始休整。
冯指导员主持了战斗总结大会,他表扬了一排的同志们英勇献身的战斗作风,对临阵脱逃的战士进行了严厉批评,表扬了炊事班在关键时刻敢于刺刀见红的精神,接着表扬了陆邦班的战士,经受住了考验,顺利完成断后任务,打退敌人进攻,自身无一牺牲。
冯指导员宣布,鉴于一排损失较大,排长牺牲,三个连干部研究后,决定撤销机枪班,将机枪班和机枪,一分为二,战士大部补进一排,张奎到一排当排长。炊事班调出四人,加强一排的骨干力量,临阵脱逃的四个战士全部到炊事班。
冯指导员要求各排、各班,每个战士都要总结这次战斗的经验教训,查找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利再战。
四川军阀刘湘派出的一个加强团,在损失了一百多人后,攻进了黎水镇。次日,派出部队对黎水的九溪十八坝进行清剿。美丽的黎水淹没在血火中,一些躲藏的地主土豪,占山为王的土匪,也纷纷出来配合清剿,虽然由于三连的阻击,及时进行了转移,但各村的苏维埃组织在地方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下,也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敌团长在清剿中并没发现红三连的踪影,倒从白果坝一个地主处收集到红三连已向湖北方向走了的情报,于是该团长按出兵“惯例”,向新到的镇长和黎水的豪绅们征要“出征费”“子弹钱”“草鞋钱”,各乡绅的狗腿子们紧急出动,向老百姓收粮收款,收款的锣声不断的在坝上响起,让贫苦的人们心惊肉颤。敌团长应乡绅们的要求,为配合敛钱,将两个营分散到各个坝上,协助狗腿子们敛财。
驻扎在杨柳坝的匪连长很是惬意,岩纤坝打仗时,他的连没上战场,毫发没损,这次冲进黎水时,他的连抢到了许多东西,光布就有几捆。这次又被派到杨柳坝来,他和他的兵更是舒服,对这方百姓就有了生杀大权,五十多个大洋早就进了他的口袋,他还将董乡绅家小老婆的金戒指想法弄了过来,回去后家里的老婆肯定要亲热一番了。
三个排,一个排驻在坝后面的山庄里,一个排驻在溪边的渡口,匪连长的连部和一个排驻在坝子上董乡绅家,董乡绅着意巴结,酒肉整了一大桌,让他和副连长、三个排长大吃大喝了一顿,董乡绅知趣,见连长望着他小老婆俏俏的屁股,眼里象要流出水来,就在连长驻下的当天夜里,就叫家里十六岁的苗家小丫头服侍醉酒后的连长,其实董乡绅早就把小丫头玩了好几次了,醉酒后的连长以为是采到了一朵嫩花,想不到却喝了董乡绅的洗脚水,粗野的连长那管这些,一上床如狼似虎,把小丫头弄得这几天走路都扭着腿。
欢娱的时光总是苦短,今晚匪连长上床后又是一番折腾,在小丫头哭着求饶的声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后,沉沉睡去。
半夜时分,红三连包围了杨柳坝,摸掉迷迷糊糊的哨兵后,靳山带人冲进董乡绅的院子,在床上将浑身一丝不挂的连长杀死,睡梦中惊醒的董乡绅叫喊起来,红三连愤怒的战士,向敌人住的房屋里投掷手榴弹,将董乡绅一家和大部分敌人炸死,等到敌人增援部队赶到时,红军已不见踪影。
敌人疯狂了,到处杀人放火,甚至用烧山的办法寻找红三连。红三连被迫不断转移,一个多月来,收容的苏维埃组织的干部和赤卫队员越来越多,达一百多人,目标越来越大,补给也开始出现困难,生病的战士也多了。三连连部经过研究,决定向活龙坪方向转移。
狮子坝张师夫妇、杨主席和几个赤卫队员在山里打起了游击,情况紧急就钻进山里,只在凌晨时分回家来弄点吃的。这段时间敌情严峻,大部分时间张师选择守在虬龙洞里。
这天后半夜,张师和杨主席带着一个赤卫队员,摸回家来,拿着锄头,到地里刨了一簸箕红苕,装在背篓里,准备背上山。这时,外面传来赤卫队员有情况的信号,张师立即丢下背篓,拿出两个手榴弹,同杨主席守在门外,外面的人悄悄喊:“老张,张师,老张头。”张师大喜,拉开门,果然是聋子到了,还有冯任同张奎在门外。
战地相逢,几个老战友份外高兴,抱住一团。
聋子问:“老张,新婚快乐吗?”
张师道:“都是过来人,谈什么快乐,她是实诚人,对我也好。”
聋子说:“那我们就放心了,我这次来,是因为黎水敌情严重,敌人众多,我们如果不转移,敌人也不会撤军,这一块群众就要多吃些苦,所以我们决定到活龙坪归建。”
张师:“可惜这么好一块根据地,好不容易刚建立起来,就这样被敌人糟蹋了。最近你们损失大吗,战士们怎么样?如果不行,到虬龙洞来住一段时间。”
聋子说:“岩纤峡阻击战时,牺牲了三十来人,过后战斗损失就少了,但粮食没有了,弹药也很缺乏。虬龙洞你没得多少粮食,又没探听到出路,我们近三百人住进来,又没粮草,又没出路,是一条死路呀。”
冯任严肃地说:“张师同志,你是参加革命多年的老红军,我就对你实话实说,现在革命形势相当严重,中央红军在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形势也很被动。我在活龙坝时,政委从侦察员收集到的报纸发现的,给我说过。而在我们川鄂湘根据地,也受到四川、湖北、湖南、贵州四省敌人的联合围剿,加上红军在清理“改组派”时大批的红军优秀指挥员和战斗骨干遭到清理,红三军由洪湖根据地时的二万多主力部队,下降到现在的三千人左右。目前,在贺龙同志坚持开辟川东南局面后,红三军实力有所恢复,但由于军部有不同意见,成效不大,这些你都是亲身体会到的。黎水这块小根据地,物产丰富,群众基础较好,我们要倍加珍惜。目前随红三连一起的赤卫队员和苏维埃干部有一百九十人,红三连有一百一十多人,我们研究,决定将赤卫队员和干部中身强力壮,可以长途行军作战的一百一十人,全部编进红三连,由黎水坝赤卫队长李永生和王理坝苏维埃主席熊笛谷任排长,但是余下的八十多个干部,都是身体较差的同志和女同志,我们决定委托你带领他们度过这段艰苦的时期,待敌人撤退后,让他们回去开展工作。你看怎么样,不要勉强。”
张师激动地说:“冯指导员,我保证坚决完成任务,除非我牺牲了。”旁边的杨主席也说,:“放心吧,只要我们有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同志们,我看就把大家安排到虬龙洞,进洞之前,发动大家挖红苕,捡柴禾,再找点盐,十天半月没得问题,凭老张的这杆枪,守在洞口,来千军万马都是当活粑子。”
聋子严肃地说:“此事非同小可,任务完成,对革命的贡献不小,如果失败,损失就大了。”
众人商量,由冯任和张奎回去带留守的干部们前来,并安排连队护送,聋子随张、杨去看地形。
几人来到后山,只见此山的山形象一个弯弯的月亮,又象一柄放在地上的弯刀,在弯道的内侧是万仞绝壁,在绝壁上有一条勉强可称之为路的小道,宽处不足两尺,狭窄处需两手抱住岩壁而过,而且来路上的一举一动,位处绝壁中段的山洞里看得清清楚楚。可以说只要在洞口一枪在手,神鬼也难进去。洞内有阴河,水流潺潺,清凉刺骨。聋子见此洞地形奇险,高兴万分。
当晚红三连护送留守的干部们来到虬龙洞,白天潜进村里的杨主席动员了许多群众送粮食和柴禾,红三连的战士和群众们一起将一些凡是能吃的东西如芭蕉树、芋头梗、红苕藤等大量转进洞里。冯任一再叮嘱杨主席要精打细算,把粮食杂着吃,坚持到最后,最长要坚持一个月,如果形势继续恶化,红三连将不惜代价打回来。
虼蚤龙亲自在连内选了两支好枪,又加上三百发子弹,留在洞里。当虼蚤龙还要留下枪法好的战士守洞口时,张师说,不用了,不用说我这杆枪,就是我们赤卫队里这几个猎人出身的,那一个也不是孬种。
冯任严肃的说,你们都是革命的火种,是未来根据地的希望,任何小心谨慎都不为过。
黎明前,红三连离开了狮子坝,向湖北边界急行军,一口气走出了二十多里,然后向驻边界的零星敌人佯攻,大张旗鼓地撤出了黎水界,进入湖北境内。
 
   第十章  怀野心叛徒反水 [本章字数:5894 最新更新时间:2011-12-01 17:24:25.0]
 ----------------------------------------------------
 第十章  怀野心叛徒反水
苏家坡神枪慑敌
红三军攻取黔江后,四川军阀数路人马扑来,贺军长和关副政委主张就地发动群众,开展反围剿斗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