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翼天使

第31章


  一个人烧了水,给自己泡茶喝。一个多小时的工夫,换来的,不过是一个人孤独的喝茶。
  在北京的我,是孤独的。和小姨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会被她的自由自在逼到一个孤独的角落。她其实不需要别人。我也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做孤独,真正的意思,是得不到爱,而非一个人独处。独处怕什么呢?大学的大半时间,我都是在独处中找到丰富的。
  下午有三四个电话都是找小姨的。我拔了电话线,也关了手机。上网挂着,让眼睛几乎疲倦得无法转动。
  这天晚上,小姨还是没有回来。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被遗忘被抛弃的孩子、恋人、母亲、植物、宠物……那样沉默而坚持地,独自守着家。
  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的。醒来是因为一只蚊子围绕着我的脸飞。一只在冬天燥热的房间里蠢蠢欲动的大个子蚊子。它飞行的声音真是恐怖,长长的腿脚在降落墙壁上的时候,投下细长的影子。我看着蚊子的时候,是第二天早上五点。灯和电脑都亮着。窗外刮着寒风,风声旋转着,像张着大口的魔鬼。
  那天下了大雪。一直到早上九点我都没有再睡着。我决定去找斯璇。小杨给我的资料里包括一份联系表,各自的电话。小杨说,采访谁事先要告诉他一声。我当然没有告诉他。
  十点的时候,我洗漱完毕。对着门背后的镜子,梳头、上了一层淡粉,压压晦暗的脸色,以及润唇膏。因为上火和干燥,嘴唇鲜红,其实很疼。我还对自己笑笑,想让这笑容自然起来。我还对自己说话,说,你好,我是××杂志社的记者,我叫栗云。声音干涩,像刚睡醒的样子。为此,我打开音箱,放了一首歌,我跟着它唱,强迫嗓子醒过来。
  十一点的时候,我拨通了斯璇那栏的电话。宅电。铃声三下,有人来接。我听到那个声音,克制着自己,用比年龄更成熟的声音,我说:“你好,我是××杂志社的记者,我叫栗云。A画廊的小杨给了我您的联系方式。”
  那个声音说:“小杨没有告诉我啊。”
  我说:“也许他忘记了吧。”
  那个声音说:“那……行啊,你想问些什么?”
  “圣经主题和现代症状。”
  “哦。”
  “请问今天下午有时间吗?”
  “下午……行啊。两点半吧。”
  “好的。还有,请问你的地址。”
  那个声音很疑惑地说:“我的地址?我们在画廊见不行吗?”
  “希望多一点关于个人、个性的观察,也许,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来您这里看看。”
  那个声音答应了。我们挂了电话。
  我太清楚了,那个声音是在床上的,沉沉欲睡、或是恰好被惊醒。哑了的嗓子,说着缓慢的话语……
《二十三岁》第四章8
  如果说,小姨徐晓桐是我生命中关于爱情、女人的指引,甚至一个榜样,那么Serein就是我的梦想,一个赌注。我们三个是各自为营的独立体,只有我,实质上依附于她和他,以此为动力建构我的生活。我想我一直生活在虚无里,别人的影子里。
  晓桐有自己的生活,还有那由不得别人干扰的工作。她和我迟早是会分开的。本来,我们的共处一室仅仅就是过渡。我不该因为她的离去而感到孤独。因为我的生活,其实一直在等待中拖延,根本还没有开始。
  直到这个电话挂上。我坐在飞着灰尘的阳光里,想着一个纸糊的梦,是被套上另一个幌子,还是索性被戳破的好?我和他擦肩而过。我和他在行同陌路。我却因他而来到这里。现在我要去采访他,我有足够的机会,让自己继续在明暗交接的地方观察着他,从而由自己来处理这个梦。
  小姨两天的消失,刚好迫使我学会一个人解决问题。想到我们曾经距离遥远,我却能等到她的意见并加以“执行”,现在几乎可以形影不离,却反而只有衣食住行的联系。我苦笑着,摇摇头,别再等她了。她是自由的。
  就是那天,我抛弃了我的隐形眼镜,就像某种仪式,跟着它,已经计划好了抛弃很多很多。
  打车赶赴那个三环边上的高层时,路过好多个眼镜店。红色黑色的招牌很显眼。似乎就是从那天开始我的隐形眼镜开始让我疼痛的。冷风和阳光,灰尘和熬夜,一起作用,我甚至无法睁开眼睛。我对司机说,往辅路走,我要进去买点东西。
  挑了一个店。挑了一副棕黄色的太阳眼镜。我穿着墨绿色的衣服,背一个墨绿色的双肩包。靴子是棕色的。从店里出来的时候,一切景物都带上一种“往事”的痕迹。
  他的楼在一条河的旁边。河水里,太阳的影子是黄色的。我瞪着眼睛,看着太阳和河消失,一栋高楼底下,冷风猎猎。
  我付钱的时候,惊讶地发现,钱包里只剩下了十块钱。这让我心里没底。似乎在这些年里,从来没有身上只有十块钱的时候。不是说我一直很有钱,只是十块钱会让我觉得没有安全感,害怕发生突发事件。即使在BlueRiver和LoveInNight,我都会至少留两张100元在身边,放在牛仔裤的小口袋里,似乎紧紧贴着自己的身体,拿出来的钱,常常都是带着体温,乃至被汗津津的身体捂得又湿又软的。
  电梯非常破旧。缓慢的下行。底楼围拢了一群老人。老人们穿着厚重的棉袄,脸上的皱纹是深刻、浓重的,似乎他们的前半生并不是在城市里。这真的是一个我不熟悉的城市。我产生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他们在看着我,怪异地看着我。
  就在窄小而压抑的电梯里,我和这些老人紧紧地靠在一起。上到19层。我一个人走出隆隆之响的电梯。首先迎接我的是一排白菜。楼道里的墙壁上写满了乱七八糟的话,地板上的灰尘很多。楼道里的门和窗,有一些是破的,风就那么肆无忌惮地穿进来,贴着地面找一圈,似乎什么都没有找到,无趣,风就再从原路返回。从我的视角去看,那个延伸的楼道,是一个方形的陷阱。有一些灯会亮,有一些不会。于是,整条楼道是一个明灭不定的甬道,前面五米处,还有一滩水渍。水渍也是黄色的。
  在19楼看城市、天空……产生天使的幻觉。这个念头突然窜进我的脑海。我强烈克制自己,不要轻易地去说出“天使”这个词汇。它会让我泄露秘密的情绪。
  斯璇打开门迎接我。我还戴着棕黄色的太阳镜。在我看到他之后,才摘下它。一切“往事”的色彩,转入色彩斑斓的“现实”状态。可惜,往事是被定格的,不会再任由人们篡改。而现实的趋势,却总是难以预料。
  “请进。还好找吧。”
  “好找的。你说过,就在河的旁边。”
  “是。河的旁边只有这么几栋高层。那个……不介意我有朋友在吧。”斯璇说。他的语速很正常,看不出来是一个经常沉默的人。有分寸、有礼貌,也不像在深夜的电话里那么低沉。
  我全然无所谓地摇摇头。
  “其实你也肯定认识。”说着,他打开了里间的房门。阳光普照的房间突然敞开在我的面前。
  “徐晓桐,你一定知道吧。也是这次画展的。”
  晓桐坐在床沿,手里正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我们惊讶地看到对方。出于某种默契,我们谁也没有说话。
  我想,我是被斯璇的手推进去的。我站在门口,他给我泡了茶水。杯子很烫,他用一只手推着我,一边说,进去吧,进去吧,别客气。
  就这样,我和我的小姨手里捧着一模一样的玻璃杯。他坐在她的那边。
  茶水的味道还没有入口,那份浓郁的香气和苦味就荡漾开。我知道,这是从G岛阿贵的手里寄出的新茶。示爱的茶叶,如今辗转到了我暗恋的男人的手里。
《二十三岁》第四章9(1)
  “其实不应该采访我。你还没有采访晓桐吧。”
  “是要的。但是这两天大家都找不到她,所以我就先找你了。”
  “这样啊。”他去看她,眼睛里有笑意。他的胡子的确没有刮,淡黑色的一片,从皮肤里隐现出来。那么熟悉。
  她却没有看他。她在低头吹着茶叶,很烫吗?
  她说:“这两天没去画廊。是应该和达人打声招呼。”
  “那么索性今天一起做了吧。”我说。我把茶杯放到桌子上。桌子在我的背后。我转身把杯子放在电脑的旁边。我去看电脑。它的桌面上什么都摊着,几张草图,还有ICQ。长长的名单,所有的人都暗着。没有上线的电脑,我和所有的名字是被一视同仁的。ICQ上的名字并非很多,从R开始的人名都需要下拉才能看到。所以Mili的名字,在靠近底部,靠近我的杯子。突然,电脑进入了屏保。细若游丝的火花游荡开来,那是一个礼花绽放的程序,非常漂亮,璀璨,溅落四方。
  “屏保真漂亮。”
  “我一个朋友做的。”
  “你经常用电脑创作吗?”
  “以前是……以前是在广告公司的,打工。做平面设计。”
  “后来呢?怎么开始油画了?”我拿出了自己的笔记本和圆珠笔。我还没有来得及去买采访机。
  “后来,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了。油画更放肆,更接近自然。”
  我们开始了交谈。我拿出一张写满密密麻麻问题的纸。那就是给老过看过的策划案。大多数问题都是事先写好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