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大明

第三章 明末第一猛人


四月初二,北直隶,高阳。
    数十骑身穿飞鱼服,腰跨绣春刀,沿着驿道往高阳直奔而来,高阳城门口站岗的小军,远远看见一股烟尘袭来,守城的小军急忙上前拦阻,喝到:“什么人?”
    “****娘的,让开,锦衣卫办差,如有阻拦,格杀勿论,误了爷的事,宰了你个****的。”话还没说完,一鞭子抽到守门小军脸上,直冲而过。小军脸显不忿之色,暗暗骂道:“****的,急着投胎呢!”身边的老军急忙捂住他的嘴:“三娃子,别胡说,不要命了,唉!不知道谁家又要倒霉了。”
    高阳城内,一座大宅院内,朗朗读书声传出。院内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正在聚精会神的教导一群孩子。这位老者就是泰昌天启两位皇帝的老师、三朝元老、关宁防线的构建者、收复京郊四城,击退皇太极入侵北京、东林党人,前辽东经略使明末第一猛人孙承宗。
    孙承宗,字稚绳,高阳人。貌奇伟,须髯戟张。与人言,声殷墙壁。始为县学生,授经边郡。往来飞狐、拒马间,直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从材官老兵究问险要厄塞,用是晓畅边事。
    万历三十二年,登进士第二人,授编修,进中允。“梃击”变起,大学士吴道南以谘承宗。对曰:“事关东宫,不可不问;事连贵妃,不可深问。庞保、刘成而下,不可不问也;庞保、刘成而上,不可深问也。”道南如其言,具揭上之,事遂定。出典应天乡试,发策著其语。撄党人忌,将以大计出诸外,学士刘一景保持,乃得免。历谕德、洗马。熹宗即位,以左庶子充日讲官。帝每听承宗讲,辄曰“心开”,故眷注特殷。天启元年进少詹事。时沈、辽相继失,举朝汹汹。御史方震孺请罢兵部尚书崔景荣,以承宗代。廷臣亦皆以承宗知兵,遂推为兵部添设侍郎,主东事。帝不欲承宗离讲筵,疏再上不许。二年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后辽事糜烂,承宗任督师,收练精卒,裁汰逃将,收复宁远、锦州。后受阉党排挤,罢官归家。
    看着从锦衣卫和东厂调来的关于孙承宗的资料,回想着在后世中对于孙承宗的评价,急切的等待他的到来,按日子算,也该接到圣旨了。
    一阵急骤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传来,转瞬间已到大门口,领头的锦衣卫百户高声喊道:“锦衣卫世袭百户成大虎奉皇命前来传旨,孙大人请开门。”
    “开中门,有请。”几个家丁模样的下人赶紧跑去打开大门。
    “孙大人,卑职皇命在身,不能全礼,请多多包涵。请准备一下,马上接旨。”
    “成大人客气了,快请进,孙福,摆香案。”
    “是,老爷。”不一会,香案摆好了。
    “孙承宗接旨。”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三朝元老,两任帝师孙承宗,忠贞体国,晓畅边事,先帝在时,倚为臂膀,后因先帝受阉党魏逆蒙蔽,致使归乡。今朕初登大位,外有建奴猖狂得志,内有阉党尚未肃清,国事维艰,急需卿等忠贞干才,望尔能不辞劳苦,为朕分忧。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卑职给孙大人请安,适才多有得罪,望大人海涵。”
    “成将军一路辛苦了,孙福,先带弟兄们先去东厢房歇息,每人赏银十两。”
    “卑职带兄弟们谢过孙大人,卑职告退。”
    “孙博,去准备一下,一个时辰内出发。”
    “是,父亲大人。”
    “老爷,此去怎么如此之急?”孙夫人问道。
    “国事艰难,当今大明内忧外患,看今上的作为,肯定是位明君。我这把老骨头,也想为国家多进点力。”
    “老爷,圣旨上怎么没说回去官职如何?莫非此去凶多吉少?能不能称病不去?”
    “妇道人家见识,皇上有召,怎可不去?在家管好儿孙静待老夫归来便是。”
    一个时辰后,孙承宗带着儿子孙博及数十名家丁准备完毕,骑着马匹跟着锦衣卫向京城出发。此时孙承宗已是六十六岁高龄,因为年轻时习武,身板倒还硬朗,为了赶时间,拒绝坐轿子。坚持骑马回京。
    崇祯元年四月初五,群臣听说孙承宗重新被启用,部分言官开始纷纷上书阻止,言其辽东之策暮气过重,图耗粮饷,更有甚者,言其柳河大败,其罪当诛。归其原因,无外乎孙承宗回朝后,由于其资历太深,名声太响亮,肯定会受重用,极有可能进入内阁,威胁了部分人的地位,且孙承宗属于东林党的旁支,和东林党的那些大佬们相去甚远,所以受到打击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朝堂上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东林党出身,从内阁首辅到六部尚书再到都察院六科言官,再到地方上的三使司,基本都是东林党人。这帮人之间利益盘根错节,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朝堂上东林党势力越来越大,对我来说也是个威胁。我却对他们毫无办法,不是不想打击他们,而是他们实力太强,我惹不起。当初崇祯皇帝利用东林党人打击阉党,当阉党败亡后,东林党一家独大,实力惊人,崇祯皇帝连任命内阁大臣的权利都没有,以至于闹出了中国乃至世界政治史上最大的笑话,抽签决定内阁大臣。言官们对孙承宗的攻击,让我想到了打击消弱东林党的策略。
    初六日,孙承宗一行顺利抵达京师,稍事休息后,直接在上书房召见。我第一次见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传奇人物,心里多少有些紧张。好在这段时间里也做了不少工作,特意查阅了大明后期的大批奏章,重点查阅了熊廷弼,王在晋和孙承宗的奏章,因为他们三人代表了明朝后期辽东政策的主要策略。
    “草民孙承宗叩见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赐座!承恩,给孙先生上茶。先生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
    “谢陛下,只要能为皇上效力,能为国家效力,就算赴汤蹈火,草民也不在意。皇上********年老体衰,赐以座位,草民感激涕零。但“先生”二字愧不敢当。”
    “先生德高望重,才智过人,两任帝师,三朝元老,若先生都当不了这“先生”二字,试问这天下还有谁当的起这“先生”二字?”
    “谢陛下抬爱。”孙承宗听我说完,情绪有点激动,孙承宗虽经多年宦海沉浮,见多识广,但古来文人向来都是极爱面子,讲究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明白点,只要你给我面子,我就可以为你卖命。
    当孙承宗坐下以后,我才仔细观察了一下他,孙承宗年约六旬,但鹤发红颜,器宇不凡,长期手握重权,举手投足间,都有一股上位者的气质。
    “先生大才,朕仰慕已久,若先生不以朕愚钝,朕欲拜入先生门下,学习治国之道,先生以为可否?”为了让分化朝中的东林党人,我只能不惜血本,给孙承宗挖了个大坑。只等他掉进去了。
    “草民愧不敢当,草民才疏学浅,只怕到时候会误了皇上的大事。”
    “望先生看在皇兄的面上,请勿推辞。”不得已,只能把死去的天启拉出来压他了。
    “皇上若不以臣愚钝,那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老师一路辛苦,朕在午门附近有处小宅院,虽然不大,倒也清静,若先生不嫌弃,就送给先生当拜师礼了。老师去休息吧,明日我们再商量正事。”
    “谢主隆恩,老臣告退。”
    看着孙承宗离去的背影,我不禁有些得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