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帘

第31章


  这让我想起来当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唐僧原来也只是普通的人,然而通过勤学苦练,不畏艰险,到西天取经,最终修成了正果,成为金刚身。
  这说明在我国古代,其实还是有很多修成金刚身的例子的。
  那么在佛学出现之前呢?是否还有人能够明白到这一点?也同样能够使自己长生不老的?肯定应该有。比如说老子就应该是这样的人。据说老子活了几百岁。按照现代科技的观念,这是不可能的,这是违背了科学规律的。然而历史上的传说又确实是有根据的,并非什么都是胡言乱语。
  而其中有点可疑的倒是既然老子能够活多几百岁,为什么他不可以活几千岁甚至几万岁?这也是有可能的。
  这样想起来,说不定老子现在还活着呢!想到这里,我心中不禁有些觉得好笑。如果老子现在还活着,那得多老啊,如果有碰巧被我遇到了,这个老子,我是叫他爷爷呢,还是叫他祖爷爷?还是要在前面加上多少次方个的“祖”字?
  待我看到“大般涅槃经卷第四”的时候,天色已到中午。老和尚轻轻进来,手里端着一碗斋饭,放在我的案前。缓缓说道:
  “女施主,已到用膳时间,不妨吃点斋饭,或许可以令你对这部经书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抬头向老和尚微微一笑,道:“谢谢大师,小女子得以在这么好的环境中阅读古籍经典,已是感激不尽,还要劳烦大师送来斋饭,真是惭愧、惭愧。”
  老和尚向我微笑道:“女施主一早上的阅读思考,一定有很多心得体会,或许可以与我交流一下?”
  这一说倒是提醒了我,也许这个老和尚阅历丰富,说不定能够解开我的一些谜团。
  我站起身来请老和尚就坐,老和尚推辞,还是站着。我也不敢再坐下,随口问道:“大师,我刚才阅读经书,心里有些不解,自唐朝以来佛学传入我国,其中涉及到如何修炼金刚之身,我想当年唐三藏就是按照这套方法修炼成金刚之身的人。那么在佛学思想传入中国之前的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是否有人已经悟出了这些佛学的道理?”
  老和尚有些惊讶地看着我,确实在这之前是没有人问过这样的问题的,也没有人敢这样问。可是我这样一个黄毛丫头居然敢当着他的面问出这样古怪的问题。
  不过老和尚还是经验丰富,从他的表情上可以看出这样的惊讶也只是一闪而过,马上他的脸色又恢复了平静。
  老和尚表情严肃,缓缓说道:“在佛学传入中国之前,中国肯定是没有人能够悟出如同佛祖那样系统的方法的。但是佛学涉及面非常广泛,并不排除一些修养极高的人士能够悟出部分的内容。就如同你现在阅读这部经文一样,虽然只是囫囵吞枣,却也能够了解个旁枝细叶,而这些片言只语对于人类来说,早已经是不得了的事情。”
  “那么老子会不会就是这样的修养极高之人。”
  “可能是。”老和尚的神情此时有很大的放松。他手捻胡须道:“老子应该是这样的得道之人。因为悟出了其中的一些道理,老子得以长生不老。”
  稍微停顿了一下,老和尚又开口道:“其实在中国古代,得道之人并非只是老子,还有很多的人都能够悟出其中的道理,并加以利用。尤其是战国之后,秦朝灭掉了六国,将六国之中的所有哲学著作收集在了一起加以甄别。我想秦始皇可以肯定是了解这一道理的人。”
  “秦始皇?”听老和尚说到这里,我不禁脱口而出。
  “对,就是这个秦始皇。我们都知道他的焚书坑儒的故事,然而作为一个政治家,做出这样的动作,其出发点肯定不会那么单纯。我们可以设想,秦始皇之所以焚书,肯定是想隐藏什么。他要隐藏的可能就是老子他们所悟出来的这些‘道’”。
  “怎么可能?”我表示很怀疑。老和尚并没有受到我的影响,继续说:
  “其实消灭了更先进的文化,然后又将其据为己有的,在西洋国家中早已存在。当年希腊先哲阿基米德被罗马士兵杀害,西方人就毫不愧疚将阿基米德的知识据为己有,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了更加先进的知识体系。秦始皇只是比西洋人更早一些这么做而已。”
  “那么,大师,如果秦始皇得到这些知识以后,为何要把它们烧掉?却不肯让它们流芳百世呢?”
  “这可能跟秦始皇得到的知识比较特殊有关系。我们知道大乘之道,最终令人修炼成金刚之身,能够长生不老,而那个时候又没有获得佛祖的其他知识加以协调,世人盲目应用必定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比如这种修炼的道理可能导致世人争相修炼,然后造成时间的混乱。更有甚者,不明白自己的天资愚钝,也强行修炼,轻则损害自己的身体,重则导致时间逆转,秦朝基业不报,重回战国时期的乱象之中,于民于国都是极大的灾难啊!”
  说到这里,老和尚静静地看着我,似乎若有所思。
  “那么这样看起来,秦始皇与史书上记载的是不太一样的了?”
  我先打破了沉默。
  “什么史书?《史记》吗?其实史书上的记载也不能说完全有错,但是由于必须考虑到史书对当朝的影响,司马迁在编写的时候,还是有很多顾忌的,什么东西能写,什么东西不能写,都要仔细考虑。这就是史书的缺陷。其实道理都很简单,如果秦始皇真是这样的暴君,哪里会有那么多的追随者?在有那么多的国家可以选择的时候,你是宁愿选择一个暴君还是愿意选择一个实施仁政的有德之君呢?”停顿了一下,老和尚摇了摇头:“其他更多的话我也不能说了。女施主,请用膳,老衲这就告辞了。”
  说完之后,老和尚转身离去。
  看着老和尚的背影,我心里忽然产生一股由衷的崇敬。也许我遇到的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老者,而是一个对哲学和人生有着非常深刻思考的哲人!即便是我这个现代人,听他的说话一点也不觉得过时。看着老人的背影消失在门外之后,我开始吃午饭。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这顿斋饭并不丰盛。然而吃起来的口感却非常好,特别是热气腾腾的米饭下肚之后令我浑身感到温暖,将昨天晚上奔跑带来的疲劳一起扫去。
  用完午饭以后,我出门想去跟老和尚告别,却早已不见了老和尚的踪影。也怪我自己粗心大意,没有过问一下老人的法号,结果问了几个小和尚,都说不知道有此人。
  中午时分,寺庙里面香客越来越多,看来在这里我也不能够久留,还是要出去走一下,看看能否找到一个办法来解决我穿越回现代的问题。
  出了寺门,一边漫无目的地行走,一边仔细品味着老和尚的一席话。
  如果秦始皇就是掌握了这一知识的人士,那么秦始皇一定也可以长生不老,这倒是有可能的。而大乘之道显然也不止于长生不老。老和尚随意说的一句话也提醒了我,这个大乘之道的应用方法,还可以导致时空的逆转。而这样的逆转不正是我所期待的么?
  看来当下之急就是要找到秦始皇去问个究竟?可是获得了长生不老秘籍的秦始皇又在哪里呢?
  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Chapter 42 南行规划
更新时间2012-11-10 22:28:59  字数:2040
 当然要找到秦始皇,一个最好的去处就是秦陵。可是秦始皇坟墓在西安咸阳,北京离西安还有上千公里。如果骑马也至少需要几十天的时间。况且这些天皇宫中一定会发现李嬷嬷和张太监失踪的问题,顺藤摸瓜,就可以知道与我有关系。这几十天皇宫里面一定会派出大兵四处抓人。再则一个女子独行骑马,也比较引人注目,指不定还没有到西安,在路上就给山贼抓去做压寨夫人了。
  如果既不采用空中飞行的方法,也不采用陆地上骑马或行走的方法,则只有水路了。如果从水路过去,则可以考虑经过大运河过去。然而这条路径的速度更慢,因此也是可以不必考虑的。
  思前想后,最后还是觉得利用空中过去的方法比较合适。
  如果要重新造一架飞机,困难程度肯定很大。最大的困难在于我现在手头的资源太少了。基本上就相当于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农民的情况。而二十一世纪的农民至少还可以买到发动机之类的东西,还可以在加油站进行加油。而我呢,什么都没有。
  因此造飞机的想法是不合适的。
  从以前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有一种滑翔的装置,利用这种装置可以在空中滑行的非常远。不过这种装置没有动力,因此必须从高处往下飞才行。西安接近黄土高原,从北京到西安地势逐渐上升,如果从西安到北京还有可能滑翔过来,而从北京到西安则就万万不能了。
  当然也可以给这种滑翔装置安装上动力,利用这种动力就可以实现空中飞行了。这种装置在二十一世纪的很多庆典场合使用的很广泛,虽然速度不算很快,但至少能够脱离地面。
  然而要有足够的动力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三百年前的康熙年间,内燃机技术还没有出现,因此通过任何的动力装置都是不可能令那么大的重量飞出去的。
  望着天空,似乎让我有些一筹莫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