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大学

第92章


他们计划将目标用户锁定在大学生这个“滚动”的群体。
  那时,清华校园里有一个小有名气的学生网站,叫“化云坊”,网站创办人是清华大学学生刘颖。
  1998年12月15日,清华大学16号宿舍楼519活动室里,大二学生刘颖靠一台老式的PC机、一份网民的热情和一些闪烁不定的想法,开通了他的个人网站“化云坊”。仅用6个月的时间,它一跃成为教育网内最大的个人网站。
  鲁军找到刘颖,说想创办互联网高科技公司,他想请刘颖加盟。虽然他与刘颖过去并不认识,俩人却谈得很投机。
  很快,鲁军、童之磊、马云、陈曦和刘颖组成了一个5人创业团队。鲁军说:“那些日子,我们几个人常聚在一起,谈理想、谈志向、谈公司的构想、未来的发展……。
  互联网高科技公司的创业计划,也在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中逐渐显出轮廓,逐渐清晰,逐渐完善。当这个初生的婴儿终于分娩出来后,他们给它取名为“FANSO”,它来自于一句英文:“We are Fans,So we do it.”(我们是网迷,让我们干吧)从那天开始,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网站——易得方舟(FanSo.com)。
  后来有人问鲁军为什么会选择做IT业。
  鲁军说:“我做网站、做互联网、做信息技术都是一个偶然,我本身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我以前也没想过要做这么一个新行业的很时髦的东西,走到今天这一步,朋友特别重要,我的几位朋友刚好都喜欢IT业,大家在一起时谈论的也都是这个话题,久而久之,我也就进去了。”
  有人说IT业是“烧钱”的行业,谁烧的钱多,谁也许就能成功。
  几个穷学生缺的就是钱。刚开始筹备的时候,他们连一台服务器都买不起。后来大家掏空了自己的腰包,又东挪西借地好不容易才凑齐了几万块钱。可是网站运行每天都需要钱,那几万块钱是远远不够的。到后来,他们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刘颖只好借同学的饭卡,同学的饭卡被他用完了,他不好意思地对同学说:“你往饭卡里加点钱吧。”
  开始那阵子,他们也没有办公地点,只能在宿舍里干活。后来,他们在汽车系借了一间房子,总算有了一个固定的办公地点,他们就在那里干活,在那里睡觉。
  那些日子,除了上课,鲁军几乎每天都在外面跑,为他的网站找资金。鲁军拿着创业计划,见了一个又一个投资商。有的人听了他的创业计划后说:”好,好,好……“也不拒绝,只说我们不投了。有的人干脆不屑一顾,他们可不愿“烧包”地将钱交给几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
  那是一段四处碰壁的日子。
  鲁军他们的创业计划,在清华大学第二届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不久,就有“天使”找上门来。这位“天使”就是上海浦东科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公司在仔细地研究了他们的项目,考察了他们的创业团队后,决定投入660万元风险资金介入他们的项目。
  鲁军和刘颖决定休学创业。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即使倒退1年,一个大学生为了创业而休学,是不可能被校方接受的。
  值得幸运的是,鲁军他们赶上了好时候。这年1月,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一项新政策,这项政策规定:大学生、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鲁军和刘颖分别向学校提出了休学两年的申请,很快就得到了校方批准。
  1999年8月,北京易得方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鲁军任公司总裁。
  易得方舟成为国内第一家由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吸引风险投资创办的互联网高科技公司,鲁军等5位“知本少年”,成为中国大学校园里最瞩目的人物。
  有记者问鲁军:“作为创业的实践者,你怎么看待目前引人注目的学生创业?”
  鲁军说:“美国大学生毕业以后自己创业的占20%,而在中国,大学生创业才刚刚开始。但是,社会毕竟已经给想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环境,你有理想想去创业,给你一个空间,学校允许你去创业;你想搞艺术,可以给你机会去搞艺术;你想成为作家,可以鼓励你去当作家……大学大学,就要博大精深,不能用一个框把人套死了。
  说白了,高考填报志愿那会儿,谁知道自己填的志愿是干什么的?我敢打赌,90%的学生都不知道,90%的学生搞不清自己填报的专业是干什么的。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旁边的老师一说你笔一动就填进去了,难道这样填进去的志愿就是你一辈子要走的路?难道选了这个专业就要一辈子被框在里面?其实有许多人都是到大学以后才真正意识到自己该干什么。这个时候,学校就应该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机会,这才叫大学。教育还有另一个意义,就是给大家一个机会,能够按照自己的理想为社会、也为自己创造财富,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更好地学,更好地工作,才会有更大的贡献。否则一辈子干着自己不开心的事,那是很郁闷、很痛苦的。”
  正是这份思考,让鲁军选择了创业的路。
  作为"中国大学生自己的网站",FanSo仅用了短短4个月时间,就进入了公众网,迅速成为中国教育网内最大的网站。从一个不到10人的创业团队,成长为拥有60余名员工,初具规模的商业公司。2000年3月,网站的日页面浏览量突破250万,注册用户达到12万。
  公司立足于"源于校园、服务学生"的创业理念,针对学生需求推出了各类资讯、娱乐、交流等高质量的内容频道,如"新闻"、"环球影视"、"啸林书院"、"打开音乐"、"游戏辞海"等;以及为学生提供个人定制服务的"我的家"。还推出网上招聘、留学、家教、培训等服务。FanSo更提出了一套全新的"CampusAge中国高校电子校园解决方案",希望通过自己对校园的了解和不懈努力,以及各商业伙伴的精诚合作,加快中国校园电子化建设的进程。
  他们雄心勃勃地要在半年内成为国内第一家最大的为校园、学生提供最优网络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同时,他们还发展有商务前景的内容:书籍、音乐、硬件等,想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力争通过1-2年的时间成为以学生为核心,面向全国年轻人的电子商务平台。
  2000年5月,公司又成立了北京易得方舟中文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文在线—ChineseAll.com”同时开通。
  由童之磊任总裁的“中文在线”网站,以文学为切入点,为全球的中文读者提供全面、丰富、深刻的文化内容。“中文在线”打出了“21世纪网络新文化”的旗帜,提出“人人都是作家、人人都是评论家”、“重建文学新秩序”的概念,希望通过网络打破传统的写作和出版方式,把更多更优秀的文学作品以更快的速度、更便捷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他们推出了“股权换版权”的理念,这个理念使它囊括了巴金、余秋雨、余华等一大批优秀作家的网上版权,这些作家以作品入股的方式成为“中文在线”的股东。总裁童之磊和他的同伴们被作家丛维熙称为“来自天堂的文学天使”。
  就在鲁军他们踌躇满志之时,2000年6月,IT企业在纳斯达克跳水,互联网的冬天降临。易得方舟遭遇了资本的无情,两周内,风险投资撤走。
  2000年底,易得方舟经历着它最艰难的时期。先是人事震动,5个核心人物走了3个:马云走上了职业经理人的路;陈曦另立山头,办了一家技术公司;童之磊在做他认为具有“史诗”意义的出版革命。接踵而来的是经济问题,账上只有几千元钱,40多个员工等着开工资。
  2001年9月前后,一些网民发现,易得方舟网站(www.fanso.com)很久不能登录了。FANSO的CEO鲁军向媒体表示说,他们暂时放弃网站,等到以后时机成熟,再回来做网站,暂时放弃的原因是,易得方舟每个月必须向中国教育在线交纳12万元的服务器托管费,对于捉襟见肘的他们来说,这笔费用太高了。
  在易得方舟最艰难的时候,有人劝鲁军弃船保帅,从头再来,也有猎头公司相中了他,但鲁军仍是那句话:船在人在。
  鲁军说,如果我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再开一家公司,对个人是不错的。但我必须为投资者的每一分钱负责,不能因为有困难就撤。更何况,公司现在已找到了良好的商业模式,正在大调整,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易得方舟不承认沉没,而是说在调头。但能肯定的是,他们基本放弃了网站。如今,当年的五位“知本少年”,只有鲁军和网站总监刘颖还留守在易得方舟。刘颖不愿离去,也许是梦想还能卷土重来。毕竟,易得方舟的前身——化云坊,是他孕育的“孩子”。
  已经离开易得方舟的马云则认为,FANSO像其他所有的公司一样,经历着市场的打磨,所以,它的生生死死都很正常。在常人看来,FANSO代表了那个时代学生创业的梦想,成了上个世纪末的某种符号,所以,FANSO一直负重前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