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

第四十五章 后逝


    冬至,伪帝姬文璟于东‘门’市斩首,轰轰烈烈闹腾了多年的北胤‘乱’党终于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时光过得飞速,姬文璟死亡并没有朝引起朝臣们太大的关注,盖因燕京府另一个大人物的死亡,吸引众人的目光。
    文永康文太尉,文皇后的身份,文氏家族的顶梁柱,在前一晚上过世了。
    此时的大胤已然不是六年前的大胤朝,更不是十年前的大胤朝。
    此时的大胤朝不仅富饶更胜于从前,朝里朝外的局势也复杂远朝之前。
    尤其是宪宗已老,皇子渐长,东宫无主,皇后无嗣,下一任皇帝遥遥无定夺。
    而这个时候文永康的死亡就像给油锅里滴了一滴水,溅起无数油‘花’,局势变得错综复杂。
    皇后无子又无了后台,是否……
    宫里宫外的人各有心思。
    宪宗皇帝果断地做出了决定,他先是大肆恩封文太尉子侄,表明无废后打算,次日有将诸子分封,以示无立太子打算,最让人哪里理解的是宪宗竟然将在外礼佛多年的赵太后请了回来。
    朝臣哑然。
    世人皆知宪宗对这个小太后赵氏间隙极深,二人不和几乎满朝皆知,宪宗生母安太后做了多年独大的太后,现在请赵太后回归,不是给西太后老人家添堵吗?
    有聪明的仿佛猜出什么,暗道,宪宗怕是走错了棋子,以太后压太后,防止太后干政,怕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在众人看来,赵太后年纪小,活得寿程怕是比安太后长。‘性’子又跋扈,对比‘性’子慈和的安太后来说,实在是恐有“吕霍之风”。
    但朝臣‘私’下议论归议论,却无法阻止宪宗敬孝,毕竟赵太后才是宪宗嫡母,按照大胤朝礼法,嫡母更重于生母。
    宪宗暗笑不语。
    果然。赵太后回宫就发挥了她张扬跋扈的特长。
    她回宫第一件事情就呵斥宪宗这个将他送去礼佛的宪宗不孝。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很是让朝臣不满,御史弹劾。
    但赵太后吃过亏,也学聪明了几分。当即以宪宗敬生母,不敬嫡母,恩封安后父兄,忽略了赵家舅舅,是无视嫡庶之举。
    赵太后‘鸡’蛋里挑骨头,却歪打正着,还真说到点子上了。
    在大胤朝庶母的娘家是不算娘家的,但是哪朝哪代庶出的皇子做了皇帝不恩封母家亲戚的,礼法上虽然不对。但情有可原。大胤朝最古板的礼学家也默认了这一举动。
    可默认到底是默认,放到台面上来讲,再大的妃子也不是皇后,到底是个妾,是妾。按照大胤律法,妾的娘家就不是亲戚。
    赵太后提出了,满朝文武不能当做看不见,好在赵太后的父亲,赵家阁老出来说话了,请辞了赵氏一脉的恩封,才给宪宗和朝臣下台的机会。
    但是如此,安家想要提出来的一连串的谋划也只能偃旗息鼓。
    安家又不是宪宗的母家,如何能让宪宗给他们恩典来着呢?
    “贱人,贱人,赵氏贱婢……”
    安太后听到消息的时候,气的差点吐出血了。
    她不知道为何,她和姓赵的无冤无仇,年龄相差很大,早年安氏甚至对赵太后避之不及,但是不知道为何赵太后就像天生和她八字不合,成日无事就找揪她,等到宪宗上位了,安太后好不容松口气,但是赵氏还不安分的一直和她作对。
    安太后对赵太后心中有怨气,赵太后对安太后却不屑一顾。
    安太后的退让并没有换来赵太后的和平共处,相反没多就赵太后就呵斥文皇后没风骨,让一竿子奴才压着,几个命令下来,安太后安‘插’在后宫中的人走了大半。
    就连安若素这个安太后的侄‘女’,大胤朝生有子嗣的婕妤也被狠狠教训了一顿,更别说那些依附安家的小官家的‘女’儿。
    赵太后和安太后的斗法,很让文皇后轻松了一下,但是这并没有挽回文皇后的身体。
    文皇后年纪大了,早年又跟着宪宗颠沛流离,经历了家族背叛的刺‘激’,又在夫妻逃难中多次为了救宪宗受了些暗伤,回到宫中长年的‘操’持,让她本不是健壮的身子越发亏损。
    等到文太尉逝世,文皇后一下垮了下来。
    随着文皇后的病重,宪宗的心情越发糟糕。
    宪宗夫‘妇’半路夫妻,二人之间并无男‘女’之情,不是说宪宗不爱文皇后,就连文皇后对宪宗也不过是对帝王的敬爱。
    可朝夕相处,相互扶持,他们是知己,亦是亲人,抱着共同的理想,一起努力,一起成就盛世,在他们彼此心中,对方早就是融入骨髓的存在,不分彼此。
    而现在文皇后快要离开他了,宪宗如何能够接受,接受断臂之痛。
    宪宗焦虑又茫然,心中那股说不出地恐慌,让他的脾气越发喜怒无常。
    这个时候人人皆知小心办事,切莫触怒了饥饿的老虎,就连赵太后和安太后二人之间也消停了半分。
    可惜这世上偏偏有些蠢人,还是自以为是的蠢人。
    文皇后病弱,文家落败,后宫无主,太尉无人,这块‘肥’‘肉’让人蠢蠢‘欲’动,先忍不住地总是认为自己有足够实力的。
    比如说宪宗的大皇子。
    大皇子一派在主子的示意下,共同推举大皇子岳家长辈孟驰为新任太尉,掌管天下兵马大权,一下子引爆了宪宗血脉里暴戾的情绪。
    是夜,宪宗就以孟驰藏兵谋反,将孟氏一脉连根拔起,一族近三千人,无一生还。
    大皇子一脉大受打击,群党惶惶不可终日。
    短暂的安宁不过换来的是更多的怨怼。
    大皇子起初被宪宗处置了,是担心这个从不欢喜他的父亲,会杀害了他,贬他为庶民,让他一无所有。
    但是随着孟氏一党先后被抓起,孟妃枕边风吹起,而宪宗对半点不曾对他有所处置,他开始不在畏惧,害怕,反而是开始抱怨宪宗的不慈,偏小。
    小小的抱怨本没什么,再有心之人的撺掇下,到底是传到了宪宗耳里。
    宪宗对这个不喜,嫌弃他蠢笨又自大,但到底是自己的种,忍忍就过去了,又想大皇子到底在孟氏之事上受了委屈,于是宪宗就又加封了大皇子的侧妃方氏之子为上善郡王,及方氏的祖父出任新的太尉。
    方氏上位,大皇子有一段日子欢喜,觉得自家父亲还是当他是儿子的。
    只是在孟王妃这个嫡妻嫉恨下,反而成了方氏的催命符,方氏溺水而亡,显而易见是出于什么原因,可大皇子这个做夫婿却茫然不知。
    方老太尉一气之下,病亡。
    一年死两太尉,宪宗不得不揣测大皇子一脉这是对他权威的挑衅。
    宪宗大怒,先以孟氏妖言‘惑’众,善妒恶毒,‘逼’杀侧妃,毒害皇家子嗣为由,先废其位,后打入宗人府,并处以极刑。
    大皇子和孟妃夫妻感情深厚,当即面视宪宗,求情。
    宪宗怒斥责其面,遣宦官撵他出‘门’,当日又废了大皇子的封号,让他回王府反省。
    人在失控的时候,极为做出冲动愚蠢的事情,大皇子本就不聪明,在有些人再次挑唆下,他竟然‘交’出符印,遣手下陈晁劫狱。
    可惜他蠢笨不知,这个最忠心的手下是旁人留下一枚棋子。
    当陈晁拿到符印第一件事情不是劫狱,而是以大皇子为名,调动兵马,‘逼’宫。
    大皇子年长二皇子许久,建府已久,说到人脉也是有的,但哪里能抵得过宪宗手上的羽林军和三大经历了南北战争的新军,不到半个时辰,就全军覆没。
    而大皇子也突然接到了宪宗赐死的口谕。
    “我不服,我不服……”
    大皇子知道宪宗会动怒,却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父亲会下手毒杀他。
    “陛下,娘娘,娘娘不行……”
    宫人尚未说完,宪宗就扔下手里的奏折,冲到了文皇后的‘床’榻前。
    他跪在软榻上,看着文皇后枯瘦的脸,抓住细若桔梗的手指,“梓潼……”
    宪宗的眼泪滴在文皇后的手上,阵阵沁凉,文皇后也不尽流泪,她想伸出手‘摸’‘摸’丈夫,却发现手已然无力了,“陛下,陛下保重身子,大胤还需要你。”
    “皇后,都这个时候,还说那些子什么……”
    宪宗这一生和文皇后说话做事皆为朝政,从未有过机会说说闲话,赏玩赏玩,现在文皇后临死前,还惦念朝政,怎么不让他心酸。
    “梓潼,那些子都不想了,你好好静养,好好休息,总会好的,等你好了,我们就……”
    “陛下,我好不了了,我好不了了,我清楚,昨日我还梦见爹爹和我说话,拉我的手带我回家。”
    “皇后——”
    宪宗再也忍不住了,男儿有泪不轻弹,他一生哭过两次,一次生母逝世,他抱着襁褓中的弟弟,远远看着大火燃起,还有一次就是这一次,痛彻心扉。
    他得到的那么少,却要承担那么多,想要的仅仅是娘亲念叨的平凡,却不得不做这个高处不胜寒的一国之尊。
    他身后站着太多的人,太多需要他保护的人,也太多终究会背叛他的人,他却一直站着,他以为他不会难过,他足够坚强,而此时他才知道,那是因为有人和他并肩作战。
    可天下终究只剩下他一个人站着那儿,坚持到最后,直到他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