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蒋经国

第40章


此时王也发表《告上海青年书》,要求青年人配合蒋经国的“打虎”行动,“将上海改造,罪恶改为幸福,黑暗换上光明”:然而虎没打成,蒋经国黯然离沪,王升也逃之夭夭。
  国民党退台初期,王升出任“国防部总政治部”第一副组长,筹建政工干校,1951年后任该校教育长,后任校长。该校就其性质而言,读书其次,反共第一。王任校长后,一面担任行政工作,一面教授“领袖言行”,要学生“五条件地服从领袖”,“为领袖生,为领袖死”,甚至说“领袖给你官做,你要服从,不给你官做,也要服从”。为了酬劳王升对蒋家的忠心不二,蒋经国提拔他出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同时将王作为自己的忠实党羽,与陈诚竞争。此间,王升利用蒋经国的权势与地位,控制了特务、政工实权,人称“毛人凤第二”。蒋介石病逝后,蒋经国将王提升“总政治作战部主任”,晋升陆军二级上将,成为台湾知名度最高的军人之一。中坜事件后。随着台湾政治气氛的日见紧张,加上国民党内保守势力的支持,以王升为首的政战系统成为一股相当强大的政治集团,1979年国民党召开十一届四中全会时,王升不仅跻身国民党中常委行列,参与权力核心的决策,而且其政战系统的梁孝煌也接管国民党组工会主任。自此,政战系统在国民党内势力大增。
  台美于1979年元月“断交”之后,中共制定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新方针,使两岸关系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王升等人组建“刘少康办公室”。如前所述,该机构被外界称之为国民党中央新的权力核心,也有人称之为国民党的“小中常会”。王升的所作所为“纵无司马昭之心”,却有“王莽之势”。
  由于王升把持的政战系统势力过分膨胀,不仅使黄埔系统的职业军人对王与政战系统很反感,就连国民党大佬儿也群起攻王。于是反王联合战线在这种气氛下逐渐形成气候,当王升应美国邀访之时,黄少谷、马纪壮向蒋经国直谏。蒋经国是聪明人,他体察情势发展,深感王升长期受宠,班底雄厚,效忠王升的人,不一定效忠幼王。出于这种考虑,加上党军系统的反王声势,蒋经国毅然采取“削藩”政策。蒋经国对王升说:
  “刘少康似已形成双线领导,有两位中常委对我谈及此事。我一向对党内重视团结,不许有派系,我以为刘少康再发展下去,势将另成一个派系。”“我认为刘少康结束对你是有益的。”尼洛:《王升——险夷原不滞胸中》第410—414页。
  王升离开“刘少康办公室”,同时也离开了“总政战部主任”一职。该职由许历农继任,当时,国民党核心圈内有人主张王升调空,有人建议调“特别助理官”,有人主张调“战略顾问”。蒋经国告诉别人称:“他已有安排,不必再表示意见。”蒋的意见是王升最好不调空,调“联训部主任”为宜《郝总长日记中的经国先生晚年》第102页,台湾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2月版。。郝柏村作为王升的朋友,表示了不同意见,但蒋经国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蒋经国经审慎考虑,决定外放王升任台湾当局驻巴拉圭“大使”。蒋对王说:“派你去当‘大使’,是我提议的。此一历练对你将有帮助,我一度当过东北外交特派员,对我是一大历练。”尼洛:《王升——险夷原不滞胸中》第414页。
  此间,王升到各军校演讲,反王派搜查王升言行上报蒋经国,使蒋颇感不快。据郝柏村1983年7月28日日记记载:
  “‘总统’在谈话中对王升表示两点不满:
  一、据说王升在离职前到政战学校讲话,谓‘杀掉一个王升,还有千千万万个王升’。
  二、王升写信给‘总统’,提到我请他到各官校作系列的思想及精神教育讲话,他拒绝了,因为他是最反共的。‘总统’说他这句话不知是什么意思。
                             
  我当即回报‘总统’,王主任在离职前到政战学校及南部集合师以上政战干部,曾向我报告并说明其讲话要点。我猜想,第一点他不致如此说法,因为他并没有突出个人的意思和做法,我当作进一步的查证。
  至于第二点,我甚为不解,亦不以为然,我请他到三军官校……讲话是他分内的事。”“王升给‘总统’的信,最后一句话显然是情绪化了。”
  郝柏村也认为王升“做事太主动积极了,有时也许逾分”。郝此刻认识到:“王升此次调职,是不简单的,显然有力人士在‘总统’那里讲了不少话,并且继续注意他的活动。”《郝总长日记中的经国先生晚年》第110页。
  7月29日,郝柏村召见政战学校校长林强,查询王升在政战学校讲话内容,经检查录音,并无“杀掉一个王升,还有千千万万个王升”。郝认为王的整个讲话“大体是无可厚非,但贡献了30多年的工作,若干甘苦回忆,难免充满感情成分是可以体谅的”《郝总长日记中的经国先生晚年》第111页。。
  8月1日,郝柏村将调查结果向蒋经国报告,称讲话中只有“王升是打不倒的”。蒋经国仍认为“面对学生及部下讲这句话,也是不得体的”。
  此间,王升调职“联训部主任”,外间认为是个闲缺。8月17日,郝柏村约见王升说:
  “过去,我总以为你的调职,是一件平常的事情,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有政治的因素,一直到今天,打击你的人,并未停手。”尼洛:《王升——险夷原不滞胸中》第427页。
  就在郝约见王的头一天,“行政院长”孙运璇也曾约见王升,明确告诉他准备外放他到巴拉圭。王升当即表示:
  “一、长官要他担任‘外交’重责的信任,感到惊讶;
  二、他对‘外交’工作完全外行,学术能力与语言能力,都不足以胜任‘大使’职务,请长官重新考虑;
  三、如果‘总统’最后决定要他出任此职,他绝对服从。”尼洛:《王升——险夷原不滞胸中》第429页。
  8月22日,王升找到郝柏村,说他想见“总统”,澄清他在政战学校讲话及写给“总统”信内字句。他仍要郝再听他讲话录音,并向“总统”报告。郝说不必了,尤其是他说由于廖述祖发现干部人心震动,才请他讲话,这更不合适,反而加深了他个人突出的形象。王还对郝说,他根本没有给“总统”写信,他认为很有可能有人制造了一封假信。按说假信是骗不了蒋的,因为蒋是认识王升的字,有可能是经国先生因糖尿病长期困扰,视力不佳,信件是秘书读给他听的。后来王升一直这样猜想。
  9月4日,“外交部长”朱抚松告诉王升,有关他出任驻巴拉圭“大使”一事,已去电征求巴拉圭同意。10月5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王升任驻巴拉圭“特命全权大使”。此刻,王升的心情可谓坏到了极点,他在日记中写道:
  “半世纪追随经国先生,无论他交付任何工作,我都全力以赴,无论工作大小,我都认为是一种责任,从没有想到过自己有什么权力,有什么地位。50年来,自己感觉到从没有得意的时候,也从没有失意的时候,对于个人的进退得失,不但缺乏警觉,简直可以说是麻木不仁。”尼洛:《王升——险夷原不滞胸中》第409页。
  带着无奈的心情,王升踏上了赴巴拉圭之路。随后,王升手下大将、国民党组工会主任梁孝煌被调任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后又调任“国安会”副秘书长。
  对于王升失宠,作家江南先生在《王升浮沉录》一文中分析说:
  (1)操之过急,欠沉着稳健;
  (2)弄权跋扈,四面树敌;
  (3)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对手的才智;
  (4)恃宠而骄,过分自信和经国的关系;
  (5)不该拉章氏昆仲,压孝武、孝勇兄弟。
  这些举措的确是犯了大忌,故蒋经国对王升的政治势力不斩尽杀绝,也要使他大伤元气,使之不能再成气候。
  对于王升突然被调职,外界众说纷纭,王本人也感到震惊、疑惑,3天后住进“荣民”总院。医生检查,王身体各器官一切正常,只是心脏稍弱,换句话说,病源来自心理。不久,王升党羽们不甘心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便于1983年7月15日创刊《在野者论坛》,刊出23万字的长文一篇,题为《将军百战身名裂——是谁要毁灭王升》,宣称:
  “中共的死对头,‘台独’的眼中钉,爱国人士心中的勇者,蒋经国先生的得意门生王升将军,自从被调开‘总政治作战部主任’,改任‘国防部联训部主任’以来,海内外传说纷纭,谣诼四起,污蔑与中伤,真是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由于王升将军一向被看为极右派的人物,鹰派的象征,他之突然被解职,以及诸多对他不利的谣言,使一向崇敬的人们,感到错愕、忧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