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两晋南北朝

第79章


他们靠“驴”身掩护,在城墙下破坏城墙。羊侃见此,命城上兵士投掷石块,把木驴砸得粉碎,军士也被打死打伤。侯景又改用尖顶的木驴,石块打不坏。羊侃就命兵士扎火把,插上箭镞,浇上油,涂上蜡,点上火,重重地抛下去。这个东西叫做“雉尾炬”。箭做插到木驴身上,大火延烧,一会儿就烧成焦炭。侯景又造了十多丈高的登城楼,推到城边,使军士在楼上向城里射箭。守军看见那么高的车子向城墙逼近,无不惊骇。羊侃叫兵士放心,他说:“车子高大沉重,城边的壕沟填得不实,到了城边,一定会倒。”果然,登城楼被推到壕上便倒下了。
  侯景猛攻两天,打不开台城,又死伤了许多兵士。他只得改变战术,筑起营垒,隔断内外联络,准备长期作战。他射箭书到城里,只说杀了朱异等便肯解围。城里也射赏格出去,“有能献侯景首级的,即授侯景所任官职,并赏钱一万万、布绢各一万匹。”
  羊侃的儿子羊(族鸟)在城外被侯景抓到。侯景把他押到城下,逼羊侃投降。羊侃大义凛然,不为所动,说:“尽管把他杀掉好了!”过了几天,他又被押来。羊侃对儿子说:“我以为你早已死了,怎么还在!”拿起弓来要射。侯景知道杀他不起什么作用,反倒没有杀他。
  十一月初一,萧正德即位做“皇帝”,任命侯景做丞相。他自以为圆了皇帝梦,侯景却在心里觉得好笑。
  半个多月过去了,战局仍旧没有进展。侯景心中焦急,既怕四方援军,又因石头城和常平仓的存粮都已经吃光,就命兵士抢劫民间粮食和金帛子女,准备再次发动猛攻。十一月初八,侯景命令在台城东西两面堆起土山,兵士把城外居民赶出来运士筑山,手脚慢一点就打,跌倒了就把上倒上去,将尸体当建筑材料用,到处只听见号哭的声音。城里也筑起土山,太子、亲王以下的人都背土夯土,山上筑楼,招募两千敢死队,多穿衣服,披上铠甲,登山作战。事不凑巧,打了几天,忽然天降大雨,城里的土山坍了。叛军乘势进逼,羊侃立即命令把手头身边任何可以燃烧的东西,点上火,投掷出去,形成一条火焰阵线,把叛军阻住,同时在里面赶筑一道城墙,台城才得保住。
  侯景利用家奴怨恨主人的心理,宣称凡是家奴来投降的,一律解除家奴的身份。他找到一个朱异的家奴,任为仪同三司(意思是不是三公官而得享受三公官的待遇,起初不是正式官名,曹魏才用作官名),让他身穿锦袍,骑上骏马,在城下喊着朱异骂:“你做了三十年官,才做上中领军,我刚跟侯王,已经做仪同了。”城里王公大臣家的家奴听了,三天工夫,逃出去有上千人。侯景都厚加赏赐,这些人也都愿意为“侯王”尽力。其实这些人是被利用了,他们何尝真的翻了身!侯景失败后,他们不知有几个能够脱身,绝大部分肯定是为他殉葬了。
  十一月二十三日黎明,第一批援军在城东的蒋山(今江苏南京市钟山)出现。他们来得真慢,但是总算来了,这支兵就是原定攻寿阳的邵陵王萧纶的部队。他们兜了不少圈子,先是到了钟离,打算从那里攻寿阳;在钟离听到侯景已在采石渡长江,日夜赶奔而来。他们渡江时碰上风浪,损失了一两成人马;后在京口又集结了三万人马,便继续向建康推进(根据在京口集结一点,可知他们没有走采石一路,而是先往东再往西,自然走不快了)。最后,又在晚上走错路,迂回了二十多里,没有实现“径指蒋山,突据广莫门(台城北面偏东的门),出贼不意”的预定目标。然而,援军的到达,仍给侯景造成很大的威胁。他把抢得的妇女、珍宝都集中到石头城(石头城位于建康城西面江边),并备好船,以便战败好走。
  当天两军交锋,萧纶占了上风。二十八日,进到玄武湖旁(台城在玄武湖南),却又一战大败,萧纶手下只剩一千多人,只好东撤。
  二十九日,萧嗣(合州刺史萧范子)与西豫州刺史裴之高等军到达,在长江中的蔡洲驻扎,等待上游各军。
  在此紧要关头,五十四岁的老将军羊侃去世。城里失去了惟一的优秀指挥官,又不知道有没有援军到达,上上下下,都很紧张。侯景知道援军会越来越多,想赶快打下台城,日夜赶造攻城器械。从十二月十一日起,连续猛攻了十多天,城中一个下级军官吴景精通对付各种攻具和攻击手段的办法,使叛军死伤惨重,保全了台城。十二月二十三日,叛军烧毁攻具,停止进攻。但是有一个投敌的将官教侯景引玄武湖水灌台城,侯景照此做后,皇宫前面积了很深的水,城里的人处境更加困难了。
  援军实在来得太慢。荆州是上游重镇,荆州刺史是武帝的儿子湘东王萧绎。他派儿子萧方等仅领兵万人救建康,而且是在十二月十四日才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北)出发,其时台城被围已达四十九天。这位七王爷(萧绎排行第七)究竟在打什么主意,尽管人家不说,大致也猜得出几分。
  不过,急速赶来的也有。韦粲,字长倩,是梁初名将韦叡的孙子,在老远的衡州做刺史。他奉命回建康任散骑常侍,走到庐凌(今江西吉安)时,得到侯景叛变的消息,就立即率领所部五千精兵加速东进。到豫章(今南昌),又知道叛军已经渡江,心情更加焦急。江州刺史萧大心(萧纲子)请他议事,他赶去后两人商定,大心留江州接应,派柳昕领兵二千人跟韦粲到建康。他们没有拖延救援的时间。
  司州刺史柳仲礼是韦粲的表弟,他也率步骑一万余人来到建康。年三十夜,韦粲、柳仲礼以及羊鸦仁、裴之高等军都先后赶到了,共有十多万人,在秦淮河南驻扎。根据韦粲的提议,推柳仲礼做大都督。
  太清三年(549年)正月初一,两军在建康郊区的青塘激战。韦粲军受大雾影响,一度迷路。侯景望见韦部手忙脚乱地建立营栅,就猛扑过来,冲进韦粲大营。韦粲不肯退避,与儿子、三个兄弟、一个堂弟都力战而死。柳仲礼得报,赶往援助、与侯景军苦战,斩首数百级,叛军因逃窜沉死在秦淮河中的就有一千多人。柳仲礼是员勇将,他几乎刺中侯景,不幸被敌将偷袭,肩部中了一刀,若非部将来救,险些遇害。这一战使侯景不敢再渡秦淮河,但援军损失了一位优秀的将领,还有柳仲礼身受重伤,援军也丧失了勇气。
  在以后的几天里,又有援军陆续到达。萧纶收拾余部,会合京口方面各军,进到秦淮河南岸。这时,湘东王派的萧方等、王僧辩军,还有远从高州(今广东阳江市西)、天门(今湖南石门)等地来的援军也先后赶到。萧嗣的左右李朗用苦肉计,先吃了一顿鞭子,凭伤投敌,取得信任,然后设法进到城里。正月中旬,城里知道城外已有大量援军,人心为之一振。
  形势已对梁朝有利,但梁朝没有一位能够利用有利条件的帅才。援军缺乏统一指挥,大都督柳仲礼为人粗暴,待人无礼,众将不服。宗室王、公、侯之间,也互相猜忌,不能合作。军队虽多,却像一盘散沙,发挥不出力量。军队的纪律也不好,一踏上秦淮河北岸便随便掳掠。建康士民本来把援军当救星,见了这等情形,又都大失所望。
  局势僵持到太清三年二月,双方都精疲力尽,很难再打下去。
  政府方面:战争爆发时,大家怕绝粮,人人出去运米,一共积了四十万斛;各官衙的钱帛,集中起来,共五十万亿。但是没有储备燃料、草料以及鱼盐等物资。结果只能拆了房子当柴烧,把垫床铺的草抽出来饲马,用完了只好给马吃饭。没有菜,军人捉老鼠、麻雀,杀马,甚至煮皮革制的甲,把人肉和马肉混在一起烧吃。城中原有十多万人,其中能够参与战斗的只有两万多人二三个多月下来,许多人浮肿气急,兵士不满四千人,中间还有许多病号,人死了十之八九,横尸满路,无法掩埋。
  叛军方面:侯景军也缺粮,抢也没有抢处。东城的存粮够吃一年,但被援军断了路,无法运来:侯景又听见荆州兵将到,更加着急恐慌。
  在此情形之下,王伟向侯景提出一条求和缓兵之计,即利用求和,把东城的米运进石头城;休整兵马,等对方懈怠的时候,再一举击破。侯景大喜,依计行事。
  梁武帝还有点英雄气概,听说议和,便怒道:“和不如死!”太子萧纲再三要求允许议和,梁武帝踌躇了许久,才说:“你去办吧,只是不要为千载之后的人所笑!”其时朱异已死,中领军傅岐力待异议,说这明明是缓兵之计,千万不可相信。但是萧纲主意已定,再也听不进忠良的劝告。
  二月于三日,双方派人在城外会盟。然而,侯景并不解围,更不渡江北撤,只是抢运粮食。湘东王萧绎率领的荆州主力部队在即州武城(今湖北黄破东南)已经驻扎了一个多月,见朝廷救文说已议和,便准备返回江陵。
  侯景运完了米,又知道荆州兵不来,立即撕毁和议,再攻台城。三月十二夜,黎明前。叛军得降将内应,登上了台城西北角。永安侯萧确(南齐萧氏后人,实为梁朝萧氏同族)抵敌不住,退下来闯进宫里,向武帝报告:“台城失守。”武帝躺着不动,问:“还能不能打?”萧确答道:“没法再打了。”梁武叹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