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两晋南北朝

第81章


齐封他做梁王。他是又一个托庇于北朝的梁朝亲王。他后来移驻汝南(今属河南),于次年二月为西魏军所攻杀。
  王僧辩得了郢州。叛军任约也进据西阳(今湖北黄州东)、武昌(今湖北鄂州)。原宁州刺史徐文盛招募了几万兵讨伐侯景,受湘东王指挥,他东进到武昌,与任约对峙。十一月,徐文盛大破任约军,斩骁将叱罗子方等。湘东王讨侯景,到这时才真正有实际行动。侯景得了败讯,派宋子仙等率兵助任约,自己出屯晋熙(今安徽怀宁东北),做他们的后援(上文讲的南康王萧会理谋在建康起义,就是侯景在晋熙时的事)。
  大宝二年(551年)三月,徐文盛又打了个胜仗,攻克武昌。任约告急。闰三月,侯景留王伟守建康,自己带着太子萧大器做人质,领兵西上。他到了西阳,与徐文盛交战,也吃了一场败仗。但他毕竟是个久惯用兵的人,经过详细了解对方情形之后,决定了一条偷袭郢州的计策。
  其时湘东王用十五岁的儿子萧方诸做郢州刺史,以鲍泉任“行事”。他们仗着徐文盛军离州治不远,又连战得胜,就放松了警惕,不作戒备。侯景了解了这种情况,四月,命宋子仙、任约领四百骑兵,走旱路袭击郢州。四月初三这天,风大雨急,天色阴暗。守兵在城上望见疾驰而来的一队人马,连忙进府报告。萧方诸正在和鲍泉玩耍,骑在鲍泉肚皮上,用五色彩线缚他的胡子。鲍泉听了报告,认为不可能有敌军,想必是自己的人马。萧方诸玩得起劲,不肯歇手,更不当一回事。一会儿,接二连三有人来报,鲍泉才命关上城门,但己经来不及了。敌骑直冲进城,宋子仙闯进州衙,萧方诸没有躲处,见子仙便拜。鲍泉钻到了床底下,胡子尺还系着彩线。宋子仙见床下露出点彩线,喝令搜查,把鲍泉拖了出来。侯景知道得了手,利用风势,扯足了帆,越过徐文盛军,于初四进了郢州。徐文盛军受此震动,丧失斗志,不战而溃。徐文盛逃回江陵,所部有些将官因家在郢州,便降了侯景。
  郢州失守以前,湘东王已任命王僧辩做大都督,领兵东征。初四,兵到巴陵(今湖南岳阳),得到郢州失守消息,便停止前进,决定扼守巴陵。
  侯景得了郢州,气势非常嚣张。他除留兵防守郢州外,命宋子仙领兵一万做前锋,攻巴陵;任约率领一支人马进向江陵,他自率主力在后,水陆并进。四月十九日,叛军到巴陵城下,开始攻城。五月,湘东王使胡僧祐、陆法和救巴陵。侯景使任约邀击这支部队。胡僧祐示弱,诱使追击。六月初二,在赤亭(在今湖南南县附近)一战大胜,擒获任约。侯景攻巴陵一个多月,伤亡加疾疫,已经损失一大半兵,只得于任约兵败的第二天烧营撤走。王僧辩军乘胜东下,于六月下句收复郢州,擒获宋子仙。七月,王僧辩军进克湓城,与从豫章方面来的陈霸先军会合。陈霸先就是后来的陈武帝。这时,叛军的于庆部在豫章因侯瑱反正己退到江州的郭默城(今江西九汀东北,郭默,晋叛将,见第十六篇)。八月初,王僧辩的先头部队进攻郭默城,于庆弃城而走,寻阳城(今九江西南)的叛军也弃城逃遁,王僧辩军的攻势至此告一段落。
  再说侯景带了几千残部退到建康,就和王伟商量,想代梁称帝。王伟认为这样做可以“示我威权,且绝彼民望”。侯景就着手进行。他废简文帝为晋安王,幽禁起来,立豫章王萧栋做皇帝,杀太子大器、寻阳王大心等及宗室二十余人。十月,命王伟以上寿为名,劝简文帝饮酒,待其醉后,即用土囊把他压死。十一月,通过传统的加九锡、受禅等方式,侯景即位做皇帝。然而,登殿的时候,部下几万人呼啸鼓噪上殿,却又是“侯氏汉朝”独创的方式。
  侯景即位后,王伟说要“立七庙”。侯景不懂,王伟讲给他听:“皇帝必须祭七代祖宗。”又问他七代祖宗的名字。侯景怎么记得几代祖宗的名字,说:“我只记得父亲名标,而且他在朔州,魂灵怎么会到这里来受用!”众人听了都好笑。部下有人倒知道侯景的祖父叫乙羽周,其余只得由王伟胡乱造了点名字凑数。
  江陵方面得了简文帝的死讯,王僧辩等便都向湘东王“劝进”。萧绎一直想做皇帝,他与弟、兄、侄儿的摩擦为的就是这个位子,但是为了装出明君的模样,现在不得不暂时拒绝。壬申年(552年)二月,王僧辩、陈霸先奉湘东王命,发动了第二阶段的攻势。
  王僧辩和陈霸先的军队进展很快,一路上很少遇到抵抗。三月上旬,到了姑孰(今安徽当涂),才与侯子鉴部发生一场激战,把叛军击败。三月十二日,战船驶入秦淮河,到达建康城郊。
  侯景得到姑孰的败讯,心惊胆战,才后悔不该杀简文帝。他强打精神,命堵塞秦淮河口,沿北岸筑城,建立营栅,作垂死的挣扎。陈霸先奋勇当先,挺进北岸,在石头城西筑栅。各军随后前进,建立八座营盘。十九日,两军决战。侯景率步兵一万多人、铁骑八百余冲突八次,都不能得逞。石头城守将见情况不妙,开城投降。最后,侯景亲率一百多骑兵,丢掉长矛,执刀猛冲陈霸先军,还是冲突不动,终于耗尽锐气,溃退下去。
  侯景不敢进台城,带了一百多骑兵,逃往吴郡。侯子鉴、王伟走另一条路,逃往京口。
  梁军收复了建康。但是,胜利给居民带来了新的灾难。王僧辩放纵兵士肆意劫掠,百姓男女老少随身衣服都被兵士剥掉,街上只听得到一片哭声。当天夜里,兵士放火,烧毁太极殿,把宫中的宝物抢得精光。
  王僧辩从江陵出发时,向湘东王请示,如何对待嗣君(即侯景所立萧栋)。湘东王答云:“六门(指台城的六座城门)之内,自极兵威!”这个人心肠何等狠毒!王僧辩其人,虽有统兵无纪律和后来投靠北齐等劣迹,对此也不肯听命,他回答得很妙,说:“讨贼之谋,是臣的责任;成济之事,请另外交给别人。”成济就是为司马昭行凶杀魏帝曹髦的人。湘东王就把这件事交给了一个名叫朱买臣的将军。侯景兵败逃走后,萧栋和两个兄弟从监禁的地方脱身,两个兄弟都说“总算可以免横死了。”萧栋却说:“还很难说。”他预料得不错。朱买臣找到了他们,就请他们上船喝酒,不等席散,弟兄三人都成了落水之鬼。湘东王希望没有人同他争帝位,简直想把弟兄侄儿全杀光。这样狠毒的人是不大会有好下场的,异日在江陵身死之时,不知道会不会略有悔意,可惜后人没有办法知道了。
  侯景的余党侯子鉴逃到江北,与广陵守将郭元建等商议,决定投降北齐。北齐就此占领了广陵。王伟被人抓获,押到建康,再转送到江陵,为湘东王所杀。
  侯景本人收拾散兵,有船两百艘、兵数千人。四月,在松江被侯瑱所率追兵打败。侯景只剩下一条船、几十个人。他在沪渎(今上海市西旧青浦的吴淞江)出海,想逃往北方。他再也料不到,杀他的人此时就在身边。他在建康,娶梁武帝的女儿溧阳公主做妻子,霸占羊侃的女儿做妾,用她的哥哥羊鹍做库直都督。羊鹍时时刻刻想复仇,但始终装成忠于他的样子,经常随待身旁。他乘侯景白天睡熟时,令船家改变航向,开往京口。侯景醒来时,见船在长江中,大吃一惊,问江中洲上的居民,说是郭元建仍在广陵。他正想命船家驶往北岸,羊鹍已拔出刀来,命船家不得改变方向,一面用刀指着侯景说:“今天要借你的脑袋去取富贵。”羊鹍在船上已经联络了好几个人,他们一齐亮出兵刃,向侯景砍去。侯景要投水,没有空隙可钻,只得走到船舱里,用佩带的短刀挖船底。这哪里来得及。羊鹍提起矛来,一下便把他了结。他们切开侯景的肚皮,塞进大把大把的盐,以防腐烂。尸体到了建康,王僧辩命把首级送往江陵,把手砍下派人送交北齐,其余部分在建康示众,顷刻之间,便被百姓扯得粉碎。
  侯景之乱结束了。十一月,湘东王绎在江陵即位,改元承圣,是为梁元帝。元帝留恋江陵,不去建康。梁亲王争位的斗争也没有结束。西魏、北齐乘机蚕食南朝土地。梁朝没有中兴,梁元帝最后的岁月甚至是非常悲惨的。 
 
 
  
四九  江陵的陷落
  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年),西魏兵破江陵,梁元帝被俘遇害。城将陷时,元帝烧毁所藏图书,为文化史上一浩劫;王公百姓数万人沦为奴婢,小弱尽遭屠杀。这是台城陷落后的又一次大灾难。文学家庚信身经台城之围,江陵陷落前出使西魏,在长安目睹亲友成为俘囚的惨状,伤心刻骨,因有《哀江南赋》之作,声调激越,为千古之绝唱。而赋中“若江陵之中否,乃金陵之祸始。虽借人之外力,实萧墙之内起”几句,尤见卓识。台城之涡,萧正德开门揖盗,不能辞其咎;江陵陷落,兄弟叔侄的内讧,何尝不是它的远因。“拨乱之主忽焉”,是庚子山对梁元帝的指摘,他是说得对的(我劝读者读读《哀江南赋》,这实在是难得的好文章,如果嫌长嫌深奥,单读前面的序也可以,选家就常选序文)。
  萧绎与萧誉、萧詧两侄的冲突,已见前篇。他与兄弟武陵王萧纪都想做皇帝,矛盾更是不可调和。萧绎讨侯景,如能与萧纪同心协力,可以事半功倍,但萧绎却唯恐兄弟插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