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所录言语,颇能传其神韵,当与当日的语言相去不远。许多著名轶事,如嵇康临刑奏广陵散曲、王羲之坦腹东床等都见于此书。鲁迅说读此书可见“晋人清谈之状”(见《开给许世瑛的书单》,收在《集外集拾遗附录二》内)。鲁迅难得推荐古书,这份书单列书十二种,《世说新语》与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均在其内,故其价值可见。
南齐沈约、谢眺等竟陵八友,已见前篇,现在只就沈、谢等的文学成就,稍作补充。沈约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之制韵,用于诗文,号永明体。然沈约又提倡平易,说:“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三也”(见《颜氏家训·文章》),其说是。他著有《晋书》、《宋书》等,《二十四史》中的《宋书》即他所撰,另见本篇史学部分。沈约的诗清旷婉秀,所作山水诗秀丽疏朗,不像谢灵运常杂以哲理,容易被读者赏识。论者说他“开(唐)王维蹊径”(钱基博《中国文学史》),是讲得对的。
谢眺(464~499年)的诗名比沈约大。他字玄晖,陈郡阳夏人,因曾任宣城太守,后人称为谢宣城。他与谢灵运称“二谢”,也因卷入政争被杀。他善写山水诗,清丽工巧而不失劲挺之致。沈约对他推崇备至,说“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李白对他“一生低首”,用心向他学习。
沈约死时,已在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年),正当“五十年中,江表无事”的早期。这将近半个世纪的承平时期,也是诗人、文士空前活跃的时期。笔者在前面有关各篇中,已经提到过梁武帝父子,包括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都长于诗文。这里需要着重提到的是昭明太子萧统(501~531年)。他字德施,小字维摩。他编纂的《文选》,收历代诗文辞赋七百多篇,是现存最早的诗文选本。文选怎么也收诗?原来,当时习称有韵者为“文”,无韵者叫“笔”(见《文心雕龙·总术参)。萧统自称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标准,即专收文采华美的作品。后人把它看作治词章之学的必读书。唐杜甫勉励儿子,就要他“熟精《文选》理”((宗武生日》)。
在梁朝众多的才士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吴均(469~520年)。他字叔库,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西北)人,因曾任奉朝请(有参加朝会资格的人员,闲散无实职),人称吴朝请。他的诗文极清拔,号为“吴均体”,文章尤佳。《与宋元思书》仅一百四十四字,不妨全录如下: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猨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富春江的山水宛如仙境,吴均这篇文章正好配得上山水的景色,清幽绝俗,像是不食人间烟火者写出来的。古人许多写景文很少比得上它的。
以《与陈伯之书》(参见第四十一篇)著名的丘迟(464~508年),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对远处北国的人,确实很能引起他的乡思,所以有充分的感染作用。他也有诗名。
梁朝文学家,名气最大的当推江淹(444~505年)。他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人,历仕宋、齐、梁三朝。他年轻时才思敏捷,后来减退。相传他梦见一人,自称晋郭璞,对他说:“我有笔在卿处,可以见还。”他就从怀中拿出一支五色笔,还给此人,此后就“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好诗。
江淹最有名的作品是《恨》、《别》二赋。《恨赋》先总提世间多有抱恨而死的,然后列举帝王(包括成者和败者)、列侯、名将、美人、才人、高士、孤臣、孽子的恨事。而以“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作结。《别赋》也先提“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然后列举各色各样人的离别之苦。两赋状景写物,抒情感怀,无不丝丝入扣,极文笔之妙。
何逊也是梁朝有名的诗人。他字仲言,东海郑县(今山东郊城北)人。他的诗很受范云、沈约的推重,与陈朝的阴铿并称“阴何”。唐杜甫自述“颇学阴何苦用心”(《解闷》十二首之七),又称赞李白的诗可与阴铿所作媲美,“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由此可见唐人是把他们评价得很高的。阴铿字子坚,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历仕梁陈,曾任员外散骑侍郎等官。
庚信(513~581年)字子山,小名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与父亲庚肩吾都有文名。侯景乱时,他逃往江陵。后奉梁元帝命,出使西魏,被魏人扣留。北周时官至骠骑大将军、洛州刺史。他常被称为北周人,其实他的内心很痛苦,对梁朝的灭亡和江南人士(包括统治阶级和一般百姓)所遭受的灾难,耿耿于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苦难玉成了庚子山,否则怎么会有《哀江南赋》这样的名作呢!他若处于承平之世,至多仅以文辞瑰丽见称而已。杜甫诗多次称道庚信,而《咏怀古迹》五首之一中的“庚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两句,最能抉出庚信的精神,原因实在于同遭乱世,作品同样“穷而后工”,所以领会得最深切。
庚信善作碑版之文,然为北朝贵人所作,不过谀墓而已,独为被俘的陈将吴明彻所作,死者与执笔者同有英雄失意的遭遇,慷慨悲歌,特具精彩。
徐陵(507~583年)与庚信并称“徐庚”,其实除文辞瑰丽这一点外,两人很不相同。他字孝穆,东海郯县人。侯景叛乱前夕,他奉使北齐,被扣达七年之久,因此没有亲历台城、江陵陷落之苦,后随萧渊明回建康(事见第五十篇)。家口先由长子徐俭携同避往江陵;江陵陷落后,没有被掳,仍回建康。他可说是个在大乱中幸得瓦全的人。他在陈朝历官尚书左仆射等高官,过上二十七年安富尊荣的生活,号为一代文宗。他的作品未尝没有感慨兴亡之作,然而绝无庚信那样的悲凉愤激之辞。他编有《玉台新咏》,收录的多系有关爱情的诗歌,正好补了萧统《文选》的缺陷(萧统连陶潜的《闲情斌》都不收,而且认为是渊明的“白璧微瑕”),因此是有贡献的。他写的《玉台新咏序》是一篇名文,形式为声偶兼到之作,内容则专讲名媛淑姬,好是好的,但是总不能与发抒兴亡之感的《哀江南赋》相提并论吧!
陈朝的文学是很发达的,陈后主叔宝本人就是个诗人。虽则他的行为可议(见第五十四篇),诗文是写得好的。
讲南朝在文学方面的成就,绝不能忘掉两部文学批评的名著,即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
刘斜(约肠5一约532年)字彦和,东莞莒(今属山东)人,早年孤贫,依佛教学者僧祐而居,因而深通佛典。后来做过梁朝的东宫通事舍人、步兵校尉。晚年出家做和尚,法名慧地。《文心雕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批评的专著。六朝是骈文形成并盛行的时代,刘勰尽管写的是理论文章,但用的却是骈体。古文本来难译,骈文自然更难译。即使译得都对,可读起来往往一点味道也没有。但张光年先生用白话拼体译《文心雕龙》,能够保持原著风味,所以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本子。
钟嵘字仲伟,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约子公元518年去世。依年代顺序,他比刘勰早,但《诗品》的价值不如《文心雕龙》,所以放在后而讲。
钟嵘把自汉至梁的一百多个诗人(有姓名的一百二十四人,另加不知姓名的《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分为上、中、下三品,每人都有评语。他对于过多地使用典故等流弊,颇有讥议。但陶潜、鲍照、谢眺列为中品,曹操更屈居下品;反之,刘祯、王粲,陆机、潘岳等都在上品之列,就未免失当。然而,其评陶潜云:“文体省净,殆无长语(长语意为冗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则又推崇备至,无一字讥评。此书有陈延杰先生注本,注释详明,并附有诗选,甚便读者。
接着,再讲北朝文学。
西晋以后,北方的文学在许多年间,寂然无闻。是没有人才呢?还是有人才而没有作品流传下来呢?笔者认为应该是后而一种情况。丧乱流离的现实,理应产生一大批震撼人心的力作,然而未有闻也。这一定是艰难的时世使作品的保存与流传,都有不可克服的困难。这种情形,在北魏统一以后,仍然没有多大改变。笔者在第三十三篇中讲过,崔宏写过一首抒发遭逢世乱的感慨的诗,秘不示人,因儿子崔浩得罪,抄家时才被人发见。我们看了这件史事,就可以知道北朝诗文流传极少的秘密了。
从崔宏、崔浩以后,北方文学渐盛,然而史籍所载文士,如温子昇、邢劭、魏收等,多以撰写政府文件擅名(魏收为史家,详后),与南朝文人辈出,情形不大相像。至于北朝文学的精华所在,实在于三部大书。
小说推荐
-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作者:陈寅恪_TXT下载简介第一篇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附论吴、蜀)第二篇罢州郡武备与封建制度第三篇清谈误国(附“格义)第四篇西晋末年的天师道活动第五篇徙戎问题第六篇五胡种族问题第七篇胡族的汉化及胡汉分治第八篇晋代人口的流动及其影响(附坞)第九篇东晋与江南士族之结合第十篇孙恩、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2章
-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 那个特殊的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总是理不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真想永远都只有一个,想要揭开盖子找寻到其中真正的谜题,一切尽在不言中,请记住,他的生活有自己的欢乐,他的幸福有别人的看法,那么一切是否有根据可循呢?从公元386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即代王位开始,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南征灭陈为止
- 古典名著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2章
- 照水红蕖细细香
- 《照水红蕖细细香》作者:香江伊人(完结)_TXT下载爱情,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我爱那平淡中的妩媚妖娆,我爱那聚散离合中的肝肠寸断,我爱那与子偕老的美丽神奇,我更期盼,能在这遥远的古代,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 作者:所写的《照水红蕖细细香》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7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
- 刘渊明明是匈奴天子,却定国号为汉,把刘邦、刘备奉为列祖列宗,选择了“借壳上市。石勒不过是个被人贩卖的奴隶,却封王称帝,成功实现“逆袭。苻坚一统北方,踌躇满志,淝水一战,落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剃光头、留辫子,原始野蛮的鲜卑拓跋部,悄然在北方崛起“胡无百年国运”的神话从此被打破。拓跋改为元姓、独孤改为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从北朝世子到南朝国士
- 韦然本是北秦定南候世子,因为权利纷争,孤儿寡母流落南朝。看韦然如何在南齐从微末中一步步走向权利巅峰看韦然如何在内忧外患中带领南齐军队横扫六合一段波澜壮阔的南北朝历史,由此而生 作者:病态的老年人所写的《从北朝世子到南朝国士》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病态的老年人连载中
- 最新章:南朝风云诡事多 第二百五十章 长安之变之逼宫
- 细说明朝
- 《细说明朝 在黎氏讲史系列中,此书的受欢迎度似乎不及《细说清朝。但作者认为“清朝之所以能在入关以后立足得住,在于沿袭了明朝制度之长,而革除其短”故而在此书中,就明代制度,一气细说了十四个题目,深入浅出,最见识力,也颇有助于对黄仁宇所谓明清是第三帝国的把握。若说本书的不足,一是万历以后草草收场,让人有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6章
- 细说宋朝
- 本书叙述自宋太祖统一全国至元灭南宋期间的历史,涉及两宋、西夏、辽、金等政权的重要历史和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叙述了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靖康之变等重大事件,以及宋太祖、辽太祖、金太祖、宋仁宗、宋宗、岳飞、秦桧、文天祥等重要人物,并对民间传说中的杨家将、包拯、狸猫换太子等进行了历史的阐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16章
- 细说清朝
- 本书是“黎东方讲史丛书”之一,由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撰写。它叙述了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建立清朝至清朝灭亡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对俄和战、yapian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戊戌政变、八国联军侵华等历史事件,以及康熙、雍正、乾隆、吴三桂、洪秀全、和珅、李鸿章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19章
-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
- 南北朝时代的历史,又一次带你飞的感觉,不管如何,最后都期待着自己能够走的更远,当然三国时代的中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大环境危机,如何冲出危机,迎接挑战,最后迎来盛世皇朝呢?这一段历史让多少文人操碎了心,因为那里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更有文化的鼎盛…编辑推荐:迄今为止最值得购买,最清晰、最全面解读南北朝历史的
- 古典名著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