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秦记续

第152章


 
“其实以前我之所以决议离开大秦,除了小盘的变化令我心寒之外,还有就是六国之间的征伐,在统一的过程之中,不知道需要死去多少人,而作为大秦的将领,势必难以摆脱领军出征的命运,离开是我最好的选择。”
第七十六节 内乱再起
爬爬书库
“好了,不说这些了,嫣然我们还是早点休息吧。” 
在大秦的局面日渐好转的时候,东方六国却陷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混战之中。 
公元前二三七年七月,楚齐燕魏四国在寿春结盟,八月联军四十万以燕将徐夷则为帅,魏将盛年,楚人武瞻为副将。 
联军四十万分兵三路,盛年为左路军统帅,带兵十万前往燕国救援,而武瞻为右路军统帅,带兵十万支援楚国,中路大军由徐夷则为帅,挥军直指赵国都城邯郸。 
韩赵虽以两国之力,力拒四国,可是丝毫不弱下风,韩赵两国事前多了两个月的准备时间,而且少龙在他们的专使归国之后,更是暗中支助了不少马匹物质,至于在协议上所提的赔偿款项,也被少龙无限期的推后,相比之后,楚齐燕魏的处境就困难得多了,不但要连手抗击韩赵,而且对于秦国的赔偿款项更是丝毫推迟不得,加之这两个月,四国的全部心思都放在议和上面,短期之内所可调集的物质,除了赔偿秦国的,所剩下的那部分,根本就无法满足四十万大军的长期需求。 
左右两路大军进展虽然极其迅速,可是那只是表面文章,半月之内,韩赵接连撤退,联军的锐气一减再减,而韩赵攻城拔寨,进展极为顺利。 
而联军中路,军容最为强大,而且其主帅也为七国中少有的将帅之才,在李园等人的预算中,左右两路大军只是负责拖住韩赵大军,真正披荆斩棘的是中路大军,可是没想到赵国事前得到少龙的指示,秘密将边境守将大将军李牧招回邯郸,徐夷则纵然再厉害,在李牧面前也是无从发挥,于是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中路大军,反而成了几路中最不顺利的,不但没有形成对赵国本土的威胁,反而接连损兵折将。 
而当六国陷入混战的当口,秦国内部的的混乱也渐渐的开始了,赢傲的四方游说,终于使得一些心怀异心的人,渐渐的聚集在他的周围,可是由于咸阳四周,早已牢牢的掌握在少龙的手中了,赢傲在手下秘密的安排下,趁着少龙大婚的期间,悄悄的潜出了咸阳,在上党一带秘密积蓄力量。 
公元二三七年九月,边关传来急报,匈奴二十万大军直逼秦国边境,王贲虽然力抗匈奴,但是终究经验不足,半月之内,连败数阵,不过好在王翦生前经营北疆得力,所以匈奴目前尚未突破边关,王贲无奈之下,只要固守关隘,一面向咸阳求援。 
少龙接到奏报十分头疼,此时秦国虽然暂无战事,可是少龙早已将手中可用之兵一一调派了,六国局势不稳,函谷关的二十五万大军根本就不能动,而蒙氏兄弟的十五万大军远在魏境,远水解不了近渴,目前在短期之内可以调派的只有咸阳附近的兵马,可是若是将那些兵马调开的话,咸阳的安全就难以保障了。 
公元二三七年,秦王项少龙下令,大将军恒奇率领咸阳附近驻军,连同速援师在内一共十万兵马火速支援北疆。 
如此一来,咸阳只剩下禁卫、城卫和都骑三军不足四万人马,一场针对少龙的阴谋也在渐渐展开了。 
公元二三七年八月初三,赢傲突然现身上党,发布招讨书。 
书中宣称少龙阴谋篡位,先王遇刺身亡皆为他一手策划。 
事情发展完全出乎众人的预料,赢傲的招讨书一出,上党附近接连有人附和,数日之内,共有三郡起兵响应,叛军数目达二十万之多。 
叛军主帅为先秦大将王婴(此人为虚构,我对秦国历史知道的不多,所以就虚构出一个将领,当然这人也很厉害的拉),王婴此人少龙先前也曾听人说过,此人为上将军王陵之族兄,天性聪颖,尤其擅长行兵布阵,可是由于早年牵涉进了一起宫廷政变,一直被人囚禁。 
王凌对这位族兄的才能十分赞赏,宣称当年若非他牵涉进了那起政变,今日早已位列上将军了。 
“大王,如今局势危矣,叛军一路前行,途中根本就没有兵马可以拦截,以他们的行军速度来看,不出二十天就可以抵达咸阳,不知大王有何应对之策。” 
少龙见他如此失常,并没有出言责怪,安慰道:“上将军无须过分担忧,其实当日恒奇帅兵出征的时候,我早已料到,定然有人会趁咸阳空虚的时候,再起祸心,一切都已早作了安排,可是有一点是我没想到的是,叛军的数目竟然如此庞大,原本在我估计当中,赢傲在短期之内可调集的兵马不足十万,没想到一下子多出了这么多,到是有点棘手,上将军你先回去休息吧,再过几天,我看你再想休息也没时间了,寡人要好好思索一下。” 
王陵听说少龙早有了安排,心里总算塌实了一点,见少龙想一个人安静,就作礼退了出来。 
一会儿工夫,荆俊悄悄的走进了少龙的书房。 
“小俊,我让你办的事,你办妥了吗?” 
“三哥,一切都已安排妥了,而且所用的人手,都是精兵团的精锐,不过我想不明白,为何不趁早杀了他们?”荆俊不甘的说出心中的疑惑。 
“小俊,我以外姓入主大秦,必然有许多人心存不服,此前之所以那些人可以归顺于我,完全是因为局势在我,即便是六国联军进犯的时候,我咸阳附近依旧驻扎了十余万人马,所以他们不得不从,可是现在咸阳空虚,而且赢傲大军迫在眉睫,许多人必定会蝉过别枝,这样一来,免得我们以后再费力去找心存异心之人。” 
“至于不让你动手,除了想要麻痹赢傲之外,还有就是那些人中,可能绝大部分人都是为了自保而投敌,那些人虽然可恶,但是却最不致死,毕竟他们每个人身后都有一大家子人呢,他们也不得不考虑家人的安危呀。”少龙心有感叹的说道。
第七十七节 战前疑云
爬爬书库
“好了,不说这些了,嫣然我们还是早点休息吧。” 
在大秦的局面日渐好转的时候,东方六国却陷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混战之中。 
公元前二三七年七月,楚齐燕魏四国在寿春结盟,八月联军四十万以燕将徐夷则为帅,魏将盛年,楚人武瞻为副将。 
联军四十万分兵三路,盛年为左路军统帅,带兵十万前往燕国救援,而武瞻为右路军统帅,带兵十万支援楚国,中路大军由徐夷则为帅,挥军直指赵国都城邯郸。 
韩赵虽以两国之力,力拒四国,可是丝毫不弱下风,韩赵两国事前多了两个月的准备时间,而且少龙在他们的专使归国之后,更是暗中支助了不少马匹物质,至于在协议上所提的赔偿款项,也被少龙无限期的推后,相比之后,楚齐燕魏的处境就困难得多了,不但要连手抗击韩赵,而且对于秦国的赔偿款项更是丝毫推迟不得,加之这两个月,四国的全部心思都放在议和上面,短期之内所可调集的物质,除了赔偿秦国的,所剩下的那部分,根本就无法满足四十万大军的长期需求。 
左右两路大军进展虽然极其迅速,可是那只是表面文章,半月之内,韩赵接连撤退,联军的锐气一减再减,而韩赵攻城拔寨,进展极为顺利。 
而联军中路,军容最为强大,而且其主帅也为七国中少有的将帅之才,在李园等人的预算中,左右两路大军只是负责拖住韩赵大军,真正披荆斩棘的是中路大军,可是没想到赵国事前得到少龙的指示,秘密将边境守将大将军李牧招回邯郸,徐夷则纵然再厉害,在李牧面前也是无从发挥,于是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中路大军,反而成了几路中最不顺利的,不但没有形成对赵国本土的威胁,反而接连损兵折将。 
而当六国陷入混战的当口,秦国内部的的混乱也渐渐的开始了,赢傲的四方游说,终于使得一些心怀异心的人,渐渐的聚集在他的周围,可是由于咸阳四周,早已牢牢的掌握在少龙的手中了,赢傲在手下秘密的安排下,趁着少龙大婚的期间,悄悄的潜出了咸阳,在上党一带秘密积蓄力量。 
公元二三七年九月,边关传来急报,匈奴二十万大军直逼秦国边境,王贲虽然力抗匈奴,但是终究经验不足,半月之内,连败数阵,不过好在王翦生前经营北疆得力,所以匈奴目前尚未突破边关,王贲无奈之下,只要固守关隘,一面向咸阳求援。 
少龙接到奏报十分头疼,此时秦国虽然暂无战事,可是少龙早已将手中可用之兵一一调派了,六国局势不稳,函谷关的二十五万大军根本就不能动,而蒙氏兄弟的十五万大军远在魏境,远水解不了近渴,目前在短期之内可以调派的只有咸阳附近的兵马,可是若是将那些兵马调开的话,咸阳的安全就难以保障了。 
公元二三七年,秦王项少龙下令,大将军恒奇率领咸阳附近驻军,连同速援师在内一共十万兵马火速支援北疆。 
如此一来,咸阳只剩下禁卫、城卫和都骑三军不足四万人马,一场针对少龙的阴谋也在渐渐展开了。 
公元二三七年八月初三,赢傲突然现身上党,发布招讨书。 
书中宣称少龙阴谋篡位,先王遇刺身亡皆为他一手策划。 
事情发展完全出乎众人的预料,赢傲的招讨书一出,上党附近接连有人附和,数日之内,共有三郡起兵响应,叛军数目达二十万之多。 
叛军主帅为先秦大将王婴(此人为虚构,我对秦国历史知道的不多,所以就虚构出一个将领,当然这人也很厉害的拉),王婴此人少龙先前也曾听人说过,此人为上将军王陵之族兄,天性聪颖,尤其擅长行兵布阵,可是由于早年牵涉进了一起宫廷政变,一直被人囚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