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资本王朝

第98章


现在,大明海军每天白天都会派出海军战船在海峡上巡逻,对除大明商船外的所有船只征收进境税,大船每船征收三千银圆,中船二千银圆,小船一千银圆。没大明银圆的可以用白银或黄金抵扣,但这比率就不合算了,二两白银兑一元大明银圆,一两黄金只能兑十元大明银圆,而且只能兑大明纸币,没有实物银圆。
霍姆斯的船很快被大明海军给扣下了,他所乘的是那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荷兰商船,速度比一般的带火炮的船要快很多,但还是无法和大明海军的蒸汽战船相比。被扣后,霍姆斯找来当地翻译,向大明海军表达了此行的目的,海军士兵也不敢自作主张,将他和船一起拖在海军战船后,一起来到位于苏门答拉岛巨港的大明海军总部。
一路上,霍姆斯不断被震惊,就算是拖着荷兰商船,大明海军3000吨级战船也能以24节(每小时45公里)的速度高速航行,要是不拖着的话,可以达到设计的最高32节航速,经过1年的时间,大明的工匠们继续研究,又改进了轮船的发动机和涡轮,提高了船速。
除了船速让霍姆斯惊奇外,船上的指南针,罗盘都比荷兰商船上的先进和精确,也让他很是好奇。但最好奇的是船上的电灯,此时,战船上已经可以通过燃烧煤带动发电机发电,通过电线连接全船,晚上不用再点蜡烛,而是可以用电灯来照明,更出奇的是,晚上船上装配了聚光灯,可以清楚地照亮前行的海路,虽然这时的聚光灯还不成熟,每十天就要换灯泡,但大明的工匠技师都在不断研究,相信会越来越好的。
9月12日战船拖着荷兰商船抵达巨港。上岸后士兵将霍姆斯带到石子的办公室,对于突然来了个红毛人,石子先是一楞,但很快平静了下来,毕竟这半年来在南洋不断战争,也见识和杀戮了不少红毛鬼。
石子首先说话:“这是谁?带他来干吗?”
卫兵回答:“石副师长,这个红毛人叫霍姆斯,他通过翻译说有事想和我们这的首领谈,有关贸易的事,边上那位就是林翻译。”
石子看向红毛人身边那身材矮小的黄皮肤男子,三十来岁的样子,皮肤较黑,石子问他:“你是大明人吗?是汉人吗?”
“回大人的话,我是大明人,早年随先祖行商来到南洋,就一直在苏门答拉和红毛人通商,但是是不是汉人,我真不清楚,因为我爷爷是汉人,但我奶奶是苏门答拉原住民,我妈妈也是岛上的原住民。”
“哦,原来如此,只要是大明人就行,我皇英明神武,没有种族歧视,只要安心做我大明子民就行。你会说红毛话?”
“回大人,小人和红毛人打了十几年交道,会点。”
“那你就帮着翻译下那红毛人想干吗?”
“好的,大人。”
经过一番对话,林翻译将霍姆斯的来意向石子准确地表达了,石子一听这红毛人是想来通商,而且来给他分析了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他们荷兰人的优缺点,并告诉了他一些欧洲的局势,这是吴兴出发前要石子注意留意的事情之一,石子当然上心。
石子经过反复考量,决定接受霍姆斯的建议,可以和荷兰人通商,但要求他们必须遵守大明的法律,不能携带武器进入马六甲海峡。霍姆斯接受了石子的要求,并表示愿意回孟买向东印度公司转达大明的和平通商诚意,石子也表示会请示大明皇帝,来决定是否给予荷兰商船东西方贸易独营权。
1648年10月,石子派船回应天汇报南洋情况,并将这事告诉了吴兴。吴兴听后,思考着:一个国家在这海洋的时代靠什么成为海上马车夫呢?船是必须的,但又显然不够,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就是那些驾驶船只的人——荷兰人。
吴兴回忆到以前听说的一个有关荷兰人的故事:1596年到1598年,一个有名的人叫巴伦支,他是荷兰的一个船长,他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他经过了三文雅,在一个俄罗斯的岛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
三文雅地处北极圈之内,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在这里度过了8个月的漫长冬季。他们拆掉了船上的甲板做燃料,以便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保持体温;他们靠打猎来取得勉强维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
在这样恶劣的险境中,8个人死去了。但荷兰商人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而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
冬去春来,幸存的商人终于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带回荷兰,送到委托人手中。他们用生命作代价,守望信念,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在当时,这样的做法也给荷兰商人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
阿姆斯特丹的学校,每个星期天,这里都要举行一个特殊的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切身体验来学习荷兰的历史。这样的活动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参加也从不间断。教师由不同职业的志愿者担任,他们一丝不苟地带领孩子们重温荷兰水手的生活,告诉他们荷兰立国的根本,那就是诚信。
是啊,诚信,就是在后世现代社会也是很难被遵守的一条道德规范,竟然被荷兰人用来立国,那是多有教育意义的事情。
最后,吴兴就因为此,出人意料地同意了荷兰商人霍姆斯的请求,同意荷兰商人取得一年的大明与欧洲贸易独营权,大明对欧洲贸易的港口为上海港,福州港,广州港,马六甲港,又应荷兰商人提议增设了马尼拉港,五口对欧洲通商,给予荷兰人一年的独营权,不准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等其他欧洲人在这一年在大明通商,到1650年视情况重新再确定通商的欧洲人。
    正文 第118章  西南风云1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4-9-17 8:38:29 本章字数:2491
第118章西南风云1
西藏位于亚洲腹地的青藏高原。吴兴所在的这一世汉文中,西藏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西藏,即包括整个藏区,又称大西藏地区。由于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故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自古以来,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阻绝了外来势力的侵扰,也保留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自新石器时代即在西藏高原活动的人类,逐渐发展成现在的藏族,而其绵延至今的文化中最引人瞩目的,正是在他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宗教色彩。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自称为“博”。“博”是集民族、地域、政权于一体的总称。满语、蒙语中则称“博”为“(图波特)”。除了“博”和“图波特”这两个语汇以外,在历史上还可以找到“吐蕃”、“唐古特”、“土伯特”等其他对于西藏的称谓。
对于在东部藏区(如四川、青海等)生活的藏民,部分汉族人会称呼他们作“西番”或“西羌”等等。除藏族人外,世代生活着西藏地区的还有门巴族、珞巴族等。青藏高原位于高原南缘的高山是喜马拉雅山,北端则是塔里木盆地。
在公元6世纪以前,整个西藏高原都分布著很多说藏语的小国家和部族。这些部落后来合并为12个小邦,其中以位于山南地区雅隆河谷的吐蕃最为强大,不但统一了诸邦,而且后来还建立了吐蕃王朝。根据西藏史料的记载,在西元前127年的时候,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几位苯教领袖,曾经一起迎立聂赤赞布为王。由于吐蕃王朝的建立者宣称自己是聂赤赞布的后代,因此西藏人就将聂赤赞布登上王位的那一年(西元前127年),称之为西藏王统元年。
吐蕃王室的始祖崛起于西藏山南地区的雅隆河谷,在松赞干布(569年-650年)赞普统治期间,他也派遣了16名聪颖的西藏儿童前往印度学习,其中一名儿童吐米桑布扎,后来以梵文为蓝本而创制了藏文。
大致上也在这个时候,从印度传入的密教和从汉地传入的大乘佛教,与西藏原有的“苯教”结合,而形成了藏传佛教。该教宣传宇宙大劫、一切无常、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修行解脱等教义,特别崇奉密宗,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修行次第,称为藏密。这是佛教传入西藏的第一波活动,宗教史学者将其称为藏传佛教的“前弘期”。
637年,松赞干布率兵攻吐谷浑,并第一次与当时统治中国的唐朝发生冲突。640年,松赞干布派噶东赞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携来了释迦牟尼佛像,并修建了饶摩齐(即拉萨的“小昭寺”)。此外,松赞干布的另外三个妃子象雄公主、门妃迟江、惹拥妃等也分别创建了寺院,据说当时在整个西藏总共有108座佛庙。
松赞干布过世以后,吐蕃王朝与唐朝的关系时而紧张,时而修好。714年,吐蕃与唐朝议和,双方签订条约,规定以河源为界。未几战火又起,所以于730年又再度签约定赤岭为界。据《敦煌文选》和“达扎乐宫石碑”的记载:唐朝应允向吐蕃纳绢5万匹,以为岁绢。至唐代宗继位以后,停止向吐蕃纳绢。当时在位的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经过近两个世纪的战争,吐蕃和唐朝均感到疲惫。821年及次年,吐蕃和唐朝双方分别在长安、逻娑(拉萨)蕃汉两国,所守见管本界,界以东悉为大唐国境,以西尽是大蕃境土,彼此不为寇、不举兵、不相侵。841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下令禁止佛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