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资本王朝

第99章


藏传佛教红教(宁玛派)的大本营---桑耶寺。“桑耶寺”藏语意思是“三样寺”,位于拉萨东南方的河谷平原上,历史已经超过千年以上,全寺共有108座建筑,是藏传佛教僧伽组织始创的摇篮。
朗达玛被刺杀以后,他的两个儿子云丹和乌松为了争王位而相互攻伐,由此引起的内战陆续扩及全国,再加上庶民造反,西藏终于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内战中,整个西藏形成了许多互不相属的小国,其中云丹的后裔占据拉萨一带,形成了拉萨王系。此外,在这些小国中比较强大的是“宗喀国”(即宋史中的“角斯罗”)。宗喀国曾经很强大,并与同样是藏族祖先羌族的另一分支的西夏党项人长期交战。
吐蕃王朝崩溃以后,藏族没有统一政权的时代,统一的吐蕃王朝崩溃之后不久,唐王朝也于公元907年衰亡。与中国的五代十国大分裂状况相呼应,开始逐步进入封建农奴制社会的藏族地区,也形成群雄割据、互不相属、没有统一政权的大分裂状况。
当时,一个由党项族为主建立的强大的西夏王朝,在宁夏和陕西北部地区兴起,对宋朝和甘、青、川各地少数民族构成威胁。为了对付西夏的入犯,增加防卫力量,从公元11世纪开始,宋朝在原吐蕃王朝一度占据的甘肃省南部、河西走廊、青海省东部、四川省西北部等藏族地区,大力推行屯田戍边的政策,加强对这些藏区的经营与治理。宋将王韶在甘肃临夏、临洮一带大量开拓土地,招纳30多万藏人从事垦种。著名的茶马互市也在四川雅安、甘肃临夏以及陕西一些地区的宋朝专设市场上进行。
北宋开国不久,原吐蕃的一个部落首领斯罗在以邈川(乐都)、青唐(西宁)为中心的青海省湟水流域建立了政权。这是当时以藏族为主体的一个最大的地方封建政权,也是藏族的第一个安多政权。
公元1032年(明道元年),宋仁宗封斯罗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并给以优厚的俸禄。公元1041年(康定二年),宋皇又封斯罗为检校太保充保顺、河西等军节度使”。此后,斯罗的子孙继承人董毡、阿里骨、瞎征、陇等,世代均由宋朝封官任职。斯罗部一直向宋朝称臣。该部统治地区,隶属宋朝将全国划为26路(约相当于省)中的秦凤路。到公元1116年(政和六年),斯罗部地区全部改为宋朝的郡县。斯罗部曾经多次与西夏作战。
此外,宋真宗皇帝还于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加封凉州(武威)藏族六谷部首领潘罗支为“盐州防御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的官职。
斯罗、潘罗支等藏族部落首领臣属宋朝,借重宋代中央王朝所封官职,以加强对所部的统治号令。这种上下隶属关系是明确的。在分裂初期的战乱过去后,佛教又再度慢慢复兴并真正藏化,宗教学者将这次佛教的再复兴称之为“后弘期”。
整体而言,“西藏分裂时期在政治上是各自为政,在文化上却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学说、各种教派纷纷形成。对西藏未来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教也是在这一时期成为主导整个西藏的宗教”。
    正文 第119章  西南风云2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4-9-17 8:38:29 本章字数:2588
第119章西南风云2
根据一本西藏历史书《智者喜宴》的说法,吴兴了解到:成吉思汗即位后三,四年,喇嘛教蔡巴噶举派创始人向?仁波切的门徒藏巴敦库巴带七人前往蒙古,后受景教徒与道士的排斥,前往西夏,成吉思汗出兵,西夏国破后,请他们到蒙古,不得派差役。这是蒙藏第一次接触。
从12世纪由政教结合的萨迦政权统一西藏之后,一直到五世达*赖*喇嘛在1642年建立噶登颇章政权为止,在这500多年之间,西藏历经了萨迦、帕竹(乃东)、仁蚌巴、藏巴等政权的更替,进入了西藏历史上的“各教派统治时期”。
13世纪初,强悍的蒙古族在北方兴起,成立大蒙古国。从1206年开始,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先后灭掉了畏兀儿、西夏、金。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又于1279年消灭了南宋。
1240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的皇子阔端派遣大将多达,率军深入西藏,企图了解西藏的政治形势和众多教派的详细情况。1244年,60余岁的萨迦派高僧萨班受阔端的邀请,起程前往凉州。1247年,班智达与阔端会晤,并以西域学者为译师,向阔端宣讲佛法,阔端逐渐敬信并决定免除天下僧尼的赋税和兵役。阔端并为班智达建造“幻化寺”,供奉了大量的财宝,由此开始了西藏喇嘛与蒙古之间的直接交流。1251年,班智达过世,不久后阔端亦逝。
1253年,班智达的侄子八思巴与忽必烈会晤。八思巴不仅向其讲述佛法,而且还解答了忽必烈所提出的许多疑难问题,使忽必烈对佛法产生虔诚的信仰。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自立为汗,随后并封八思巴为国师。1264年,在击败位于蒙古本土也自称大汗的胞弟阿里不哥后,忽必烈又设“总制院”,命八思巴以国师身份兼领该院院事。在总制院(1288年后改为“宣政院”)下,设有“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负责处理和管辖西藏大部分地区的军政事务。宣慰使司下面则辖有管理民政的万户府、千户所。
1270年,八思巴为忽必烈灌顶,而忽必烈为酬答八思巴造字之功,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其封号由国师升为帝师,并通过八思巴的举荐,任命了总管西藏事务的行政长官和13个万户府的万户长。
次年(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而忽必烈即为元世祖。此时原蒙古帝国已分裂为元朝和四大汗国,各自为政,大蒙古国不复存在。而这时西藏则为元朝所设立的总制院(宣政院)所管辖。一方面,由于元世祖及其后的元朝皇帝的大力支持,总制院(宣政院)的职权一直由萨迦派所掌握,负责统治整个西藏地区。另一方面,元政府不仅成功在政治上控制了西藏,在文化和其他层面也受到西藏很大的影响,比如八思巴就曾经根据忽必烈的要求,按照藏文字母的拼音方式创造了蒙古文字,史称“八思巴文”。两者的关系是互惠的。
在萨迦王朝统治下的西藏官员中,止贡、帕竹和嚓巴三个万户长不仅辖区地广人众,同时也是萨迦皇室的内侍,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1358年,属于帕竹系统的松秋坚赞。
松秋坚赞在TF萨迦王朝以后,对西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由于萨迦王朝沿用蒙古习俗,征税断案等随心所欲,无章可寻,且法令无常,不利统治,因此松秋坚赞决定根据吐蕃王朝赞布时代的规定,重新制定税法及相关法律,史称“十五律”。此外,由于萨迦官员喜著蒙古服装,松秋坚赞又参照吐蕃王朝时代的服装,重新制定了官员、王子、夫人装等。由于松秋坚赞的励精图治,西藏政局与社会稳定,史称“老妇背金砖行全藏而没人抢夺时期”。
1363年,松秋坚赞过世。1368年,汉族农民从中原赶走了元帝国的军队,并建立了明朝。曾经叱咤风云一时的蒙古人,从此退回蒙古本土。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即派人赴藏,对西藏各地僧俗首领加以安抚,承认他们的固有地位,但需上交元朝封赐的旧印,由明朝重新任命并颁发新印。1372年,元朝的最后一位帝师喃加巴藏卜归顺明朝,明朝封他为炽盛佛宝国师,赐玉印一颗。永乐十二年,明成祖遣使到前藏延请新兴的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宗喀巴派弟子释迦也失代表他赴京。明朝对有实力的僧俗各派领袖人物都赐加封号,共敕封过三大*法王和五王,史称“明封八王”。
至于帕竹政权,则在松秋坚赞之后,经历了绛永释迦坚赞、嘉羊释迦坚赞、京俄索南扎巴、以及米旺扎巴坚赞等人的统治,特别是在米旺扎巴坚赞的时候,整个帕竹政权的势力达到了顶峰。帕竹政权得到明朝政府的承认,它的掌权人先后被封为灌顶国师和阐化王。
1409年,在米旺扎巴坚赞的支持下,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开创者宗喀巴在拉萨首创“传昭大*法会”,同年并建成“噶丹寺”。
在此期间,明朝对西藏的政权采取普遍分封的政策,对具有实权的势力均封为王。不过此政策是否代表当时的西藏为明朝的一部分,对此则有不同的看法。
1432年,米旺扎巴坚赞过世,帕竹政权的权力逐渐落到该王朝四大臣之一的仁蚌巴手中。到后来,整个乃东王朝已经是形同傀儡,事实上完全无法影响西藏的政局。虽然帕竹王朝的国王称号一直保持到噶登颇章政权建立的时候(1642年),但是,从仁蚌巴专权开始算起,一直到后来1565年藏巴王朝建立为止,西藏史书通常将这段时期称之为“仁蚌巴统治时期”。
1479年,仁蚌巴在拉萨建立了一个噶举派的寺院,却数度被其他格鲁派寺院的寺僧所拆毁。仁蚌巴后来决定派兵讨伐,遂先后占领拉萨等地,并从1498年开始禁止格鲁派“三大寺”的僧人参加“传昭大*法会”。之后的20多年,传昭大*法会因此都由拉萨附近的噶举派和萨迦派僧人所主持。
原本担任仁蚌巴手下官员的辛厦巴才丹多杰起兵造反,先后占据了香、八囊伦珠孜、帕日等宗管辖的地域。一年以后,辛厦巴的势力范围几乎囊括了整个西藏,他因此自称为“藏巴加波”(“藏”即日喀则一带;“加波”则是国王的意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