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情深-与学生的网上对话(李开复)

第2章


这种教学方式是很难给学生创造自主思考、自主创新的环境的。许多学生因为不懂得主动学习、有效学习、用心学习的道理,无论是在中学里还是在大学里,都只是强记硬背了许多"死"的知识,而没有分辨真伪的判断力,难怪有的学生会很容易被错误的想法误导(例如前面的"我想退学创业,你为什么不同意"是被一个网上流言所骗,另外"女生不能做软件工程师"是一个非常荒谬,但是被普遍认同的观念)。同时,应试教育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使大家进入大学后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接受学习以外其他方面的磨练,得不到成长,碰到挫折后就往往不知所措("受到记过处分之后")。还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校非常不满意,甚至由此对现实失望,变得愤世嫉俗,在还没有足够社会经验以前就成为"愤青"("你写一百封信也没有用")。在这一方面,我建议同学们应该多听、多看、多问,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自修之道,不管周围环境如何,学好基础知识,同时多参加社会实践,开拓视野、立定志向,积极主动地把握属于自己的机会。大家也要注意看问题要全面,学会独立思考,少愤世嫉俗地发牢骚,多培养正面思考,用建设性方法解决问题,因为"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
  4.  "自由时间"造成"光阴虚度" 
  在进入大学并拥有了大量属于自己的时间后,许多学生反而不知所措("时间很多,浪费不小");还有的学生没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勇气与经验,反而养成了不少坏习惯("怎样才能改掉坏习惯")。对于这些学生,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改变社会和教育等环境因素,但是我们可以了解并理解它们,并尽量不要被它们所影响。我们更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努力向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加自信心,避免陷入坏习惯的陷阱,积极地追随理想,用持续的自学和自我完善不断提高自己。大学是一生中最宝贵的学习时光,你一定要自己下定决心,不能让自己这四年光阴虚度。
  迷茫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在迷茫中迷失方向;迷茫不可惜,最可惜的是在迷茫后失去自信;迷茫不可悲,最可悲的是在迷茫时误入歧途。
  走出迷茫并不是难事,只要我们足够自信、足够乐观,并善于使用智慧规划和实践自己的成功之路。 
第4节:1.2 "利益驱使"造成"零和竞争"(1)
 
  1.2 "利益驱使"造成"零和竞争"
  我要做名人,我要名利双收
  Q  开复老师,我今年读大二,但我不想过得平平淡淡,希望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我想成为史玉柱第二,或甚至超过他。我的理想就是做个名人,我要名利双收。你能给一些建议吗?
  A  看了你的问题,我认为你的思想已经被今天社会上的"一元化价值观" 严重误导。喜欢名利没有不对,但是你不能认为人活着只是为了名利。如果人人都这么想,那社会里会有多少人是快乐的?认为自己成功的?
  你是否思考过在一生中,你能或你想留下一点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一个辛勤的农民终其一生留下一块良田,他过得平淡无奇,却实实在在。一个好老师,爱学生如己出,他不一定出名,却可能成为很好的典范。这个世界的进步中包含了多少默默无闻的升斗小民不问回报的付出?继续思考和观察你身边这些可敬的无名小卒,他们虽然不出名,但都能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
  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呢?举个例子我的理想是获得"影响力","出名"则是影响力的副产品,是人一生中可有可无的东西。我也希望你能有自己的"影响力"。"影响力"绝不是个人的势力或权力,也不代表我要改变整个世界,而是我对世界的贡献和对世人的帮助。只要一个人的一生对这世界有点贡献,无论是老师帮助了学生,医生护士帮助了病人,或清洁工保证了环境优美,都是贡献;只要曾经帮助过人,无论是拯救一个人的生命,还是为人带来欢笑,都是一种帮助。最大化的影响力就是让自己有最多的贡献。我大学时有位哲学老师,他在与我们讨论人生意义时用了很简单的三个字:"Make a difference"。这三个字的意思就是影响力。
  人在世间几十年,如果离开时,心里能感受到"世界因为有我更好",那就是有了影响力,made a difference,人的一生就有了价值。人人都有影响力,只不过能够影响的范围不同而已,最大化这个影响力就是自己对世界、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一旦有了自己的理想后,不要那么浮躁,一步一步慢慢来。没有好的学习基础以前,谈其它任何东西都太遥远。只有厚积薄发,才能真正成功。你要从现在开始打下坚实的基础,对自己时刻保持自觉意识,知道自己的能力尺度,然后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可能达到的期望,并在一步步的进步中对这个长远的期望慢慢进行调整。
  最后,就算你决定追求名利,我认为"成名人,超过史玉柱"的目标可行性不大。如果渴望名利,你也需要把它转换成更短期、更可行的目标,例如基础学习、寻找兴趣、到网游公司实习……不管怎样,对一个大二的学生而言,一切总是要从"基础学习"做起的。
  拼命读书,还是对不起父母
  Q  开复老师,我是一个用功的学生,每次想到在农村供我读书的父母就会督促自己努力把书读好,他们辛苦了一辈子,赚钱不易,好不容易才能让我上了大学,我也知道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我身上。但是,我每天熬夜念书,总是觉得没有效率,可是一想到读不完的书,我就无法入眠只能继续苦读。就这样,我每天过得很急躁,越来越没有耐心,连朋友都越来越少。我该怎么办?
  A  从你的问题中不难猜到,你的父母对你的期望一定很高,经常督促或勉励你,可能在无形中给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并没有帮助你,反而造成你失眠、急躁、困惑。但你要知道,想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只有压力和勤奋是不够的,你还应该学习一些"聪明"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苦读。在"我学网"上,你可以找到很多有关学习方法的讨论,希望你能从这些问题和回答中得到启发,学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不是依靠延长学习时间这种"笨功夫"。 
第5节:1.2 "利益驱使"造成"零和竞争"(2)
 
  另一方面,你有没有想过,你所学的是不是正好是你最感兴趣的?以我的经验来看,如果是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一般来说做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并且乐在其中。希望你能看看我写的《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而不是仅仅为了父母或他人的期望而学习。
  没有好的成绩,我该怎么办
  Q  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学的是理科专业,但面对着一次次考试的失败我感到困惑,有点失去信心。每次我都很认真的学习,但考出来的成绩总是让我感到失望。我觉得时间不多了,到大三以后就该找工作或者考研了,但我对现在的成绩感到紧张,不管是在找工作时还是去考研,我都怕因为自己成绩太差而无果。我想进步,但总是不行,我有我的目标,但觉得很遥远,因为我的成绩总是提高不了,时间也一点一点过去,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A  中国学生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一元化价值观"引导之下,把文凭当作学习的目标,把成绩当成学习的衡量标准。这造成了学生求学只是为了拿到文凭,而不是去学习就业技能。这个基本问题带来了后面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大学毕业生因此就业不易,而就业不易又带来考研的潮流,但是,让一些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考研,只是把就业的问题推延了,数年后,当这些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又面临就业问题时,社会的情况只会更严重。
  学习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就业,所以你做任何学习的决定时(例如:考研),你要问问自己:毕业后做什么?如果答不上来,那么你还是没有脱离"文凭"价值观的"毒害"。
  你认为自己离自己的目标很遥远,问题可能在于你的目标定得太远、太高了。用阶段性的方法,定一个可以在一年之内衡量的目标(例如:找到自己喜爱的兴趣或职业,或提升英文和网络的能力)。另外,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如果方法不对很多时候是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的。学习要耐心,慢慢来,欲速不达,过程中的体会比结果更重要,一心只想立刻见效是不可能的。
  我的《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中提出自信和成功可形成为良性循环,同样,自卑和失败也会成为恶性循环。你要想办法,让自己达到"小小的成功",从此得到"小小的自信",才能开始这个循环。定一个你认为可以达到的目标(例如:每天多读半小时书,或多背3个英文单词,或考试多考几分)。挑一些你比较有兴趣的课目,用一些你过去得到进步的方法,或你比较有兴趣的学习方法(例如:和同学切磋)来学习。
  不要把一切看得那么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