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寄奴

第145章


正在这时,一缕金色的阳光从阴霾中射出来,将半个京口城镀上了亮丽的颜色。迎着朝阳,只觉精神为之一振:我们此行,岂不如同这朝阳一般?即便是乌云重重,也将被阳光彻底击散。
我清清嗓子,正准备开始训话,却见城下的将士们开始骚动起来,连规查军纪的领队将领也禁不住与旁边的人私语着什么。我眉头皱了皱,心想:方才齐整的军纪此刻竟然荡然无存了么?
这时孟昶却一把将刘钟从我身边拉开,其他人也不由自主地从我身边退开。我狐疑地环顾了自己身边一圈,什么也没有。我拿探究的眼神望着孟昶、檀凭之、刘钟等人,不明白他们在躲避什么。刘钟拿手指着我的头顶说,“将……将军,您头上隐隐似有一股烟。”
我抬头向上望望,却什么也没有看到,只有刚才停在我身边的那只雄鹰正绕着我的头顶展翅盘旋。就如同在翩翩起舞一般,哪里还有半分孤傲的样子。
过了许久,我头顶上的那只鹰才又盘旋而下,落在我身边,双眼注视着我,一动不动。
“那不是烟,是……”孟昶把话说了一半就住了嘴。众人只是惊异地望着我,直把我看得莫明其妙。
我完全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也完全不知道那只鹰在做什么。我完全知道的是,我们的时候不早了。
我向城下打了个手势,示意众人安静下来,而后高声向众将士训话:“当今天下,强敌环伺。诸侯不思辅佐皇上,以图恢复中华之大业,反而互相倾轧,以致桓党趁虚而入,废帝而自居,乃是大不道。
幸而我北府有诸位义兵,幸而我京口、广陵有诸位义民。我以义师伐不义之师,以义兵攻不义之贼,必当如灭孙恩一般,令其有来无归。今日,乃是我军西向进攻建康之日;明日,乃是迎回皇帝陛下,整饬国务之时。此去必定一扫奸逆、驱除元凶,还我大晋江山。此去,必当驱除桓党,兴复晋室。”
说完这些例行的让人费解的激励之辞后,我举起右手,向上一挥:“驱除桓党,兴复晋室!”
城上城下,人们纷纷举起右手向上挥动:“驱除桓党,兴复晋室!”
那只鹰跃起来向城内俯冲,而后突然拔地而起向西方飞去。西方,正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正文 第069章 江乘之战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12-13 17:02:20 本章字数:3279
三月戊午朔。
前哨来报,在京口与建康之间的江乘有桓玄手下大将吴甫之率军五千人在江上布防。
船行才两个时辰,就见到大江上遍布守军的战船。以双方战船的强弱来看,从江上突破防线看来是不可能的。我只得令所有船只靠岸,去攻吴甫之的本营。
这位吴甫之我是久闻大名。他是桓玄手下第一骁将,很受桓玄宠信。
我在建康的时候见过吴甫之多次,始终不知道他就是那个人称“楚虎”的猛将。他每每在大臣、将领中表现得谦恭非常,不仅对桓玄如此,对其他人不论品阶高低都是如此。这个看起来丝毫没有勇夫气概之人,初见到时还以为他是桓玄的马夫或侍从,根本不以为意。
桓玄自负勇猛,即便是做了皇帝,也喜欢和一些精通武艺的将领们在校场较量。桓玄多次与吴甫之相搏,每次都是险胜。桓玄当然知道这吴甫之的武艺比自己高不少,不过吴甫之总是输得十分巧妙,令人难以看出破绽,让桓玄大为满意,于是对他更是欣赏有加。
今天所见到的这个吴甫之,与数月前在建康城中见到的那个谦恭的“马夫”或“侍从”相去甚远。
这个号称“楚虎”的猛将似乎完全变了个人,显露出了他的虎性来。但见他浑身披挂、挺戟立于一高丘之上。他本就生得魁梧,这样更显得他比周围的人高大许多。威风凛凛、豪气逼人。
我从未见过一个人有如此大的变化,心里不由对之倍加谨慎。越是这样的人,越是不可小觑。
这吴甫之不仅自己如猛虎一般,而且他手下的士兵们也像猛虎。第一次冲锋,我军的先锋队就阵亡了三、四十名士兵,而吴甫之军仍然坚守着阵地,岿然不动。吴甫之人数较我军多出数倍,占据着有利地势,而且以逸待劳。从第一仗来看,局势对我方极为不利。
这是进攻建康的第一战,倘若沮了士气,不仅有碍义军的推进,而且也不利于孟昶、刘道怜等在京口、广陵等处募兵。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战。
我若不身先士卒对抗那个“楚虎”,恐怕难以攻破建康近郊的第一道防线。于是我大声喝道:“取我的却月刀来!”
刘钟亲自把我的刀递来。我握刀在手,对身边的刘毅说:“希乐,请亲自擂鼓助威,待我亲往杀敌。”说完,准备带着我属下的死士百余人冲锋。
只听得身后有人大呼:“将军,杀鸡焉用牛刀。”回头见到孟龙符挺着槊从人群中跃了出来。在他身后,蒯恩举刀、刘荣祖舞双枪也跟着抢出行列。
于是,我领头,孟、蒯、刘三人并肩,百名死士殿后,向敌人杀去。
这是一场典型的阵地战。当以弱搏强时,阵地战对人数较少的一方是极为不利的。兵法非常忌讳这样的战斗。不过,以我近年来数十次的对敌经验而论,两军相争其实并非强者胜,也并非勇者胜,而是得士气的无畏者胜。。
第一战已经沮了士气,这第二战必然是生死之战。
我们还没有冲到敌阵前,排在阵前的几个敌兵已经被射倒了。吴甫之也在奋力用戟和盾拨挡着射到他眼前的箭。这是刘荣祖首先发动了进攻。
吴甫之的士兵们果然骁勇,前面的敌人被射倒后,后排的压上,依然站成了一排。
我冲在了队伍最前方,扬刀一跃而起就势砍翻了几个敌兵,在敌军的守阵中冲出一个缺口。身后的孟龙符、蒯恩、刘荣祖也抢上,分别冲散阵脚。敌军阵脚一乱,我方的死士们鱼贯而入。
我所率领的这些死士们,大多出自长刀营,是由魏咏之、蒯恩亲自训练的。他们深得阵法、刀法的精妙,攻守相济,进退协一,自然结成四个阵,聚在我们四人之后。敌阵很快就如同被撕开四个创口,并且创口在不断地扩大。
除吴甫之外,敌方其余的兵将根本不是我四人对手。这一番打杀,压得敌兵连连后退。
吴甫之深怕乱了方寸,和两个将领连连砍翻了好几个后退的敌兵,但仍然压不住阵脚。吴甫之大怒,挺戟拨开阻在他面前的亲兵,大喝一声向我冲来。
我刚刚砍倒挡在我前面与我纠缠的几个敌兵时,吴甫之的戟也刺到了。我侧身躲过,回刀削他的手。
他眼疾手快,将戟绕个弧线,避开了我的刀锋。他再次挺戟刺来,被我用刀往上一架。只听得“铛”地一声响,我不仅震得一阵耳鸣,血涌上头,而且虎口一麻,刀柄往下一沉,差点儿脱手而去。
吴甫之果然是位力大无穷的猛将!
这一回合的硬碰硬,吴甫之也并不比我好多少。他的戟被我的刀震得在他头上绕了一圈,就势将手一转,又将戟头调转过来对着我。他没有接着进攻,而是死死地盯着我,眼中似乎有些茫然。看来,他也没有想到我的力气也不弱,刚才那一下硬碰硬,把他也震得有些发懵。
我们对峙了一会儿,才缓过劲来,继续搏杀在一处。我的刀比吴甫之的戟重,硬碰上的话,是我占优势。吴甫之见在兵器上较为吃亏,索性不再拚力气,而改用一套巧妙的戟法。
我以前使过戟。不过,我那戟法跟吴甫之比相去甚远。如果从武艺上想要破解他的戟法,只要哪个回合我慢上一步,就有可能葬身于吴甫之的戟下。
好在我占据着却月刀重量的优势,一心想继续把这优势扩大,所以尽量舞圆却月刀,一面迎向他的戟,一面向他身上的要害进攻。吴甫之则尽量回避着与我硬碰硬,这也或多或少化解了一部分他的戟法。
当两件兵器再一次碰到一处时,我的刀刃刚好劈到他的戟柄上,把他的戟削成了两半。
吴甫之仓促之际,挥舞着戟头和戟柄招架,被我逼得连连后退。我看准机会,正要一跃而起力劈时,却不妨腿上中了一箭。这一箭伤到了我的旧伤处,我大叫一声,疼痛难耐,险些跌倒。
吴甫之趁此机会,夺了一个士兵的马槊继续向我刺来。我立足不稳,只得一面迎击,一面向后退去。吴甫之施展灵活的步法,前纵后跃,令我应接不暇。渐渐地,吴甫之已不再刻意回避我的刀。两兵相碰,反倒是他占优势。有一回合他将马槊一挑,险些将我的却月刀挑飞。
我身后的士兵们见到情况危急,虽然知道两员猛将相搏时极其危险,但还是奋不顾身地冲上来保护我。吴甫之手下的士兵见状,也一涌而上。不论是我方的士兵,还是敌方的士兵,都缓解了我受吴甫之攻击的压力。
吴甫之胜算在握,见到己方的士兵跳到自己面前捣乱,他气急败坏,但也无可奈何。左推右搡的,却仍拨不开一条道来。
双方缠斗到一处之后,吴甫之见失却了杀我的良机,仗着自己人多不怕我逃掉,索性把手里的兵器往地上一插,饶有兴趣地看着我们相斗。吴甫之的亲兵都是甲士:浑身上下披盔带甲,防具极精良。我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士兵一个个的倒下,却又自顾不及。
孟龙符、蒯恩等人虽然也想赶来相救,但是离我又远,又被众多的敌兵包围处,分不了身。
不多时,我身边的士兵全牺牲了,只剩了我一个人与那些甲士们缠斗。
甲士们被我砍倒一人,便会围上来二人,砍倒二人,便会围来四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