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风云

第145章


刘健呵呵一笑:“拼命?拼什么命?又不是你我烧的,要拼也是去宗人府拼命啊。那小子浑,胆儿嗨大,正好陪他们过上几招,哈哈。”
说到此众人都一笑,是啊,朝廷勋贵们子孙繁衍的快没了边了,个个都是扯一张‘皇’字的大旗耀武扬威的,做的事情也越来越触目惊心。独占皇店强收民脂的有之、坏国家法豪夺盐利的有之、密设关卡强取盘剥的有之、甚至连私贸外敌买.官卖.官的亦有之,朝廷各地的官员上疏的奏劾都有山高了,每次问题反映到陛下那里,内廷总是以宗室的名义自己去查,查来查去自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奏劾的官员还屡招打击报复,弄的现在没人再敢出头了。若是这次打压了愿意出头的郭右五,下一次再有这好的机会整治皇店等勋贵乱相就没那么容易了。
屋子里的四人都是深知利害关系的朝廷老臣,左右一权衡,发现这会还真不能马上处置宗人府失火的罪。最后还是李东阳老谋深算,沉吟片刻道:“既然是宗人府平日里防范不利且因天灾引起走水失火,导致重要文书焚毁,建议先由礼部自查自办,务必严惩相关玩忽职守之罪,以待后效,至于重修册籍之事,命宗人府组织所有官员专办,诸位,可否?”
屋子里的几位都是贼到了骨子里的人物,当下众口附和,决定就此办理,待明日再上奏陛下。宗人府既是内廷管下,此事也不必拿上朝堂上议了,文渊阁的决议也就此拟票,三位大学士签上自己的名字,才各自回府。
出宫门的时候谢迁拉着杨廷和,慢条斯理的道:“杨大人,那个经历大人是你挑出来的,你可得捏得住才是,造了这大的局,事先和你商量了吗?”杨廷和不知道怎么回答,吱吱唔唔了半天,谢迁嘿嘿一笑,拂袖而去。回去的一路上杨廷和都在嘀咕着,怎么这小子就这么成我的人了,奇了怪了。
文渊阁的决议送到了司礼监,刘瑾不敢怠慢,喊上了张永一起奏到陛下那儿,朱厚照看完了文书嘿嘿的一笑,轻描淡写的一句:“依老师们的办理”此事就由司礼监盖上批红,下发文渊阁。
礼部的毛澄大人接到朝廷决议,半刻钟没缓过神来,连连惊呼。自查自办!!务必严惩相关玩忽职守之罪!!毛澄深刻领会着决议的精神,得,先慢慢地仔仔细细地调查清楚,拖上一拖,认清路子再办吧,这才是决议的要领啊。
////////////////////////////
当一大帮子朝廷重臣在商量着怎么帮宗人府擦屁股的时候,真正的主事者则悠哉的很,这会心情还不错,应邀赴宴去了,压根就忘了放火的事情。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该来的会来,管他的呢!今天是王文素请客,邀齐了他的几位好友,专程答谢而为,什么事都往后面放放,王文素他们几个才是真宝啊。
答谢宴定在一个不大的酒楼里,菜肴也没什么特色,唯一独特的是入席的诸位书生。席上数人也都老大不小了,举止间木呐呆板,可见今儿能出来喝酒应酬实属不易,王文素三十多点,算是年轻的了;还有安徽的程大位、浙江的杨继洲、江苏的马一龙和陈嘉谟,俱都是中年男子,其中马一龙岁数最大,还曾经在公门呆过——数年前,曾任南京国子学录,也就是南京大学教授!可惜,做上学录没多久,因母亲年老多病,马一龙便辞公回到故里侍奉母亲,后来母亲辞世,又丁忧三年,三年期满,这才来到京城,准备重新出山为朝廷效力。他乃一介书生,又不是进士出身,像他这等人物,数不胜数,他也老大不小了,典型的高不成低不就,混迹在京城里,生活清贫异常。
郭右五庆幸今儿带了林卯前来赴宴,林卯怎么说也是个秀才的出身,倒是和几人聊的上去。席上郭右五频频举杯,那几人俱还礼,酒是浅抿而止,话也不多说,其实郭右五看得出来,几人都是真心的想谢谢自己,只不过木呐的本性和不善言语的他们连个‘谢’字都说不出口,看着他们几个的穿着也是毫不讲究,出来应酬都是穿的平时的衣裳,旧的旧、补的补,及其不修边幅。
王文素尴尬的很,他们几人请郭右五喝酒,到此来了却成了郭右五做东似的,不停的找些话题聊,马一龙还算见过世面,看出来气氛勉强,便主动敬了敬酒:“郭大人,在下幸得见《救荒本草》一书,实乃感恩不尽,在下不胜酒力,在这借花献佛,敬大人一杯。”
郭右五认真的点点头,一口干了,回道:“盂河兄(马一龙字),在下年轻,你喊我右五兄弟即可。”说罢朝席上数人笑了笑,道:“盂河兄,你说的《救荒本草》对你是宝物,可是落在兄弟这就是废物了,在下能尽点薄力,使得宝物物尽其用,乃不虚度光阴之善事。还有你们几位大哥,在下就这么点能力,以后用的上兄弟的尽管发话。”说着故意压低了声音,道:“告诉几位大哥们一个秘密。掌管武英殿的那个太监差在下的银子,只要是小弟去了,找点什么东西比皇帝陛下还管用,哈哈。”
“哈哈哈哈~!”终于,席上的数人都笑了,郭右五的谈吐风趣,更难得的是没有那种做官的官架子,言语间对他们所追求的学问又像是很赞同,几位家人眼中的‘败家子们’话语也慢慢的多了,渐渐的大家找到了点共同语言。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一章  责任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3-1-16 8:38:27 本章字数:3319
席上王文素拿出了个包袱,递给郭右五,道:“右五兄,先前索取的几十本书都在这里了,什么时候你方便的时候也请完璧归赵,我等日后少不得麻烦你的。”
郭右五双手接过,明白了为什么等了十几日王文素才邀请自己,只怕这些日子他们都在家里抄写这些书吧,这些历来都是孤本,既不会印制发行,也不拿出来给旁人看,静静的锁在武英殿的厢房里,此时的文明只存在于紫禁城这片不大的范围,世上有了什么成就,地方官就会拿来上供,皇帝陛下高兴了,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了,包括这些成就,然后就照例收入最高殿堂内,作为国家兴盛的表记,朝廷是没有人会拿出来推广的,而普通人更是难得一见。就此,等到天下大变的那日,兵火一起,多少年著下的学问、藏书随着大火烟飞灰灭,就这包裹里面的东西,大多还是百多年前甚至更远留下来的,消失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郭右五举杯呆立,慢慢的说出了自己的忧虑,席上数人听罢俱叹息不止。一来,古时大贤多少成就就此不知所终,那些先辈都是一二百年才能出一个的大才,他们的学问随着身逝就此也在世间消失,令人惋惜。二来,这些故事还会在他们身上继续上演,一时席间皆扼腕之声,再无喝酒应酬的气氛了。
林卯突然开口了:“诸位,五爷,我们难道不可以印制这些书册么?”
马一龙苦笑一声道:“林先生,印制书册一来颇费银钱,二来,印出来了给谁看啊?”是啊,读书识字的不会看这些旁门左道,其他的人也不识字,当官的更不必说了,不限制你都是开明的官员了,何来推广?
一语点破了郭右五,手中的酒杯一抽,兴起道:“是啊,林先生说的有理啊。诸位,不瞒你们,在下有个书屋,专门印制些通俗的书籍开卖,现在生意还不错,一年能有几千两的收入。不如这样吧,诸位不嫌弃的话,都搬到在下的书屋去住,在下提供生活上的一切便利,诸位一心著书做学问,出一本书在下印制一本,不图赚银子,只求刊印发行,每本刊印千册,售价百文钱一本,在下有信心发行到有我大明百姓的任何地方。”
哇.....饶是几位都是淡泊名利之人,俱惊呼出来。什么书屋一年能有几千两白银的收入,闻所未闻。其次郭右五甘心出钱印制他们自己都还不知道在哪的书籍,并且每本开印千册,这对当下无疑于痴人说梦,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当的表示怀疑。
郭右五急不可待,求菩萨似的,眼中满是渴望,道:“我有个师父说过,伟人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诸位,你们就是那巨人啊。”说着郭右五将四五个酒杯垒了起来,继续道:“诸位,学问昊海无边,后人只有汲取前人的知识才能少走弯路并且看得更远,如你盂河兄,前辈的《救荒本草》对你而言就是巨人,再如后来者,在你盂河兄学识的基础上再发扬光大,如此周而复始,才能一步步的完善和提高这方面的学识和成就,任何事物都是如此,诸位以为?”
马一龙道:“右五兄真以为我等之学识有此等大用。”
“那当然了。”郭右五吹嘘了起来,“你盂河兄专攻种植、牧养,这些于俗人眼里如杂事,但是诸位想想,我大明有耕地数亿亩,每亩的产量如能多收一斗是什么概念,就是多出了几千万石的粮食啊。能过活多少百姓?受惠者数千万也,如论开疆辟土之功,不亚于收拾了整个鞑靼的领土吧。”
郭右五又指上了程大位,道:“大位兄,你和文素兄同修数理,我打个比方吧,我们在坐的这间酒楼,请问如何才能在异地造出个一摸一样的出来?很简单,画图纸,精确到厘、毫的图纸,到时候后辈者有图纸在手,何时何地都能造出个一摸一样的来。再如者,河北赵县有座赵州桥,始建于隋代,距今已有约千年了,大位兄你等数理学家如能画出图纸,我等后辈就可再造千万个个一模一样的赵州桥,数理、数理,我有个师父说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