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处世之道

第60章


    和珅的腿痛由来已久,犯起病来痛苦异常,苦不堪言。他曾多方请人医治,但均见效甚微。他还经常乞求神灵保佑,烧香许愿,祈求康复。据说,和珅一到每年夏秋之间,腿病必然复发,每欲上朝,凌晨必令屠夫宰杀公狗一只,然后剥皮缚在膝盖上,才能乘椅轿或肩舆入宫。
    这次和珅闹腿病,恰巧奴仆刘全在常刘全心机一动,马上向和珅说道:
    “大人,礼部陈枚颇通医道,何不请来为大人医治?”
    和珅说道:“吾之腿病已久,难以愈医,还是按老办法煎汤药来。”和珅已不相信什么人可医此玻
    刘全赶紧又道:
    “陈枚此人医道神通,曾为刘相国召去医疾,效果甚好。”
    和珅一听,陈枚还曾被刘墉召去医病,顿时吩咐刘全把陈枚召来医病,果然尚有效果。
    陈枚身为礼部官吏,自和府医病归来径直到礼部大学士王杰府上通报。
    王杰见陈枚深夜造访,风尘仆仆,忙问:
    “何事烦你深夜到府上?”
    陈枚答到:
    “和相国腿病复发,召臣医治。顺道下轿,向王相国通报。”陈枚却不知今日和珅与王杰之对抗。
    “此奸臣尔必以药杀之,否则毋见我!”王杰脱口而出此言。
    陈枚一听,不觉心惊胆颤,他可不敢冒杀人之罪。
    自此以后,和珅每遇腿病召陈,陈自是婉言谢绝,或拖故不去。不出一年,陈枚即遭和珅报复,告老还乡。
    和珅知陈枚不奉召医病,乃王杰幕后指使,对王杰更是忌恨,无奈“纯皇帝(乾隆)知公深,和珅虽厌公,亦不能去也”。
    所以,像王杰这样对其恨之入骨,又每天不得不面对的人,和珅只好敬而远之,少找麻烦。
倾轧实战:主动示好,分化瓦解敌营
    老狐狸和珅对于对方阵营中的人,不仅仅是打击和忍耐两手,有时他还会主动向对方表示友好,以便分化瓦解对方阵营中人,使此加入自己的阵营。为此,和珅曾经打算通过自己的亲信与对手结亲家的办法,拉笼异己,可惜没有成功。
    原来,和珅有一个幕僚叫郝云士,也就是和珅的谋士,是江苏省仪征人氏,原籍是江苏常熟人。
    不过郝云士的官阶太小,只是个吏部郎中,按照清朝官员的品级,只是正五品官员,
    郝云士在和珅幕府中办事,主要出出主意,策划各项事宜,有时也跑跑腿,日常事务都由他包办,只有大事才由和珅处理。
    由于替和珅办事的方便,郝云士也捞了不少油水。所以,他的起居服饰非常阔绰。
    在清朝的官场上,有一种风气,当地方各州、各县的父母官,甚至总督、巡抚,来京城办事的时候,要向主管衙门的吏役送上钱,才能打通关节,事情办起来也顺利,如果到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衙门办事,就要交纳“部费”,由各部的吏役接受和帮办。
    和珅当时身居要职,凡事必揽,各地官员免不了要交纳费用,郝云士自然要从中捞一些油水。后来,人们知道了这个窍门之后,直接把礼物送给郝云士,办起事来就方便多了。
    郝云士有两女一男,长女嫁给了广东藩司刘文波。
    郝云士的次女名叫雏玉,性情温文尔雅,幽静娴淑,长得十分标致,惹人喜爱。
    按理雏玉嫁一个达官贵人没问题,可到了三十五岁了,还在闺阁中待嫁。像这样的年龄对于一个女子来讲,就如同凋谢的花朵,大好年华已经逝去了。但雏玉却是一个例外,因为她不是一个一般的女子。
    雏玉不仅貌美,而且善解人意,体贴孝敬父母。深得郝云士夫妇的疼爱。只是择夫的条件非常苛刻,又不降低标准,也不愿迁就,不免蹉跎了年华。
    雏玉独自在家,无事就修练妇功。平时喜欢看书,尤爱诗词,历史上的诗词名家她都知道,最喜欢左思和鲍照的作品,兴致来的时候,也模仿左思、鲍照的作品写几首。时间长了,写得诗词逐渐日工,名作迭出,开始在世上流传。
    雏玉除了擅长诗词,还对朝廷取士的科举制度非常熟悉,说起朝廷取士的制仪来,就如数家珍一般。不仅知道乡试、会试、殿试,就是试帖诗、八股文、经义、策、论、判,无一不晓。
    一次,给事中吕风台到京城办事,不免求到和珅,由于他经常弹劾和珅亲信伊江阿、景安、福长安等人,与和珅结下怨仇,难以办成。当他听说好友郝云士在和珅幕府供职后,就到了郝云士家,因早就听说郝云士次女雏玉德、才、貌兼备,就想考考她。
    “八股文有哪八股啊?”
    “八股有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段落,其中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每个段落,又各由两股对应的排偶散体文组成,四个段落共有八股,故称八股文。”
    “试帖诗是什么意思呀?”
    “裁纸为帖,掩其两端,中开一行,由考生将两端经文补写出来,称为试帖。出题必用经、史、子、集中的语句,有时也用前人的诗句。考题的种类很广泛,可谈论天、地、草、木、鱼、虫及古、物、情、景,但不许涉及闺房私情和民间忧愁。考试时要首先辨题、审题,然后命意、布格、琢句,最后炼气、炼神。”
    当问到经义、策、论、判的时候,雏玉更是对答如流:
    “我最喜欢策文了。策文格式有具体的规定,开卷先写:应殿试举人臣某、年龄若干岁,系某省某府某县人,由某生应某年乡试中式,由举人应某年会试中式,今应殿试,谨将三代脚色开列于后,下开曾祖某、祖某、父某及已仕、未仕。对策文章开头用‘臣对,臣闻’,收尾用‘臣本学新进,罔知忌讳,干冒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臣谨对。’臣字用小号字写于旁。本朝皇帝一再强调,策文不拘成格,不以书法为主,主要以对策内容分析全面,论理得当为录取依据。因此,策文最能反映考生的水平,一个士子是否有经天纬地、经济天下之才能,主要看他的策文来判断。”
    雏玉说得吕风台直点头。末了说道:
    “真奇女子也。”
    吕风台正好有一子,小雏玉五岁,他想与郝家结成亲家,但郝家还在犹豫,因为郝云士夫妇必须征得小女的同意。
    自吕风台考过雏玉后,雏玉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新科进士不找豆蔻年华的妙龄女郎,反而纷纷拜托媒婆到郝云士家求婚。
    郝云士夫妇面对这种局面,喜不自胜,但又增添了许多顾虑,尤其害怕得罪了这些新科进士。
    但雏玉自有办法。
    虽然这些新科进士都是过五关斩六将,一步步地考过来的,但雏玉还是不相信他们的才干,她有自己的一套考题,结果,大多数士子经受住了朝廷的科举考试,却败倒在一个女子的手下。
    雏玉选婿不看对方是否进士,也不论对方的门第,只看对方的德才。
    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少不了一位相夫教子的贤内助。
    最后有两位公子很得雏玉的喜欢。
    一位是沈碧城侍讲的公子,浙江归安县人,正在国子监读书,用钱捐了个中书的职衔。
    另一位恰好是吕风台给谏的公子,刚刚考取了秀才。
    沈碧城和吕风台都是郝云士的至交好友。两位公子也都一表人才。拒绝谁,答应谁,左右为难,只好让雏玉自作主张。
    雏玉向媒人说明,取公子新作各一二篇,让她自己选择。
    雏玉先看了沈公子的文稿,认为沈公子书法摹仿欧阳询的,只是有几分形似,还没有修炼到家,就文章的内容看,倒还文成法立,意到笔随,但缺少英雄之气,并非贤达之才。于是写了几句批语,赞扬勉励了几句。
    等打开吕公子的卷幅,一手褚遂良的楷法,维妙维肖,难辨真假,真是清华朗润,冠绝群伦。这已使雏玉小姐三分动心,喜不自胜了。
    待读完三篇策文,雏玉小姐更觉得有石破天惊,云垂海立之势,同时,又有经邦济世之才,字里行间洋溢着雄才大略。
    雏玉觉得吕公子大才大德,日后必定飞黄腾达,绝非等闲之辈。
    雏玉在卷尾批了几行字:
    “精神饱满,气象万千。以冠世之才华,怀天下之轨范。譬诸俊雕盘漠,神马行空。以此投石,何患不破壁飞去。书法婀娜刚健,机抒一家。若遇知音,当魁多士。英年得此,绝非易才。”
    郝云士看了后,笑道:
    “仙人第一,果然许了状元,还应当把生辰八字算一番。”
    吕家知道婚事有了希望,便赶紧把儿子的生辰年月,写到帖子上,送给了云士。
    云士一查,赶快跑到妇人那里,兴冲冲地说道:
    “这吕公子果真不是平庸之辈,从生辰八字上看,吕公子日后必定大福大贵,就连他的父亲吕风台给谏,将来也要官居一品。”
    正说话间,雏玉轻盈地飘然而至,看到父母高兴的神色,不知道什么缘故,就问道:
    “娘亲为啥这般高兴啊?”
    “我的好女儿,你有喜事了,吕公子日后必定清贵,这真是我女儿的福份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