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处世之道

第74章


和孝公主看到后很生气,立刻责备他说:“汝年已逾冠,尚作痴童戏耶?”丰绅殷德见公主生气,赶忙跪下求饶,以求得公主谅解。总之,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婚后还是比较和睦的,两人关系也还不错。这从和珅受审期间和孝公主几次进宫找嘉庆恳求施恩,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和珅事败之后,和家的一切事务几乎全靠和孝公主来支撑。丰绅殷德体弱多病,对家务不大关心。由于和孝公主的地位和品德,一直受到嘉庆和道光的关心与照顾,恩礼有加,待遇优渥。和珅被抄家后,其宅第、花园及在热河的寓所均留了一半给和孝公主。一直到丰绅殷德死后,和孝公主因经济拮据,无力修葺、经营海淀的淑春园,才于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九月上交给内务府管理。不久和孝公主又按清制迁居到公主府。
    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五月,嘉庆在丰绅殷德死后不久,便命令内务府大臣派人在新立屯地方为和孝公主修建园寝。
    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五月,嘉庆得知和孝公主家中由于闲杂人多,开支见绌,特赏赐白银6000两,并准许她利用这笔钱放债收息,以补开支。为此,他曾令大臣英和主管该事。英和办理此事后曾给皇上写了一道奏折,详细谈到了办理此事的过程:“奴才英和谨奏为请旨事,前蒙恩赏给和孝固伦公主银六千两以佐用度,自应遵旨生息,妥为筹划。奴才再四思维,拟将此项银六千两全数发送长芦盐政,按一分生息,遇闰增加,每年所得利银以五月、腊月两次解交内务府广储司,由司拨给公主府为费用之资,较之置地之虞,如蒙谕允,俟命下之日,即知长芦盐政,委员领龋为此谨奏请旨等因,于嘉庆十九年五月初七日,具奏奉旨。”四嘉庆立即照准。
    嘉庆去世后,其次子绵宁奉遗诏即位,改“绵宁”为“旻宁”,是为道光皇帝。道光一即位,就想到了他的这位皇姑。并于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四月二十五日亲下谕旨,将原来和珅被抄的名叫“恒升当”的当铺赏还给和孝公主。
    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又下谕旨,把“从前查抄西直门外白石桥入官地六顷余亩,附近伊家祖坟,著加恩赏还和孝公主作为祭田”。
    就这样,和家在和孝公主的庇护下得以久居北京,世代相传。
老狐狸修身齐家术之三:“营造属于自己的避风港、安乐窝”
    ——老狐狸们不遗余力地在社会上打拼,不惜弄得遍体鳞伤,最终目的还不是为自己赢得一个“安乐窝”?这是动物的天性,自然也是老狐狸的天性。
    和珅为官20余年,在此期间,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及各种敛财术,捞取了巨额的金钱和财富,成为当时全国的首富。他不但家大业大,而且是皇亲国戚,贵盛无比,几乎没人敢惹他。正如当时来华的朝鲜使臣所说:和珅家“豪奢富丽,拟于皇室,有口皆言,举世侧目”。
    至于和珅的日常生活,人们常常认为他“赋性吝啬”,惜金如命。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作为老狐狸,这是和珅拿来对付别人的,如对付属下、家奴等人则是能省就省,不肯轻易多花一文钱。然而他自己和他的家里人却挥金如土、骄奢淫逸,毫不吝惜。他家每日灯红酒绿,花天酒地,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
修身齐家实案:为自家敛财,毫厘不放
    老狐狸和珅头脑灵活,聪明干练,办事机警,还表现在他敛财有术,生财有道。在20多年内,他为自己的家庭积累起巨额财富,应该说是与他善于理财和敛财分不开的。
    和珅敛财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窃龋和珅一手独揽了政府和皇家财政的主管权。他利用乾隆的信任和重用,拼命地向地方官吏和富商大贾要钱,当然这沉重的负担最后还是要转嫁到广大人民头上。他在经济方面采劝变更”成例的措施,主要是为了增加皇上个人的收入,同时也是为了他自己从中更方便地窃龋二是纳贿。和珅经常利用职权,任用私人,把一些有实权、好捞钱的差使分给他的党羽和亲信,然后再让他们以各种名义,采用不同形式报效自己,有时一次就纳贿几万或几十万两。例如,肃亲王永锡为了能承袭其叔之王位,竟把自己坐落在前门外的两座商业用铺面房拱手给了和珅。三是营私。和珅在给皇上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对自己的财富积累也是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到处捞钱,变尽方法攫取社会财富和吮吸百姓的膏血。他平日不仅注意开源,同时也十分注意节流。除了他的妻子儿女等少数人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外,他对家中使女、奴仆和一般佣人却十分苛刻,有的人每天只给少量稀粥,根本不让吃饱。他家进出的银两,除了委派少数管家负责外,有时他还亲自称量、过目。他家的账本与现金分开保管。其中保管账本的专门有四个不识字的使女,每年由专人核对一次。《啸亭杂录》中曾作了如下记载:“和相则赋性吝啬,出入金银,无不持筹握算,亲为称兑。宅中支费,皆由下官承办,不发私财,其家姬妾虽多,皆无赏给,日飨薄粥而已。”这里还可以看出和珅治家的办法,他家的各项支出,也多不用他的“私财”,而“由下官承办”。其次,他家一切劳务工作,也是尽量找不用花钱的人来承担,仅步军统领衙门在他家服役的官兵,有时竟达千人以上。
    和珅敛财的办法多,路子广,在整个清朝官吏中也是少有的。他不但疯狂掠夺、占有大量土地,收取高额地租;而且还在京内外购置大量房屋,出租收取高额房租;他还放高利贷,收取高额利息。同时他也从事工商业活动,经营范围非常广泛,只要能赚钱,他几乎什么都干。他家开当铺、钱铺(银号)、印局、账局、药铺、瓷器铺、古玩铺、弓箭铺、柜箱铺、粮食店和酒店、杠房,并在京西门头沟一带开办煤窑等。此外,他家还拥有80辆大马车,长年从事运输业。因身份和地位的原因,他往往并不一定亲自出面经营,而是身居幕后进行操纵,成为后台老板,出面办事的往往是他的管家和长随,如刘全、呼什图和马八十三等人。再有,和珅还利用他家的婚丧嫁娶之事,索取他人财物。下面谈一谈和珅的敛财方法:
    (1)兼并土地、收取高额地税是和珅家的重要财源。和珅拥有大量土地,世传他家有地“八千顷”(即80万亩)。因在官书中没有记载准确数字,所以很难确定这个数字是否准确。据清朝有关档案记载,和珅家拥有“取租地共一千二百六十六顷零”。两者相差比较悬殊,但档案中记载的仅是“取租地”,如果加上和珅的庄园(旗庄)和他家的非出租土地,肯定不止这些。
    和珅家土地虽遍布各地,区域很广,但主要集中在直隶(今河北省)、热河、奉天(今辽宁)以及京津地区。北京南部以保定为中心,包括清苑、易县、定县、完县、雄县、容城、定兴和安肃等;北京东部以天津为中心,包括宝坻、任邱、静海县、文安县、蓟州、清河、大成、霸州等;北京地区主要包括大兴、宛平、通州、昌平、顺义和平谷等。此外,在承德附近的墙子路、古北口等,另外在东北奉天的锦州地区也有一些土地。例如,他在安肃等县有土地72项,共有土地766顷70亩7分1厘,共值价银118065、12两,价钱3800吊,每年取租银2546两,取租钱26916吊728文;他在蓟州地方有地19项,按契载共地117顷63亩7分3厘,共值价银28922、4两,每年共取租钱3519吊;古北口等处有地3项,按契载共地382顷,共值价银6850两,每年共取租银952、4两。这三个地区的土地加在一起,共计有94项,1266顷35亩4分4厘,共值价银153837、52两,价钱3800吊,每年共取租银3498、4两,取租钱30435吊728文。
    和珅的土地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
    首先是皇帝的赏赐。乾隆对和珅十分垂青,宠遇有加,赏赐土地事是常有的。例如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乾隆在和孝公主下嫁时就赏给了他家大量土地。
    其次是典买。应当指出,和珅最感兴趣的是金钱,也就是说他想尽量多储存金银等硬通货。这是因为,乾隆时期,由于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轻,再加上农民抗租、抗粮的斗争不断发生,这样就使得许多地主对经营土地失去了兴趣,甚至有的人索性把土地出让给别人。和珅在这种情况下,看到地价便宜,又便于收租,也就不时买入一些土地。他除了用自己的名义购买土地外,也常以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和侄儿丰绅宜绵的名义购买土地。他常在别人有困难、急需用钱时,乘人之危,以低价典买土地。他平日贪婪成性,六亲不认,不管是谁家土地他都兼并,不管是他岳祖父英廉的土地,还是他舅父或表兄弟的土地,他是能吞并就吞并,绝不轻易放过。从现在保存的清朝档案中得知,乾隆末年,和珅收买了清苑县王君贤、宝坻玉福、任邱玉全的土地与吉庆在北京西直门外白塔庵、耿杓在清苑县、广善在宛平县的土地、隆善在易州的土地、英林佐领下誊录官柏英在保定府容城县的土地、已故富明阿遗孀陶氏在蓟州的土地、音德赫与保福在定州清风店的土地、绵鉴在易州的土地、延礼在完县、雄县的土地、阿齐兰佐领下护军八十六在宝坻县的土地、德林在霸州的土地、常四在定兴县的土地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