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零点时刻

第44章


“5·12”大地震发生时,甘肃是除四川之外灾情最重的省份,地震过后,甘肃陇南地区涌现出了一批抗震英雄,由抗震英雄来完成兰州圣火第一棒的传递,很有意义。
我稍微喘了口气,道:“我能理解,完全理解。我传第几棒?”电话那头顿了两三秒,局长的声音再次响起:“最后决定,由你传最后一棒。”最后一棒意味着圣火盆将由我点燃,这不是更好吗!我兴奋得不能自已:“太好了!那我什么时候回去?”局长道:“如果你没什么大事,我们希望你尽早回来。火炬进入甘肃的第一站是敦煌,那里有个交接起跑仪式。反正你也得回来传递火炬,不如提早两天,先到敦煌帮我们把起跑仪式张罗一下。”我心里乐坏了,连说没问题。
说到传递奥运圣火这件事,我要特别感谢甘肃奥组委和甘肃省体育局。当时全国各地上报奥运火炬手名单时,有些地方向我发来了邀请函,但我觉得到哪儿当火炬手都不如在自己家乡,于是就给甘肃省体育局副局长石生泰打了一个电话,主动请缨。局长听完就说:“这个事我们知道了。朱军,你能回来传递火炬,对家乡来说当然是件好事儿。你等我们的消息吧。”好消息很快就传来了,甘肃奥组委和体育局把我定为兰州的第一棒火炬手。无论是第一棒还是最后一棒,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我一定会不辱使命,完成奥运圣火的传递。
当圣火穿越河西走廊,进入甘肃的第一站——敦煌那天,出现了一件奇异的事。当时晴空万里,敦煌火炬起跑仪式正进行中,忽然间一朵白云不知从哪里飘过来,在敦煌莫高窟的九层楼阁上空徘徊。那朵云彩的形状非常像奥运火炬上的祥云,漂亮极了。再仔细一看,我发现那朵祥云是由两个面对面的飞天女神的形状组成的,而且有鼻子有眼,有头有身体,拖着长长的飘带,裙摆随着云卷云舒摇曳得迤逦多姿。这鬼斧神工的造物主,在这个时刻,在这个地方,抟出这样令人惊叹的艺术品,简直太神了!当时我特别后悔手上没拿照相机,想让摄像师拍下来,但前面有个人正对着镜头讲话,我没好意思打断,一直等他讲完,我赶紧一指天上:“看,祥云显瑞!”可惜等镜头摇上天的时候,云已经有些散了。此情此景,让人感慨良多,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等待着2008年8月8日那个大日子,然而在百年圆梦之前我们却先经历了雪灾、地震等各种百年一遇的灾祸,真是好事多磨。但是这一切没有吓退中国人,大家万众一心,终于跨过了那几道坎。也许是多难兴邦,也许是我们的精神和信念感动了天地,祥云显瑞,真是个好兆头!
敦煌圣火传递仪式结束后,我就赶回了兰州,为传递圣火最后一棒做准备。看到家中最小的兄弟有幸参与这么重大的活动,全家都很高兴,大家相约第二天到现场给我加油助威。最后一棒安排在了7月7日中午,这天早晨9点多钟,我就换上火炬手的服装,一家人兴冲冲出了门,赶往火炬交接点。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火炬传递的路线围绕着母亲河两岸展开,几乎就是一条“黄河风情线”:从“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开始,沿黄河南岸向西,经银滩大桥转道黄河北岸,在北岸向东传递一段距离后,圣火穿过黄河大桥,再次回到黄河南岸,继续东传,直到河畔的水车博览园。
市政府在南岸滨河路上建了一条长达十里的景观带,景致优美,我和梅梅谈恋爱那会儿经常来此散步。小时候我家就住在水车博览园附近。早先这里有两架大水车,人们把黄河的水车上来浇灌周围的菜地。“文革”期间水车曾被拆毁过,后来又作为一个景观标志恢复了,还建成了现在这个向市民开放的街心公园。当我得知火炬传递路线的时候,心里又一顿感慨:好家伙!这回可实实在在是在自己家门口迎接奥运圣火!一路上全是我成长的记忆和足迹。
甘肃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已经在交接点布机器做准备工作了。摄像、导演都是曾经和我共事过的好兄弟,主持人更熟,是我在兰战歌舞团的相声搭档陈立伟。大家都按捺不住激动,隔得老远就打起了招呼。
跑道两侧挤满了热情似火的市民,大家都急切地盼着火炬的到来。中午11点30分,第295棒火炬手擎着火炬刚出现在水车园,大家就高声喊道:“来了,来了,火炬来了!火炬来了!”
当我和第295棒火炬手在黄河边的水车博览园交接完毕后,我们将各自手中的火炬摆成“V”字造型,并击掌致意。随后我高举着熊熊燃烧的祥云火炬,步履轻快地踏上了兰州最后一棒的征程。
我接过了最后一棒,高高地擎着奥运圣火,时不时向道路两边的父老乡亲挥手。背倚摩天轮似的巨型水车,听着水车提灌的声音,我的情绪越来越高昂,步子也迈得越来越大,以至于跟镜头的摄像朋友一个劲儿让我慢一点、慢一点,他扛着摄像机,简直快赶不上我的步伐了。在圣火传递的过程中,随处可见人们打出“弘扬奥运精神,支持抗震救灾”“携手相传圣火,同心共建家园”等标语。奥组委还在起跑点、沿途和回收现场设立了多个抗震救灾的募捐点,以发动社会支持灾区,这是圣火传递过程中的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线,也是最为彰显奥运人文精神的动人一笔。
奥运圣火在兰州传递的总路程大约27公里,平均每个火炬手跑100米左右,我因为是最后一棒,一口气跑了二三百米,可当我抵达终点时,还有些意犹未尽。梅梅抱着毛头,和姐姐们站在终点朝我挥手致意。我虔诚地用双手举起火炬,深深地献上一个吻,随后将火炬伸向圣火盆。11时45分,奥运圣火盆点燃了,黄河两岸的奥运激情也点燃了,在场所有人都热烈地鼓掌欢呼起来。
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那一瞬间,一股自豪的暖流突然袭击了我。感谢家乡的父老乡亲,感谢奥组委,把甘肃圣火传递最后一棒这样一个殊荣交给了我。诚如我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点燃圣火盆的一瞬间,我们也点燃了激情,点燃了梦想,点燃了陇原儿女对北京奥运会深切的祝福和期盼!”
这样的时刻,这辈子估计就这一回了
大事发生,我在现场!这是许多媒体同行引以为傲或不断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作为综艺节目的主持人,我也有幸亲历过许多重要时刻的重大仪式现场,当了多次“坐在第一排的观众”。
从北京申奥成功那天开始,我几乎全程参与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活动。奥运会会徽的发布、火炬的传递点燃和奥运会开幕式并称为奥运会运动当中的三件大事。幸运的是,这三件大事一件不落,竟然全都让我赶上了。
2003年8月3日晚上8点30分,中华世纪坛前,一辆流光溢彩的敞篷双层观光大巴启动了。这不是一辆普通的大巴,这辆车将载着神秘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从中华世纪坛一路走到举行会徽发布仪式的天坛;同时,这辆大巴也是国内第一间移动直播室,在这个晚上,中国首次实现了长距离的移动直播,这辆车书写着中国电视史的一个崭新篇章。而登上这个移动直播室的第一批旅客,就是我和周涛。
我们的身份比较复杂,在这辆移动直播车上,同时扮演着乘客、报站员、导游三重角色。社会各界的代表,比如文化学者、公共汽车售票员、奥组委官员、小学生等也都陆续上了车,一路上我们要和他们进行互动,并全程报道奥运会会徽的运送过程。前一天晚上,我和周涛冒雨彩排了一遍,当时信号设置、时长、路程都控制得非常准确。但到正式直播的时候,我手心里还是捏了一把汗,毕竟这套长距离移动直播设备是首次投入实战,我们不想出现任何差池。
在观光车的顶层,摆着一张茶几,一只大方锦缎盒子已被端端正正地放在上面,我知道,那个神秘的东西此刻一定安静地躺在盒子里。压抑着揭开盒子看一眼的冲动,我和周涛一边一个挨着茶几坐下,面对镜头开始给全世界观众介绍北京的街景。
站在敞篷大巴上,以另一个视角俯瞰长安街,现代北京最繁华最亮丽的一条街景几乎尽收眼底。那天的长安街显得与以往不同,璀璨亮丽的夜空极富魅力,尽显国际大都市的开放和大气。我忍不住感慨,这真是我生活和工作的城市吗?那一刻,想到自己作为这个城市的一份子,也参与建设了这个繁华的城市,为它添加了一抹亮色,我顿感自豪。
一路上,那只锦盒离我不到50公分,但它依然是一个遥远而巨大的谜团,不停地撩拨着我的好奇心。采访奥组委官员时,我忍不住对他说:“我真想打开看一眼。”他微微一笑:“不光你,可能现在所有人都想打开看一眼,但那是不可能的。只有等到30分钟以后,到了天坛现场才会隆重发布。”我问:“奥运会会徽真的在这里头吗?”他肯定地点点头:“确实在这里。”他告诉我们,本届奥运会会徽是从1985件国内外参选作品中甄选出来的,经历了准备、竞赛、评选、修改、审批通过和公布6个阶段,足足历时1年4个月。
一听会徽出炉的道路如此漫长而曲折,我更不死心了,故意套他的话:“这个会徽为什么好?能否告诉我它好在哪里?”他显然是有备而来,回答得滴水不漏:“告诉你好在哪里的话,答案就揭晓了,我没有这个权力,我是签了保密责任书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