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史揭密:那时唐朝

第8章


  第一次手握重兵,就是一个字:爽!执掌兵权,这对于以后唐朝的建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千古的真理。
  当时,李渊的大舅子窦抗,被人洗了脑,极力鼓动李渊反隋:哎,亲爱的老哥啊,你有兵有权,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李渊依旧笑而不答,只是在心里说:小子,不是不反,时候未到啊。窦抗实在不懂味,还喋喋不休的像个长嘴女人,遭到李渊的严厉训斥:少来胡言乱语,你是想引火烧身吗?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这边,杨玄感太性急了,急吼吼的只想着早点打进洛阳去做皇帝。他的谋士李密,冥思苦想,献了上中下三策,也就是三个鬼主意。
  上策是直取蓟城,也就是今天北京的西南部,目的是:卡断杨广亲征高丽的退路,杨广没有粮草,高丽又在后边像老虎一样狂追,前后夹击,不出一个月,便可不战而胜。
  中策是学习装甲部队,率军一路疾驰,一路急行军,也不攻城,直接打下西京长安,再大做广告,招聘关中的豪杰,抚慰关中的百姓,然后利用有利地形,据险而守。这么一来,杨广没了首都,就没了根本,根本一亡,自然折腾不了几天便会垮台。
  下策是袭取东都洛阳,但有个风险,如果久攻不下,遭到杨广的围攻,那就凶险莫测了。
  李密分析得头头是道,无奈杨玄感平时吃得太好,肥肉吃多了,脑子进了油,竟然说:“你一介书生,懂个屁?你的下策,恰好就是俺的上策。”
  于是,我们天真的杨玄感,率军渡河,直取东都洛阳。
  怎么隋朝有两个都城呢,这在中国古代,多设一个陪都,也不稀奇。其实,现在世界上还有少数国家,也是设立两个首都,一个政治都,一个经济都,比如荷兰和南非。
  杨玄感与隋军在洛阳城北的白司马坂,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恶战。杨玄感的义军运气好,竟然五战五捷,杨玄感也来了劲,乘胜追击,在上春门屯兵安营。
  杨玄感好不兴奋,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讲:本人社会地位是上柱国,积累的家财数以巨万计,银行里的钱都起霉了,对于富贵,早已无求,如今冒着灭族的风险,只是要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啊!
  台下掌声雷动,大家都很兴奋,父老乡亲们,争先献上牛酒,好酒好肉款待子弟兵,每天报名参军的,都有上千人,不亚于超女海选。杨玄感还开仓济贫,一时间,颇得人心,老杨搂着美女,喝着美酒,只等着打进洛阳去做皇帝。
  不想此时的杨广,已调集大批军队,大大方方地来要他脑袋了。
  刑部尚书,也就是司法和公安部长卫文昇,还有宇文述与屈突通的前锋部队,形成三只铁拳,毫不留情地砸向杨玄感。杨玄感的部队本来就不齐心,武器装备又不精良,有的还是些骗吃骗喝的乌合之众,没有统一的信念和目标,哪能抵挡得住?
  杨玄感被迫于7月12日夜,狼狈不堪地撤离洛阳,准备向西攻取长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李密之前劝说杨玄感,反倒被猜疑,只好无奈地对自己亲信说:“这小子啊,喜欢谋反,却不打算取胜,我们迟早都是人家的小羊羔。”
  不幸言中!
  杨玄感打定主意,直取长安,中途却又改变计划,因为在半路上,老杨被弘农太守杨智积骂得涨红了脖子,“脖”然大怒,猛攻弘农宫。不想打了三天,不知是城墙太厚,还是杨玄感军没吃饭,就是打不下来,只好罢手,往西而去。然而,兵贵神速,你不动,别人在动,你慢半拍,就只有落败的份儿了。
  杨广的组合拳,终于奏效,除了三只铁拳外,征高丽的来护儿水军,也像海军陆战队一样,登陆打到了洛阳。四路大军,死死地黏住杨玄感,如同四只饿狼,咬住杨玄感这头早已伤痕累累的野牛。
  杨玄感一日三败,连玩女人都没什么意思了。
   
                  
十分天下,九为盗贼
  战旗迎风飘扬,空旷四野,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血腥味。
  双方在董杜原列阵,来了一场大PK,杨玄感又是大败,仅带十余骑灰溜溜地逃走了。
  四面被围,哪里去?
  追兵追上杨玄感,只剩下他和弟弟杨积善了,两人形同乞丐,与我们现在在街上碰到讨钱的叫花子,好不到哪里去。杨玄感自知不能幸免,便对杨积善说:“老弟啊,老哥实在不想受别人的侮辱,你就杀了俺吧。”
  闹到求别人杀自己的地步,世上少有。杨积善含泪抽刀,杀了哥哥杨玄感,又举刀自刎,可能是不想死,对自己下不得手,杨积善没死成,被追兵逮住,连同杨玄感的尸体一起,装进囚笼,押解回东都洛阳。
  此时,杨广已回到洛阳,疯狂的报复开始了。
  杨广将杨玄感的尸首处以车裂之刑,也就是五马分尸,并将碎尸暴晒三天,然后剁碎焚烧,烧成灰后,又一阵风,把骨灰吹跑了。杨积善也未能幸免,被一刀砍死,焚而扬之,自己的家族,还被改姓“枭氏”。枭是古时候一种食母的恶鸟,这么个姓,简直是十恶不赦——哎,杨广也够毒的,焚骨扬灰,还要永远搞臭别人。
  杨广杀红了眼,认为杨玄感起兵,不是自己的失误所致,反倒认为,是天下的人太多了,多则聚集为盗,所以要制止叛乱,只有采取严刑镇压,如果不多杀人,无以惩后。杨广以前规定:凡有反的,罪无轻重,不待闻奏,皆斩。杨玄感起事后,杨广又下达了诛九族的诏令。
  御史大夫裴蕴,名字虽好,却是个包藏祸心的家伙,领了杨广的圣旨,便大开杀戒,把参与反叛,但已经放下武器表示归顺的3万人,全部一股脑地给杀了,并且一概抄家,另有6000多人被流放。凡领了杨玄感开仓发米的百姓,也一律被活埋。
  据说,当时有个叫于士澄的官吏,一次抓了2000多人,其中反叛的竟然只有5个,于士澄还是下令将这些人全部杀掉,一个不留。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杨广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政策,使得隋朝的政治日益腐败,加之以他为首的统治集团,实行暴政,贪污受贿,以满足私欲。看来,隋朝离死不远了。
  满朝都是人人恨得咬牙切齿的贪官污吏,隋朝还能有救吗?杨广一意孤行,胡作非为,不断激发社会矛盾,自然引发人民的拼死反抗。疯狂的屠杀政策,不能扑灭熊熊的反隋烈火,相反,更是火上浇油。
  早在公元611年,山东邹平的铁匠王薄,就在长白山首先发难,举起反隋大旗。他自称“知世郎”,亲自作词作曲,自编自唱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来激励士气,歌词是: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锦背裆。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自此以后,义旗一举,天下响应,迅速形成席卷全国的农民大起义。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没具体去做调查统计,总之一句话:不计其数。
  时人惊呼:“十分天下,九为盗贼!”你看到了什么地步,十人当中,便有九人造反,虽然是夸张的说法,但也可见一斑。
   
                  
杀尽天下姓李之人
  杨广在东都,更是烦闷,自认为要干一番惊天伟业,可不想闹出这么个结果来。哎,种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啊!当年即位时,杨广给自己定的年号是“大业”,不想他做的事,都是些割肉啖腹的混账事——割肉啖腹,就是说割自己的肉来填饱肚子,自己吃饱了,命却没有了。
  杨广死要面子,认为自己无所不能。靠,这些“盗贼”,还不是一群小混混,有什么好怕的?一旦派兵围剿,便可各个击破,一一摆平。
  在他心里,只担心一件事,那担心什么事呢?
  杨广担心的是手握重兵的朝廷将领和有一定势力的官员。我靠,杨玄感一月之内,就能号召10万人来造反,还不是仗着有权有势?
  杨广在大业九年、十年,接连杀了手下大将鱼俱罗、董纯、吐万绪等人。此时,社会上谣言四起——“桃李子,有天下”“杨氏灭,李氏兴”,更是成了流行歌曲,到处传唱。有方士安伽陀,是个熬熬仙丹、做做假药忽悠人的道士,他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坏主意,劝杨广杀尽天下姓李的人。杨广虽然没有采纳,但对于姓李的人,已是疑神疑鬼。
  终于动手了!
  因为李浑应了“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杨广便指使宇文述诬告他谋反,杀了李浑家族32口,其余全部流放岭南,弄得人人自危。
  杨玄感的起兵,意味着杨广统治集团内部的大分裂,而李浑又是关陇大贵族,杀了李浑,也预示着杨广与关陇贵族集团开始决裂。
  杨广这些天神经质,脑子里尽是这些东东,自然又想起自己的表哥李渊来——哼,他小子相貌奇异,听说在弘化郡,搞得有声有色,颇有政绩,深得部下拥戴。可是,表哥也是关陇望族,掌握十三郡兵马,又名应图谶,是有些危险滴。来人啊,诏令弘化留守李渊,速来见朕!
  李渊正在为自己没有去搅杨玄感这趟浑水而暗自高兴,不想在这个“白色恐怖”的时候,却有圣旨来召他与杨广碰碰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