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压力生活

第2章


那天同学
聚会,大家建议萧雅去看心理医生。从心理医生那里,萧雅知道了自己反复洗手是
强迫性神经症的一种(简称强迫症),一般多发于青少年时期,应该进行心理治疗。 
    萧雅记得上初三的时候,教学楼外有一片白桦林,有一段时间,只要一看见窗
外的白桦林,她就忍不住去数那小树林有多少棵树,心里明明知道这样做没用,可
就是没完没了地数了一遍又一遍。当时觉得很令人痛苦也很奇怪,没太在意,不知
道什么时候,这种表现消失了。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其他现象:见到一个汉字就数
它的比划数,然后再除以3 ,看能否整除、余数是多少;出门时反复检查门是否已
经锁上,一出家门就觉得门没锁,一定要返回去看看
    心里才踏实,心里明知道这样没必要,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其实,像萧雅这样被强迫症困扰的人很多,几乎所有的神经症患者,都有着某
种程度不一的强迫症状。据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统计,在美国就有700 多万强迫症患
者。
    蝴蝶的童年不说话
    罹患强迫症的人大都在童年时就有所征兆。据统计,有30% 的病人在年幼时就
出现神经质的症状,如恐惧、过度敏感、焦虑、咬指甲、尿床、头痛等。
    几乎有50% 以上的病人在发病前一年内有着诱发因素,亲朋的突然去世;感情
的不幸;过度劳累或乏味可陈的日常工作;怀孕;外科手术等。
    强迫症病人开始发病时,症状一般都比较轻微,觉的是恐惧、忧虑,或是胸腹
疼痛,而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被忽视而任期发展的,等到经过了一段时间,病情恶
化了,才想起要求助医生,这时的症状主要是忧郁、恐惧、焦虑、严重的强迫行为
极度的焦灼不安,甚至完全丧失社会功能。
    遭到强迫症袭击的人们常常会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恐慌,他们是关在茧中的蝴
蝶,虽然有翅膀,但还会飞,虽然知道这是错的,但挣脱不了,虽然想表达,但找
不到声音,只有一遍接着一遍,把自己的生活装进一个索然无味的套子里。
    我的世界在套子里
mpanel(1);
    强迫症似乎很随意地就在生活中出现了,它让你觉得在重复之后的一切都显得
如此安全和令人放心,它也让生活一个封闭而固定的茧。
    强迫症最普通的表现就是观念上的强迫、意向上的强迫和行为上的强迫,其共
同点是具有强迫性、重复性、刻板性和仪式性。脑海里反复出现不愉快、失败的过
去;或是上楼要不自觉地数楼梯的阶数,走路数步子,这些在常人看来有些荒诞,
甚至边患者本身也觉得无聊的事情,导致强迫症一族整日情绪紧张、烦恼、焦虑不
安,甚至头昏眼花、失眠、记忆力下降,身体衰竭。
    强迫症的患症人群没有什么年龄上的限制,但一般会集中在22岁~40 岁之间。
除非有良好的治疗方式,否则症状很难得到改善。
    工作压力是强迫症的催化剂
    美国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约5%~7%的强迫症患者的父母也患有强迫症。另
外,由于人格特征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而人格特征又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一定
作用,故也表明强迫症与遗传有关。临床观察到,约2/3 的强迫症患者在病前即存
在有强迫性人格。
    专家认为,患强迫症的人在童年和成长期都受到较严格的教育,有较严厉的父
母,遭受严格束缚是此病症发生的肥沃土壤。张耘就是这方面的典型,父母是老三
届,没能上大学,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张耘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很聪明,
父母对她的期望最大,要求也最高。她在与我的交谈中还回忆到,妈妈每天下午用
电话检查她是否按时到家了,有时晚了10分钟就要受到父母严格的盘问。
    工作压力增大、感情受挫、意外事故、家庭生活不和睦等社会因素可使人长期
紧张不安,同时又具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容易诱发强迫症的出现,症状的内容与患
者面临的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创伤的内容有直接的联系。
    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和过度焦虑有关。通常患者深感焦虑,主观上力图和强迫
思维、行为对抗,结果却愈演愈烈。强迫行为旨在减轻焦虑和不适,但焦虑减轻导
致强迫被强化。为了防止发生强迫想法和焦虑, 患者常有回避行为, 但回避行为阻
止了对焦虑想法的暴露, 从而加深了焦虑,形成恶性循环,强迫症状越来越严重。
    背景资料一:强迫症的表现
    ◆  强迫症在行为方式上的表现:反复洗手、反复检查是否关煤气、  反复检
查门锁、反复点数目或整理物品等。 
    ◆  强迫症在思维方式上的表现:一种或几种怪诞的念头反复出现在脑子里,
令人感到不愉快,但不能摆脱。比如“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
“为什么鱼在水里游?”;有的人见到自己丈夫就有一种想杀了他的念头,尽管她
和丈夫的关系很好;有的人见到男性就想到性行为、就想看他的阴部,明知道不对
头,可就是禁不住这么想。 
    ◆  强迫症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当事人虽然竭力克制这种念头或动作,却无法
抵制、无法摆脱,非常痛苦。 
    背景资料二:强迫症最中意人群:(01/04/P37 )
    1 .  事业成功,备受瞩目,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2 .  受过良好的教育,理发思维能力强,清晰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3 .  自小受过严格的家教,被冠以完美的典范。 
    背景资料三:强迫症特别症候:(01/04/P37 )
    强迫症具有可传染性,如果你身边的朋友有了初期的强迫症行为,你也有可能
会被他影响,强迫证最初的发病征兆一般都显露在25岁之前。如果你有了以下这些
行为与动机,建议你立刻咨询心理医生。
    1 .  明知某些行为属于无意义的行为,但仍克制不住不去做。 
    2 .  不得不强迫自己去想、去做某些事情,否则会觉得不安、焦虑、甚至恐
惧。 
    3 .  强迫症的行为发生时有表面上的快乐,甚至感觉心理上的压力得到了减
轻,但过后  却觉得自责。 
    4 .  正常的生活已经受到了强迫行为的干扰。 
                       压力的十大罪状之二:焦虑症
    心理专家说:焦虑,是你的心理得了一次重感冒
    英琦在外企任行政主管,近来她常感到心情很灰,凡事都令她不快,睡不好觉,
吃不下饭,工作打不起精神,心慌气短,浑身无力,严重时双手发抖,出汗,心中
充满了恐惧感。在医院做了多项检查,什么病也没有,经过心理诊所的测查,确诊
是焦虑症。
    多数情况下,焦虑的出现是正常的,只是有些人对焦虑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使得焦虑持续存在,这就会对自己造成危害。身体感受、心理反应、特殊行为以及
社会环境都可引发焦虑,有时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统计,焦虑症患者在
人群中所占比例已达25% ―30% 。
    来源于身体的焦虑――自己吓唬自己
    焦虑的身体反应可以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本来,担忧、害怕或恐慌的感受是正常的,但当这种感受被曲解或过度强调时,
就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紧张状态焦虑。焦虑发作时,正常的生理反应会被误解,如
“胸痛→以为是心脏病发作”;“呼吸困难→以为是窒息”;“头晕目眩→晕倒,
我可能得了中风!”除此以外,焦虑的反应可能简单地表现为“我应付不了!”要
知道,做出这些吓人的结论会明显增加你的痛苦。
    即使你意识到肌肉的疼痛不适和呼吸困难是一种正常反映,然而,当你过度体
验到身体反应的不适,或对这种反应产生恐慌时,就会引起对焦虑症状的一种害怕
感,即对害怕的一种害怕。
    焦虑的身体反应也能以其他方式造成心理问题的持续存在。发抖、出汗、恶心
和说话结巴,当你过分关注自己的这些身体症状时,极易削弱自信心,加重对自身
行为的担心,这反过来又加重了这些身体症状。
    来源于心理的焦虑――错误的思维观念
    当害怕加重时,心理和情绪过程会更加强烈,并会出现紊乱。过分夸大危险或
过低估计自己的应付能力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英琦就是过分夸大工作的压力、
低估自己的潜力,引起过度紧张感,产生不必要的焦虑。
    这种极端不合理的观念会加重一个人的痛苦感,换言之,会促使心理紊乱不到
显而易见的地方,从而陷入一种歪曲的负性思维中。
    1 大难临头
    这是预期到非常可怕、灾难性的后果即将发生的一种想法。一个人总是臆断事
情的发生将是糟糕至极时,会导致个体陷入痛苦的情绪体验之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