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压力生活

第3章


    朱莉曾患有严重的焦虑症,在办公室里,同事不经意的一个皱眉会让她认定是
对自己的一种憎恨或不满,“一定是我得罪了她。”一次出公差,飞机在中途出现
摇晃,她认定是发动机出了障碍,“我恐怕要丧命了。”在她眼里一个外科小手术
也将导致死亡。尽管大难临头的思维是一种夸张和极端的表现,但这一思维过程会
立即引发严重的焦虑。
    2 非黑即白
    这是一种以“全或无”的方式看待世界的一种观念,把任何事都看成非此即彼
的单色世界,要么全对,要么全错,没有中间状态。
    “我的心情总是很糟糕”,而不是“此时我的心情不好,但在他人的帮助下会
好起来”;或是“人们总是批评我,非难我!”而不是“他人对我的批评,有时是
不公正的”。  非黑即白的思维另一种常见的形式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要是不
完美,那是无法接受的。”“没有全对,就意味着失败!”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事事要求完美的人,极易感到不满,容易受到失败和挫折的打击。 
mpanel(1);
    3 杞人忧天
    是指过分夸大消极或可怕体验的一种观念。“杞人忧天”就是这类思维方式的
结果,他们过分关注和夸大自己的小小失误和过失。
    英琦会为自己一个小小的失误引发一连串的想法“我绝对无法完成任务;经理
一定会认为我是个无能的人,或许我会失去这个位置!”这些想法会加重自己的压
力,导致思维的紊乱,同时妨碍自身工作能力的发挥,激起更强烈的忧虑和害怕心
理。
    4 无视长处
    表现为,看问题时,只看到不足,忽视了积极、有意义的因素,看不到成绩和
希望,看不到自己的能力。
    朱莉只注意到自己脸上的“美丽痘”,为此烦恼、痛苦时忽略了自己漂亮的眼
睛和更重要的气质的优雅。任何一个人,要是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将会缺乏
信心,最终影响处理问题的能力。
    不合理的思维并非完全是坏事,它在处理危险情景时有时是有好处的。一个曾
经出过事故的司机和另一位未曾出过的相比,前者一定会更加注意危险性,从而也
更安全些。但如果习惯性地使用这些不合理的思维来看待自己和周围世界,或这些
思维方式会被轻易唤醒,那么对其心理过程必将产生危害。
    来源于行为的焦虑――寻求安慰
    一个人觉察到危险时,其自然反应之一是逃跑或躲避,这在短时间内令人感到
舒适和满意,并且,如果真的使我们脱离了危险,这种反应是有益的。然而,当你
躲避的东西并非是真正的危险时,反而会引起持续的担忧,这是因为丧失了学习处
理问题的机会。如一个人害怕水,他就永远体会不到游泳的快乐。
    当我们感到担忧或害怕时,应该想到从家人、朋友那里去寻求帮助,从别人那
里也许可以发现一些好的对策来处理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不幸的是,这种安全感的
获得仅能起到暂时性的心理解脱,很快又会再次去寻求安全感。
    简而言之,安全感的获得虽能给人以某种心灵上的解脱,但丧失了去积极获得
更好地处理问题方法的动力。这使得一个人更加依赖于安全的需要,而无法面对和
处理真正的问题。更糟糕的是,朋友、家人或同事会逐渐对此感到厌烦,从而造成
人际关系的紧张,并产生更大的压力。
                       压力的十大罪状之三:失眠症
    失眠的产生常常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心理治疗对从根本上缓解心理压力起着
很重要的作用。
    情景一:
    “数绵羊数到3517只的时候,我看到:疲惫不堪的绵羊宿命般起跳,头微扬,
波光一转,那细节像极了一个人――本来心如死水,忽而又起微澜――何止是微澜!
我分明感到四肢百骸里每一个细胞都在燃烧,在争战,在崩溃,这左冲右突令人绝
望――我开了灯,从小几上拿过安眠药的小瓶。
    这是他离开后的第109 天。109 天以来,再也没有进过卧室,怕见那张空荡荡
的大床。朋友特地送了《西雅图夜未眠》,作为情感教育片,而我每次看到失眠人
说爱妻去世后的生活,“清晨起床,整天呼吸”时,都忍不住泪雨滂沱。“在好多
好多翻滚的夜里”,我所乞求的就是:晨光快来,这漫漫夜色实在令人窒息。不禁
想:如果可以像《沉睡森林》中那个小女孩一样被催眠――就像‘在曾经茂盛着苹
果树,被山火烧毁的森林中,植入橘子树’,从而,将那一段惨痛记忆连根抹去―
―就好了。”
    背景资料一:
    就这样误解了失眠      专家:周东丰、张彤玲(精神卫生研究所) 
    误区一:失眠不是心理问题,完全没必要进行心理治疗
    除了少数身体疾病引起的失眠外,失眠的产生常常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心理
治疗对从根本上缓解心理压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失眠反映到生理上,已出现了神经介质不平衡。心理治疗的关键就是打断这种
恶性循环。催眠作为心理治疗中的一种,使患者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其间所产
生的心理平静和愉悦,对平衡神经介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终引起生理变化,
从根本上改善睡眠。
    误区二:失眠治疗的核心就是睡觉,睡着觉
    失眠的治疗不是头疼治头、脚疼治脚这么简单,因为它可能反映的是更深层的
问题。很多心理疾病的早期症状都是失眠,比如可能是焦虑,体现为入睡困难;可
能是抑郁症,突出症状是早醒,醒后感觉疲乏、困倦、疲劳;也可能是躁狂,表现
为突然少觉。如果是心理问题所致,就不只是简单的睡眠问题了。
    误区三:我都几个月睡不好觉了,长此以往,大脑一定会坏掉,甚至精神分裂
    生物钟有自己的规律,这一段睡不好没关系,过一阵自然就能睡好,不必过于
担心。如果睡不着,可以抱着不睡也没关系的心态,看看书,看看电视,让自己放
松下来,学会顺其自然,与失眠和平共处,带着失眠的症状干你该干的事,不必过
于焦虑。
    误区四:我长期失眠,精神很差,为此必须抓紧一切时间睡觉,无论白天、黑
夜,一有时间就爬上床
    保持正常日夜节律和生活节奏非常重要,尤其要避免黑白颠倒。注意脑力和体
力要有一定交叉,工作压力大的人尤其要锻炼身体,有计划地调整自身的状态,即
使工作非常忙,也要注意有张有弛,因为兴奋点长久集中在一个主题上对神经系统
健康非常不利,适当转移兴奋主题有助于转移紧张情绪。
    误区五:尽可能不要服用安眠药,因为会成瘾
    如果失眠不是很严重,不吃药最好,但如果你已经失眠到痛不欲生或者坐立不
安的状态,那可能已经是抑郁或者焦虑了,就必须服药了。不能因为怕药物的副作
用跟病较劲儿,抗抑郁药成瘾,与麻醉品成瘾不是一个量级的。
mpanel(1);
    情景二:
    “失眠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习惯。比如原来我酷爱走路,尤其喜欢在大太阳下
一路走一路晒骨头,看俊男美女掠过便觉得生活真是乐趣无穷。现在?顶着木瓜一
样的脑袋僵硬地走在路上,乐趣?那是别人的,看到路上笑颜如花就想起了自己的
一脸菜色。还不安全,想起某天下楼走着走着就歪倒了便心有余悸,从此,一出门
就打车。
    更重要的是节约时间,争分夺秒般,把工作以外每一分钟都用于睡眠。而事与
愿违,在渴睡却不得睡中虚掷的又何止是一时一刻?夜将尽,只觉被耗尽。
    头发掉了许多,头顶上的新生力量孱弱但倔强地支楞着,是一头一脸的晦暗中
惟一的生命力。”
    背景资料:
    美国医学协会最新研究报告指出:深眠的时间越少,会使得体内脂肪组织增加
并囤积于腹部,同时还会减少肌肉的质量、力量及运动的负荷量。而失眠者由于经
常处于浅睡状态,很难进入深眠阶段,固而生长小肚子的几率大大增加。
    由法国和瑞士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证明,大脑前部一个被称为脑侧
室前视核(VLPO)的区域主宰着睡眠。这项发现可能为研制使VLPO细胞活跃或静止的
新药开辟道路,帮助医治失眠症或使人保持清醒不眠状态。
    美国科学家在研究一个有早睡早起习惯的家族时,首次发现控制睡眠周期的基
因。
    情景三:
    失眠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爱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悲惨的是你并不是那只幸灾
乐祸的猫,而是任猫摆布、鱼肉的可怜老鼠。痛苦可想而知――即便你有很强壮的
体魄,很坚强的意志,但在失眠面前,你发现原来你什么都不是。
    不喜欢失眠,因为失眠的时刻是失去主张的时刻,它完全游离于你的意志之外,
恶笑连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