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之剿匪总司令

第五十二章 垂帘听辩


中国皇帝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老婆多——因此,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其中老婆红票最多的诸如唐玄宗,后宫佳丽可以编一个师;不过票数最少的也有——如隋文帝,除了皇后没有一个妃嫔,因此,一直以来隋文帝都在妃嫔黑票榜上一骑绝尘,无人问鼎!
    自从明孝宗朱祐樘横空出世,隋文帝再也不敢大喊独孤求败!
    劳模皇帝朱祐樘,就是这样过着一对一的性福生活,经过十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创造了他的辉煌时代——弘治中兴:内有内阁三剑客;外有马文升、刘大夏;边界少数民族纷纷朝贡。
    这时,他终于可以抬头看一眼,举案齐眉,朝夕相处的张皇后了:“皇后,这些年委屈你了,今天随朕去淳安公主府上去看看姑姑、姑父吧!”。张皇后慈眉善目地一笑,他忙也好,不忙也罢,她都是那样笑着给他穿衣解带,朱祐樘又说:“听说姑父的府上聚集了一大批才子,连李阁老也是座上宾,朕要亲眼见识一下!”
    此时的王守仁,正一如既往地,跟与自己格格不入的四书五经作斗争,已经颇有心得,这心得就是——有它没我,有我没它!
    不过,寄居在公主府的这几年,王守仁却亲历了文坛最激烈文学流派纷争。
    这一天,孝宗皇帝和皇后微服来到公主府,朱祐樘提出要看他们的真本事,就得“垂帘听辩”——于是史上文坛大辩论即将开幕!
    不知为何,驸马爷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不安……
    一张屏风隔开,里面桌子上摆了一桌糕点,皇帝皇后和公主入座,边品糕点,边做了个神秘的表情,意思是才子们快来了——“敌明我暗”的感觉真是爽;外面则是品诗论文的士子们,三三两两进堂,发现椅子上赫然坐着李阁老,于是言语也收敛了些,拜过阁老,径自入座。
    这样的茶话会在公主府是极为平常的事,每隔个把月就搞一次,每每有佳作诞生,驸马爷就视若珍宝。
    其中,李东阳以台阁大臣身份主持诗坛数十年,已经成为文坛魁首,一时间世人纷纷模仿台阁体,形成文坛一派曰“茶陵派”(李东阳是茶陵人),他的书法和诗集是炙手可热,千金难求。他本人听说自己的诗集竟然被摆放到了古董店里,非常的不满——“我这还没死呢,就放到古董店!”,气呼呼跑过去一问,老板说:“李阁老的诗集在后世必然是稀世珍藏,我只是早了几十年放在哪儿,有何不妥?!”
    不过成名也有成名的麻烦,“阳粉”们经常蹲在家门口索要亲笔签名!论这些“阳粉”的手段,21世纪的“狗仔队”都得叫一声师傅:有一天,李东阳打府上后门出去,不想竟然碰到一个骨灰级的老太“阳粉”,正蹲在门口晒着太阳打瞌睡呢!李东阳蹑手蹑脚从她身旁跨过去,擦了一把汗,刚要庆幸逃离虎口之时,一条猛狗追了过来,眼看就要扑到自己身上了,只听那老太喊道:“赶快跑到我这里来,只有我能驯服那条狗,否则你跑到天边都没用!”
    有着同样烦恼的,还有一个人,这个人跟李东阳一字之差——李梦阳(甘肃人),此人三年前已中进士,但是因为父亲去世,正在守制期间,所以并无官职。他与何景明等七人被称为“七子”,七子皆为进士,对腐败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气不满,强烈反对台阁体诗文和"沉闷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习气,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风。
    通常情况下,这俩人是很难坐在一起的,因为不见面都能剑拔弩张,见了面就只能“短兵相接”对掐,偏偏李梦阳又是个犟脾气——管你是不是阁老,朱熹我都敢骂,何况是你嘞!所以李东阳这个秀才里的秀才,特别不愿意惹李梦阳这个秀才里的兵!
    今天就迫不得已了,因为这是皇帝安排的,谁敢不从?!
    朱祐樘是聪明的,他若是不宣旨,李东阳是绝对不去的!
    其他的人,朱祐樘却叮嘱道,不要事先告知——以免造成心理压力!哎,多好的皇帝啊,毫不为己,专门利人!
    “正方辩手”和“反方辩手”各自就坐,这辩论还没开始,就出现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李东阳一边的座位已经被抢空,而李梦阳这边的却空空荡荡。
    没人正眼瞧一眼的王守仁,自然是坐到了李梦阳一边——反正坐哪都一样,没人注意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不过这个小人物可不简单——王守仁一进门看到这阵势,马上猜到了一点:今天必然有重要人物在场,而让这两个太阳碰到一起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皇上!王守仁环视了一下四周,目光终于落到厅堂内侧的屏风上,然后微微一笑……
    李东阳自恃三高——地位高、年龄高、名气高,首先发言了:“今天老夫来到驸马爷府上,得以见到诸位举子、士子不甚荣幸,我大明朝人才济济,文坛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实为百姓之福,千秋之幸……(以下省略三千字)”
    李东阳一讲完,就有人的马屁跟上了,士子甲说话了:“在下祖籍潭州(长沙),李阁老的诗在潭州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江头彩旗耀日明,
    船上挝鼓不停声。
    湖南乐声君记取,
    五月五日潭州城。
    由此可见,李阁老时时关注民生,体察民俗,实为大明之福!”
    李东阳虽然听过的奉承数不胜数,但文人士子的“奉承”却更是让他心花怒放,尤其是今天在皇帝面前,借他人之口夸自己是良臣,正中下怀!
    李东阳也不忘给皇上来个马屁接力:“这位士子真是谬赞老夫了,大明的百姓那是托皇上的鸿福,老夫岂敢跟圣上争功!”
    士子乙看到士子甲把风头全抢了去了,非常不甘心,而自己却不记得几首李东阳的诗,不过……士子乙眼前一亮,计上心来:“在下听闻李阁老四岁时就会写直径一尺的大字,并当着景帝的面写下“龙、凤、龟、麟”等大字,景帝非常高兴,把四岁的李阁老放在膝上,并赐珍奇水果和金银元宝——这个故事现在已经家喻户晓,人人奉阁老为神童楷模……”
    当李东阳捋着胡子越听越乐的时候,他忽然觉得气氛不大对。
    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人,他喜欢用沉默来让你发现他抗议的力量!
    李梦阳一看这场辩论会根本没自己的事,不如干脆喝喝茶,然后从怀里掏出一本书读起来!
    看热闹的王守仁,终于等到好戏出场了,忍不住心里偷着乐!
    李东阳毕竟是主持朝廷大局的人,这样的小场面根本不值一提,不用多久,李东阳就找到了对自己有利,而对别人不利的话题了:“李献吉,听说你乡试第一,本次会试又高中进士,真是八股文的典范啊!”
    这个问题问得绝!
    李梦阳的确是八股文的高手,而“七子”又反对八股文的格式拘泥成规,这个问题换做是谁都很难回答,但李梦阳却不慌不忙的把书合上,又揣到怀里,说道:“实在无趣的时候,我就拿一本废书看看,因为我只有这本书!”
    这个回答更绝!一方面,李梦阳巧妙地表达出自己对那些拍马屁者的不屑,另一方面又回答了他对八股文的无奈——是啊,有什么办法?
    王守仁才是真的感同身受!李梦阳无论如何也是明朝人,没有受到现代文化的熏陶,就像一个人一直吃素,也不觉得不好,有一天吃上肉了,再回过头去天天吃素,那是非常残酷的一件事情!
    路见不平还要吼一声呢,王守仁该出手了!
    “献吉兄,一直推崇‘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伯安觉得‘此言差矣’!”此言一出,众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到王守仁身上——连唯一坐在那边的一个,都不帮你李梦阳,谁还帮你!只见王守仁缓缓背出一首诗,这首诗正是李梦阳的《春望》: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日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王守仁说:“伯安觉得:文必秦汉没错,但诗必——七子!献吉兄这首诗,深得唐诗的精髓,韵味无穷,磅礴飞动,比唐诗有过之,而无不及!”
    众人哑然,继而哗然——本来指望你小子落井下石的,你竟然来个欲扬先抑!
    王守仁并不着急,依然慢吞吞的说:“不过,如果献吉兄,能够突破唐诗的雕琢之气,而不是简单的模拟,岂不更好?!”
    李梦阳赶紧拱手道:“多谢伯安指教,想不到伯安的品评竟然入木三分,点中愚兄的要害了!实不相瞒,梦阳正是在琢磨如何让这抑扬顿挫之法,自然流露,而别具一种风致!”
    二人互相恭维起来,王守仁把李梦阳抬到了唐诗的高度,李梦阳又把王守仁抬到了自己高度,完全没把李东阳当回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