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之剿匪总司令

第六十九章 八股取士


��谨以此文献给有志于明清穿越的同仁们,除了脸部先着地的风险外,还要过八股取士这道槛,先在心里打好底吧!以下是正文!)
    弘治十二年,将是不寻常的一年!
    不寻常在哪?当然是今年的会试!
    且不说“四大才子”之首,已经盘踞京城,慨然有“南麟北走”的气势,单看今年会试的主考官就让人们抬高了脚尖,拉长了脖子拭目以待!
    主考官有两个人,都是神童级别的人物———李东阳,不用说了!另一人是南京兵部尚书程信之子程敏政。程敏政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有“神童”之称,乡民把他比作东汉神童孔融和唐朝神童李泌。
    据说他十岁便跟随父亲到四川任职,巡抚罗绮很欣赏他,以神童把他推荐给朝廷。当时一同被举荐的神童还有李东阳。英宗十分高兴,就想考考他们两个的真才实学,英宗指着直隶总督刚刚进贡来的螃蟹出一联为:“螃蟹一身麟甲”,程敏政应声答出:“凤凰遍体文章”。英宗赞赏有加。李东阳此时伏地,缓缓对出:“蜘蛛满腹经纶。”英宗十分惊异,说:“将来这两个童子非等闲之辈,一个是宰相,一个做翰林”!(这些都是传说,不过本作者不认为英宗会称赞李东阳为宰相之才,因为为了防止宰相专权,早在朱元璋太祖时期就把这一职位咔嚓了!)
    程敏政比李东阳还要走运,因为他长相特别讨人喜欢,英宗的范妃曾经亲自为他梳理发髻;当时的大臣也想考考他,馆阁叫他作《圣节瑞雪诗》及《经书义论》各一篇,敏政援笔立就,文采灿然,诸位阁老都感叹诧异。得到了群臣的赞誉,英宗更加高兴,下诏叫程敏政破格到翰林院读书。
    这人长得英俊了,确实是吃香,就看他现在也是一等一的中年帅哥——王守仁曾在会馆门口见过——他秀眉长髯,风神清茂,的确貌相风流。翰林院大学士李贤当时就把女儿许配给程敏政。
    两大神童兼朝廷要臣做主考官,名震神州的风流才子做考生,这一页将被作为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载入史册——人们都这么认为!
    王守仁就没有那么轻松了,他已经与八股文掐了几年架,终于还是以“要想改变规则,先学会掌握规则”来说服了自己!
    当唐寅在会馆里侃侃而谈,与友人把酒言欢的时候,王守仁却不得不与上科落榜的伍文定和徐淮安挥汗如雨地苦读!
    休息之余,王守仁心里想:“那些挤破头想穿越到明清的人,恐怕漏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因为你如果想走上仕途,建功立业,获取名利,这是唯一一条途径!如果你还有别的办法——相对芸芸众生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不值一提!”
    那么八股文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呢?它是洪水猛兽吗?!
    《儒林外史》写鲁编修教导女儿说:“八股文章若做得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
    八股文的确曾有它的进步意义,首先在格式上,很多考生的文章,啰里啰嗦了半天,把考官郁闷得直掐大腿的也为数不少!因此,到了成化年间格式上进行了统一,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其次,字数上多在三百到五百之间。按照古文的精炼程度三五百足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学底子。大可不必洋洋洒洒千万言,而最后搞得考官找不着北。
    至于行文的标准化,更是合情合理——防止考官阅卷时舞弊,宋代以来,在科举考试中就严格采用誊录、弥封等卷面处理方式,即将考生的姓名、籍贯贴封起来,并由专人用朱笔誊抄考卷,不让阅卷人识别字体作来手脚。那么有人就问了:“我话里带话给考官传递信息信不?”——答案是不行!因为朝廷规定了:“但许言前代不及本朝”。
    以上三条都是为了提高考试的规范性,以及答卷和阅卷的效率。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有极大的进步意义和公平性。
    八股文中也曾有精华之作,比如明宪宗成化十一年的科举题目是:
    《论语颜渊篇》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有一位考生,叫王鏊,他就写出了一篇,光耀千古的好文《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以“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起题,以“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承题,巧妙地说服君王减赋来藏富于民,最后以“吁!彻法之立,立本以为民。而国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大结。
    整篇文用语凝练,所证凿凿,入木三分,不容反驳!真正做到了“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那八股文的弊端到底出在哪呢?——没错,就是处在思想控制上!
    明朝规定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明题,并以朱熹的集注为参考,直接导致了思想上的控制——那些对朱熹学说提出质疑的,就只能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缴械投降!同时,朱熹的儒家思想也成为明朝士人的指导思想。
    王守仁一面抱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去记诵朱熹的学说,一面对其中的流弊进行逐条批判,这时他脑子里闪过一念:何不创立自己的学说?只有创立起自己一套系统的学说,才会引起世人的注意,解放人们的思想!他为自己的这个念头而欣喜不已——对,“改变规则”的唯一途径就是创立自己的学说,来打开人们的心智,这一学说就取名“心学”!。
    自王守仁书房透出荧荧烛光,王华起夜看到王守仁仍在在苦读,不免感到十分欣慰,感叹道——他终于还是开悟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