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瞎忙的迷宫

第18章


一天结束时,有哪个会议是会毁掉你的事业前途,或让你平步青云的?你应该关心的是:"我还可以怎样更有效运用这段时间?"
  第二,如果你现在跟绝大多数人一样接受所有的会议,那就应该换个过滤网,对你要参加的会议进行严格筛选。
  一个公司的职员去开会,他们大多都认为"这个会议我必须参加"。而在一般人看来,只要员工想继续在公司效力的话,那他应该去参加老板召开的所有会议,这样才能博得老板的好评。一旦不听话,不去参加他们应该参加的会议,那毫无疑问会毁坏自己的职业前途。
  但事实上,如果一个职员竭尽全力去参加所有会议,包括老板或高层决策者召开的会议,就自然会占用做其他事务的时间,从而可能无法完成全部工作。这种"有会必到"的老老实实的开会观念,在高效率的团队经营中已经过时了,应该加以修正。
  当你面临每一个会议通知时,必须对自己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在这个会议中你能够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即"会议的投资报酬率"如何?
  其次,自己在这个会议上是否重要,也就是说为自己的团队、公司或顾客会带来什么?
  最后,自己如果不去参加会议,是否会给公司在以后的日子里带来什么无法估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无论是自己的老板、同事、顾客,还是自己的家人,都想与你共享你的时间与精力。自己在公司面临的每一个开会通知时,都是自己对个人时间分配的一个重要选择,这就是为什么一个职员必须将"按照惯例,我应该参加"的想法抛之一边,为什么要抛弃盲目的义务的真正原因。职员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进行会前评估,再决定出席与否。这些评估价值当然包括:自己可以获得的价值、自己为别人提供的价值等。
  第三,让自己习惯性地对自己提出上述三个问题。有些人应用一种等级表,来评估每一个会议通知。这种方法用1-5依次表示从会议收获的重要与否,1表示获得的价值最低,5表示获得的价值最高。如果觉得这种方法对自己适用,就毫不迟疑地去用它。或许这种方法有些过于极端,那就可以用其他一些比较简单的方式。
  可以首先过滤自己的所有会议,理清这些会议是"谁"发出的邀请,弄清自己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是电子邮件,或者是电话,还是在前一个会议结束时约定的。
  也可以给自己一个提醒工具,即把第二步骤的这三个问题撕下来,贴在你看得到的地方,例如电脑上、笔记本内、电话机旁等等。
 
 然后,静静地想一下。这时,如果你正好在使用电脑,或是在使用电话,就可以一面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思考,一面进行回复。在会议中,当别人纷纷拿出他们的"日程表"或记事本时,只要看看笔记本上的这三个问题,那参加会议的次数就会立刻减少下来。思考之后,就可以回答别人"好的,我会参加你们的会议",或者"不,我没法参加你们的会议"。
  如果真的能够持续运用这三个步骤,只要坚持一个月,就会发现自己应该出席的会议de确减少了10%至30%。如果更长一点时间,比如坚持六个月下来,会议甚至会减少到30%至50%。
  第四,根据自己的日常习惯判断。在日常工作中,一个职员总有一些没有借口与理由拒绝而必须出席的会议。是的,在处理公司领导召开的会议时,必须更小心谨慎地运用这三个步骤,即使是应用了这三个步骤,已经自问了这三个问题,告诉自己不要去参加这个会,有时也难免会有例外的情况。
  第五,如果有一些会议必须参加,那就学会运用以内容清楚的原则来处理。以下五个问题有助于你从会议中满载而归:1、这次会议可以帮自己解决目前工作中的哪些问题;2、列出下一步行动,看是否可以列出我们接下来立刻要做的事情;3、必须对会议有期望目标,自己期望能达成什么样的目标;4、必须搞清自己如何才能完成目标,必须搞清哪些工具与资源可以使用;5、搞清这次会议对于团队达成目标有何帮助,将如何帮自己更接近目标。
  对于那些固定的会议自己能够回绝的就坚决回绝。定期要开例会或更糟的周会,议程通常都是为了弥补这一固定的"空档时间",所以自己的办法就是先答应下来,回答别人自己"暂定参加",等自己实际看到会议议程后,再决定参加还是回绝。
25.提倡有效开会
--------------------------------------------------------------------------------
 
 
  有的人的一生就是由一连串的会议组成的,会议被分割成一连串15分钟的片段。要完美无缺地组织一场会议,将每件事的每个细节都安排得有条不紊,有相当的困难。不论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多优秀,不论自己的目标多么清楚明确、技巧多么精锐以及同事多么杰出,一次会议,所有人性的恶习、美德、欲望、怪癖、缺陷、包袱以及才华等,都是无形的受邀者。
  即使如此,大多数人每天还是必须负责许多不怎么重要但仍然必要的会议。由于会议设计与会议主持要掌握那么多细节、要精通那么多事情,因此,你首先要专注以身作则这一项指导原则。将自己发起的会议,安排成为能够使自己都想参加的那种会议,并以高度民主的热忱欢迎应该出席会议的人。如果你专注于这两件事,其他一切就会水到渠成。
  多数人,至少都参加过一次幸运的会议,比如是一次令人兴奋、改变一生的会议;也至少参加过一次令人心烦意乱、理不清头绪的会议,比如是一次自己都莫名其妙地自问"我在这里干嘛"的浪费时间的会议。
  这里,我列举一些比较成功的"模范会议":
  一、有位中层经理,在公司主持一个"六个标准差会议"时,他在会中拒绝其他人的任何评论,只是不住地给人们提出问题。这对于改变整个会议的确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团队为这次会议提出的问题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并在此基础上设定了新的目标。
  二、一家软件公司的资深主管在简报前的最后一分钟,毅然放弃了自己辛苦做好的简报稿,邀请了一组顾客进来,发表对公司产品的看法。这次会议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大家至今还是记忆犹新。
  三、一位在品牌影响力很大的成衣制造公司任职的执行长,把预定的议程撕成碎片,他在会中带领来自38国家的250位公司主管,到当地的一个购物中心。他们直接从顾客及零售商的角度,研制、开发和创新了自己的产品,赢得良好的销售业绩。
  四、一家超大型银行为了在几天内用同样的方式,将同样的信息内容传达给十万名以上的与会者,他们需要重新设计他们的会议。这家银行了解到在会议中,与会者需要深入讨论,但他们目前的网络科技远远无法处理这项需求。解决方法是用预先排演录制好的"引言人",例如他问一个问题之后,荧幕就空白一段指定时间,让大家讨论,然后他又出现在荧幕上问另一个问题。会议盛况空前,反应及效果出奇地好!
  任何一个人只要有机会主持会议,这些经验应该都成为他成功主持会议的直接经验。
  一个人从简单的家庭聚会中,或是从自己学生时代最奇妙的一次经验,或者是曾看过自己的良师益友如何进行会议中,都可以得到"模范会议"的直接经验。成功会议的直接经验的来源不胜枚举,只要是来自你内心的感受,而不是来自某个会议技巧指南,都能有所收获。
  现在开始简单工作
  记住,职场行为三法则之一,就是为别人负责,当你准备会议时这一法则同样适用。当自己同意发起或主持一项会议时,请用为别人生命负责的态度来处理这项任务。为此,我们进行以下步骤:
  第一步骤,对会议主题形成决定,并决定让哪些人参加。
  会议总共只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动脑会议。这种会议是创新会议,要求创造新构想、新点子、新方法等,这种会议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具有叛逆精神与叛逆行为的人,与他人思考格格不入的人及议题的专家,因此,必须想好哪些人应该出席会议,并将会议的主题意思说清楚。
  第二种是培养团队亲和力与默契感的会议。这种会议是所有应该具备亲和力与默契感的人都应参加的,会议主持人应当邀请适当的人出席,并讲明会议的主要目的。
  第三种会议是决策、计划会议。这种会议是决策者与执行决策者必须参加的会议,会议主持人应该邀请参与决策的所有人与执行决策的所有人。
  第二步骤,对刚说过的那三种会议应该置之不理。如果刻意地以以上所提的三种方法来看待自己的会议,那就犯了纸上谈兵的错误。现实生活里,包括完善规划的大部分会议,都是这三种会议的组合。会议主持人之所以要搞清这三类会议之间的差异,最主要原因就是要邀请适当的人参加会议(或电话会议、线上会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