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略说

第15章


理由何在?各位想想看!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摩尼珠是无价之神珠,它本身没有颜色;什么颜色的光照射,它就显现什么颜色来。佛以摩尼珠比喻我们的生命,本来是清净的,因为无始劫来的习气造成我们思想不同,感情不同,遭遇不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现象,好像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看到摩尼珠上的五光十色,误以为摩尼珠上的颜色是实有的。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蠢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
  佛又进一步说,我们众生的圆觉觉性,与诸佛菩萨一样的圆满觉性,绝对洁净的自性,他到底在哪里呢?各位不要到外面去找,就在我们自己的身心上面;就在我们的生命里--‘现于身心’。我们的眼睛能够看,耳朵能够听,脑子能够思想,无非是他的作用所呈现。我们那么多人,每人的个性不同,可是,本性是不是相同呢?相同,但‘随类各应’而已。每个人多生累劫以来的习气、业力不同,所有个性不同,思想不同,长相不同,但是,圆满觉性还是相同,丝毫不受影响。然而没有智慧的愚痴众生找不到本来的净圆觉性,如同惑于摩尼宝珠上的光色,执为实有,把自己的思想或者身体当作自性,错了。
  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因为没有明心见性,所以不能明了身心都是幻化,不能脱离幻化。我们的身体虽是幻化、虚假,然而,跟着我们几十年可真实的很,想丢还丢不掉呢!佛说:我要告诉你们,我们现在的身体以及能思想的心理作用,皆是本性上的尘垢,是幻化假有。但是,真与假,实与幻全是对立的,能够脱离这些虚假的尘垢,我们称之为菩萨。把赃的洗干净,即无所谓净垢,‘垢尽对除’,也无所谓凡夫与菩萨,‘即无对垢及说名者’。那叫什么?到此不须有什么名称了。称为得道、成佛都是多余。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
  现在请大家特别注意!释伽牟尼佛在告诉我们修行的程式。第一步是要如何摆脱身心的虚幻,我们学佛修道都知道身体是假的,可是每个人都放不下、空不了。打坐坐久了,两腿发麻胀痛,你说两腿是假的,把它空掉,空得掉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要痛,佛号念归念,痛还是通,或者你念‘圆觉经’,说自己是幻化,是尘垢,他也照痛不误。你若真能把痛的感觉空掉,脱离幻化,那是菩萨境界。
  佛法与科学一样,讲究求证,你说一切皆空,那么你空给我看看!三天不吃饭,你试试看!饿的感觉能不能空掉?做不到,不要随便吹牛。道理会说,经典会讲,到时候空不掉了,一点用也没有。要证得‘诸幻灭影像’,世间的一切都是幻化才行。我们现在的长相都只不过是影像而已,都是自己业力的反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人有每人不同的业力,所以每人的长相也都不同。
  假如能够灭掉这些影像,佛说‘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无方则不限于西方极乐净土,每一方都清净。东、西、南、北、上、下无论哪一方,处处清净,处处都是净土。宋朝道家张紫阳真人说:‘不移一步到西方,端坐西方在目前,顶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修道修到头顶放光,这只是虚幻影像,算不了什么,即使能腾云驾雾,那也只是神通不是道。那么,要怎么样才算成道呢?张真人又说:‘心内观心觅本心,心心俱绝见真心,真心明彻通三界,外道邪魔不敢侵。’这个道理与刚才佛所说的是不是一样?你说他是道家?是佛家?
  证得‘无边虚空’,这才是真正的空,这才是真正的悟,觉性现前,‘觉所显发’,大彻大悟,此时,心才能真正清净。所以,在没有悟道以前,想要烦恼不生,妄念顿断,对不起!做不到,虽然明知是假,但是去不掉。
  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悟了道以后,心清净了,眼睛所看到的物质世界都是干净的,此地就是净土,内心没有烦恼,跟着肉体的眼根也转过来,‘眼根清净’。再进一步,眼睛内在的知觉--眼识也清净,再接着耳根、耳识、......乃至鼻舌身意六根、六识都清净了,将整个肉体都转成清净之身。
  密宗标榜即身成佛,或说报身成就,想办法修通气脉,把有形的身体业力转化,脱胎换骨,将凡夫身上的几十斤臭肉变成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老实说,你转得了吗?你变得了吗?如何转?如何变?‘圆觉经’在这里都告诉你了,从‘心清净’开始,‘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连意根也清净。那么诸佛菩萨有思想吗?有意念吗?有啊!但所起的作用都是至善,没有一点恶,没有一点无记,也没有一点无明。
  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
  佛再说,‘根清净故’,根是指生命的机器,六根--眼耳鼻舌意六件机器,外界的物质世界则有色声香味触法与之相应。因为由心清净,人体的六根清净了,人体的六根清净,外界物质世界的六尘也清净了。所以要注意看清楚第一步,须先从智慧上悟,心念转变,再修持转化肉体,因为肉体转化了,才影响到物质世界的环境也跟着转化,一步一步秩序井然,多圆满!
  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
  接下来,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四大物理世界全都清净。
  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
  地水火风四大清净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以及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共十二处,加上六识所构成的十八界,处处清净。二十五有乃指欲界十四种层次、色界七种层次、无色界四种层次,也无处不清净。
  彼清净故,十力、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十力是:(一)知觉处非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四无所畏是:(一)一切智无所畏。(二)漏尽无所畏。(三)说障道无所畏。(四)说尽苦道无所畏。
  四无碍智是:(一)法无碍。(二)义无碍。(三)辞无碍。(四)乐说无碍。
  十八不共法是:(一)身无失。(二)口无失。(三)念无失。(四)无异想。(五)无不定心:佛之行住坐卧常不离甚深禅定。(六)无不知己舍:佛于一切诸法,皆悉照知而方舍,无有了知一法而不舍者。(七)欲无减:佛常欲度诸众生心无厌足,是名欲无退。(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三世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应满足,无有退转,是名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知见无减。(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三十七助道品为:
  (一)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二)四正勤:对已生之恶为除断而勤精进,2.对未生之恶使不生而勤精进,3.对未生之善为生而勤精进,4.对已生之善使增长而勤精进。
  (三)四如意足:1.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发而起)。2.勤神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发而起)。3.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专注,依心之力,故定引发而起)。4.观神足(于加行位观察理,依观之力,故定引发而起)。
  (四)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五力:1.信力(信根增长,长破诸邪信)。2.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3.念力(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4.定力(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5.慧力(慧根增长,能破三界诸惑)。
  (六)七觉支:1.择法觉支。2.精进觉支。3.喜觉支。4.轻安觉支。5.念觉支。6.定觉支。7.行舍觉支。
  (七)八正道:1.正见。2.正思惟。3.正语。4.正业。5.正命。6.正精进。7.正念。8.正定。(上解可查佛学辞典,并仔细思惟体会)
  以上所以一切佛法悉皆清净。
  ‘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一切清净’,陀罗尼为梵音,翻成中文是总持的意思,一切的大总纲。密宗把咒语都称为陀罗尼,因为每一咒语所包含的意义太多,一时解释不完。咒语能不能解释呢?可以。将咒语解释出来,就成为经典。咒语一般均不解释。为什么呢?免得你胡思乱想,自行推理,乱加注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