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略说

第50章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性在那里?在你那里,但是,找不出来,这就是大秘密。天下最大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明白告诉你,可是你不懂,这就是大秘密。佛在这里说,圆觉法门就是大密宗。
  假如有心想修行的人,‘若在伽蓝’,伽蓝就是清净道场,另外有个名称‘阿兰若’也是清净道场,单独住茅棚的叫阿兰若,团体共修的叫伽蓝。‘安居徒众’,大家住在伽蓝里好好共同修行,早晚课中称为‘伽蓝圣众’,徒众包括四众弟子,即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若再加上沙弥及近事男、近事女,则称为七众弟子。刚出家的叫作沙弥,即使一百岁,也是同样的称呼;在家人中受过五戒,介于沙弥与居士之间叫作近事男、近事女。‘有缘事故’,心中有所缘,例如想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者想即生成就。‘随分思察’,很多人学佛都搞错了,以为学佛修行就是什么思想念头都不要有,那是学猪,不是学佛。什么都不想,最高的成就是外道无想定,差一点的成就就是畜生道,我说的是真的,不是开玩笑,很严重喔!真正学佛是用智慧,叫作正思惟修,禅那的意思是正思惟,‘瑜伽师地论’里说周遍寻思,周遍伺察,禅宗就叫作‘参’,参并不是不用心、不用思想。如何寻思呢?‘如我已说’,佛前面已经讲过了。
  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
  假如没有其他的事情,就马上建立修道的场所,而且应当立下一个期限,如果是长期的话,以一百二十天为标准,中期一百天,短期八十天,安静下来修行用功,以求证果。
  若佛现在,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日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悬诸幡花,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过三七日,一向摄念。
  假如佛在世的时候,只要听佛说法,好好去研究,用‘正思惟’修。若佛逝世以后,就要设置佛像,这并不是崇拜偶像,而是因他立我,利用佛像使自己起恭敬心、谦卑心、慈悲心。‘心存日想’,心中作日轮观,在心窝与肚脐之间观想一个太阳,在日轮中加上一尊坐姿或立姿之佛也可以。‘生正忆念’,就是时时刻刻心中有佛,心中想着一个佛,这就是真正念佛,不是嘴巴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这一切的修行就如同佛还在世间一般,如同中国儒家所谓的‘敬神如神在’,拜佛的时候,就如同佛活生生地在前面一样,一念至诚,自他相应。以前有个外国朋友过世,我叫一个同学给他买一部纸棚的汽车,还有冰箱,洋房也要。另外一个朋友问我,你也相信这一套?我说你不信啊?我信得很,烧完就不信了,烧的时候,绝对相信,一念至诚,自他相应,过后即空。你说这是纸做的,真有用?就有用,诚则灵。假如你拜佛的时候,心不恭敬不诚恳,当作是运动,即使拜一万次也没有用,千万注意!道理就在一个‘诚’一个‘敬’。
  ‘悬诸幡花’,香、花、灯、水、果、茶、食、宝、珠、衣十种供养,样样俱全。衣服、卧具、饮食、汤药都可以拿来供养。注意!供佛也要像刚才所讲的诚恳恭敬,如同泡一杯茶给我最敬爱的爸爸妈妈,不可以随随便便。否则,不要供,没有用,不但没有用,还有罪过。‘经三七日’,经过二十一天,‘稽首十方诸佛名字’,顶礼膜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诚诚恳恳,恭恭敬敬。‘求哀忏悔’,诚诚恳恳地忏悔以前的一切罪过,洗净自己以前所造的污垢,净化自己的心灵,如此日日夜夜诚敬礼拜忏悔,持续二十一天。注意!要专心,昼夜都在干唷!对不起!这句话不恭敬,应该说昼夜都在拜!(众笑),我随便惯了,先向诸位求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如此诚敬礼拜忏悔,身心自然起反应,并与诸佛菩萨感应,头顶发生清凉,百病消除,而且觉得有光自顶上灌过来。佛在别的经典告诉我们,假如佛过世以后,找不到一个善知识的话,你就皈依佛,佛亲自给你灌顶,给你清凉灌顶,给你光明灌顶。‘过三七日,一向摄念’,再过二十一天,收摄身心,修行止观法门。
  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住止,心离声闻,不假徒众。
  在佛教出家众有个名称叫作‘结夏安居’,就是在夏天的时候,大家集中在一起共同修行,不能出门。尤其在印度,夏季就是雨季,出家人出去化缘不方便,而且在雨季也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出去化缘容易踩死许多小生命,所以,佛规定在这个时候结夏安居。
  现在,在这里正是讲到结夏安居,为期三个月,应当与清净的大菩萨们一起专修,‘心离声闻’,为什么呢?声闻是小乘道,菩萨道是大乘道,大乘道并不是不要小乘,而是包括了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学佛的第一步是先学做人,人做好了之后,行一切善,止一切恶,达到天人境界。虽然到达了天人境界,但是,仍然没有跳出三界外。因此,要修跳出三界外的法门,那就是声闻道,甚至要完全出世,出世的话,当然最好是出家,出家就是离情弃欲,杜绝拖累。这样专修,证得四禅八定,乃至于永远在清净无为中,这还是属于声闻缘觉小乘道。
  大乘菩萨则不然,不离人间,甚至,不离三恶道,菩萨愿意来做畜生,愿意来做恶鬼,愿意下地狱,以一切众生相来度一切众生。所以,像观世音菩萨的普门品,观世音菩萨以三十二应化身度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譬如说这个人喜欢打牌,菩萨度众生,先要学会打牌,应以打牌身得度者,即现打牌身而为说法。菩萨要有这种本事,又如应以王者身得度者,你就要现王者身而为说法,你是总统,我也是总统,而且我这个总统还比你高明一点。普门品有三十二应化身,密宗也有二十一度母,例如白度母,红度母、绿度母......等等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原理相同。
  这是最伟大的教育,依一切众生性向的不同,而显现不同的性向,与他共事,因此影响他、教化他,使他成道。所以,大乘菩萨道不是那么简单,这是非常痛苦,非常艰难的事。大乘菩萨不只以一个方式度众生,你喜欢什么,他会什么;你懂什么,他也懂什么,而且,总比你高明一点,让你跟他走。所以,菩萨要具备五明,那五明呢?第一是因明,就是逻辑,一切理论的学问无所不懂。第二是声明,不管中文、英文、日文都要懂。第三是医方明,菩萨要懂得医理医药,随手可以救人。第四是工巧明,就是一切科学技术都要会。第五是内明,内明最重要,内明就是明心见性悟道;不悟道的话,以上四明学得再好,还是世间法。此处所说的清净菩萨,就是指得内明的菩萨。
  若要进一步了解这些菩萨的境界,就要参考‘维摩经’,维摩诘居士所说经,出家佛是释迦牟尼佛,在家佛就是维摩诘,他所讲的是入世在家菩萨的修行,虽有妻子,常修梵行。同时要参考‘法华经’,以及‘瑜伽师地论’的菩萨地。菩萨的一切作为不是为自己,绝对的利他,绝对的清净。例如禅宗的药山禅师告诉李翱:‘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最伟大最崇高的成就,最普通最平凡的行为。‘中庸’也讲‘极高明而道中庸’,最高明的人,他的行为做法是最平凡的,是最合适的,而不是古怪奇特,奇特与古怪不是大乘道的行为。
  再说,这一段讲结夏安居三个月,等于是闭关。闭关这两个字是出自于‘易经’——先王以至闭关,什么是至呢?日子到了就去闭关,不是这么解释。中国历法有二至,夏至与冬至,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冬至是在阴历的十一月之间,冬至一阳生,阳气初生,属于复卦,一阳来复,恢复生机的意思。二阳是在十二月,到了三阳则是正月岁首,所谓三阳开泰,地天泰卦,又称为三羊开泰,羊是吉祥的意思。我们现在阴历以正月为岁首,这是周代文化,周代上一朝的殷商,则以十二月丑月为岁首;再上一朝的夏朝则以十一月为岁首,取冬至一阳生之意。
  中国的老祖宗先王闭关做什么呢?斋戒沐浴。持斋不是吃素,吃素不是持斋。其实,吃素也不能叫作吃素,什么是素?很难讲,素者白色干净,应该说不吃肉最准确。更不能讲成持斋,斋者清净谓之斋,真正持斋的意思是‘洗心退藏于密’,把自己的心洗得干干净净,一念不生,什么思想都没有了,空了,找不到了,所以,叫作退藏于密。
  后来,佛教思想进入中国,用了‘闭关’这个名词。你们学佛可不要轻易谈闭关,禅宗有两句话:‘不破本参不入山,不到重关不闭关。’没有悟道以前,还没有资格到山里住,因为你身心的烦恼还没有清净,即使到了最清净的地方,你还是有烦恼,要悟了道,破了本参,破了初关,明心见性,才有资格入山。初关是见空不见有,到了重关是起有而修,此时,昼夜都在定中。真正的闭关不是在拜佛、看经,关房里什么都没有,一个蒲团,一个水壶,非常简单几样东西。到了现在,把门一锁都闭关了,你闭什么关?观音关,拜经关,都是关。
  我们讲了半天,是解释‘清净菩萨住止’,千万注意,大乘菩萨不止于内明,不止于悟道,更重要的是行愿,你的行为是不是真正的利世利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