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帝国

第144章


第十五节 西蒙古人的厄运
  准噶尔汗国的灭亡结束了蒙古人的历史。如果按狭义上的蒙古人一词而言(即把那些有可能是,或者肯定是属蒙古种的古代民族,如柔然和契丹,排除在外),真正蒙古人的历史始于12世纪末,是随着成吉思汗而开始的。很快蒙古人就达到其顶峰,成吉思汗在当选为汗之后只需要20年(1206—1227年)就统一了草原,并开始对中国和伊朗采取行动。在以后的50年里,继续征服了中国和伊朗的其余地区,除印度以外(由于山脉的阻碍,印度自成一大陆),蒙古帝国成了囊括亚洲大陆的帝国。这种统治的崩溃几乎像它的崛起一样迅速。到1360年时,蒙古人已经丧失了中国和伊朗,事实上也失去了河中,他们在亚洲所保住的是蒙古地区和蒙兀儿斯坦,后来蒙兀儿斯坦构成了中国突厥斯坦的北部。
  不过,成吉思汗国的征服和成吉思汗帝国只是由东蒙古人完成的,即生活在鄂嫩河、克鲁伦河和鄂尔浑河畔的那些蒙古人。西蒙古人,即卫拉特人或卡尔梅克人,以同盟者的身份汇入了成吉思汗史诗之中,只起着从属的作用。结果,在灾难性的羞辱(在成吉思汗后代的心目中,蒙古人被赶出中国是从未有过的丢脸)之后,西蒙古人试图从衰落中的东蒙古部落手中夺取草原帝国,像成吉思汗一样,完成对中国的征服。他们几乎获得了成功,因为他们于1449年捉住明朝皇帝。但是,由于他们从未能攻占北京,他们的胜利没有产生任何效果。不到50年之后,第一卫拉特帝国就崩溃了,随着达延及其孙子阿勒坦汗的出现,在东蒙古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吉思汗国复辟了。这一复辟汗国当时给人们造成了很深的印象,致使中国人认为成吉思汗时代又来到了。然而,正像阿勒坦不是忽必烈一样,达延也不是世界征服者,这个复辟汗国在西北部几乎没有超过科布多,在东南部几乎没有越过长城,并且,汗国末期已把精力转向宗教目标,正处于蒙古人全面皈依西藏黄教的佛教的高峰。觉醒中的蒙古精神又蛰伏于喇嘛祈祷者的哞哞声中。清朝将顺利地驯服这些沉湎于祈祷中的僧侣似的武士们。
  因此,主角又落到了西蒙古人身上,他们处在阿尔泰山荒凉的山谷之中,仍然十分顽强好战。17世纪初,他们卷入了扩张的大浪潮中。土尔扈特人跟随着拔都即金帐汗国的脚步,向南俄罗斯、阿斯特拉罕附近的伏尔加河下游迁移。和硕特部居住在青海,其统治一直达到西藏的拉萨。绰罗斯部,或称准噶尔部,统治着从俄国的西伯利亚边境,一方面到布哈拉汗国边境,另一方面到中国边境之地,还统治着从科布多到塔什干和从科布多到克鲁伦河之间的地区。他们的“都城”、科布多和固尔扎,似乎注定要取代和林。况且,作为时代的标志,他们已经掠夺了成吉思汗圣殿。首先是由于噶尔丹采取的政治活动,后来又由于策妄阿拉布坦和大策凌敦多卜进行的战争,他们已经成了拉萨的统治者。在拉萨,喇嘛教的宗教权力也在他们的操纵之下。在喀什和叶儿羌,和卓们(伊斯兰教牧师)同样也成为他们手中的工具。在一百多年中,他们一直是亚洲大陆的真正主人。他们的领导者,巴图尔洪台吉、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都显示出是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勇敢而有远见,同样又是顽强的战士,善于使用马上弓箭手们无处不在的极端灵活性,弓箭曾使成吉思汗赢得了胜利。这些都接近了成功。他们如何才能避免失败呢?这要靠他们早几年出现,即出现在满族统治把新的活力和军事结构带到旧中国以前。明朝晚期的中国已经十分腐朽,以致任何民族(蒙古人、日本人、或满族)都可能夺取它。但是,一旦满族王朝牢固的登上天子的王位,中国又注入了新的生命,又继续了150年。第一批满族皇帝们是明智和积极的,他们摆脱了陈腐偏见,为这个国家的更新作出了一系列努力,耶稣教会神父们为他们制造的大炮对此作了证明。噶尔丹和策妄阿拉布坦,这些与成吉思汗精神一致,而又与路易十四同时代的人,即前一个时代的落伍者们,既要对付东戈壁的清朝的大炮,又要对付叶尼塞河畔俄国人的火器。这是13世纪与18世纪的碰撞,这种较量是不平等的。最后,一个蒙古帝国在它崛起的时候就衰落了,因为它是一个历史上不合时代的帝国。
第十六节 清朝合并喀什噶尔
  喀什噶尔以叶儿羌为都,于1775年前,在黑山派和卓家族的统治下形成了一个伊斯兰教国家,成为准噶尔诸汗实际的保护国。黑山派丹尼雅尔和卓去世之后,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1727—1745年)把死者的领地分给和卓的四个儿子:札甘得到叶儿羌;玉素甫分得喀什;阿优布在阿克苏行使统治;阿布德·阿拉赫占有于阗。在准噶尔觊觎王位者们的内战时期,热诚的穆斯林玉素甫趁机使喀什噶尔摆脱了“异教”的宗主(1753—1754年)。在阿睦尔撒纳还与清将班第和好的时候,于1755年计划以释放另一个和卓家族,即黑山派的宿敌白山派,以平息黑山派的叛乱,自1720年起,白山派已经被准噶尔统治者半监禁似地围在固尔扎。〔106〕白山派首领包尔汉丁(即大和卓)和他的弟弟霍集占(即小和卓)热情地接受这一计划。包尔汉丁率领从阿睦尔撒纳和清军那里借来的一小支军队,先后从黑山派手中夺取了乌什·吐鲁番、喀什,最后夺得叶儿羌,也就是说,夺取了整个喀什噶尔。
  包尔汉丁和霍集占一旦占领了喀什噶尔,就利用阿睦尔撒纳与清朝政府之间刚刚爆发的战争宣布独立,摆脱了准噶尔人和清朝的控制。他们屠杀了一支清军(1757年春末)。〔107〕但是,好景不长,当中国人兼并准噶尔地区后,他们转而对付大、小和卓。1758年一支由兆惠将军率领的清军从伊犁河南下到塔里木。霍集占在库车附近被打败后,躲到叶儿羌,在那里,他进行了顽强的抵抗。〔108〕与此同时,包尔汉丁蜷缩在喀什,经过一场艰苦的围攻战(清军在围攻期间,反遭到包围),在1759年初,由于富德派来援军,兆惠才能重新采取攻势。叶儿羌首先投降(尽管不是在霍集占逃跑之前);接着喀什投降,同样,也是在包尔汉丁离去之后(1759年)。〔109〕
  大、小和卓都逃到巴达克山避难,尽管有穆斯林的团结一致,但是,地区酋长慑于中国的威力,他处死了这两位逃难者,并把霍集占的首级送给清军将领富德。〔110〕兆惠将喀什噶尔并入满清帝国(喀什噶尔成了满清帝国的“新的边疆地”即新疆),兆惠在处理穆斯林居民中表现得十分老练。
  乾隆皇帝对伊犁流域和喀什噶尔的吞并,标志着实现了中国自班超时代以来的18个世纪中实行的亚洲政策所追随的目标,即定居民族对游牧民族的、农耕地区对草原的还击。
    注 释  
    〔1〕1370年妥欢帖睦尔(顺帝)死,子爱猷识里达腊嗣位,称毕里克图可汗,蒙古人谥为昭宗,立年号为宣光,仍称国号为元,即历史上所称的北元。——译者
    〔2〕1372年明军分三路大举攻入漠北,东西二路明军获小胜利,然中路军在杭爱岭北为扩廓帖木儿指挥的蒙军所败,明军损失惨重,死亡数万人,因此,明军短期内不敢深入蒙古草原。——译者
    〔3〕1378年爱猷识里达腊去世,其子脱古思帖木儿嗣位(1378—1388年)。建年号为天元。——译者
    〔4〕脱古思帖木儿兵败逃亡,中途被其部下也速迭儿杀,也速迭儿是阿里不哥的后裔。——译者
    〔5〕考朗特著《中亚》第11页,认为鬼力赤不是乞儿吉斯部王公,而是卫拉特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部王公。对此,可参看萨囊彻辰书第143—155页。
    〔6〕乞儿吉斯人在中国古籍中译为黠戛斯,以后他们中迁往河中者,译为吉尔吉斯人。——译者
    〔7〕我采用伯希和的观点,即蒙古史家萨囊彻辰的Aruqtai在语音上相当于《明史》中的阿鲁台。事实上,《明史》表明,在萨囊彻辰提到的Aruqtai正被监禁时,《明史》上的阿鲁台在各种事务中正在起着很大的作用。霍威斯(《蒙古人史》Ⅰ,353)以此为根据,他认为《明史》上的阿鲁台不是阿苏特部首领Aruqtai,而是科尔沁部首领阿台。这一认定在语音上似乎是站不住脚的,无论如何,《明史》这一部分似乎有某些混淆。在有关卫拉特部首领马哈木的篇幅中,《明史》与《蒙古源流》上也发现了类似不一致的地方。《蒙古源流》说,15世纪最初几年掌权的卫拉特部首领是把秃罗(Batula),大约在1415,或1418年,把秃罗之子,外号脱欢(Toghou)的巴哈木(Bakhamu)继位。而据《明史》,相当于把秃罗的人叫马哈木,马哈木之子名脱欢。
    〔8〕伯希和《通报》1914年第641页。穆勒《中国的基督教徒》第260和264页。
    〔9〕有人认为(比丘林),14世纪末,在准噶尔游牧的有卫拉特三大部,即绰罗斯、和硕特和土尔扈特。这三部组成联盟,并让绰罗斯部的代表马哈木当首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