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冠—怒为红颜:吴三桂

第238章


 
  侍女们见吴三桂来了,连忙问安的问安,服侍的服侍,早已乱成一团。她们服侍吴三桂梳洗完毕,铺好锦被,放好罗帐,然后都轻手轻脚地退出,留下一两个在旁边。 
  她们还没有走出几步,便听吴三桂说:“给我把八面观音叫来。” 
  侍女们一听,所有人心里都叫开了娘,来一个八面观音,她们都不会安生。八面观音的每次到来,都叫众侍女不要远离,要服侍左右等候差遣,而吴三桂则抚掌大笑,哈哈称好,然后二人喝酒,嬉闹……全然不理众人,而她们还得在最难受的时刻,颤抖着侍候着。 
  不知今天她们的命运如何。 
  身在长沙的胡国柱、夏国相、马宝却是整夜未眠。 
  他们商讨着如何破敌,如何御敌。 
  在吴三桂没有做出决策之前,他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这是两国交兵的战场,是在用百姓的躯体筑成一道攻防兼备的人墙。每一个细如牛毛的疏忽,都可能要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浅显的道理使得他们彻夜研究御敌之策。面对强大如潮的清军攻势,能守住就算不错了,还谈什么进攻呢?几天来,胡国柱、夏国相、马宝统率各部人马,凭一地之险,顽强御敌。虽然,双方都没有大战,但是看得出双方都在积聚力量,等待最侍佳时机,来个决出生死的大战。 
  清军的兵马从各地运来,辎重行满官道。 
  夏国相、胡国柱、马宝着急呀!他们面前是日益强大的清军,且斗志旺盛,众寡可判。而且他们知道,清军统领肯定也在众多谋士、将领的谋划下制定着破敌良策。 
  当时,西北的战事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大将军图海和王屏藩斗智,互有胜负,已成鼎足之势,他们根本分不出精力来照顾湖南战局。 
  胡、夏、马只能望西北的王屏藩兴叹。 
  天色微明,暗淡的晨晖射进幔帐。 
  吴三桂用脚喘了一下赤身裸体、屈身拥被的八面观音,吼道:“起来!” 
  八面观音睁开睡意惺松的梦眼,忽的双颊微红,飞上两朵桃花,却梦呓般娇音媚吐:“再睡会儿,好累呀!” 
  吴三桂忿忿地骂句:“你这条母狗!”同时打掉了八面观音伸过来的胳膊。 
  昨夜冷清的大堂如今人头聚集,分文武两旁站立。吴三桂坐在雕宝桌案的虎皮大椅上。 
  他们在讨论用兵事宜。 
  吴三桂望着两班人,脸色庄严。略微沉思片刻,便开口说道:“今天请各位前来,是商讨湖南战局。” 
  话刚开个头,下边众属已经嗡嗡一片。虽然他们听说湖南战事紧迫,却没有料以来得会如此之快,他们在歌舞升平中已钝化了意志,他们自当不明白吴三桂说出此话的用意,因此在下面窃窃私语。 
  吴三桂脸一沉,用眼光一扫,大家都安静下来,谛听吴三桂的下言。 
  吴三桂接着说:“昨天接到湖南胡国柱、夏国相、马宝的驰函,说要放弃长沙,否则就要本王亲自出征,进攻开封以解长沙之围,众卿都有什么看法?” 
  吴三桂说完,用目光瞅着下面的众属。 
  下班两行人有的面带喜色,有的心怀忧愁,有的不动声色,又交头接耳一番。 
  从文班里走出一人,说:“观天下大局,形势不利于我,不若放弃经营长沙,退兵滇、黔、川以凭天险,再图打算。”言罢退入行列之中,低头不语。 
  接着又站出一人,说:“依董兄之说,我大周王朝必败不可了?” 
  那一位赶紧站出来,说:“不敢,我的意思是以退为进,养精蓄锐,而后谋略。” 
  “那么,我们就要白白放弃经营数年的湖南,放弃长沙为敌所据。湖南一省,费多少兵力,才支持到今日,一旦弃之,实为可惜!况且,我们一经放弃湖南,则岳州却又孤危,江西实亡,此为一;二者世人不知道放弃长沙的原因,还以为湖南又失守,必然导致人心震动。到那时人心不附,大局则更加不可图略了。” 
  吴三桂听了不由点点头。 
  他见下面无人再说,于是开口说道:“我同意郑蛟麟爱卿之言,弃去湖南,深感痛惜。本王决定,亲征汴梁。想我起事之后,军事一向得手,自从久居成都,今年不战,明年不征,使局势破败至此,惟本王亲征,方可挽回上天惩罚!” 
  众人听吴三桂这样一说,都齐唰唰跪倒,叩地沉呼:“臣等为社稷,孝死以终!”声震梁宇,久久回荡。 
  吴三桂见众人如此,心中高兴,亲征之事便定下来,立即派快马把消息传送给湖南,以鼓舞士气。 
  大事既定,众人接着散去,各自回到府地做出征的准备。 
  吴三桂终于拨开心中的阴霾,透出一线摧目夺魂的光彩。虽然是细小的一隙光线,也骤然在他阴暗的胸怀中闪亮起来,扩展起来。吴三桂此时的心中,激荡的完全是难以言表的喜悦,振奋! 
  “我还不老,我还有能力和康熙小儿一搏,胜负之数,尚未不能立即分清,福祸相依,你打我的老巢,我占你的内地,无非说来是各有千秋”,想到此,他的心中又勃然兴起一股荡然之气,仿佛回到了二、三十年前的疆场。辽东铁骑,纵横驰聘,天下无敌,所向披靡,那时的吴三桂全身都放射着耀眼的光辉,终日被盛誉和媚言包围着,风风光光的当上了平西王,而坐阵云南,势力遍及朝廷内外,遍及四野八荒! 
  的确,那时的吴三桂无人堪敌! 
  吴三桂的忧愁早已随着对过去美丽时光的畅想抛向了二十年前。他哼着东北小调在园中转游,以调节一下一天多来紧张的精神。 
  园中阳光明媚,鲜花烂漫。 
  树上的鸟儿在叽叽咕咕地叫,婉转,明快,就像脆响地打击乐器奏出的一串和谐音符。 
  池中的春水汲取了一冬的营养,隐然露出碧绿的波纹,池中鱼儿快活地摆着尾巴,闲适地吹着水泡,游来游去。 
  一切都蕴含着不可遏制的生机! 
  吴三桂边走边欣赏,越看心中越敞亮,却不觉吟出了辛弃疾的《摸鱼儿》,…… 
  吴三桂正在低头沉吟,不想被一声娇笑打断了思绪。他抬头四下观望,周围却是一片宁静,既消失了声音,又没有见到半点人影,只看到前方树枝上一只小鸟儿瞪着圆溜溜的眼珠歪着小脑袋看着他。 
  吴三桂被这种奇妙的环境所感染,不由得心头一荡,捷步朝湖边小亭走去。 
  一条翠竹掩映的曲折小路通向湖边。稀疏的细竹嫩枝初长,枝叶婆娑,在上投印着斑剥的黑影。竹林并不大,但湖水,修竹相映成趣,与林中,湖堤上的风景相辅相成,构成一幅清幽恬淡的水墨画,显得意境深远,的确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去处。湖边小亭,飞檐高挑,像轻盈的百灵展翅飞翔,红漆四根圆柱,柱柱之间有楼花亭围相连,亭小而别致,给颇为冷清的景物衬上一点生气。亭中设有石桌、石凳,光亮鉴人。 
  此时,一个丽人坐在桌旁,笑颜可掬,然而却用手把口儿轻掩。 
  这个丽人见吴三桂走来,连忙起身,碎步急趋,走到吴三桂近前,纤纤素手相扣轻握,置于左腰下部,裙裾微摆,款款下拜:“贱妾恭迎王爷。”乳莺喁喁,婉柔清丽。 
  只见她有二十六、七岁年纪,长得袅袅婷婷,白衣飘飘,青丝粉颈,柳眉皓鼻,妙目轻翕,朱唇未启而含笑,自是多情未露,却带有一派风流姿态。 
  她,把个吴三桂看得呆若木鸡,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贱妾恭迎圣上!”这女子见吴三桂一副痴呆模样,便又说出了一句。 
  吴三桂这时才登然醒悟过来,哈哈大笑,双手一扶,便将丽人揽入怀中,笑眯眯地说:“莲儿,你真会戏弄本王,如今脱去华服,不饰珠宝,一身素衣,粉黛不施,却是这般清素引人,本王一时竟没认出你来。” 
  莲儿就着吴三桂的一扶一揽,早已伸出玉臂勾住他的脖子,双腮红润,含情的眼睛看着吴三桂,亦娇亦嗔地说:“贱妾在这儿等王爷多时了。” 
  吴三桂不由一愣,问道:“你怎么知道我会到这来?” 
  莲儿应声道:“昨天贱妾未见王爷,今晨叫着人去向吴忠寻问,吴忠说王爷昨夜烦闷,郁郁不乐,今儿一大早就召集人议事。贱妾想,既是王爷议事,遇事定夺必定巧媒妙思,思谋必成。贱妾以为王爷昨日的忧愁今日得在解脱,一定会到此地散散心思。所以,贱妾便准备些水果、点心、水酒、佳肴以慰王爷为国事的操劳之心!” 
  吴三桂听完不禁亲了莲儿一口,哈哈大笑:“我的莲儿可真会体贴人,理解人啊!来,来,你就陪本王高兴高兴。” 
  说罢,拥着莲儿到亭中喝酒享乐去了。 
  这个莲儿本是陈圆圆的一个侍女,从小由圆圆亲手调教长成,长得美丽、秀气、大方,知情达意,深得圆圆的喜欢,也深得圆圆的信任,圆圆把她当作亲生女儿一般看待。因此,在整个王府中,莲儿自是比别人高出一筹。自从圆圆走后,莲儿便留了下来,却被吴三桂召来。当夜吴三桂就要莲儿解衣侍寝,第二日便封为王妃,奉侍王侧了。近两年来帮助吴三桂出谋划策,又温柔体贴,成了吴三桂枕边的香艳军师。 
  吴三桂和莲儿在亭中斟酒取乐,边说边赏,边谈边笑,苍浑的笑声和清脆的笑声交合着冲向湖面、竹林,冲向湛蓝的天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