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冠—怒为红颜:吴三桂

第239章


 
  今天,吴三桂由于心情畅快,又有知己相陪,不由多饮了几杯,已显示几分醉意。酒刺激下的大脑无比兴奋,行为就不太听指挥,话语也多起来。 
  吴三桂搂着莲儿,醉眼朦胧,搓、摸、揉、捏着莲儿的玉体。现在的莲儿也是春心藏兔,粉面泛红,口中吃语含混。莲儿把吴三桂送往嘴边的酒杯夺过来,挣脱吴三桂的搂抱,拉着吴三桂的胳膊,说:“王爷,来,我扶您到后宫歇息。” 
  吴三桂闻听此言,把抄在手的酒杯随手一扔。“好,好,我们要痛痛快快地歇息。”酒杯撞到柱子上,复又落到地面上,发出两声金属的脆响。 
  莲儿搀着吴三桂,二人歪歪斜斜,跌跌撞撞向后宫走去。 
  莲儿的住处青砖粉垣,进入正门,绕过萧墙,便是一洞月亮门。院中种着几丛湘妃竹,有处藤架,现今已爬满了蛇龙婉蜒的青藤,藤架下是圆木的桌凳,通过两旁植满奇花异草甬道,就登堂入室了。说是后宫,但这却是后宫之外的单独院落。虽说这是成都,但是主要建筑却像北京的四合院,北京人家住的四合院却是无法和这个“四合院”相比,它只保持了“四合院”的势,却少了普通四合院的韵——朴质。这里当然是富丽堂皇。 
  莲儿一进门就吩咐丫环们洗漱更衣,这一切又都是布置好了的,没用一会,吴三桂就躺在了莲儿的香帏之中。 
  莲儿示意丫环们退下,屋里只剩下吴三桂和莲儿。莲儿端来一杯醒酒茶,吴三桂一口喝下,把杯子一扔,一把搂过莲儿,两人便滚倒在床上。…… 
  吴三桂一觉醒来,却不见了莲儿。于是,他大叫:“莲儿,莲儿。” 
  莲儿应声跑进来:“贱妾在。” 
  吴三桂唤过莲儿,叫到床边坐下,正色说道:“莲儿,我要带你出征,去攻打汴梁,去打康熙的屁股,你说好不好?” 
  莲儿面露难色,这点却出乎吴三桂的意料。吴三桂脸色一变:“不愿陪伴本王吗?” 
  莲儿一见吴三桂如此情态,吓得赶忙跪倒在地:“贱妾并非不想侍候王爷.我只是担心王爷鞍马劳顿;那种吃风饮尘的战争生活恐怕对王爷不利。我也并非是贪生怕死之人,的确是出于王爷您身体考虑……”言事未罢,就嘤嘤抽泣起来。 
  吴三桂一听错怪了莲儿,顾不得穿衣,下地扶起莲儿,复拉她上床,抚慰道:“宝贝儿,本王错怪你了,我出征也是出于无耐,现在长沙被阻,形势吃紧,本王又不愿放弃苦心经营几年的湖南,只好亲征去讨汴梁,以解长沙之围,这是‘围魏救赵’啊!” 
  莲儿听吴三桂之说,长长叹了口气。 
  吴三桂接着说:“凭借着我的龙威,不用担心不胜,本王出征,不仅湖南得以保全,而且可以直捣京城,大事可成,出头之机,在此一举!” 
  莲儿见事以至此,只好同意。 
  吴三桂一见莲儿愿意偕行,异常高兴:“本王出征,长途跋涉,兵士交锋,必然艰苦难堪,如此.我身边便不能没有你伴驾。今能与爱妃同行出征,本王必会大获全胜,直捣黄龙,擒王纳位!” 
  两天后,吴三桂凋遣的兵将基本汇聚完毕,整装待发。大批粮草,随队而行。这一年,吴三桂六十六岁。 
  军营大帐,吴三桂进行出征布置。 
  “本王和诸位将军,共统领十万大军,直指勋阳,行军过程中,一面派信使持令箭,调集汉中人马,分别攻占扶风,武功一带,一面调王会、洪福各统领五千人,从小路先进攻襄阳,用来分散敌人兵力。第三,等到大兵到河南,然后王会、洪福带领襄阳之兵,都到樊城会合,再决计北伐。” 
  各路将领,领命回归,再行布置。各部气势高昂,奋勇前进。 
  吴三桂的这次亲征,可谓是激情百倍。虽然是匆忙之中决定亲征,但是作好了细致的准备,常年的争战的历经事情的广博,又加之年纪的原因,因而凡事都不肯冒险而行。他以成都为根本,任用降将罗森镇守成都,又让亲属吴永年、吴炳光驻守四川及云贵的富辽地域。 
  吴三桂这次出征,郑蛟麒为先锋,随军大将有王会、洪福、林天柱、谭延衽等数十员,出征后,罗森负责照运军粮、军饷。真是万事具细,一丝不苟。 
                  
闻风而动
  由湖南通往京师的官道上,奔驰着一匹红色骏马,被马蹄腾起的尘土拉得很长,弥漫着整个路段。马已经通身是汗,虽然掠起强劲冷风,但是对马却起不到丝毫的作用。马背上的人竭力往前倾,几乎是快贴在了马鞍上。一只手拉紧马缰,另一只手却在身后高高扬起,划了一弧,手中的马鞭便狠狠抽打在马臀上。这匹马已经是全力飞驰了,马嘴里不住流下的白色泡沫,掉在地上,瞬间便被灰尘淹没了。见到前边的路旁有了驿站,马背上的人长长舒了口气,使劲一带马的缰绳,马往前冲了几步和另一匹早已等候的马站成并立。同样的红马上同样端坐着一名军官。这名军官接过刚到此地的军官递过来的背包,双脚一踹蹬,说了声辛苦了。但是声音却已远远被抛在了后边。余音缥缈传来。混身湿透的马儿打了个长长的喷鼻,不等主人下来,扑通一声跌倒在地,军官从马背上滚下来,躺在那大口喘气。 
  这是康熙皇帝下令设置的飞马传书的驿道,把最新的战情和消息尽快呈送进宫,进行审阅,做出决策。这些驿使和驿马整天奔驰往来于这类似的驿道上,传递着紧要公文和文书。这些驿道从各地通往京师,湖南、湖北、江西、福建、陕西、河南、安徽,等等。 
  在这匹马上承载的就是吴三桂亲征的消息,它将在两天之内送到康熙皇帝手里。 
  在吴三桂亲征出发前夕,已派人向湖南和陕西送去消息,并在一路上鼓动宣传,大造声势,鼓舞着吴军兵丁的士气,坚定着他们的信心。他们都希望吴三桂早些时日到来,给他们带来胜利,给他们带来美好的前景,能够挽救他们被动的局面。 
  吴三桂亲征的消息同样也传到了清军的各个军营统率的中军大帐。安亲王岳乐惊呆了,康亲王杰书惊呆了,贝子尚善惊呆了,大将军图海惊呆了……他们手下的兵丁也惊呆了……他们通过对各个渠道得来的,吴三桂在成都“颇事酒色,后宫美女数十人,一应政事,皆委臣下,惟事娱乐,人心渐变……”的消息汇总来分析得出:“以三桂开创之主,却也如此颓放,不久必败。”的结论,但尔今,听说了吴三桂这次亲征,并且声势如此壮大,近远震动,他们无不骇异非常。 
  清军将领对吴三桂这项出乎他们所料的亲征,表现出他们少有的荒乱,军内外散播着各式各样的流言。清军惊慌失措,军心不稳。因为他们都摄于吴三桂震惊远近的威名,害怕于吴三桂声传朝野的厉害! 
  清军将领基于将士这种慌乱颓废的局面,一面作出相应的战略布置,一方派信使飞报朝廷,等候年青的康熙皇帝作是进、是退、是守的重大决策。 
  河南统兵的顺承郡王把所率的大军退驻到开封。 
  图海调遣将军穆占先领军队一万多人,急速赶到湖北,以补充湖北的兵力。 
  在湖南的清军为了打消吴三桂的狂盛气焰,灭掉吴三桂以图挽救湖南的计划,准备加紧强攻,在吴三桂大兵到来之前攻破湖南,于是清军分兵三路,组织了强大的攻势: 
  一、安亲王岳乐,连同董卫国,先占领萍乡,并以此震摄浏阳; 
  二、蔡毓荣率领手下军将,从荆州、岳州,分别向长沙进攻; 
  三、贝子尚善同水军提督扬捷由镇江出发,迂回到长江上游,攻取洞庭湖。 
  三路大军一同开进。 
  一场宏大的逐鹿战将在以长沙为中心的湖南展开,战事迫在眉睫。 
  五月的北京城度过了寒风凛冽、雪花飞舞的严冬,已经完全复苏了,进入了春夏之交的一年中少有的季节。 
  北京城仍像往日的北京城,依然喧闹、繁华.并没有因南方、西方的频频战争所影响,而显得压抑、沉闷。大街上往来的官员骑马的骑马,坐轿的坐轿,来来往往,认识的说几句话,谈谈官场和战场。他们是皇城根中心范围的人,不用发愁外来的敌人会攻打进来,因为他们有一个精明、能干,能替大家分忧的皇帝。皇帝得为保住他的皇位而悉心于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各项工作,“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他得为保护住他的领地,平灭叛军吴三桂而日理万机!年青有为的皇帝精力充沛,谋略过人,胜过任何朝内朝外的大臣。大臣们对皇帝既敬仰又衷心佩服,而且是内心不存在任何疑虑的佩服。所以,走在大道上的官员的生活过得仍旧十分的滋润,过得很舒坦。外敌由八旗军挡着,内政由皇帝管着。他们干好自己的份内事,就万事大吉了。 
  大街小巷的茶馆里照样顾客盈门,熙熙攘攘,挎着刀的,提鸟笼的,挑着担子的,穿长袍马褂的,周身短打扮的……边喝茶,边聊天,天上地下,天南海北。他们也不怕吴三桂,前两年最艰难的日了都挺过去了,更何况近两年天公做美,风调雨顺,再加上皇上圣明,政事清明,所有的这一切,都显示着很好的兆头。还有什么事担心的?一切都会过去,不用担心,也用不着忧愁,大不了是个改换门庭,不论是谁坐了龙庭,他们还是皇城根的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