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朝那些事儿

第101章


  由于清廷对政治犯律令严苛,张煌言的坟墓,仅有黄土一抔。
  但这抔黄土前,却是“寒食酒浆,春风纸蝶,岁岁浇奠不绝”。
  虽没有墓碑,但为他撰写墓志铭的社会各界名人,络绎不绝。
  其中一代思想家黄宗羲就写道:“今公已为千载人物,比之文山(文天祥),人皆信之。余屈身养母,戋戋自附于晋之处士,未知后之人其许我否也。”
  黄宗羲这是在赞叹张的英雄之壮,感叹自己的偷生之懦。
  但在这个天崩地裂时代中偷生的人,并不全是懦夫,他们也许负有更大的使命。
  在张煌言就义的这一年,黄宗羲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到家乡,聚众讲学,并写出了划时代的《明夷待访录》。
  “明夷”这个词,并不是在尊明贬清,“明夷”是《周易》中的一个卦名,本义指黎明前的昏暗;“待访”指等待明君来访,书名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在黎明前等待明君来访的备忘录。
  在这本书中,黄宗羲早已脱离了明清这两个朝代的恩恩怨怨,他梳理了4000年来的中国历史,从更高的层次,来阐明君主对国家的作用及危害。
  他提出:“君主,天下之大害者”,主张实行“天下无君”!
  这是石破天惊的一语,此一语,犹如在君主专制漆黑的夜空中,划出一道闪烁的亮光,照耀了全人类前进的方向。
  这本书,比西方卢梭的《民约论》早100多年,被有些人成为“人类的第一步人权宣言”。
  但代替君主制的新制度在哪里,他仍在思考。
  可现实的情况,却是他身边的这个新生的王朝,正在君主的冶理下,日益繁荣强盛。
  1669年,新朝宣布永远停止圈地,并出台政策,鼓励全国加强垦荒。
  1681年,新朝平定“三藩”叛乱,切除身上最大的一块毒瘤。
  1683年,新朝统一台湾,万里海疆,云散风平。
  1685年和1686年,新朝两次打败了盘踞在东北边境雅克萨的俄军。
  1689年,新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至此,作为一个可以领导人民抵御外海的王朝,他已得到了境内全体民族的认同和拥戴。
  在理想与现实交织变幻中,黄宗羲的思想,开始反抗与认同中俳徊不定。
  他支持不到新朝中的任职,也从不为新朝歌功颂德。
  但言论上,他称新朝君主康熙为“圣天子”,而不是再向从前一样斥之为“夷狄”或“虏酋”。
  行动上,他改变了与新朝不合作的态度,先后派出弟子万斯同、万斯言及儿子黄百家,北上京城,参与《明史》的编纂。
  1695年,他终于走完了自已漫长而曲折的一生,享年86岁。
  作为一个当时社会罕见的长寿者,他见证了这个大时代的衰败、动荡、战乱、承平、升平……至死,他仍在不停地思考这个时代的未来走向。
  随着这个老人的故去,一个超越汉唐的盛世,正辉煌再现。
  这个盛世,是旭日,还是夕阳?
【由www.sjwx.info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