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

第25章


  正当我一筹莫展找不到促销的好办法时,一个绝好的机会却送上门来了。
  一天,我的柜台前来了一位苏州男人,人们都说苏州女人特挑剔,可这位苏州男人也毫不逊色,在柜台前老是挑来挑去,上等的瓷器他不要,偏偏要那种朴实便宜的青瓷盘,并且还要一件件地开包挑拣。这位先生看一件说有瑕疵扔下,又拿过一件说花纹不精美又扔下,我不急不恼,泰然处之。他仍下一件,我就随手拾起“啪”地一声将它摔碎。他再扔下一件,我又摔一件,就这样连摔了3件。那位先生开口了:“你摔它干啥?我不要你可以卖给别人嘛!”
  “不!这是我们公司的规定,绝不把顾客不满意的产品卖给任何一个消费者!”我坚决地回答,那位苏州先生愣了一下,像是有意要试试这份承诺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大,于是就旁若无人似地低下头继续挑。我毫不心疼,仍旧是他扔一件摔一件。就这样连续摔了28件青瓷盘。不过这一过程中,我脸上始终带头微笑,这时,已有许多人纷纷起来围观了。
  “不要再摔了!不要再摔了!”
  “那算什么毛病?他不要卖给我!”
  人们开始对这件事发起评论了。冷寂许久的柜台前第一次拥来这么多人。顾客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像看一出惊心动魄的大戏一样。当这位先生抓起第29件瓷盘时,沸腾的人群发出一声声愤怒的吼叫。
  这次那位先生抓起瓷盘后,看都没看便拿上走了。
  “我买!我买!”
  “给我一件!给我一件!”
  人们开始抢购我的瓷器。就这一天,我的柜台空前火爆。当场卖了近400件,第二天卖了600件,是以前几十上百倍的销量。那天晚上,公司老板重重表扬了我,尽管他没有规定我这么做。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一个星期后,那位苏州先生又来了,不过这次他不是来退货或再来挑毛病的,而是一下子买去了1000件瓷盘,说是拿回去给他的酒店里用。因为这件事,我和这位苏州先生也就成了朋友。在随后的几年里,他和他的朋友先后从我这儿买去了几万件瓷器,为公司增加了上百万的销售额。
  今天,我已是这家瓷器公司的总经理了,坐在光洁明亮的办公室里,回想昔日的那一幕,至今仍令我激动不已。据说,北美大陆的土拨鼠在寻食一种坚果的时候,并不把果实全部吃完,哪怕它当时饿得特别厉害。它总要留下一些种子等待来年再发芽,生根,结果,以便使食物链长久地维持下去。
  牺牲现在的小利,以换取未来更好的发展,也许,我曾经是生
  活中的那只土拨鼠。
  (本文作者:川子)
------------
吃必要的苦耐必要的劳
------------
  能够成就事业的人,并不见得特别聪颖、能干,只是比别人多了一分决心,即知即行。年轻人何必怕吃苦?任何成就莫不由辛苦奋斗而来。
  一般人都怕吃苦,其实苦与不苦,是在比较之下才会产生的感受。就好像好吃与不好吃,是在吃过之后才能加以定论,如果一向都是吃好的,在没有比较之下,就不觉得好;同样的,如果一向都是吃不好的,久而久之,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了解这层道理后,就不会觉得吃苦是一件可怕的事了。
  我出生在新店直潭。由于身为长子,格外担待了许多粗重的工作,挑水就是其中一项辛苦的差役。每天一大早起床,赤着脚、扛着扁担,担着两头晃荡不已的水桶,一步步爬上屋后两百多步高的小山坡,再走到山下汲水,尔后循原路挑水回家。这样往返约五六趟,连挑了十数桶水,才算完成挑水的任务。然后再帮忙其他家务,工作都做完了,便匆匆赶六里山路上学去。
  由于从小生活环境即是如此,在心理上认为这些苦役都是份内之事,并不以为苦,仿佛困苦一旦成了习惯,反能安之若素。
  小学毕业后,我离乡背井,到嘉义一家米店当学徒。一年后,家父肯定我有独立创业的潜能,便告贷了两百元,供我开米店,
  卖米的时候,我用心盘算每家客户的消耗量,如果一家十口人,每个月约需20公斤米,五口之家就是十公斤,我按照这个数字设定标准,如果十口的人家一次买了20公斤米,我就等约莫一个月后,估计他们差不多缺米了,便主动地将米送到顾客府上。我这样“服务到家”的计划,一方面确保顾客家中不致断米,一方面带给顾客莫大的惊喜。顾客欣赏我的设想周到,绝不会转向别家米店买米。
  米卖出去以后,接着就是收款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吃工薪的人而言,则非发薪之日莫属:于是我牢记每个在不同机构服务的顾客,是每月的哪一天领薪,我再去收米钱,十之八九都非常顺利。
  然而,单只经营米店,并不能让我满足。第二年,我增添了碾米设备。当时,隔壁也有一家日本人经营的碾米厂。他下午五点就停工休息,我则忙着仔细挑去搀在米中的小石,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半;他洗热水澡,我在屋外的水龙头旁冲冷水澡,冬天也不例外。如此我每天可省下3分钱,相当贩卖三斗米的利润。刻苦耐劳下,我终于克服条件上的差异,业绩远胜过隔壁的日本人。
  此种用心经营的粗浅经验逐渐累积,后来在台塑的营业管理制度都用上了。成功虽然也需要风云际会,更重要的是,机会来临时,本身早已做好准备。能够成就事业的人,并不见得特别聪颖、能干,只是比别人多了一分决心,即知即行。
  年轻人何必怕吃苦?任何成就莫不由辛苦奋斗而来。
  没吃过苦,就会怕吃苦,不但难以养成积极进取的精神,反而会采取逃避的态度,久而久之,变得好逸恶劳,人生也很难获得成就。BFQ〗
  对我而言,挫折等于是提醒我,某些地方疏失犯错了,必须运用理性,冷静分析,以作为下次处事的参考与借鉴。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所不能忍的挫折,并从中获益,挫折的杀伤力就等于锐减太半。
  因此,成功的秘诀无他,就是——
  吃必要的苦,耐必要的劳!
  (本文作者:王永庆)
------------
“腾出一只手”给别人
------------
  “腾出一只手”给别人,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无论被托举者最后是否平凡,无论能否得到回报,都不影响爱的价值。
  陀思妥耶夫斯基二十多岁时写了一部中篇小说《穷人》,学工程专业的他怯生生地把稿子投给《祖国纪事》。编辑格利罗维奇和涅克拉索夫傍晚时分开始看这篇稿子,他们看了十多页后,打算再看十多页,然后又打算再看十多页,一个人读累了,另一个人接着读,就这样一直到晨光微露。他们再也无法抑制住激动的心情,顾不得休息,找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住所,扑过去紧紧把他抱住,流出泪来。涅克拉索夫性格孤僻内向,此刻也无法掩饰自己的感情。他们告诉这个年轻人,这部作品是那么出色,让他不要放弃文学创作。之后,涅克拉索夫和格利罗维奇又把《穷人》拿给著名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看,并叫喊着:“新的果戈理出现了。”别林斯基开始不以为然:“你以为果戈理会像蘑菇一样长得那么快呀厂但他读完以后也激动得语无伦次,瞪着陌生的年轻人说:“你写的是什么,你了解自己吗?”平静下来以后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做出了反应:“我一定要无愧于这种赞扬,多么好的人!多么好的人!这是些了不起的人,我要勤奋,努力成为像他们那样高尚而有才华的人!”后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成为俄国十九世纪经典作家,被西方现代派奉为鼻祖。
  格利罗维奇、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因各自的成就赢得人们的尊敬,但同样令人们尊敬的是他们“腾出一只手”托举一个陌生人的行动。而且从最初他们就预料到这个年轻人的光芒将盖过自己,但圣洁的他们连想也没想就伸出了自己的手。
  “腾出一只手”给别人肯定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别林斯基等三位伟大的艺术家虽然后来被陀思妥耶夫斯基抢了光芒,但毕竟因陀氏的成功而使自己的人格举世皆知。生活中更多的“腾出一只手”者则是默默无闻的,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陀氏那样成为“不再重放的花朵”。然而“腾出一只手”给别人,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无论被托举者最后是否平凡,无论能否得到回报,都不影响爱的价值。
  “我曾‘腾出一只手’给别人。”你能面无愧色地说出这句话吗?
  (本文作者:游宇明)
------------
真实的尴尬
------------
  当虚假的东西弥漫着整个社会时,真实的声音反而让人听起来有种真实的尴尬。
  到学校开讲座,一个学生站起来直率地问我:“你从工人当上作家,最明显的感觉是什么?”我随口答道:“最明显的感觉是坐在家里不用去工厂上班了。特别是刮风或下雨的倒霉天气,我往往就情不自禁地想,哈,我终于混到不用上班了!”台下的学生听到我的回答,不仅哄堂大笑,有的还为我能这样真实地回答而鼓掌。由于我很坦率,讲座一下子就掀起了高潮,有些学生就故意想方设法来难为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