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唐诗,那时唐朝

第34章


宪宗接纳李绛的建议,册立长子李宁为皇太子。
  可是这个太子是真的没有当皇帝的命。元和六年十二月,只做了两年太子的李宁竟然病死了。宪宗悲痛欲绝,赠谥号“惠昭”。可是这个位置总不能空着,有那么多双眼睛巴巴 的在盯着呢。没办法,化悲痛为力量,抖擞精神,重新考虑册立继承人选。
  近宦中尉吐突承璀建议按序应立次子李恽,可是李恽的生母只是一宫女,地位卑贱,朝中拥立宪宗三子李宥的呼声渐占上风。元和七年(公元812年)七月,宪宗下诏立李宥为太子,改名李恒。
  李恒的母亲是唐名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之女,朝廷上下关系熟络,社会根基牢固。但宪宗对李恒却不太满意,因为这个儿子太过顽劣任性。吐突承璀揣度宪宗心意,一直为李恽能重夺太子之位奔走经营。而李恒的母亲郭贵妃也广结党羽,为儿子的锦绣前程努力拼争。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底,宪宗因长期服食丹药导致身体极度恶化。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二十七日,宪宗在寝殿暴薨。
  郭氏集团党羽神策军中尉梁守谦等立即拥立太子继位,即唐穆宗。吐突承璀和李恽还没有从突如其来的变故中缓过神来,就被郭氏一派捕杀,携手命丧黄泉。
  穆宗李恒在册立母亲为皇太后之后,就开始对父皇宠信的大臣贬斥流放。然后,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自己毫无节制的纵情享乐中。大兴土木,建楼阁殿宇,终日宴请群臣,视自己的心情好坏行事,随心所欲,我行我素。
  穆宗李恒对大臣劝谏自己“宴乐过多,畋游无度”之事,丝毫没有往心里去,只是一幅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各司其职的态度。
  时间一长,群臣终于弄明白了一件事情,这个皇帝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只能好言好语的相劝。磨破了嘴唇,人家还嫌你啰嗦。虽然这个皇帝的思想不端正,不过态度还挺温顺,对大臣所谏,满口应承,可就是不改,你奈我何。
  群臣在饱受穆宗李恒的精神摧残,就差一点要疯了的同时,都不约而同的有了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这个不着调、不争气的皇帝,就好像一只被套牢的股票,抛了心痛,持有心焦,坏了,砸手里了。
  还好,大臣们的痛苦只是短暂的。长庆二年十月,穆宗李恒在禁宫中与宦官内侍在一次打马球中,突然感觉头晕目眩,中风卧床,此后,身体一只没有康复。在宦官的建议之下,也开始迷恋丹药。
  穆宗对父皇宪宗服食丹药暴亡一事,曾对道家丹药深恶痛绝。却不想自己病后,也在有病乱投医的状况下重蹈覆辙。
  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正月二十二日,只做了四年皇帝的穆宗李恒,便追随宪宗仙去,在寝殿驾崩,时年三十岁。
  太子李湛继位,即唐敬宗,改元宝历。
  第四章 元白 第十四节 有其父必有其子
  穆宗暴亡,太子李湛继位。众位大臣刚想松一口气,却又不约而同的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因为他们眼前的这个宝贝,比他父亲的胡闹程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敬宗李湛十六岁就当上了皇帝,对治理国家,操劳政事自然没有什么兴趣。他更热衷于一些“打马球”、“观龙舟”、“打夜狐”等游戏,而且玩得更花样,更翻新。总不能对人家太苛刻了,谁让人家还是一个孩子呢,玩是天性啊。但玩归玩,敬宗李湛好像投入的把自己的身份给忘了。不过也好,也算对宫廷全民运动做出了一点贡献,总比整天沉湎于斗鸡赌博健康活泼的多。
  敬宗李湛的座右铭是:玩自己的火,让别人焦头烂额。
  敬宗对例行早朝一事根本不放在心上,竟有数次不临早朝。群臣自然又是百般的规劝,有甚者,左拾遗刘栖楚为劝谏敬宗,竟然磕头磕得头破血流,李湛表现出一幅十分感动的样子,群臣以为他会有所收敛,却不想事情比先前还要糟,李湛竟发展成个把月不上朝,文武百官这下连面都见不着了。
  其实,想找到李湛也很容易,此时,这个宝贝正在后宫院落里和宦官们做打马球游戏。虽然李湛年轻,血气方刚,精力旺盛,但扑腾了一天后,也会筋疲力尽,第二天自然睡到日上三竿,哪有什么心情早朝。用完早膳,又生龙活虎的胡闹去了,大臣们自然是想啊想,盼啊盼,见皇帝一面比登蜀道都难。李白说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对此,李德裕曾进《丹扆箴》劝谏,敬宗看都没看,命翰林学士韦处厚起草诏书,特意表扬了李德裕的忠心,而自己又逍遥快乐去了。
  对于大臣们的劝谏,敬宗的态度相当明确,你让我感动,我让你心痛,我自笑傲群臣,心里无动于衷。
  真就奇怪了,祖上有太宗的英明神武,玄宗的精明睿智,他怎么就遗传了父亲的全部基因。
  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六月,染坊役夫张韶与卜者苏意明联络数百名染工冲入银台门,发生了骚乱事件。其时敬宗正在打马球,见众人如此气势,吓得屁滚尿流,狼狈地逃到左神策军处,左神策军兵马使康艺全领兵入宫,平定了张韶之乱。而八月,又发生了马文忠图谋叛乱事件。禁军平乱之后,群臣纷纷上表敬宗,阐述这二次叛乱事件与敬宗耽于朝政给小人以可乘之机的因果关系。而敬宗竟还是一幅不以为然。
  宝历二年十一月,敬宗李湛又别出心裁,想去游幸骊山。
  骊山位于长安城南,玄宗曾建行宫于此,有为杨玉环御赐沐浴的华清池。骊山向来是游览胜地,夕阳下,骊山在晚霞的映照中,显得格外清奇绮丽。
  左拾遗张权舆劝谏敬宗说:“周幽王游历骊山,有灭国亡身之祸,秦始皇墓葬于此,国家二世而终,玄宗在骊山置建行宫,始有安史之乱,先帝穆宗曾游幸骊山,而享年短暂,望陛下三思而行。”
  此话不说还好,这一说反倒引起了敬宗极大的好奇心,敬宗偏要固执前往。待游幸回到宫中,见自己还是神采奕奕,更是得意洋洋。原来李湛还是一个唯物论者,还真没看出来。
  敬宗潇洒走一回,做了二年皇帝的李湛,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十二月初八,敬宗李湛“打夜狐”回宫之后,与宦官刘克明、田务澄,将军苏佐明等继续宴乐歌舞。敬宗酒酣耳热,返入内室更衣。回到内室,李湛只觉神情恍惚,胃里翻滚,就在想吐却又一时吐不出来之际,突然感觉内室的门被撞开,几个人鱼贯而入,猛然间闯到了自己面前。
  次日清晨,满朝文武百官都收到了一个令他们瞠目结舌的消息,敬宗暴毙。
  第四章 元白 第十五节 牛李党争
  由控制禁军,进而控制皇帝,再得以控制整个朝廷,这早已是宦官集团司空见惯的伎俩。
  刘克明和苏佐明谋逆敬宗之后,矫敬宗遗诏,立宪宗六子、也就是敬宗的叔叔绛王李悟为帝,而刘克明的下一步计划是谋夺另外宦官集团的权力。
  刘克明谋害敬宗就已经让人看不顺眼了,如今又得寸进尺,由此惹怒了时为“四贵”的宦官集团领导。“四贵”是指朝廷上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魏从简、梁守谦四人,他们掌握着神策军大权,地位举足轻重。
  既然在朝廷上能呼风唤雨,自绝非等闲,岂能容刘克明胡为,他们主动出击,将穆宗次子江王李涵迎入宫中,并取得了裴度等许多朝臣的支持,并派出神策军精锐将刘克明、苏佐明捕杀,绛王李悟也在乱中死于非命。
  然后,王守澄采纳翰林学士韦处厚的主意,宣布江王李涵在宫廷平乱中功不可没,以太皇太后名义颁布,指定其为继承人选,拥立江王李涵继皇帝位。
  李涵在宝历二年十二月十日在紫宸殿朝见百官,十二日正式在宣政殿继位,即唐文宗,改名李昂。
  文宗李昂继位,使混乱了几年的朝廷渐趋平稳。但目前让李昂最为烦心头疼的有两件事,一个是宦官的专权,现在宦官集团势力实在是难以想象,大得可以一手遮天,宪宗和穆宗的死他们绝对摆脱不了干系,而敬宗更是直截了当地就给处理了,他们足以决定皇帝的废立乃至生死。另一个就是让文宗苦恼的“平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近来在朝廷上一直闹闹哄哄争吵不休的朋党之争。
  朋党之争又称牛李党争,是代表进士门第的牛僧儒和代表士族利益的李德裕两大政治集团的互相倾轧争权夺利的内部斗争。
  而牛李党争的恩怨可以追溯到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当时牛僧儒、李宗闵在朝廷举行的对策中,因年轻气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痛诋时政,深得考官的赞扬,被列为优等。不想却惹恼了时为宰相的李吉甫。李吉甫上表宪宗将负责此次对策的考官及审阅考卷的翰林学士一律免官,而牛僧儒和李宗闵也不予录用。
  此事在朝野惹起争端,很多人都上疏为牛、李鸣不平。宪宗没想到李吉甫压制对策之举竟然引来了如此强烈的舆论争端,为了平衡事态的发展,将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初步形成了两个派别的纷争。
  元和年间争论的焦点是平藩政策,武元衡、李吉甫、裴度力主武力平叛。而另一派李逢吉、李绛、韦贯之主张安抚妥协,形成了主战和主和的两派争端之势。
  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李吉甫病死后,牛僧儒擢升为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