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唐诗,那时唐朝

第41章


  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李商隐应桂管观察使郑亚的邀请,虽郑亚赴南方僻远之地。郑亚是被牛党首清的目标,这一刻,李商隐好像摆明了自己的态度,同情李党,不再为自己的前途抱有任何幻想。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天涯》。
  大中二年秋,郑亚又被贬循州。李商隐返回长安,无奈之中给令狐绹写信,希望得到令狐绹的汲引,却被令狐绹无情的拒绝。
  在令狐绹的心中,李商隐的“背恩”让他一直耿耿于怀,不落井下石已经是莫大的恩惠了,想得到帮助,恐怕真的只有等到来生再做朋友了。
  大中三年九月,李商隐应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所辟,前往徐州幕府。大中五年春,卢弘止病故。李商隐离开徐州,再一次如秋风中的孤雁,不知何去何从。
  第五章 小李杜 第十节 郁结难舒
  杜牧的咏史诗意境别出心裁,见解新颖独到,很为后世推崇。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题木兰庙》中,杜牧将花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和梦中思乡画眉的微妙心理与昭君出塞和戎异邦的毅然神态相交融,抒发了对同为女人却为国献身的木兰和昭君的崇敬之情。“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中,杜牧对霸王项羽的刚愎自用,不能忍辱负重而把失败归咎于“时不利”的草莽行为给予了无情的批判和讽刺。“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鼓坠楼人。”《题桃花夫人》中,杜牧将桃花夫人的苟活和绿珠姑娘的贞烈相对比,反衬出绿珠以死明志的高尚品格。“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中。杜牧以偶然印证必然,以美人的最终归属认证了英雄洒脱的气度。把曹操的骄恣和周瑜的沉稳相对照,歌颂了周瑜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
  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杜牧由幕府返京,任左补阙,后转官膳部、比部员外郎。
  其实杜牧虽然曾经让牛僧儒极为看重,但实际上杜牧不属于牛党,他的许多政治见解反倒和李党一致,而他也不属于李党,至少在李德裕的心中是如此认为,而更认为杜牧倾向于牛党,所以,虽然两家曾为世交,在李德裕执掌政权时,还是毫不犹豫的把杜牧外放,任为黄州(今湖北新州)刺史。
  武宗会昌二年八月,回鹘乌介可汗侵扰北方边境,百姓流离失所,痛苦不堪。杜牧在黄州目送南飞的征雁,触景伤怀,托物寓意,对失去家园的北方百姓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自己此刻却是有心无力,也只能空怀无尽的感慨。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人少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之后,杜牧又历任池州、睦州刺史。宣宗大中二年(公元647年),杜牧借宰相周墀之力,返回朝廷,任司勋员外郎。次年,杜牧向朝廷上《孙子兵法注》。
  大中四年,杜牧求请出为湖州刺史,为了很久以前的那个美丽的约定。
  在湖州,杜牧见到了那个曾经令他心仪的女孩。如今距当年之约已有十四年了,虽然当年那个女孩已出落得更加楚楚动人,但她在四年前就已经嫁人为妇,如今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这样的结局让杜牧懊恼不已。
  次年,杜牧入京任考功郎中,大中六年,迁中书舍人。岁暮,杜牧病重,在困馁不振,怏怏难平的苦闷中,杜牧焚其书稿,自撰墓志铭。
  杜牧生逢晚唐,国家已呈日落西山、江河日下之势,而杜牧一生襟怀高远,以济世之才自负,又不愿苟合取迎,只能转而纵情酒色,走完自己心高命舛的一生。
  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夏末,李商隐的妻子王氏病逝,多年的困苦生活,妻子的相濡以沫,对妻子的歉疚之情,让李商隐沉浸在无法自抑的痛苦之中。
  《鸳鸯》
  雌去雄飞万里天,云罗满眼泪潸然。
  不须长结风波愿,锁向金笼始两全。
  秋,李商隐安顿好子女,应西川节度使柳仲郢之邀,再一次踏上了幕府之路。在四川梓州生活的四年中,李商隐一直郁郁寡欢。
  《蝉》
  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清 施补华《岘佣说诗》评:“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亦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大中九年,柳仲郢调返京师,李商隐随其入京任盐铁推官。大中十二年,李商隐罢职回郑州,次年冬,客死荥阳。
  李商隐郁悒的一生,确如崔珏《哭李商隐》中所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第5卷
  第五章 小李杜 第十一节 温八吟
  温庭筠有一最大的癖好,那就是考试作弊,并以此为荣,且乐此不疲。
  温庭筠(公元?--866年),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人。
  温庭筠工于小赋,每次入试,押官韵作赋,温庭筠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吟八韵完成,时人称为“温八吟”。如此敏捷的才思,丰厚的文学底蕴,温庭筠想不出名都难。
  以温庭筠的才学参加科试的那点题目,温庭筠估计是采取不屑的态度,昨晚打了一宿麻将,翌日在睡眼惺忪的状态下也会易如反掌。他在考场上作弊,不是为自己夹带纸条打小抄,而是在考场上大公无私的帮助自己前后左右,前后左右的前后左右考生答题,因此,赢得了众考生的赞誉和拥戴,获得了“救数人”的光荣称号。
  温庭筠并以此沾沾自喜,大吹大擂自己如何在监考严密的看管下发挥自己的特长,如此狂妄的行为自然成为考官眼中的害群之马,让考官们愤怒,落第不可避免。
  文宗开成四年,温庭筠年届四十,开始应举,几年来,只在京兆府以副榜得贡,又因避宫廷内斗之祸,未参加省试,在鄠县郊外隐居数年。
  宣宗大中九年,在沈洵主持的当届春闱中,温庭筠再一次参加应试,因其有作弊的前科,沈洵特意将温庭筠安排在帘前单独应试,这也是沈洵为温庭筠出此下策的无奈之举,因为温庭筠的嚣张行为让监考官们深受其苦,却不想温庭筠又一次笑傲考场。
  对自己的这一特殊礼遇,温庭筠并不领情,他在考场上大吵大闹,扰乱考场秩序,后果是毫无商量余地的,那就是被强行逐出考场。而让沈洵更为气愤的是,温庭筠竟然在外大肆吹嘘自己是如何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又帮助了八名考生答题,温庭筠虽然过足了嘴瘾,出尽了风头,这一次自然又是榜上无名。
  经此事后,温庭筠竟也宣布,从此不在涉足科举。
  温庭筠由于为人倨傲狷狂,而不为世俗所容。他在沉郁之中借凭吊汉未建安七子的陈琳,抒发自己对才华极其自负,却见弃于时的感神伤怀。
  《过陈琳墓》
  曾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温庭筠熟谙音律,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他的词多写闺情,秾艳清丽,被誉为花间派的鼻祖。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州。”《梦江南》。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嵋,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菩萨蛮》。
  《梦江南》又名《忆江南》、《望江南》,《菩萨蛮》又叫《子夜歌》、《重叠金》,均原为唐玄宗时期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
  第一首描写了女子晓妆倚楼苦望心上人归来的凄苦情怀,寄情于景,意境绵远深永。第二首写女主人公晨起梳妆,百无聊赖的娇慵之态,具有刻画人物细微,语言清新亮丽的特点。
  温庭筠的词,对词的格律形式起到了规范化的作用,对兴起于晚唐、五代的词风影响深远,成为晚唐专注词作的第一人。
  温庭筠在长安时,名声很响,时常出入高官贵胄的府邸,令狐绹就是其中之一。而令狐绹对待温庭筠也很是厚遇,按理说,温庭筠应该知恩图报吧,可是温庭筠偏就与众不同。
  宣宗喜好《菩萨蛮》曲词,令狐绹为了讨好宣宗,就请温庭筠代为填词,献给皇上,以显示自己的才学,博得宣宗的赏识。但毕竟是求人代笔,害怕被人知晓,便对温庭筠千叮咛万嘱咐切勿将此事传扬出去。温庭筠前脚答应了令狐绹,后脚就把此事泄露出去,让令狐绹颜面丢尽,从而心存怨恨。
  又有一次,宣宗赋诗中有“金步摇”一词,温庭筠对曰“玉条脱”,让宣宗大为赞赏,令狐绹不知道“玉条脱”一说,就向温庭筠询问,温庭筠告诉他说此句出自《南华经》,这就行了吧,谁还没有个不知道的,可是末了温庭筠却给令狐绹丢下一句话:“《南华经》不是僻书。”言外之意是说令狐绹不学无术,如此简单的书都没有读过,该进补习班扫扫盲了。而私下里又和别人说令狐绹是“中书省内坐将军”,讽刺令狐绹虽位列中书,却只有武将的文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