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唐诗,那时唐朝

第42章


  令狐绹就像囫囵吞进了一个四喜丸子,差点没被噎死,如此狂傲,让令狐绹忌恨其程度可想而知,令狐绹此后极力贬斥温庭筠有才无德,不宜与第。
  不用令狐绹在私下里使坏,以温庭筠扰乱科场的行为就已经让温庭筠与科举无缘,扰乱科场事件之后,温庭筠被贬为方城(今属河南)县尉,后改隋县(今属河北)县尉。
  大中十一年,徐商镇守襄阳,温庭筠应徐商之辟,入为幕府巡官。
  懿宗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徐商应诏入京,温庭筠离开襄阳。次年冬,温庭筠来到淮南,此时的温庭筠穷困潦倒,可是行为却更加放纵不检,自甘沉沦。竟然与淮南贵胄裴诚、令狐滈等人混在一起,整日里酗酒狎妓,胡作非为。而一次在妓院鬼混,酒后在街上闲逛之时,触犯了官府下的宵禁令,被巡夜官兵碰见,温庭筠又肆无忌惮的与巡夜官兵发生口角争执,被巡夜官兵扇了耳光,把牙齿打折。温庭筠如何能善罢甘休,投诉到淮南守将处,正巧此时在淮南的最高长官是他的老相识令狐绹先生。官兵历数温庭筠的劣迹,令狐绹巴不得温庭筠栽到自己手里,对官兵严谨的工作态度提出表扬,对温庭筠的为老不尊奚落一番,又将此事传至京师,消息不胫而走,从此,温庭筠在才名之外,又多了个伤风败俗的恶劣名声。
  温庭筠觉得此事窝囊,又见令狐绹落井下石,存心报复,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温庭筠心有不甘,便返回长安,往来奔走于王卿贵胄之间,申诉冤情,为自己澄清事实。
  还别说,这也没全变成坏事,至少温庭筠与那些高官显贵们混了个脸熟,虽然那些人只是以嘲笑的眼光看待此事,但日子久了,竟然让温庭筠在长安混了个国子助教的职位。
  咸通六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又一次扬名的机会不请自来了。
  翌年,温庭筠以国子助教主持此届春闱,当初的考试作弊者现在竟然成了监考官。温庭筠一改以往玩世不恭的态度,严格监考,严格以文才取录。试后,又别出心裁,将所有考试卷纸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的监督,杜绝了以往以人取士的不正之风。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那些权贵的即得利益被温庭筠无情的给剥夺了,倡导因才取士的作法一不小心触及了科举的潜规则。
  而考生中也有诗文触及了朝廷的阴暗面,指斥时政的弊端。让一些上层官僚很是愤怒,宰相杨牧就是其中表现最为亢奋的一个。
  虽然温庭筠得到了绝大数考生的拥护,那只不过是给温庭筠唱唱赞歌,给予精神上的勉励,没有丝毫的实际意义,温庭筠又因此次事件,被逐出长安。
  冬,清高了一生,游戏了一生的温庭筠郁郁而终。
  第六章 尾声 第一节 红颜
  初春,长安东南平康里。一处破败的小庭院中,一对母女正在院中洗着木盆里的大堆衣物,院子里的竹竿上晾晒着花花绿绿的衣裳,晶莹的汗珠挂满了小女孩的额头。
  女孩名叫鱼幼薇,字蕙兰,出生于长安一户落拓的书香人家,父亲早亡,随母亲在这里为附近的娼院妓楼做针线,浆洗衣物过活,母女二人相依为命。
  鱼幼薇自幼聪颖,父亲生前教导其学习诗文。才思敏捷的鱼幼薇,十一、二岁就能出口成章,在长安小有名气,被人们誉为“诗童”。
  一天,鱼幼薇的家里来了个客人,他说明来意,是慕名前来看看被人们赞誉的小“诗童”,并自报家门。虽然此人外貌丑陋,不修边幅,一幅随意邋遢的形象,但他的名字却在鱼幼薇的心中生根发芽,永世难忘,他说他的名字叫温庭筠。
  在长安,温庭筠的名字就是一张名片,妇孺皆知。尤其那些即将参加科举和已经参加过科举的才子们,对这个名字更是钦佩不已。
  温庭筠让鱼幼薇即兴赋诗一首,时值初春,屋外柳絮飘舞,轻吻着行人的面颊,温庭筠就让鱼幼薇以柳为题。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赋得江边柳》。
  温庭筠反复吟咏,觉得才思意境,遣词造句均属上乘。温庭筠看着天真活泼的鱼幼薇那如花的面庞,眼中充满了慈爱。
  此后,温庭筠时常前来鱼幼薇家中,指导鱼幼薇学习诗文,帮衬鱼家生活上的困难。温庭筠与鱼幼薇如父女、如师生、如朋友,一颗无法割舍的种子在鱼幼薇的心中悄然萌发。
  少女情窦初开的芳心,让鱼幼薇对温庭筠产生了一种似懂非懂的情感,虽然年龄的差距让感情多少有些尴尬,但就连鱼幼薇自己也不明白,不知从何时起,她一见到温庭筠就会不自觉的脸红。
  宣宗大中十一年,此时的温庭筠正经历着落魄。不久,温庭筠应湖北襄阳刺史徐简的邀请,前往襄阳入为幕僚。
  温庭筠在鱼幼薇的心中占据了太多的空间,那种越是遮掩就越痛苦的感情让鱼幼薇承受着岁月的煎熬,对远方的温庭筠,她除却思念还是思念。
  不觉春去冬来,鱼幼薇只能写下伤感的诗句以遥寄对温庭筠的一片思念之情。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冬夜寄温飞卿》。
  懿宗咸通四年,温庭筠返回长安,整日里为自己的名誉奔走于王侯贵胄之间。
  一日闲暇,温庭筠与鱼幼薇相谐前往城南崇真观中游玩。时值春季,正是一年春闱试罢,众多得以高中的才子们都兴高采烈的前来此处游览题诗,抒发自己的喜悦之情。
  待众人渐至散去,鱼幼薇也满怀惆怅的心情,悄悄地在墙壁上留下了一首诗。
  《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诗中鱼幼薇暗伤自己身为女儿身,才情空落,无法像男子一样求取功名。
  不久之后,一个富家公子来到长安崇真观中,无意之中看到了鱼幼薇所题的诗句,竟然惊讶得不能自己,由此演绎出了一段爱恨交织的爱情故事。
  第六章 尾声 第二节 凋落
  李亿,字子安,江陵名门之后,因祖荫赴京师出任左补阙一职。李亿初来长安,四处拜访亲朋故友,在温庭筠的府上,一幅字迹娟秀的诗笺让李亿似曾相识,那熟悉的字体和诗风,让李亿不觉怦然心动。
  《寓言》
  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月明。楼上新妆待夜,闺中独坐含情。
  芙蓉月下鱼戏,螮蝀天边雀声。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温庭筠一生沉沦,阅人无数,如何不懂得李亿此时的心情。温庭筠思虑之后,暗叹如此一对金童玉女,决定做一回月老,促成一段姻缘。
  那是一段难忘而快乐的时光,对于李亿和鱼幼薇来说。为了爱情,鱼幼薇甘心为妾,她愿意把她的身心,她的韶华,她的一切为李亿付出。李亿也愿意,他真的愿意陪鱼幼薇烹茶吟诗,谈天说地,只是他们都忘记了时光,忘记了现实,忘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有一个人不愿意,而且是百分百的反对,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这个人就是李亿的原配妻子裴氏。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江陵愁望子安》。
  在裴氏声色俱厉的威逼下,懦弱的李亿一纸休书,把鱼幼薇赶出家门,曾经的温情,曾经的幸福,原来只是一场梦。
  李亿还不算太过绝情,他把鱼幼薇送进长安郊外僻静的咸宜观中,并出资修葺,让鱼幼薇在此暂作栖身之地。
  鱼幼薇在道观中还在幻想着有朝一日能与李亿得以重逢,让他知道自己的相思之苦。
  咸宜观主为鱼幼薇取道名“玄机”,从此,鱼玄机每日孤灯残烛相伴,过着平静清苦的生活。
  春去秋来,不知不觉中度过了三个年头,咸宜观主病死。其他人也因此观荒凉败落无人问津的原因远走他乡,自谋生活。只剩下鱼玄机还在这里痴痴的等待着心上人有朝一日突然的降临。鱼玄机孤孑一身,从日出到日落,从花开到飘雪。
  在一次化缘中,鱼玄机听说李亿早已改官离开长安,携家眷赴扬州任职。多年的期盼,等来的只是一片伤情,鱼玄机陷入了无助,她第一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
  鱼玄机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那恍如一场外遇的爱情,那种感觉让她的心在滴血,她发誓要做出让李亿后悔的事情,她的心理已经扭曲。其实,她的死活,已根本不在李亿的关心考虑之中,而她却还在想着用另一种方式发泄怨恨,对李亿实施报复,到头来受伤的只能是自己。
  《寄李亿员外》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外遇让女人愚蠢,让男人成熟。
  一张“鱼玄机诗文俟教”的红纸告示,张贴在咸宜观的观门前,消息不胫而走,瞬时传遍长安。从此,咸宜观中,文人雅士,风流公子,纷纷前来拜访,络绎不绝。鱼玄机携几个无家可归的孤女在此接待,陪客人品茶论诗,煮酒谈心,游山玩水,嬉戏欢娱,男欢女爱,大开艳帜。把原本清净的咸宜观变成了一个喧嚣的声色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