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也戴绿帽子

第25章


难道这哥俩是傻逼吗?轻而易举就臣服于一介女流的谋略之下?
  关于这个,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我们可以浅薄地推测一下。
  先说代善。皇太极死时,代善已经60多岁了。在这场帝位争夺战中,他的心态非常平和,因为他自知年老色衰,所以根本没有继承帝位的野心。可以这么说,不管谁即位,他几乎都可以接受,但他不能接受的是皇族的内乱。而豪格和多尔衮的僵持不下,正将后金推向内乱的边缘。所以,当风姿绰约的孝庄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即让置身于两大势力之外的福临即位时,他内心至少是不会本能地去反对的,再加上孝庄尊贵的身份和出色的公关能力,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后再扣上个安定团结压倒一切的大帽子,代善的鼎力相助就不难理解了。
  但多尔衮就不同了。他是发起这场争夺战的两大势力之一。如果说代善是抱着“只要别内乱,谁都可以”的态度的话,那多尔衮的态度就应该是“舍我其谁”。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孝庄怎么可能轻而易举就说服他放弃争斗,转而将她的儿子捧上位呢?难道是多尔衮以大局为重吗?那他当时直接不要争夺不就行了吗?又或者是多尔衮骑虎难下,进退为难吗?这仿佛不是意气风发的小王爷的作风。
  那理由就只有一个了。他是为了孝庄。一言以蔽之:爱江山,但更爱美人。孝庄支付了自己的感情抑或加上身体,换来了多尔衮的相助。
  如此说来,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我甚至怀疑,这是孝庄跟多尔衮的一个密谋,让本无心帝位的多尔衮出头争夺,压下势大力沉的豪格,然后她再带着自己的福临出场,以保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的名义,以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姿态,四两拨千斤,顺利登上龙椅。
  但这也仅仅是我的猜测,但我也坚信它有极高的可能性。坐在后排的那个戴着1000度近视眼镜的哥们可能要发话了:你莫要胡说八道,正史根本没有记载。
  正史?好纯情的理由啊。有句话说得好: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既然它又是整容又是隆胸又是扑上两斤白粉,早就不是本来面目,那我为什么就不能有理有利有节地发挥想象还原一下可能的事实呢?
  唉,我总是意淫出一个假想的反对派,结果又弄得离题万里了。抱歉抱歉,下面拉回来,继续言归正传。
  (未完,继续)
  (3)
  顺治帝福临即位后,作为对多尔衮的酬谢,于顺治元年正月封他为摄政王。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个局面:前面是8岁的顺治帝坐在龙椅上——这是大清表面上的核心,而身后是女中豪杰孝庄在运筹帷幄着——这是大清隐身的谋略核心,外边,则是多尔衮这个实干派拿双手托着这孤儿寡母,也就是托着新诞生的顺治王朝——这是大清实际上的执行核心。
  二星拱月,三心合一,这真是个梦幻组合。
  而多尔衮也真给大清长脸。完成把福临送上龙椅的工作后,他又抓住千载难逢的时机,率清军果断入关,招降为红颜冲冠一怒的吴三桂,赶走在北京屁股都还没坐热的李自成,之后又南征北战,左突右杀,为顺治爷为孝庄太后为大清打下了一个大大的江山,从此告别白水黑山,入主华丽中原。
  这份功劳,何止是盖主啊,简直可以盖天,可以天龙盖地虎宝塔镇河妖。
  但在孝庄面前,他依然面不改色,忠心耿耿——为何?因为他面对的是自己心爱的女人,而他正好是个血性单纯的性情中人。
  孝庄比她复杂的多。她得倾尽全力绑住他那颗不羁的心——顺治元年十月,多尔衮被加封为叔父摄政王,并建碑记功。又过7 个月,他又晋为皇叔父摄政王。再过3 年半,竟晋为皇父摄政王,这在历史上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名号——皇父摄政王,我靠,这意思不就是太上皇吗?也正是由于这个称谓,后人便有了孝庄下嫁多尔衮的猜测。
  我当然支持这种猜测。退一步说,即使没领结婚证,多尔衮和孝庄依然可以暗度陈仓,过着实质上的夫妻生活。这也许是绑住多尔衮的最佳方法,为了江山稳固,智慧如孝庄又怎末会在乎所谓的狗屁名节呢?
  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奏效的。多尔衮直到死,也没有生出半点不臣之心。
  但顺治帝福临显然受到了不小的刺激——他把母亲与皇叔父之间的这种关系当成了巨大的屈辱。所以,在多尔衮死去不到100天,已经羽翼丰满的顺治就疯狂地爆发了,积聚近十年的怨恨暴风骤雨般朝多尔衮的尸体涌去:削爵,擢宗室,籍家产,罢庙享,断其后嗣,掘墓,开棺,鞭尸——完全是一条龙式的惩罚。 
  当时在北京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在《鞑靼战纪》中记载说:“顺治帝福临命令毁掉阿玛王(多尔衮)华丽的陵墓,他们把尸体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
第27节
  当然,顺治给这个惩罚找了一个最不容辩驳的借口——“显有悖逆之心”。可只要是个正常人,用脚趾头稍微想一下就能明白,多尔衮要真想造反,他顺治还能活到泄恨的这一天吗?所以,还是他的曾孙乾隆帝说得好:这是“诬为叛逆”。于是,乾隆四十三年,可怜的多尔衮终于得以“平反”。
  多尔衮死后受到如此不公的待遇,孝庄太后难道没有为自己的情人、恩人、感情复杂的人说句公道话吗?
  她没有。也许,当多尔衮的坟墓被掘开,尸体被鞭时,她的内心是疼的,但她的确没有阻止。她能说什么呢?儿子受了那么久的压抑,也该让他发泄发泄,不然,要是得了抑郁症疯了咋整啊?
  发泄后的顺治的确舒爽了很多,没有得抑郁症,但他因为受到长期的精神刺激,还是留下了不小的后遗症。后遗症的表现就是,他最后舍弃龙袍,遁入空门,将沉甸甸的大清留给了只有8岁的儿子玄烨,还有一直为她殚精竭虑的母亲孝庄太后。
  顺治的半路撂挑子,给孝庄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但这个女强人拥有钢丝一样的神经,她很快就走出这件事的阴影,悉心培养、辅佐孙儿玄烨,终于造就了一代明君——康熙大帝。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75岁的孝庄太后崩于慈宁宫。
  日后,孝庄太后被成为清朝的国母,这名副其实。她一生的功绩,我们可从康熙帝的赞语中得窥一斑:“昔奉我皇祖太宗文皇帝赞宣内政,诞我皇考世祖章皇帝,顾复劬劳,受无疆休,大一统业。暨朕践祚在冲龄,仰荷我圣祖母训诲恩勤,以至成立”,“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敦有今日成立”。 
  孝庄死后,灵枢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京东清东陵。据记载,这是她自己的遗愿——一个耐人寻味的遗愿。
  二十二、末代皇后婉容——本是自由鸟,误入帝王家
  (1)
  婉容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后,他的老公就是那个看起来呆头呆脑的宣统帝溥仪。本来,皇后是个尊尊贵的职称。但当历史行进到婉容的面前时,“皇后”早已是个名不副实的假象,根本没了以往的荣光。当时,溥仪早已被逼退位,只是保留着一个“皇帝”的称谓。“皇帝”都只是个称谓了,那“皇后”呢?只能是等而下之了。但就是这个一文不值的名号,让婉容搭上了一辈子的幸福。
  婉容出身官宦世家,她老爸荣源曾是内务府的高干。但后来清朝倒闭了,他就自然而然地下岗了。好在荣源是个韧性比较强的人,失业并没有让他消沉,成为那些没有出息的遗老遗少。相反,他对环境的改变迅速做出了反应,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商人,而且还比较成功。再后来,由于荣源的好多买卖都在天津,而且他对带给他伤害的北京城早就有了腻烦感,于是便举家迁往天津。
  从荣源的适时转型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灵活的人。而他对婉容的教育,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点。大概是聪明的荣源早就看出了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所以,他在提供给婉容的教育中,不但有传统的家庭教师教她读书习字、弹琴绘画,还特意为她聘请了英语老师教授她英语。
  尊贵的出身,优裕的家境,再加上东西方文化的双管齐下,把婉容雕塑成了一个相貌娇美、谈吐文雅、举止端庄、仪态不凡、内刚外柔的名媛。轻而易举的,她在当时的上流生活圈内赢得了不小的名声。人们都知道,荣源的府里有一位才貌双绝的千金。
  但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早知今日何必当猪。声名远扬的婉容遇上了改变她一生命运的事件:有人把她推荐为溥仪皇后的候选人。更要命的是,她恰恰被选上了。
  1922年,还顶着皇帝名号的溥仪用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盛大庆典把婉容迎进了宫里。从此,原本优雅、活泼、无忧无虑的皇后生活。
  (2)
  应该说,新婚伊始,婉容和溥仪的夫妻关系还是很融洽的。
  婉容长得漂亮,还受过新式教育,比一直深居宫内的溥仪拥有更开阔的眼界。她犹如一阵清新的暖风吹在死气沉沉的溥仪身上,令这个总是一副痴呆模样的倒霉皇帝感受到了别样的风情。所以,这个时期,他对待婉容是比较好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