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明代史

第171章


郑成功的崛起
在中国和日本,郑成功是一个使历史家、剧作家和说书人着迷的传奇人
物。①他的名气来自几个因素,包括政治事件、生意才于和个人魅力。
第一,郑成功仿效他的父亲,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海上组织。尽管有官方
的禁令与阻挠,中国沿海与东亚和东南亚各货物集散地之间的贸易额,到 16
世纪末一直在增长。这种增长受到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具侵略性的贸易和
航运的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许多居民,直接或间接依靠海外贸易和国内的
沿海贸易为生。这些人似乎愿意服从任何种类有组织的控制,只要它能保护
他们不受到太大的干扰。明朝政府留下的这个空白,就由像郑芝龙这样的人
及其族人所填补了。
郑成功利用海上贸易的收益,加上他在商业上的一大部分人力、制造技
术和商船的总吨数抗衡清廷。但是,一个人能在什么程度上领导松散的海事
集团进行战争,是有限度的。事实上,这个时期有许多中国人逃避郑成功的
勒索和军事化,而移居台湾、暹罗、吕宋甚至南美洲西海岸。
郑成功崛起的第二个因素,是他抓住了清廷在心理上和地理上的弱点。
满族人以其骑战传统为最大骄傲,在陆上他们是杰出的。虽然他们很快适应
了江河与湖泊上的战斗,但对于大海他们感到困惑和害怕。在陆上和内河战
② 高宇泰:《雪交亭正气录》[283](1655 年;重印,《台湾文献丛刊》,163,台北,1963 年),第 101—103
页。
③ 见本章,《两个朝廷的并存》。
① 长垣是福州沿海一群岛屿的合称,其中最大的即今马祖岛。见盛成:《沈光文与明思宗及南渡诸王》[469],
《学术季刊》,4,3(1956 年 3 月),第 51—52 页。
① 朱希祖:《郑延平王受明官爵考》[96],《国立北平大学国学季刊》,3,1(1932 年 3 月),第 94—97
页。
 
无不胜,使他们有能力完全征服中国(除去东南沿海一带),俘获明宗室的
最后一个代表,并“剿灭”被指责毁灭了明朝的造反军。因此,满族人在一
帮对海事同样无知的中国官员的劝告下,最后才选择消灭郑成功一途,是可
以理解的。
即使清廷迅速克服了它对沿海地区的厌恶,财政上也受到阻碍。浙江东
南部、福建和广东最东部的难以进入和有限的农业资源,使得运送军队到那
里去和维持大量驻军费用太大。如果采取驻防的办法,那么就需要极大数目
的兵士驻守海岸线上的每一座城市中心以对付“海盗”的进攻。实际上,与
海上的造反者打交道,将需要一大笔投资——亦即建立一支水师。所以并不
奇怪,清廷最初企图跟郑成功谈判,并且选择了依靠陆地(把居民迁往内地)
的战略,②直到 17 世纪 60 年代他们才终于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海上的战场上
来。在这样做时,清廷的目标不仅要夺取郑成功军队的一切陆上基地;更重
要的是,他们想釜底抽薪,断绝一切日常供应:从居民得到产品和服务——
粮食、食品、木材和造船技术。③
郑成功崛起的第三个因素,是他的自觉。从 1646 年他拒绝跟随他的父亲
降清起,他就开始训练他自己的小队战士。他对个人命运有一种不寻常的意
识。此外,与这种意识相结合的,是相当的管理技巧、商人的精明和竞争性。
他在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才能以及他的超凡魅力,使他能用铁腕约束部下。他
在招纳从前的对手上取得明显的成功,用这种方法得到几个最有价值的将
领。但是,他对部下所犯的即使是比较小的错误进行过分严厉的惩罚,不论
他们职位的高低与关系的亲疏,导致部下的变节,从而削弱了他的运动,损
害了他的利益。
第四,也是最后一个因素,是郑成功聪明地打出明朝正统的旗号,尽管
他离朝廷很远。他与隆武皇帝的亲密关系、他的接受国姓和他的殊荣,前面
已经谈到了。同朝廷的这种直接联系对郑成功决定献身明朝的事业起了决定
性的作用。当他领导下的机构逐渐壮大,他采用明朝的各种制度形式,只略
作修改以适合他的情况。①他以完美无缺的礼节和谦卑处理他同遥远的永历朝
廷的关系;但他也学会只在符合他在东南战场的企图时服从命令。对他来说,
献身于明朝的事业更多地出自抵抗异族征服的本性,而不是为了维护一种政
治制度。这样,他从一个适合于他的个性的象征中得到力量,而又不受制于
皇帝的官僚机构或一个真正的君主。最主要的是,他能够把他的集团的利益
与朝廷的利益等同起来。
郑成功的崛起有三个阶段。在 1647—1651 年间,他以一个无可争论的海
上领袖出现在中国东南沿海;从 1652 至 1655 年,他建立了一个强固的基地,
并增加了人力;从 1655 至 1659 年,他试图把他所控制的范围从沿海扩大到
中国腹地。
第一个阶段包括一系列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起初,当郑成功直接指挥
② 没有任何原始资料令人满意地记载了监国鲁王的到达日期,或他在厦门被接待的情况。关于第二手研究,
见庄金德:《明监国鲁王以海纪事年表》[113],载《台湾文献》,2,1(1951 年 3 月),第 30—31 页,
和第 234—235 页、242 页的注释;以及张菼:《郑成功纪事编年》[39](台北,1965 年),第 46 页注释。
③ 石源道博:《明末清初日本乞师之研究》[276](东京,1945 年),第 1—187 页;林春斋编:《华夷变
态》[199](东京,1958—1959 年),I,1,第 11—45 页。
① 明时四川包括令贵州北部的三分之一、今云南东北角和近代西康东部三分之一。
 
下的兵士逐渐增加时,他和他的族人在漳州和泉州协力作战。清廷为了报复,
于 1647 年春袭击了郑氏的老家安平,在这次行动中,郑成功的母亲自尽。随
后,在 1648 和 1649 年,郑成功在广东潮州独立作战,在后勤、战略和补充
新兵方面取得宝贵经验。当他于 1650 年 9 月从这次出征回来时,他已经强大
到能从他的族叔郑联和郑彩手中夺过控制权。①
两个月后,郑成功接到永历朝廷的请求,要他支援长期被围困的广州。
1651 年 3 月,他为这个目的开始西征,但在海上为暴风雨所阻。4 月下旬,
他听说清军趁他不在时对厦门进行了一次破坏性袭击。郑成功半途终止了西
征广州,立即赶回。5 月底,他将负责厦门防务的旅叔斩首,迫使另一个族
叔隐退。
这样,到 1651 年夏,郑成功已经排除或完全制服了他在郑氏家族中所有
的对手。此外,在这年年底,他合并了绍兴的鲁王朝廷失败后幸存的水师。
这标志郑成功崛起的第一阶段的结束。他这时是 27 岁。
经过这些年,郑成功已经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的领袖。到 1654 年,他控制
了整个漳州,轻易地击退清军的反扑;1655 年初,他北移至毗连的泉州。在
这个时期,郑成功没有忽视训练和正规化问题。他照明朝的体制分军为五,
自为中军,到 1655 年,共有军队 33 镇,②大约 165000 人。在此时期他接到
李定国求援的要求,当时李定国正企图夺取广州。但郑成功懂得,在他的基
地周围有一条坚固的防护带之前,他不能离开。所以他只派去一个代表,而
继续巩固漳州和泉州周围地区的防务。
1655 年以后,郑成功集中全部注意力于准备到目前为止的他的最富雄心
的事业:“北伐”浙江和南直隶。他最后集合了 250000 多人(50 多镇)和
至少 2300 只船。1655 年,他照明朝的样子建立他的行政机构,尽管大多数
文职人员主要地管理军事事务。③而且,他从永历朝廷接受了他此后最为人知
的封号延平王,把他在厦门的主要基地中左所更名为思明州。①为了争取更广
泛的支持,他开始教育他的军队洗去海盗的名声,以赢得外省人民的心。
同清廷谈判
从 1652 年起,郑成功对清廷来说有如芒刺在背,那年秋,顺治皇帝开始
了一个历时两年的交涉,目的是软化他。在这里,我们看见郑成功一生中最
狡诈的表演。他真的考虑降清吗?他对落在清廷手中的父亲和其他亲属的命
运真的无动于衷吗?或者,他拖延谈判是为了筹集战争资金和保护他的父
亲?这些是难以回答的问题,部分地是由于文献材料本身的模棱两可性质。
但是,有几点是无可争论的。
第一,双方都抱有怀疑。清廷自然想用父亲郑芝龙来使儿子顺从。但他
们对郑芝龙很不信任,于 1652 年 9 月 1 日,以保护为名,将他软禁起来。1646
① 詹姆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